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乘刘备南下准备与孙权就荆洲问题开火的时机,发动汉中战争,一举平定汉中、巴郡;然后留下夏侯渊、徐晃、张合等人留守(后来徐晃因守孝而回老家),自己回洛阳。刘备先是拿下了巴郡,然后集中力量进攻汉中,击杀夏侯渊,曹操被逼亲自赶到前线,可是也不可以挽回败局,于是决定放弃汉中。
一:汉中之战是曹操军事生命上的尾声
公元215年,已经60岁的曹操以张合、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于是命令夏侯敦、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合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刘备得知曹操平定了汉巴(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自己威胁极大,只好向孙权妥协,孙权也想借此在合肥发动攻势拿下淮南,于是双方中分荆州。于是刘备命黄权攻取三巴,杀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领杜获等人,曹操命张合反攻,攻下巴东、巴西,并迁移百姓往汉中,又与张飞大战50多天,被张飞所败。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汉巴的措施后留下夏侯渊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师回洛阳(继续进攻刘备是否合适后面有分析),并迁移8万多人民回关中。
刘备集中力量后,先以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自己领法正、黄忠、赵云等人率主力进攻夏侯渊据守的阳平关。曹操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来是曹植当主帅,由于曹丕作怪------)增援汉中,在下辩与刘备军展开激战,破吴兰,吴兰逃入阴平,为当地人所杀,后击败马超、张飞,平定响应刘备的地方首领雷定等部。刘备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号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形势对曹操相当不利,曹操亲自驻军长安,并命令曹仁平定向关羽投降的宛城守将侯音。
刘备亲用法正的计谋,调动夏侯渊的一半军队增援张合,然后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合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命令徐晃偷袭陈式据守的马鸣阁,恢复了汉中与下辩的联系;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让曹真去下辩接曹洪,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60多的老人了,到了他生命上的尾声。击杀关羽虽然是他指挥,可是他并没有到前线,所以汉中战争是他最后一次在前线指挥了。虽然曹操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华和丰富的经验,但不过是一个老去的英雄而已。
二:曹操为什么失去了汉巴
汉巴的得而复失,并失去了名将夏侯渊,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严重挫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曹操在争夺汉巴的决心、意志、行动等方面,远远不如他的对手刘备。曹操在赤壁失利后,主要致力于巩固既得的利益,让自己的继承人去统一中国,他夺取汉巴后,像一把利剑对着刘备的心腹-----成都,然而他自己由于年龄上的问题,已经没有精力完成统一大业了,他还要面对自己怎样顺利的把政权交给曹丕手中、防止反曹势力作乱等。而刘备刚刚取得益洲,还属于军事上的胜利进军阶段,他攻占了三巴,把荆州、益洲连成一片,再拿下汉中,既可以解除曹军对他的威胁,又可以获得进军陇右、关中的基地;所以刘备可以最大限度的调集人力、物力与曹操争夺汉中,不计代价,志在必得,曹操则大为逊色。
<二>:曹操本人已经是60多岁了,周身疾病,自己也知道时日无多了,正如前面所说,已经是老去的英雄了,他在增援汉中前,已经命令修建自己的坟墓。自赤壁兵败后,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统一了,对攻城掠地的兴趣也大不如前了;在心理上,厌战情绪日益上升,惰性不是占据上风。虽然我还没有很好的体会到年老的滋味,我想一个老去的英雄在各个方面上不可能比的上他的全盛时期了(经验例外)。为什么说他厌战呢?曹操在夏侯渊死前大力评价他而死后有说他是“白地将军”,把他贬得一无是处,推卸自己的责任,正是有力的说明,同时在平定汉中后,拒绝刘晔的建议没有进攻刘备,而7天后去又问是否应该去打汉中,也说明了他想胜怕输的厌战心理。
<三>:孙刘的联盟让曹操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前面我也说了,孙权也想趁机取得淮南,于是刘备孙权大达成和解,当这个消息传到曹操时,曹操正在写字,手中的笔掉落也不知道,可见曹操心中之忧惧。刘备攻占三巴,大军压境、侯音投降关羽、孙权虎视合肥,虽然他可以两面作战(见后面分析),可是曹操不得不从大局着想,也没有必要冒这个险,再加上他要为自己身后的局势着想,不得不放弃汉中。
