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27日,我自北京十三陵天寿山饭店参加“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归来,感到十分欣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完成了,第一轮播映也即将结束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就是为此而召开的。主办单位有中国电视剧艺委会,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影报、中国红学会。研讨会上,大家发言热烈,我听了后自然受益很多。而令我深有感触的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完成,播映后获得广大观众的观赏,这件事本身,不论从红学研究,还是从电视艺术的成果来说,都是值得重视的。
我作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有幸参加了《红》剧的拍摄工作,这确实是一个很不容易获得的学习机会。曹雪芹的《红楼梦》,本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书,是融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于一炉的书。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可以讲是任何其它艺术形式难以超越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虽然说据原作改编,编导者又力图展现原作面貌,但是,真正作起来又谈何容易!纵然是努力、严肃、认真地去追求,结果或许也只能是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原作的精神。其中,有神似之处,有形似之处,有近似之处,自然也可能有背谬之处……总之,小说《红楼梦》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绝不可能完全一样。而其间的差异,来自历史的差距。生活的差距,艺术才华的差距……有许多东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况且还有种种条件的限制,又怎么可能希望事情的结果都尽如人意呢?但毕竟它获得相当的成功,这又是使人感到十分兴奋的。
几年来,我随《红》剧拍摄组,天南海北,亲自体味到拍摄工作中许许多多的甘苦。现在,看到荧屏上展现的一幕幕“红楼”画图,当时拍摄的种种情事,便时时浮现眼前。前景历历,禁不住梦魂牵绕。在我的记忆中,在个人心灵的“荧屏”上,也有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展开;正如明末张宗子《陶庵梦忆》序言中所说:又是一番梦忆!荧屏上的画面,保存在录像带上了,记忆中的画面,又怎能让它成过眼云烟,不予保存呢?──此《红楼梦忆》之所以作矣!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着作,无宏论之可发,无“超前意识”之可谈,说不上宏观,也说不上微观,只是零散地记录些《红》剧拍摄的经过而已。所忆,所记,都是些拍摄过程中发生的趣闻琐事,因之又名为“散记”。在《红》剧拍摄过程中,随剧组到各处,偶然兴之所至,发起酸气来,也写了一些诗词。有随时发表了的,也有未发表的。这些诗词,不少已引用到《梦忆》诸篇短文中了。至于未引用的,觉得弃之可惜,便自选其可存者,汇成《红楼吟草》,附在这本书里,或许不曾辜负了当时的诗心!
此外,年来各种报刊约写有关《红楼梦》和有关“红楼电视”短文的很多,在朋友们的催促下,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因为都是零星的断篇残简,所以名之为《红楼零简》,作为本书的第三部分,统统奉献给读者,也是野人献曝之意吧!
因此,这本小书共有三个部分;一是《红楼梦忆》,二是《红楼吟草》,三是《红梦零简》。在这部书里,当然以第一部分为主,其余皆可作为附录视之。承巴蜀书社诸同志不弃,给本书以出版的机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987年7月小暑后一日
记于沪东水流云在轩雨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