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能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曹操是空前绝后的一人可是提起曹操,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数落他的种种不是其实,撇开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纯客观的历史视角审视曾经近两千年前彪炳神州大地的曹操,我们会发现这位历史人物与《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迥然不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经历了由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到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从南北朝刘宋年间的裴松之《三国演义》注解,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志评话》,到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迂回曲折的过程,而小说中的著名主人公之一曹操的为人和历史地位也随着小说的不断演变而几荣几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以历史上的曹操为蓝本,但很多方面由于文学典型的需要和思想倾向的原因,小说中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上的曹操仍然迥然不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宁可我负天下人,勿令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奸诈多疑的典型形象作者对他的击败吕布、荡袁绍、统一北方等历史功绩给予中肯的评价,书中第十八回引用郭嘉纵论曹操优于袁绍的十个方面,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充分体现了历史小说七实三虚的严性但出于文学形象刻画的需要和曹操形象的大致影响,小说里的曹操给人留下的终究还是敌对和可恶的印象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典型,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借黄祖之手杀害曾帮助自己解粮草之危、韬略满腹又恃才傲物的扬修的举动揭露他的奸诈和卑劣行径;通过描写曹操的梦中杀人以防随时的不测来表现其生性多疑、欺诈;通过借督粮官之首以平众怒定民心来渲染曹操的诡诈和残忍特别通过描写其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然后竟声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毒心性刻画其忘恩负义和残忍无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作者还通过曹魏集团的内部关系来刻画曹操对人才的迫害文中的曹操为了罗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诱和胁迫;对于已经到手的人才,又大抵充满猜疑和欺诈一些谋士对曹操事业的发展殚精竭力,屡建奇功,可当他们对曹操的愿望有所忤逆时,曹操便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不久赐死借他人之手杀害似此宅心,小说中多所描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说明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史书里的曹操叱咤风云胸怀天下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历史上未经过加工的曹操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关历史记载,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北部尉任上,他不畏权贵豪强,对违反禁令的一律用五色棒打死,令京城震动,豪强敛迹在济南相任上,他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绝祭祀,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有所好转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流亡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稻种,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公元184年,曹操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不久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人京后,逃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鼎立的局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和生灵涂炭的局面虽不能与秦皇汉武相比,可是能统一大半个中国,让百姓过上休养生息的生活,曹操是功不可没的千百年来,曹操因为不是正统的原因而被骂为奸臣,可是,二袁、刘表、刘备、孙权谁是忠臣呢?既然找不出一个能维护汉政权的忠臣来,还能说曹操是奸臣吗?至于曹操对人是否奸诈?传说中曹操所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是否真实呢?我们尚不敢确论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刃击杀数人《武帝纪》注引《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武帝纪》注又引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从几个注引可以看出,曹操杀死故人成皋吕伯奢一家确有其事,但杀人起因如何,且吕伯奢本人是否死于曹操之手,历史上众说纷纭,至今还莫衷一是根据《魏书》的说法,曹操杀人系被劫之后,这种杀人,不能说是负人,而只是惩罚歹徒的行为而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之语,只见于此书,其他二书均未道及可知这话是不可靠的从当时实际情况论,曹操为了生存而亡命天涯,逃命不暇,安能轻易做杀人惹祸之事他当时如果真的畏人图己,就应趁人无备时逃走,何必杀人以增罪累而稽行期?以上三书所记大相径庭,陈寿既不采用,裴注虽引出,但未置评,仅备遗闻所以我们不宜视之为真实材料,与其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远不如从曹操许多比较确凿的行事中寻找答案况且,《志·武帝纪》及其他史料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曹操杀害吕伯奢《魏书》所说之事原本是一桩疑案,吕伯奢一家到底为何而死尚且是个疑问,而吕伯奢好像根本就没被杀可这段历史疑案到了罗贯中的手里,为了表现曹操狡诈多疑、忘恩负义、嗜杀成性,不但变成了吕家上下好心好意招待曹操,却被曹操杀害,还非要让吕伯奢也成了曹操的刀下鬼,临了还来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082.html
至于小斛分粮之事,原见《志·曹瞒传》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日‘如何?’主者日‘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日‘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日‘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日‘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原本是管粮官自己出的馊主意,但在罗贯中笔下,为了说明曹操诡诈阴险,作者又让曹操演出了暗中主动命令管粮官王后用小斛发军粮,然后又借王后的头来稳定军心的丑剧
再如战马超,原本历史上这一仗,曹操打得酣畅淋漓,大获全胜,但在罗贯中笔下,曹操被追赶得狼狈不堪罗贯中在这里用割须弃袍的仓皇逃窜来戏弄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操小说第五十八回是这样写的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到最后罗贯中还用了一首所谓的后人诗来羞辱曹操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让曹操丑态百出,更是有悖于史料
曹操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他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