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索隐派的特点是起于猜测,止于猜测,辗转相传,缺乏论证。张侯家事说和明珠家事说记载最详尽,但也只是提出《红楼梦》中哪个人物影射张侯家或明珠家某一个人,理由揭示得很不充分,甚至只提出观点,不做任何说明。开始传说的时间,大约在乾隆末年左右,当时附有程、高补作的百二十回本已问世,《红楼梦》流传范围扩大,对这部书的本事和宗旨自然会有各种说法。把这些说法进一步加以引申,形诸更多的文字记载,是清末民初索隐派真正盛行的时候。所以,严格地说,以耳食之谈为其特征的早期索隐,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红学派别,我们称它为早期索隐派主要是为了叙述的方便。研究红学索隐派,必须从清末民初几位索隐大家谈起。
清末民初三大索隐派之一:明珠家事说
清末民初索隐派盛行之时,明珠家事说仍具有影响力,因此被胡适列为晚清索隐三派之一。王国维反对一一去坐实书中人物,认为艺术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如“对人类之全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②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第五章“余论”部分。,对艺术的本性的认识就会失之肤浅。只是,明珠家事说他认为还是有所本的,至少纳兰公子的《饮水集》与《红楼梦》在文字上稍有关系②。当然,从根本上他不赞成这种比附。连主张用近代的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的王静庵先生都如是说,可见明珠家事说影响之大。
但此派的弱点是,自最初传闻到后来,始终只有零星记载,没有人加以系统化,比之新兴起的另外两大派别——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和康熙朝政治状态说,显得后力不接,相形见绌。钱静方的《红楼梦考》虽提出“《红楼》一书,写美人实写名士,特化雄为雌”参见《红楼梦卷》第324至第325页。的观点,以及认为林黛玉是影射纳兰成德的“德配”,《葬花辞》脱胎于容若的《饮水词》等等,似乎为该说增添了一些内容,但总的还是一种引申和推演,而且是未经论证的引申与推演,于此说的漏洞无任何弥补,反而增添了新的漏洞。如同胡适所批驳的:“钱先生说的纳兰成德的夫人即是黛玉,似乎更不能成立。成德原配卢氏,为两广总督兴祖之女,续配官氏,生二女一子。卢氏早死,故《饮水词》中有几首悼亡的词。钱先生引他的悼亡词来附会黛玉,其实这种悼亡的诗词,在中国旧文学里,何止几千首?况且大致都是千篇一律的东西。若几首悼亡词可以附会林黛玉,林黛玉真要成‘人尽可夫’了。”胡适:《红楼梦考证》,参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一辑,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这批驳得相当有力量,钱氏只能无言以对。至于“写美人实写名士”的说法,钱氏自己也颇感游移,写道:“前清康熙帝为右文之主,一时渡江名士辐辏辇下,或以经术着,或以文才显,或以理学称,其遗闻轶事往往散见于各家记载。使按图而索骥焉,号金钗之列,上中下三册多至三十六人,亦不难一一得其形似,第恐失之附会,不若阙疑,以存其真之得也。”参见《红楼梦卷》第324页。结果是说和没说差不多,还是不知道具体哪一个金钗影射哪一个名士。
明珠家世说一方面缺乏具体论证,另一方面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没有总结出带有共性的东西,早期影响彰着,在清末民初索隐派红学的三个支脉中势力反最孤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