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降之船从船上射出了火箭,等船接近陆地时,船中之人便纷纷跳水而逃,舵手将船点了火。火势往曹军船只及岸上的曹营延烧过去。刹那间火舌乱窜,漫天漫地,灭之莫及了。
江东的“吴”羽翼已丰。
所谓的江是指长江。长江名副其实是一条长长的大江,往西及于巴蜀(四川)。其东的部分被称为江东,但并未明确规定到底是从何处算起。就像中原的称呼一样,只是一种模糊的统称。
吴的军阀孙氏在江东扎下根基。统帅孙坚原是反董卓同盟的成员之一,在岘山中流矢而身亡。他的儿子孙策继位,但在不久前也遭人暗杀,由其弟十九岁的孙权继承江东军阀首领宝座。孙权天生一双蓝眼睛,人人都称他为“碧眼儿”。
“我若大喝一声,会吓退碧眼儿吗?”
曹操问道。
“应该不会吧!想必碧眼儿有意继其兄之后称霸江东之地。他若退缩,则颜面尽失了。”
群旋答道。
“若是一再威喝呢?”
“不,恐怕……”
“荆州应该不成问题吧!”
“关键还是在刘备身上。他是个软硬不吃的家伙。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他的立场,况且他如今又已迎请诸葛孔明为军师。”
“倘若群旋是刘备,将会有何举动?”
“大闹一场,越大越好。”
群旋笑道。
曹操的大军进抵宛城。宛城即现今的南阳。
刘表的客将刘备正驻军于宛城南边的新野。其地之南的襄阳便是荆州军阀的大本营。新野距宛城约六十公里,它与襄阳之间也约莫是相同距离。
曹操比以往更加关注军事会议。他是想借着埋首于军事会议来忘却丧失爱儿之痛。纵然无法忘却,至少可因其他事情而暂时忘怀曹冲之死。每当紧张的军事会议稍稍松懈下来,他的脑中便浮现出曹冲的笑靥。为了驱走这一脑中影像,他只能埋首于作战。
刘表既逝,襄阳便向率军南下的曹操投降。归顺曹操的工作大致进行顺利。故而曹营的军事会议便略过襄阳,而集中全力对付南方的孙权。
“荆州的杂牌军不会有问题吧?”
曹操不放心地问道。荆州的杂牌军是指刘备的军队。
“刘备虽然主战,但也不可能阻挡得住大势所趋。属下认为大耳因先前跟主公曾有过节,故而不肯降顺。不过他也只能聚集残众逃之夭夭罢了。”
乐进陈述了己见。
乐进是一名勇将,但却不知曹操与刘备之间订有密约。
襄阳向曹操投降,刘备事先并不知情。此时刘备正在距襄阳仅十公里处的樊城(现今已合为襄阳市)。
刘表之位由刘琮继承。投降文书全由刘琮署名。他的异母兄长刘琦被任命为夏口(日后的武汉。现今武汉市的一部分)太守,此刻正率兵前去上任。
“什么?刘琦率有军队?”
曹操大声说道。
“因夏口遭东吴所夺,身为前去上任的太守当然会带着军队,但人数似乎并不多。”
乐进露出不解的神情答道。
“是由刘琮任命的吗?”
曹操问道。
“应该是吧!”
乐进答毕,群旋插嘴道:
“受继室所宠的刘琮年方二十,并没有胆量敢对兄长下令。应该是他的兄长刘琦擅自率兵,以赴夏口为由而逃亡吧!”
曹操考虑了一会儿后,才说道:
“如此一来,向我方投降的军队便减少了。根据细作的报告,刘琦最近跟诸葛孔明甚为亲密。我被大耳刘备欺骗了。在襄阳处理完受降事宜后,立即派兵去追大耳!”
