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说:“当今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主公啊!”
后面喊杀已近,曹洪鞭击曹操坐骑,使之驰骋,而他却在后面跟着猛跑。一行人又跑了几里地,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忽然前面闪出一排火把,大队人马拦住去路。
曹操和曹洪一下子惊呆了,难道天要绝人么?曹操顿生怒气,吼道:“如此进退维谷,只有拼命一途了!”
正要驰马上前迎战,才发现是卫兹的部队。真是一场虚惊,心中一块石头顿时落地。可是不见了卫兹,曹操一问,才知卫兹是为流矢射中,不幸当场阵亡。
卫兹乃曹操的恩人,这次又自告奋勇来协助曹操,竟然阵亡,他不能不为此悲痛,他仰天叹曰:“卫公好人,天意何逆?”
但是情势仍很紧急,不容许他们再多停留,两支人马只得汇合在一起,连夜赶路,离开荥阳。而徐荣这时已停止追赶,他虽然打败了曹操,却已经认识到了曹操的勇武,况且酸枣还有十多万兵马,不可冒昧逼近,所以追赶一阵就收兵回去了。
关东军团动用十余万兵力,冀、豫、兖、青四大精华州的郡县几乎全部响应,实际的人力、物力和声势上超过了董卓的长安政府。尤其在董卓西迁后,所属军团士气低落,作战力大减。而且司隶军区中,由左将军皇甫嵩统领的三万余直属军团,屯驻长安附近的挟风,不但不接受董卓的指挥,而且随时还有倒戈相向的可能。诚如曹操的估算,只要关东军团策略运用正确,一次大会战,即可使大局扭转。
问题是,各州郡领袖真正想做的,并非表面喊的“抗暴”及“勤王”,而是想乘机切断和长安政府的从属关系,从此不必接受调动,以取得独立的领土及军队控制权,并伺机谋夺天下。后来袁绍及韩馥便公开想拥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袁术更进一步想自己称帝———这也是后话。不过在此说明各州郡领袖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实力,谁也不肯和董卓进行有危险性的硬战,包围洛阳也不过为了表表姿态而已。
曹操此时领的只是一支私人部队,他没有领土也没有领民,军资粮草完全靠自己供应,根本不宜做持久性的战略。他孤军奋战,不惜以鸡蛋碰石头,最主要也是希望以行动暴露关东军团州郡领袖的私心,激起有心之士同情,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曹操引兵回到酸枣,只剩了五六百人,幸亏几个将军都没有伤亡。曹操看着自己的兵这么少,但他估计张邈、刘岱、桥瑁、袁术他们驻扎酸枣的兵马一定不下十数万。这十数万众难道还不能去打董卓吗?
但是,曹操看到的是驻扎战地的十几万关东军团在营中设酒置宴,歌舞升平,似乎早忘了东汉皇帝的悲剧,也根本忘掉勤王抗暴的起义目的了。
悲愤到极点的曹操,不禁大声疾呼:
“各位请仔细考虑我的计划,屯驻河内的渤海军团可进据到孟津渡口,驻扎在酸枣的各军团,则建构防御工程,并坚守敖仓,以完全控制太谷的险要地势。袁术将军的南阳军团,则由丹水及沂水顺流而上,直接侵入武关。如此便足以让长安政府为之震动了。”
又说:“我们只要在这些地方筑好防御工程,多布置疑、虚与周旋应对,不必真正和对方拼战,也可以制造声势,并展示天下大势之所趋。如此,董卓政权必将受到严重的打击。从古至今,顺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此一计划必定可以成功。”
曹操虽然一席正义热血之词,却没有一个人接受。连一向和他较为友好的张邈,也不表示赞同。
其实,曹操这种由三方面向洛阳包围的战略,是相当高明的。董卓军团西迁后,士气大受影响,甚至已趋溃散。加上扶风的皇甫嵩军团及河南伊朱俊、京兆尹盖勋随时可能倒戈。东、西、南三方面同时加压,很可能使董卓的西凉军团放弃长安,退入关州及凉州地带。如此一来,关东军团更有讨价还价的谈判条件了。
只是关东军团的领导者多属少壮派军人,经验不足,而且根本缺乏总理天下大势的眼光。即使身为盟主的袁绍,也只是急着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以获得稳定的地盘而已。“勤王义师”,不过是乘机扩充兵力的一个借口而已。
曹操自认对天下大势,敌我双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故而才敢大胆地高声指责他的同盟,并提出他自认为卓越的战略建议。
但是,大家并不为其所动,曹操看到同盟者如此反应,也终于领悟到时代变了,汉室的天下再也不存在了。乱世将至,这已是群雄并起,各凭实力打天下的时代了,于是,曹操决定退出关东军团,自己再去招兵。
曹操带着夏侯惇及曹洪等人,离开酸枣,到了扬州。他专门去拜见了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发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说。陈温和周昕分别为其鼓动起来,便给了他几千士兵。
曹操就带着这四千赠送的士兵走了。
但是曹操没有料到,这些人根本不愿跟着他去打仗,到了龙亢,即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就发生了叛变。叛兵居然袭击曹操,目的是为了回到他们原先的安乐窝去。
曹操和夏侯惇、曹洪等力战叛兵,将其杀散,才得以保全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