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九月出版的《水浒全传》前言部分《水浒全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
《水浒》是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为投降派树碑立传的。作者精心塑造了一个投降派的典型形象——宋江。
《水浒》中的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孝子。他“自幼学儒,长而通吏”,孜孜以求的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他把农民革命看作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是“不忠不孝”的勾当。他上梁山,不是自己跑去的,而是梁山泊的英雄们从法场上把他劫去的。
宋江上梁山后,就推行着一条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路线。他多次声称,他是“暂占水泊,权时避难”,“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他起劲地鼓吹招安,等待招安,乞求招安,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招安迷”。
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宋江处心积虑地排斥晁盖,架空晁盖,篡权夺位。《水浒》为了让宋江“把寨为头”,有意让晁盖中箭身亡,把他屏于一百○八人之外,否定他的坚持农民起义的正确路线。
宋江公然把晁盖的“和皇帝作对”的政治纲领,“修正”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立足点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朝廷就是国家机器,皇帝乃是地主阶级、地主政权和封建制度的总代表。忠于朝廷和皇帝,也就是忠于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制度。在这一点上,宋江与高俅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矛盾,不过是地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就必然要保朝廷、保皇帝,接受招安,充当封建王朝的爪牙和鹰犬,镇压农民起义。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修正主义政治纲领出发,宋江亮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天”,就是神化的皇权,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就是朝廷,就是皇帝。“道”,就是封建统治秩序,就是孔孟之道。“替天地道”,就是维护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宋江篡改农民革命的政治纲领,这是他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严重步骤。
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宋江在组织上招降纳叛,网罗和重用了一大批大地主、大恶霸和反动军官,改变了梁山泊头领中的阶级成份,使投降派占了上风。梁山泊的这两条路线斗争,《水浒》作了歪曲的反映。在作者笔下,李逵是一个不懂任何战略和策略的鲁莽汉子。每次激烈的路线斗争,结局总是李逵“诺诺连声”的认错或出尽洋相而哄堂大笑;而宋江呢,他滔滔不绝的乞求招安的滥调,总是博得“众皆同声共愿”。《水浒》就是这样丑化李逵美化宋江,为投降主义路线唱赞歌。
为了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宋江以孔孟之道为理论基础,大造舆论。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一字之改,就改掉了革命理论、革命路线。“聚义”,是团结英雄好汉们造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忠义”,重点在忠,忠于皇帝,义是从属于忠的。“忠义”,就是按照孔孟之道为巩固封建统治效劳。《水浒》称颂宋江“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全忠秉义,护国保民”,竭力把宋江打扮成“忠义双全”、“至仁至孝”的人物,并利用一切机会,宣扬投降就是“忠义”,“忠义”就必须投降。《水浒》中的宋江,就是梁山泊的孔老二。儒家都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搞倒退、搞投降的反动派;宋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腐儒。
《水浒》竭力以唯心论的天命论解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歪曲农民革命。对于农民革命战争,在历史唯物论看来,是农民和地主之间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矛盾尖锐化的表现。《水浒》却把历代帝王说成“神仙降世”,把农民革命领袖说成“魔君下凡”;而把宋江这样的人受招安,当奴才,说成是退净“魔心”,终成“正果”,宣传只有投降才符合“天意”。作者还特意安排九天玄女传授天书的情节,企图否定农民革命的客观必然性,用神的外衣为投降主义路线增加几道光圈。
《水浒》大肆宣扬地主阶级人性论,抹煞人们的阶级界限,为投降主义路线辩护。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阶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从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梁山泊内,明明存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小说却宣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对于这种露骨的阶级调和论,鲁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事实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的宋江和李逵,被描写成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但宋江因为李逵坚持反投降的革命立场而几次要砍李逵的脑袋,最后李逵终于死在这位“哥哥”之手。这正是暴露了小说宣扬地主阶级人性论、鼓吹阶级调和论的虚伪性。
鲁迅说得好:“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鲁迅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水浒》所歌颂的宋江这类地主阶级的奴才从忠于皇帝、接受招安,到镇压农民起义的必然发展过程。
这部小说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水浒》的成书约在元末明初。当时正是我国农民革命运动风起风涌的时期。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震撼着封建制度,冲击着封建统治,使整个地主阶级胆战心惊。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对于农民革命,在武装镇压的同时,也常常采取欺骗招抚的一手。《水浒》鼓吹招安,赞扬投降,宣传叛徒哲学,正是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这种政治需要。它在政治上是完全反动的。
为了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批判《水浒》研究中阶级调和论的观点,我们出版了这部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在《水浒》的各种版本中,最早出现的是一百回本。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杨定见序的一百二十回本。解放前,出版了一种杨定见序本的排印本。我们这次用排印本为底本,在个别文字上作了一些校正。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必须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开展对《水浒》的评论,从这部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学会在复杂的斗争中识别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知道什么是投降派。这不但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于整个文艺评论和文艺工作,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现在和将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加强革命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都有重大的深刻的意义。让我们把上层建筑领域的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