言讫,曹操又啧声连连。
不论在荆州或东吴,外来势力与当地豪族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不一致。荆州兵也并非全部愿意归顺。不肯归顺的抵抗派便随着“大耳”刘备南下。
曹军在后直追。先行沿汉水乘舟而下的关羽已经备齐舟船,所以刘备军得以抢先一步溜跑。
“战乱又将再起……”
曹操喃喃说道。
倘若一切顺利,这世间的动乱便将划下休止符。
但显然这只不过是梦想罢了。
南下的曹操首先并吞了荆州兵。荆州牧刘表刚过世,他麾下的军队号称十四万。这十四万军队分散在各地,曹操预计收编其中的十万人。
对荆州兵心生觊觎的不仅是曹操而已。刘备必然也想四处招纳反曹操的军队。曹操估计这些军队大约在三万到四万之间。
据闻刘表的长男刘琦率领少数军队往夏口而去。他跟异母弟刘琮不和。刘琮既投降曹操,则刘琦应当会依附跟曹操敌对的刘备。刘琦离开襄阳时虽仅率领少数军队,但先前在夏口遭东吴攻击而分散在附近的荆州兵应当也有一万到二万之众,这些兵力也要计算在内。
在樊城的刘备先从荆州之主手中得到一万兵力,而刘备自己原本就有一万兵力,再加上反曹的三至四万兵力。除此以外,尚须加上据说是往夏口而去的刘琦军。
曹操势如怒涛地南下,原本可能会让东吴的孙权心生畏惧,不战而降。然而,压不住的荆州反曹派势力或许会为东吴内部的主战派增添一股声势。如此一来,战乱便将再起。
(看来乱世会延伸到下一代。莫非还须仰仗阿丕之力?)
曹操仰望着天空。
由自己平定天下,再将它交给阿冲的梦想从一开始就是水中捞月,无法实现。看来下一代的主君还是必须四处征战。
那是将来的事,此刻最要紧的是针对目前的局势讲求因应对策。首先必须降服东吴。
建安十三年,
荆楚傲不臣。
随军南征的曹丕作了这样的诗句。北伐成功讨平袁氏一族后,不肯对曹操称臣的只剩下荆楚(湖北、湖南)之地。
长期以来君临此地的刘表在这年过世,其子刘琮随后投降曹操。然而,并非全军皆降。刘琮的异母兄长刘琦率领一支军队奔赴夏口。荆州客将刘备也反对降曹。
刘琮将自己决定降曹一事瞒着驻在新野的刘备。刘备等于被弃置于敌阵之中。
刘备率军去到襄阳,命手下在城内四处大声叫喊。
“我们想问荆州之主。投降曹操之事是否属实?”
“我们事先都不知情啊!”
“请对我们说明清楚!”
刘备的惟一活路便是联合东吴抵抗曹操。而首先必须做的,就是让东吴知道自己有值得联盟的身价。
“刘备打算放火焚烧已经降曹的襄阳城。大伙赶紧逃命吧!”
听到这样一喊,不少人便收拾家当离城逃亡。据《三国志》所载,跟随刘备离去的徒众有十余万,辎重数千辆。
徒众并不全是士兵,反倒以难民居多。为了向东吴展现实力,徒众自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曹军在后直追。
刘表所饲养的千斤大牛早就被曹军宰杀下肚。
刘备所率的十余万徒众大多是难民,很快便让曹军追上了。胸怀问鼎天下大志的曹操再怎么说也要喂食这一大群徒众。
“哈哈,刘备果然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曹丕向父亲说道。
“这事不是大耳所能想得出来。是他的军师诸葛孔明的主意。我原本还以为他会有更好的办法呢!”
曹操交叉着双臂说道。
“什么办法?”
