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蝙蝠的两手策略(1)

 

  蝙蝠是鸟类还是走兽?蝙蝠长得像老鼠,是不折不扣的哺乳类动物,却又飞来飞去,和鸟类没两样。在《伊索寓言》里,蝙蝠左右逢源于鸟类和走兽之间,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就自称是鸟类,走兽战胜了,蝙蝠又变成走兽一族。哪边赢,蝙蝠就属于哪边。战争结束后,走兽和鸟类言归于好,蝙蝠的骑墙性格被拆穿,跑到鸟类阵营被当作走兽,跑到走兽阵营被当作鸟类,终于被驱逐出去,成为不受欢迎的异类,从此只能摸黑飞行。
  蝙蝠寓言无非告诉狡狯的人类,立场要坚定,态度要明确,该什么,就是什么,否则就会像蝙蝠,最后两边都得罪。
  从另一个角度看,若不是蝙蝠摇摇摆摆,恐怕早在选边站的时候,捐躯沙场。合纵连横是求生存、谋发展的必要策略。只是忽左忽右像走竿索,走得好,游走两岸,走不好,就会灭顶。
  黄雀该捕蝉或螳螂
  两手策略不好使,操纵手法要高明,合纵手腕要高超,要善用恐怖平衡,活用敌我矛盾,才不会从两边都要,转为两头落空,里外不是人。
  三国君王里,孙权的两面手法用得最多最广手段最高。尽管不怎么心甘情愿,孙权和刘备至少维持长年的同盟关系,直到荆州问题引爆冲突,后来趁关羽攻击曹魏,和曹操暗通款曲,夹击关羽,夺回荆州。擒杀关羽虽然过瘾,但代价不小,孙权势必面对刘备的复仇大军。如果曹魏趁火打劫,和刘备联合作战,东吴便玩完了。孙权承受不起,派人向刘备求和。刘备人在气头,不得抒解,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孙权碰壁,只能向曹丕称臣投降(曹操已死)。
  曹丕该不该答应孙权呢?好不容易孙、刘合作破局,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形势,但这只黄雀下手的对象应该是蝉抑螳螂,在魏国内部引起争议。
  曹丕身边聪明人不少,尤其刘晔,对孙权的那一套早已洞悉,他反对接纳孙权。他提醒曹丕,孙权无故投降,必有缘故,不是真心,不如顺势联合刘备,消灭孙权。
  刘晔主张,蜀汉攻击吴国边境,曹则攻击吴国心脏,不出十日,孙权必亡。之后蜀汉势单力薄,就算得到吴一半土地,也无济于事。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