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0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这们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分析:
  周瑞家的是请吃茶再问板儿情况再说些其他闲话才正式问刘姥姥来干什么。先说其他一是烘托和制造气氛,搞得一团和谐;二是一来就问人家干什么有不太希望别人打扰自己和不关心别人的意思,中国人讲尊重对方,给对方面子,自然先要来这么一套。这是一个标准的处世法则。
  刘姥姥如果实话实说是来找别人的,未免冷落了周瑞家的,不给人家面子,所以先说特意来看周瑞家的,让对方面子上好看,再说二来才是找别人,周瑞家的听得出来刘姥姥真正用意是后面一个,不过觉得很有面子。
  有处世经验的标准中国人说话往往是说一大通废话,重点在最后,所以不听到最后,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案例2: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分析:
  这里体现了王熙凤两个厉害之处,一是高贵的强势,先不正眼看人,才慢慢发问。二是尊从礼制,小心谨慎,给人脸面,不会在表面上就看不起人。她早就听了周瑞的汇报,肯定明白刘姥姥非常低贱的身份,但见了面时还要说一句“我年轻不大认得,不知道是什么辈数所以不敢随便称呼”。既能威严当家,又能合理谦逊,明白即使是低贱的人,也要礼数待之,给予面子,比如看这个情形多半太太是不会出来迎刘姥姥这样的人了,但还是要做个已经去请的样子,不至于怠慢了刘姥姥。所以王熙凤才是真有本事和会做人。
  案例3: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м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分析:
  第一段熙凤的话说得很礼貌委婉,先“请坐下告诉你老人家”,再表明“亲戚间原是不等上门就该自动照应,只不过家内事务复杂所以一时没有想到”,委婉地把没有接济对方说成有自己的过失,肯定令对方非常有面子,再表示自己的难处,最后给个令对方惊喜的大红包。
  第二段虽然刘姥姥有些许失言,说“我也知道艰难”,让对方听了可能不高兴:不给我面子,你才什么身份的人也说我们这种大户艰难?还打粗鄙的比方。但熙凤仍然是“笑而不睬”,平心而论,能做到这一步的已经是好手了。但熙凤居然还能想到刘姥姥回家的“打的”钱也一并给她,如果是我即使能做到“笑而不睬”,心里也一定不高兴,根本不可能更仔细地为对方设想,熙凤为对方设想的“服务意识”现在优秀的客户服务人员恐怕都很难比得上。
  不论怎样评价也好,熙凤这个人有着很深的魅力。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