曹丕问道。
“你岂不是明知故问?大耳也应该知道最上之策,但大概是碍于跟刘表的关系而不忍心去做。这也可以说是大耳的心软之处……嗯,他不可能取得天下了。”
曹操答道。
另有比派人在城内四处叫嚷更佳的计策。
那就是攻击刘琮并将他杀了。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刘备)攻琮,荆州可有。
《三国志》上载有孔明劝刘备杀刘琮一事。
──吾不忍也。
但刘备以此回答。他做不来这样狠心的事。
就像吕布杀掉旧主并州刺史丁原而接收他麾下士兵一般,在那个时代,这是最快的拥兵之法。
“刘备不是个能够争天下的对手。”
曹丕说道。
曹操沉默了半晌,然后吸了一口大气说道:
“那个大耳说出‘吾不忍也’这话后也可能会为他聚集人心。不能轻易断言伟大的力量不会因此而生。”
“爹,”曹丕双唇未开,冷静地说道。“莫非爹认为阿冲具有这般伟大的力量?”
“不是。”曹操闭上双眼答道。“时代不同。我原本认为自己可提早一些时日平定天下动乱。然而,世间动乱似乎还会暂时持续下去。这仍将会是你的时代。”
“孩儿的时代?是乱世吗?”
“你跟我同样是乱世的英雄。”
曹操在襄阳接受了刘琮的投降。刘琮的客将刘备先前在城内大声叫嚷了一天后便往南而去。随刘备而去的徒众有十余万,但大多是难民,对尾随在后的曹军而言,这些人是个大包袱。
张飞为刘备军殿后,在长坂桥以一声大喝吓住了曹军。其实曹操是害怕孔明的诡计,因而停军观望情况。
曹操明明赶得急,却为了掩人耳目,故意装出缓慢行动的样子。他对于在襄阳所获之物甚感失望。
年轻的少主刘琮虽然投降,但他的追随者却远比意料之中要少得多,其中以刘琮的岳父蔡瑁等当地豪族为主。其余反对投降者则追随刘备往南而去。刘表的麾下原本有不少具有实战经验的外地人,例如伊籍、陈震、霍峻等。伊籍后来在刘备麾下与诸葛孔明共同整顿法律及文教事宜。
“有用的人都被大耳抢走了。”
曹丕对爱才如渴的父亲说道。
“那个大耳逃惯了,溜得特别快。而且在这种片刻必争之际犹不忘收揽人心。你该切记并好好学习!”
曹操说道。
所谓“收揽人心”指的是,刘备在离开襄阳之际还特地到郊外的刘表墓地祭拜一番。他在墓前哭道:
“景升将军,弟有负你的寄托,致使荆州不保。望贤兄的英灵见谅!”
闻知此事后,有不少曾受过刘表恩惠的人便加入了南徙行列。
南徙的刘备下一步便是准备与东吴联盟。然而,若说到联盟或合作,他的声势又显得过于弱小。由于后面有曹操的追兵,所以刘备便打算亡命至南方的苍梧。
以现今的地名来说,苍梧约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市一带,算是相当僻远,其地还在桂林之南。若去到那般边鄙之地,便无异于断了返回中原的念头,只求在林野中太平度日。
在东吴,此时距孙策之死已有八载,其弟孙权也奠下稳固的政治基础,但若要独力对付曹操则仍感不安。如果可能的话,东吴也想与反曹操的刘备结盟。或者以要求承认自己独立地位的条件投降曹操。
东吴曾派鲁肃前去吊唁刘表之丧,他跟刘表的客将进行过接触。刘备之所以打算前往苍梧,是因先提出联盟要求者将居于较不利地位的缘故。双方皆无力单独对付曹操,所以结盟其实是很自然的趋势。
“曹操似乎想要倾全力进行一击。提出联盟要求虽然对我方较为不利,但此事仍不得不加紧进行。我愿亲赴东吴充当使者。”
诸葛孔明自动请缨入东吴。
东吴的长老级人物张昭是主和派,主张最上之策是投降曹操。而奉命前往荆州吊丧并曾与刘备接触的鲁肃则是联盟派,主张与刘备结盟共同对付曹操。
与此相对的,统帅孙权的连襟周瑜也是主战派,但却反对东吴与刘备结盟。
“我的模样是否显得过于急切?”
曹操问儿子曹丕。
“急些又何妨?兵贵神速。若行动过于迟缓,岂不是反倒奇怪?”
