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还记得:刘备占据荆州后,孙权派鲁肃讨还荆州不遂,周瑜便利用刘备甘夫人新丧之机,向孙权献计:欲以结亲为名,将刘备骗至东吴,以换取荆州。不料这个美人计被诸葛亮识破,在诸葛亮的精心策划下,一出围绕招亲的轻喜剧正式展开。在这出戏中,有一个陪角:吴国太,她成了促成孙刘联姻的关键人物。就凭她的几句话,刘备才得以抱得美人归。虽说此举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但从当时的大局来看,却不失为正确的决定,促使孙刘联盟的正式形成,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吃惊得“手脚慌乱,投笔于地”。
那么,吴国太究竟何许人也?《三国演义》第七回中言道:“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这个次妻,就是吴国太了。第三十八回中作者还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孙权之母吴夫人临终时,特地叮嘱孙权说:“吾妹与我共嫁汝父,则亦汝之母也;吾死之后,事吾妹如事我。”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也对孙权说:“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真可谓一清二楚,毫无问题。不想这事情后来却闹出了一个笑话:香港的白丁先生在他的《三国趣谈》中把这两个不同的吴夫人又混成了一个,该书“智哉吴国太”一文中提及吴国太时的介绍是;“(小说中的吴国太)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着名军阀之一孙坚的夫人、三国时代东吴首领孙权的生母??????孙策去世前后,她出面稳定大局;甘露寺相女婿刘备,促进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前提醒孙权召回周瑜决策”。明明《三国演义》中都出现过的两个不同人物却被白先生当成了一个。
不过,当你查遍陈寿《三国志》及其它相关资料的时候,你又会大吃一惊:原来根本找不到这个吴国太的存在。《三国志?嫔妃传》中记载:“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从这里面可以发现两个问题:历史上的吴夫人根本就没有小说中提到的吴国太这个妹妹,这个妹妹纯属子虚乌有,也就是说,小说中的吴夫人和吴国太应该是一个人;刘备娶的孙夫人也不是小说中孙权的同父异母妹妹,而是孙权的亲妹妹。对于这段历史,罗贯中应该说是非常清楚的,不然就不会在小说中做了前面提到的三次特别的交代。如此安排,应该说是特意而为的,是罗贯中来了个一分为二,其动机无从考究了。不过,罗贯中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把历史上真正存在的男性--孙仁当成了孙夫人嫁给了刘备(此话题本人另文介绍,不再赘述)。
问题算是搞清楚了,现在再来谈谈历史上的这位真正的吴国太。说起来这位吴国太倒是三国前期的一位颇有见地的女人,称得上是一位巾帼英雄。据<<会嵇典录>>中载:一次,孙策因手下功曹魏腾的意见与自己不符,心中大怒,并“将杀之”,当时,他手下人无人敢替魏腾求情,“计无所出”。这时,吴国太,“乃倚大井”说:“你刚刚平定江南,人心尚且不稳,你应当礼贤下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江南一带颇有名望,如果你今天把他杀了,那过不了几天,将将有人叛乱。我不忍看到那一天,现在就投井而死。”这一席话,说得孙策大惊失色,“遂释腾。”孙策死后,十八岁的孙权当政。为帮助孙权治国,吴国太“助治军国,甚有补益。”(见<<三国志?嫔妃传>>)。一次,曹操要孙权送子作人质,孙权因部下意见不同,只好“乃独将瑜诣母前定议”。周瑜认为:一送人质,就要甘心听从曹操指挥,这样做的好处,仅不过封侯而已,不能称霸天下,他建议孙权看清形势再说。这个意见同吴国太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吴国太对周瑜大加赞赏,并要孙权向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周瑜。(见<<江表传>>)。
这里附带提一句:所谓“ 甘露寺吴国太招亲”也是实属虚构。因为吴国太在刘备结亲的前七年,就已经病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