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的管理者要具有“T”型战略性知识结构对于一个高层次的管理者,除了具备上述几种能力之外,还应该掌握制定决策方案本身的具体本领。
一是运用先进手段和掌握决策技术的能力。决策既是一种科学,是由原理、理论、体制、程序等综合而成的系统整体;又是一门技术,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借助科学的方法,特别是现代的决策行为。作为一个决策者,应该掌握有关的决策技术,了解决策所使用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决策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认识过程。决策的对象,不论是社会、军事,还是生产经营,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多方面领域,体现种种属性和特点,尤其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心理活动的人的参与,更增加了系统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动荡性。了解决策对象的各个要素,认识系统本身,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作为认识过程,决策首先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为;其次需要准确的判断能力,深入的分析能力,横向综合把握整体的能力;还需要辩证思维、抽象研究,从而揭示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此外,它还要求具备清晰的表达能力,包括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明快的写作能力,以便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和动员下属。
上述种种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实践。其中知识是决策能力的基础。决策者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视野开阔,才能综合分析,才能联想,才能发挥。
《三国演义》所塑造的高明决策者,在当时历史的层次上,都是好学不倦、博学多才的典型。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预测未来,决策定计妙不可言,真是“盖天下一人也” 。他的本领,正如他在第l09回里致曹真的信中所说的:“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他的知识,正如他在第46回中对鲁肃所说的:“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些虽有文学家的艺术渲染,但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作为依据的。从现有的《诸葛亮集》里可以看到,诸葛亮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书器械、农工计算、医卜星相等,都相当精通,多有所着述。他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集》里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的结果。而且,他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即为了“治性”、“接世”。他不仅要做辩士,而且要做豪杰;不仅要成为博学家,而且要成为实干家。他学习的方法是“独观其大略”,反对“务于精熟”(《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即不主张采取拘泥一家的纵向式方法,因而做到了涉猎广,领会深,有独到见解,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我所用,有所创新。他在《论诸子》一文中,曾以寥寥数语,精辟地褒贬了百家之学:“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秦)、张(仪)长于弛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诸葛亮集》)在这里,他所评论的,既有先秦时代的老子,商鞅、苏秦、张仪,白起等人,又有稍前于他的哀帝时以敢谏闻名的丞相王嘉,还有他同时代的那个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许劭(字子将),从而使他能取人之长,避人所短,成为智慧、道德的一代楷模。正是根据以上事实,《三国演义》的作者才创作了“舌战群儒”这场精彩的好戏。当严畯以挑战口气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时,诸葛亮回答:“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批驳得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当程德枢讥笑他:“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时,他痛快淋漓地斥责了那种“惟务雕虫,专于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不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指出这种人“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正如毛宗岗在这里所批注:“看低天下多少文人,学土。”诸葛亮的勤学,善学,使他独步云霄,技压群芳,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骄子。
吕蒙是继周瑜、鲁肃之后,东吴最突出的一员将领。他曾为孙权、鲁肃屡出良谋,特别是乘关羽北上围攻樊城时,决策、指挥了偷袭荆州的战斗,为东吴夺回了长期费尽心机与刘备争夺,并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荆州,拔掉了东吴的眼中钉——关羽。孙权曾夸他:“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即鲁肃),周郎多矣!” 但是据史书记载,这个吕蒙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高明,他的长进与读书学习有着很大关系。他出身贫寒,没有文化,后来投靠姐夫入伍打仗,作战非常勇敢,立了不少战功。在征黄祖一战中,表现尤为突出,被孙权提拔为横野中郎将,赐钱万千。他满足于自己的作战经验,仍不注意学习,一些人不免看不起他。孙权针对这种情况,劝他读点书。孙权说:读书才能求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进步。可吕蒙推托军队里事情太多,每天忙不过来,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进一步开导他说:我难道要你精研经书去当博士吗?但普遍知识总得具备啊!你说忙,难道比我还忙么?我小时候读过《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等,只是没有读过《易经》。自当政以来,温习温习历史,读了读诸家兵书,获益不浅。你很聪明,只要肯学,一定很容易见效。应当赶紧读读《孙子》,《六韬》等兵书和《左传》,《国语》等历史书。汉光武帝即使在戎马倥偬中,也不忘学习,经常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老而好学。你为什么偏偏不能抓紧时间坚持自学呢?吕蒙听了这一番话,很受感动,从此孜孜不倦地读书,进步很快。一次,代都督鲁肃巡视吕蒙的住地陆口,吕蒙问他:和关羽为邻,你打算如何又联合他又警惕他,有没有考虑过?鲁肃满不在乎,而随口应道:没有考虑过,到时看着办,吕蒙严肃地提出批评,然后滔滔不绝地分析了双方形势,并当场提笔,写出五条良计。这使一向看不起吕蒙的鲁肃大为吃惊,赶紧离座走到吕蒙跟前,抚着他的背说:我以为你只懂武略而已,现在学识如此渊博,已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吕蒙成长的过程说明,一个人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读书,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就会取得长足进展,增加画谋决策的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