曹丕答道。
“那就加速行动吧!”
曹操耸动着双肩说道。
曹营此时已出现瘟疫流行的征兆。忧心忡忡的参谋提议全体撤军。但曹操反对在此时班师回朝。
疫病问题尚未表面化。在战场上,瘟疫是司空见惯的事。此刻正在流行的疫病虽然像是恶性,但总算还能设法掩盖。
“尽全力使情况不要恶化。同时不准张扬出去!”
曹操说道。
“从现在起该加紧备战。没有取得土地也无妨。只要向敌方施予一击,便可退兵。”
曹丕显得面无表情。
“土地让给前来助阵的友军也无妨。”
曹操一开始就是打着这种算盘。
荆州可让给继承刘表之位的刘琮,就连东吴也可仍由孙权掌有。但是为了避免以后再度成为敌对,必须安置少数的监视者。总之,只要曹操的宗主权获得承认即可。
对曹操有利的情势是,东吴主和派张昭的发言变得越来越有力量。然而,东吴的年轻势力也已抬头,这股势力是张昭无法完全压抑下去的。主战派的周瑜今年三十四岁,鲁肃比他年长三岁,今年三十七岁。
曹操向孙权发出挑战书。值此军中因瘟疫而士气不振之际,更需要在表面上摆出强硬的态势。
近者奉辞(天子之诏)伐罪,旄麾(鲜艳旗帜)南指,刘琮束手(投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所谓“会猎”,原指围猎,但也具有搦战的意涵。其实这正是一封藐视对方的挑战书。年轻的孙权想必会大为光火,而曹操所期待的就是老练的张昭乘机出面予以安抚。
如果能争取到一些时间,刘备大概也会想出将荆州据为己有的良策。就如孔明所建议一般,他还可以选择杀掉刘琮而并吞他的兵力。但在如今这一情况下,他只能选择与人联盟一策。
基本上,天下一分为三。
中原几乎已全落入曹操之手。他挟持天子,掌控三分之二的天下。在剩余的三分之一中,最强的是东吴的孙权,其他还有很多小军阀在各地称雄。东北的公孙家已献上前来投奔的袁尚首级,向曹操表示输诚之意,他虽是一股独立的势力,但上一代的公孙度曾被曹操封为武威将军。在西北的马超、韩遂不算是大势力。西蜀是较大势力,但自从益州牧刘焉死后,其子刘璋因生性温仁,所以无法完全掌控益州。
“等控制住荆州后,主公可将它托付给可信赖的人,然后亲自率大军取益州。若合荆州与益州为一,则势力就稳固了。”
孔明最近常对刘备如此说。
“能托付荆州者只有关羽。我的身边不可一日没有军师。”
每听孔明说起此事,刘备便交叉双臂答道。
除了要考虑如何对付眼前的曹操外,还得为将来拟定计划。
“只能跟孙权结盟。必须尽力阻止孙权投降曹操。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达成此一任务。此事无法找我的兄长助一臂之力。”
孔明说道。
孔明之兄诸葛瑾在孙权阵营之中。他虽是孙权军的重要干部,但孔明却不愿将兄长卷入其中。
孔明跟兄长阔别已有十五年之久。但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而且没有子嗣的孔明还收养了兄长的次男诸葛乔为养子。
“听闻军师收养了兄长之子,还为他改了字。”
刘备问道。
“是的。阿乔的字原本是仲慎,我将它改为伯松。”
孔明答道。
当时的中国人取名字以单名为原则。《三国志》中的英雄也都是如操、备、权、羽、飞等单名。而中国的姓氏又不像日本姓氏那样多,以致同姓同名的情况相当多。因此,便有需要取个别名(字)。别名并没有特殊限制,一般多是两个字,如孟德、玄德、仲谋、云长、益德等。虽然没有特殊限制,但长男常会用“伯”或“元”字,次男则用“仲”字,幺子则用“季”字。