<四>:曹操的用人不当。曹操早就看出了多次建立战功的夏侯渊持强逞勇的性格弱点,经常告戒说“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而夏侯渊正是因次而阵亡,造成全线震惊。曹操在夏侯渊死后说夏侯渊不会用兵,军中称“白地将军”,大军统帅战争也不参加,何况修补鹿角?虽然如此,曹操还是以夏侯渊为汉巴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我个人认为这和曹操一向不敢把兵权交给外姓将领手中有关,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他没有让张合、徐晃等人当统帅,却让夏侯渊当统帅。当然夏侯渊是他的手足,不会背叛他,夏侯渊战功显赫,也是其他人难以相提并论的,夏侯渊也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将领,但是他绝对不是防守型的将领。
三:曹操没有乘胜进攻刘备是明智之举
曹操平定汉巴后,益洲震动,司马懿认为应该乘刘备兵力还在荆州的时机进攻成都,刘晔也建议应该进攻。虽然曹操很其中他们二人,但是他并没有采纳,曹操是明智的,他为什么没有乘胜进攻呢?原因有:<一>:曹操没有时间攻取益洲,他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人称“枭雄”之称的刘备从平庸的刘彰手中去益洲还花了3年多的时间,现在自己去益洲,起码要5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曹操在此期间病死,不但曹军群龙无首,反曹派也会乘机闹事,后果很难设想。
<二>:曹操虽然已经定下曹丕为继承人,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曹植的考察(让曹植增援汉中就是最好的例子),曹操还没有真正的确定曹丕为继承人。当时曹植的势力还相当的雄厚,在文人中拥有相当大的支持;而曹彰更是手握重兵,史称曹彰“有异志”;相对而言,曹丕的势力虽然是最雄厚的,但是他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去处理他规模的。所以曹操是不会放心的,他还得压制、打击反曹势力,万一自己死于征途中,前线大溃败、反曹派乘机发动政变、孙权北上,几十年打下的江山就会荡然无存。后来临死前紧急命令总督东南防线的夏侯元让来许昌见自己,一方面是拜托后事,让这位曹魏的第二号实权人物为曹丕保驾护航;第二是舍不得这位三十多年来生死与共的兄弟。
<三>:曹操的对手刘备是一个枭雄,诸葛亮治政严明,国力已经有很大的上升,有法正这样的谋士,关羽、张飞、魏延、赵云、黄忠、马超等名将,曹操的胜算不是刘晔、司马懿认为的那么大。
<四>:司马懿有把曹操推向火炕的意图。司马懿知道有曹操一日,就没有自己出头的一天,他多次拒绝曹操的聘请,很有可能就是不想让曹操知道自己的底细;后来曹操觉得司马懿是个危险的人物,坚持不让他带兵,也看出曹操对司马懿的戒备。司马懿知道如果曹操进军益洲,在胜利前是不会班师的,而曹操已经年迈,让曹操进军益洲,曹操必定死于征途上,这样他就有可能以自己的能力取得军队的指挥权,从而为自己出头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四:汉巴战争决定了三国的鼎立
三国的形成,虽然在刘备取得益洲就已经初步形成,其实曹操失去汉巴才是三国鼎立的标志。
<一>:曹操发动汉中战争的时间并不合适。当时虽然是刘备大军南下,取得汉巴是个好时机,其实当时刘备、孙权已经准备交火,曹操大可以坐收鱼翁之利,等他们两败俱伤后先去汉巴,再乘机去益洲,然后收拾孙权,这样虽然曹操看不到统一,但是也远没有后来这样的艰难,也不会出现三国鼎立。问题是曹操既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为儿孙多做点事情(他也知道几个儿子是比不上自己的,尤其是在军事上),面对时间的压迫,他已经没有耐心了,正是由于曹操的“好心”,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二>:曹操完全可以坚守汉中,曹操自己年老可以回后方,让张合、徐晃等人帮他守,是完全可以的。战争是国力的较量,刘备在取得益洲后,虽然国力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然而他一直都是“勒紧皮带过日子”的,在取荆州前不用说了,取荆州后,很快取益洲(取益洲后大分将士),然后是率军南下,曹操取汉巴只好马上回师,然后是去三巴,仅仅过了10个月就攻打汉中,一直没什么机会休养,他的国力是相当的空虚的。而曹操虽然是从关中运粮草远,但是并不是不可取,而张鲁投降获得大批的物资(张鲁没有烧掉),也是相当的可观。只要曹军再坚持1年,刘备就会因为补给不足而退兵,这样不论是曹军马上追击还是以后再进攻,也不用先取汉中,看看地图就知道汉中的重要军事意义了。
<三>:孙权取荆州比去淮南的几率更大。虽然孙权也想取淮南,巩固长江天险,但是几率并没有去荆州那么大。如果曹操不放弃汉中,刘备国力很难打持久战,必定会抽调荆州的一部分兵力被上取汉中;这样曹操大可以通过政治手段与孙权达成一致,孙权取荆州,刘备腹背受敌,难以抵挡。如果孙权取淮南,必定要经过张辽这关,还有青州的藏霸随时可以支援合肥,而孙权多次败给张辽,心理因素不可能一点也没有。荆州则不同,荆州长期是孙权的一块心病,从孙策时代开始,就已经为取得荆州而努力,周、鲁、吕实力派都认为应该全据长江天险,但是一直没什么机会,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孙权是不会不认真考虑的。
<四>:曹军有两面作战的能力。退一步来说,就算关羽北上帮助取汉中,孙权还是取合肥,曹军依然有两面作战的能力。曹军的总兵力应该在30--40万左右,汉中前线约15万,各地防守约5万,还有10--25万在东南防线,这样的兵力,对付孙权是足够的,因为关羽派兵北上,曹仁也可以派兵支援张辽。
总的来说,汉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它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要比夷陵之战要大的多。在短短的几年中,三国时期杰出的谋略家、政治家、谋士、大将曹操、司马懿、刘晔、夏侯渊、徐晃、张合、刘备、诸葛亮、法正、张飞、马超、魏延、黄忠、赵云等纷纷登场,运筹帷幄,斗智斗勇,上演了精彩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