二 启蒙时代——“殆将有变”

 

  曹雪芹是生活在哪些年月里的一位文学艺术家呢?虽然大家对他的生卒年份都还有所争论(注:参看书末补注。),但是可以粗略地说:他是生活于公元十八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就是清代的雍正一朝和乾隆朝的前半的这四十年左右的那一段历史时间。
  从全世界看,曹雪芹的出生时期是在欧洲沙皇俄国等国家瓜分瑞典的"北方战争"(The Northern War)终了和俄国彼得大帝死亡之际;他的去世的年头就是与英、法的美、印殖民地战役紧密相关的"七年战争"(The Seven Years'War)终了、巴黎条约订成之次年(注:这是根据"癸未说"、即曹雪芹卒于一七六四年二月一日而讲的。参看书末补注及第三十节。)。曹雪芹几岁的时候,牛顿(Newton)逝世;他死去的那一年,瓦特(Watt)发明了蒸汽机。曹雪芹二十多岁的时候,孟德斯鸠(Montesquieu)、狄德罗(Diderot)、伏尔泰(Voltaire)以及其他"百科全书派"学者和文学家的着作正在纷纷问世;他去世的前二年,卢梭(Rousseau)出版了他的《社会契约论》(LeContract Social)。曹雪芹死后十一年,美国独立战争兴;他死后二十五年,法国大革命起。 在欧洲,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各种反对封建、专制、教会等旧制度的新思潮正在汹涌澎湃、历史上的伟大着作正在产生的"转折"年代。 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基本上闭关自守的强大的封建皇权国家,社会结构当然也是封建的古老社会。但在这时,却产生了曹雪芹这样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小说家。上面的几笔粗线条的钩勒,是想把曹雪芹的生活时间放在"世界大事年表"上来看一下"位置""座落"的意思。不消说,我还并没有暗示曹雪芹的思想是否曾受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启蒙"思潮的影响的含意。我们了解,在前此阶段,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来华所输入的"西学",一点也不曾包括着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新科学、新思想,完全是代表封建教会的正统经院哲学;这因为那时的耶稣会本身就是扞卫旧势力、旧传统的迫害"异端"改革的堡垒,它不会也不可能把当时进步科学和自由思想传入中国。至于当十八世纪初,即使有了海外商人到中国口岸来,是否就可能马上及时地把当时的新思想传播过来,而且发生了相当的影响,恐怕也是尚待研究的问题。探讨曹雪芹的思想根源,首先还要从解剖清初时代封建中国的社会结构下手。但是,我们这里把目光放大些,先对照东西两方的情况看一看,也饶有意味。
  从封建中国看,那是满洲贵族清代统治者从东北入关已然八十年到一百二十年的时期。这正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里说的:"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赫赫扬扬,已历百年",可说是若合符契。清人入关以后,以实际上的创业、掌权者多尔衮为代表(包括他的两个弟兄多铎,阿济格),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随后出现了康熙大帝,这才是"治绩"的真正开始;接连而来的雍正、乾隆两朝皇帝,也都是非常杰出的政治、军事家,尽管他们也是封建统治者,但和明朝的皇帝相比,特别是从整个历史来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施政,在团结我们多民族的伟大古国和抵御外来侵略上,是有其不可低估的功绩的。历史学家一向称这三朝为"盛世",至少说明了历史的一面。但是,到乾隆时期,那也确实有了"强弩之末"的征兆。盛世之中,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孕育着时代的推迁变化。我不是清代史专门家,很难作出高度概括的科学论析,还只能用谫陋的办法试行解说,比如,你读包世臣(他以书法理论家着称)的《艺舟双楫》,读到一篇《再与杨秀子书》,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话:
  世臣生乾隆中,比及成童,见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殆将有变:思所以禁暴除乱,于是学兵家。又见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则道殣相望:思所以劝本厚生,于是学农家。又见齐民跬步即蹈非辜〔老百姓一迈步就会陷入本来并无过错的犯"罪"之灾〕,奸民趋死如鹜而常得白金〔坏人纷纷干可犯死罪的坏事,却能发财享福〕:思所以饬邪禁非,于是学法家。……
  包世臣实生乾隆四十年(1775),不过是曹雪芹卒后十一二年,你看,这就是那时候的文人(当然他的立场观点是从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记下来的亲切感受,他似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污蔑他自身所处的那个盛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可信。那么再拿曹雪芹写在《红楼梦》开篇的那段话"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来对照看,又何其不无相似之点。
  在这个盛世之中,有头脑的人,或者说"有识之士"当时就感到"殆将有变"。这种变,大约在包世臣说来不过还是只指那些揭竿而起的"暴乱"而言;然而"民气"既"郁",必然会包括着思想的问题。我们为了理解曹雪芹,特别注意的倒是侧重在这后一点,在这个即将有变的时代,伟大的文学家--首先是思想家的曹雪芹,他的感受不会反而不如包世臣这一类型的文士。
  非常负惭抱憾的是,我对围绕着曹雪芹的这个时代的思想界,并无任何知识,因为这只靠"查"史书是查不到的,需要自作专门的刻苦的研究,而我没有能力去作。同样,围绕着《红楼梦》的那一时代的通俗文学(小说、剧本、民歌俗曲……)的情况,也是基本无知。因此,我无力在这一方面进行"鸟瞰",并加介绍,而这却是十分重要的。我仍然只能查"历史年表",看到的是:在曹雪芹卒后的二十八年,乾隆作成他的《御制十全(武功)记》,而此记作成的第四年,自湖北开始、后来遍及数省的白莲教也就正式起来了.
  "乾隆盛世",是看似极盛而潜伏着"有变"的危机的由盛至衰的转捩点。这种时代的征兆气机,敏感的伟大文学巨人曹雪芹好像是感到了。这正有点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