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男,所以取“仲慎”为别名,但成了诸葛孔明的养子后却是长男,因而必须更改原来的别名。更改之后的别名便是伯松。
顺便一提,诸葛是复姓,是两个字的姓氏。《三国志》中尚有司马、公孙等复姓,但并不多见。孔明的本名叫诸葛亮,亮是“明亮”之意。因取“甚为明亮”之意而选了“孔明”这个别名。
连孩子改别名一事都拿来当话题,由此可见主从二人关系的亲密。
孔明倾全力想将东吴的舆论由主和扭转为主战。
同是主战派也有分别,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共御曹操,而周瑜则主张独力对抗曹操。
统帅孙权也拿不定主意该战或该和。若战,则一来兵力有限,二来又不像周瑜那样有必胜的自信。再者,他对周瑜也存有疑心,因为周瑜的名声实在过于响亮。
──周郎。
江东之人都如此称呼周瑜。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是个连男人也为之倾心的美男子。所谓“郎”是指年轻的男子,是一种带有亲昵意味的称呼。
──若不是有我在,江东的孙家军恐怕早就让周瑜给夺走了。
遭刺客暗杀的孙策在生前就经常如此说。
当孙策遇刺时,众人当然会想起这话。然而,却也有不少人认为:
──对江东人而言,这样或许反倒是福。
但因后继者是孙策之弟孙权,所以也就没人敢公然说出这种话。
周瑜敏锐地察觉到江东的这种微妙气氛。因此,他特别谨言慎行。由于有主战派的僚友鲁肃在,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主战,不过对于独立作战的主张则不得不稍作让步。
──真正作战的是我。于作战之际,可不必理会刘备。他的阵营中虽有我方要人诸葛瑾之弟在,但也可不必理睬他。这是我的战争。我……
周瑜自言自语道。那是个家世重于一切的时代。周瑜的伯公及堂伯都曾任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职。
──我是江东第一名门。
他心里虽然这样认定,但却从未说出口。因为说出来有违他一向服膺之谨言慎行原则。
孙权的大本营在柴桑,军事会议也在此地举行。周瑜原本赴鄱阳公干,因军事会议而被唤回柴桑。当他返抵柴桑之际,军事会议已经结束。周瑜也不以为意,无聊的军事会议大可不必加以理会。他立即再度动身,这次是溯江而上。
周瑜的船只从刘备驻守的樊口通过。双方联盟已经成立。刘备以为周瑜是前来问候,于是派船遣使携慰劳品去见周瑜,请他登岸相见。周瑜却打发了来使。
——因军务繁忙,所以不能离开阵地。若豫州牧(刘备)愿前来,我可接见他。
周瑜让使者带回这一口信。
张飞闻言大怒,但刘备制止他说:
“此次结盟之事是由我方提出,理应由我前去拜访。”
刘备之意是要商量共同作战的计划,但周瑜却置之不理。
曹操从江陵走华容道,在赤壁布下阵势。他希望速战速决,但若过于躁进,则军中流行瘟疫之事恐会暴露出来。殿军由他的长男曹丕率领。
“阿丕到底在想什么?虽然交代他不可显得过于急躁,但总也要有分寸,究竟是谁叫他如此缓慢行动的?”
曹操猛甩着头,这是他在激动时的习惯动作。
曹丕的殿军总算抵达赤壁。军队虽然迟到,但却显得相当疲惫的样子。
“来得太慢了!”
在部下的面前,曹操总算没有甩头。
“好像是太慢了一点。没想到慢慢行军也会疲累。”
曹丕的半边脸浮出微笑,另外半边脸则露出不悦的神色。
(这家伙到底存着什么心?)
曹操实在猜不透儿子的这一表情究竟是何意涵。
他也不了解敌方的真正用心。
江东之地看似战鼓频催,但看起来却又不太像。虽然江东有人承诺作内应,但这也可能是敌方的阴谋。
对江东主和派张昭身边诸人的动静必须时刻加以注意。至于具体的内应策划事宜也还仅止于初步阶段。
殿军来到后,曹丕也加入大本营,内应计划方才化为实际。秘密捎来信息的是一个名叫黄盖的使者。黄盖是孙权阵营中主和派要角张昭的人马,此事众人皆知。如今在孙权阵营中的鲁肃与周瑜则被认为是主战派。
张昭虽是元老级人物,但主和派的影响力却屈居弱势。身为该派人马的黄盖常会被误认为是个文官,其实不然。此人字公覆,从孙坚的时代起便是孙家军团的一员。
──擐甲(身披甲)周旋,蹈刃屠城。
他便是如此一名勇士。但若以人际关系而言,则又属于张昭的主和派。正因与时代潮流逆向而行,所以一直悒郁不得志。
得知黄盖是内应之人后,曹操不禁半信半疑。曹操令人对担任联络的中间人严加注意。
在内应文书中,黄盖写明内应船只以外罩红色布幔为记。从可靠的细作口中,曹操已听闻老将黄盖在柴桑大本营内遭年轻的孙权当众斥骂侮辱。
──公覆(黄盖)能忍得下这口气,也真多亏了他。
众人都这样说。
这事是直属于曹操的细作煞费苦心才得来的情报。有很多佐证可证明此事不假,因此就连生性多疑的曹操对此也深信不疑。
外罩红色布幔的船只约有二十艘,都是称为“艨冲”的细长型快舟,停在岸上箭矢不能及的江中处。昨日清晨降了雨,故而红布幔船略显湿濡。
江东船舰停泊其后。二万名东吴士兵已登上先头的船舰。形式上的盟友刘备也在江上部署了二千名士兵,皆挑选自先前沿汉水南下的关羽帐下的水军。
从位置来判断,红布幔船应是先锋或是斥候部队。由于接到内应书信,所以曹操认定它便是黄盖的降船。
“为何一直没有动静?”
“大概是在等待时辰吧!”
“哈哈哈……”
有人高声大笑。
发出笑声的是大公子曹丕。等笑声停歇,他才开口道:
“我方健儿是否已经登船?”
“健儿(士兵)大多在岸上,水军大概都已登船。”
一名军官答道。
南征军大多是中原人。虽有黄河的水军在阵中,但人数并不多。由于是以密集战法为主,所以各船都以铁索相连。有人见状而称之为水上长城。
“联络船中水军!命他们尽快上岸!”
曹丕下令道。
“要水军上岸吗?”
“没错!敌人来降,我们应该在陆上迎接他们。同时马上令人解开连舟铁索!”
曹丕又下令道。
“是诈降!”
最先开口叫出来的是曹操。他手挥长鞭,当场下了一道命令。
“砍断铁索!”
“是!已经砍断了。”
身畔的一名司马(军官)答道。
“什么?”
曹操不由得回头瞪着那名司马。此人是曹丕帐下军官,此时不知因为何事而来此地。未经报备就擅自砍断铁索,这无疑是曹丕下的命令。他比父亲更早一步瞧出了诈降之事。
诈降之船从船上射出了火箭,等船接近陆地时,船中之人便纷纷跳水而逃。仔细一看,孙权的船舰正徐徐靠近过来想要救起跳水之人。诈降诸船就这样空无一人地直冲向赤壁的曹军大营。船上尽皆堆满枯草及薪柴,舵手在跳船之前已经将船点了火。火势往曹军船只及岸上的曹营延烧过去。刹那间火舌乱窜,漫天漫地,灭之莫及了。
“撤离火场!”
曹操下令。撤离火场其实就是命令军队撤退。
“江上敌船停泊于岸上箭矢不及处,显然是早就怀有企图静待我方船舰及阵地干燥。若不是昨夜那场雨,火攻应会提前。”
曹丕从口中吐出冰冷声音。
曹操在下给孙权的挑战书中虽写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但实际上远征的中原兵也只不过十五万。十四万荆州兵中,具有旺盛斗志的大多追随刘备,人数占一半以上。剩余的七万名投降了曹操,但因没有斗志,所以逃亡者众。而那些未逃亡的,也根本不能算在战力之内。
江东三万精锐与中原十五万兵力形成对抗,在紧要关头,观望中的十万刘备军当然会襄助东吴。周瑜害怕刘备的发言力量增大,故而始终反对联盟。结果虽然结成同盟,但实际参与作战的刘备军只不过区区二千名。
随着火攻,孙权接着又发动强大攻势。但曹军无心恋战,只是一味退却。
“在我军上次通过之后,华容道已严重受损。如今必须一面修护一面通过。快动员百姓收集大量枯柴及稻草!”
曹操下令。
“大军通过后的华容道已经大致紧急修护完成。该预备的枯柴、稻草也已经令沿途的村落做好准备。”
曹丕低头答道。曹操原想瞪着儿子瞧个究竟,但曹丕却始终低着头,良久不肯抬起脸来。
(莫非这家伙早已预知我将兵败撤退?私下已经做好撤退准备,他分明是一副得意的神情,所以不肯抬起头来让我瞧见。)
曹操暗忖。
“阿丕,这次实在遗憾!未能夺得二乔归。”
曹操说道。
“哈哈。孩儿并非一心只想将他人之物据为己有。”
二乔是指孙策的遗孀及周瑜之妻这对姊妹。两姊妹皆以绝世美色着称。
“乔”是身材高而苗条之意。两姊妹虽然都是身材修长的美女,但也可能是因为姓“桥”而拥有此一称号。她们的祖父桥玄曾任太尉,与曹操之父交情甚好。早先桥玄曾为曹操看面相而断言:
──你乃异才之人。具命世之才。
“命世”是当今世上最卓越之意。
“爹说过,桥公祖(桥玄)曾托爹代为照顾他的妻小。”
曹丕对父亲说道。
“是有这回事。当时我担任顿丘县令。但二乔却是桥公祖的孙女啊!哈哈哈。”
不知想到什么有趣的事,曹操突然放声大笑。这笑声在退兵途中显得相当突兀。
桥玄已经弃世,其子桥羽曾任任城相,后因董卓之乱而避居庐江县。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攻荆州时,孙策在庐江作战,遇见传闻中的二乔,遂迎娶其中的姊姊大乔为妻,并将妹妹小乔许配给周瑜。
曹丕曾将袁熙之妻甄氏据为己有,此事远近皆知,这次众人又传闻二乔也将落入其手。也有人说这次将由曹操捷足先登。也有人说,曹操年事已高,能拥有其中一美当可满足,另一美则仍归曹丕所有。
“先决条件当然是必须战胜江东。”
曹丕说道。
“话说回来,你究竟是在何时瞧出其中有诈?”
曹操问道。亦即在什么时候识破敌人诡计。若事先知晓,却又没有说出,则责任就大了。之前便有不少人因为这样而掉了脑袋。
“直到事发之前,方才确定。”
“为何能确定呢?”
“因为等风向改变之后,黄盖的船才有了动静。东风转强。孩儿因而知道敌人是在等待此一风势。”
“那么为何又要修补华容道?”
“不论是胜是负,我军都需要利用此道。”
“高明!我原本还想斥骂你一顿。”
曹操说道。
孙权派出精锐轻兵追赶曹操,但还是让曹操抢先一步溜掉。这笔功劳该记在曹丕身上。
“有臭味散出。”
曹丕又说。
“火势到处延烧。故而火烟中夹有各种味道。”
等曹操说完这话后,曹丕停了半晌才又开口。
“公覆(黄盖)这老家伙在枯草中灌入鱼油。一着火便不可收拾。难怪在事发之前便散出阵阵臭味。”
听到儿子这话,曹操不禁咬牙切齿。看来在敌船发动突袭之前,曹丕便已闻到了鱼油臭味。
(真是个可怕的家伙!)
曹操的双唇又扭曲成一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