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标志
一部名著《三国演义》,实质就是一部诸葛亮传书中芸芸众生,敌国如曹操、司马懿父子;盟国如鲁、周瑜、陆逊;蜀国如刘备、关羽、庞统、姜维,无一不是诸葛亮的陪衬,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典型形象,而各显风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作者罗贯中陈叙百年,赅括万世,通过叙述历史,来倾注了自己拥刘反曹的感情色彩,以及追慕仁君贤相的儒家政治理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孔明秋风五丈原后,罗贯中所寄寓理想的典型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等都一一死去而姜维则就成了孔明光辉形象的唯一继承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姜维之后,归晋,而《三国演义》这篇鸿篇巨著也接近尾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留给历史的是理想失落的悲壮之美,而作为一个降将,一个延续诸葛亮理想的独行者,姜维的命运却足以令人长歌一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姜维是风云际会,慷慨跌宕中一个悲怆而又高耸入云的标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他是一个不受史家待见降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姜维,字伯约,今甘天水甘谷县人他27岁以前是魏国的天水郡中郎将在他27岁那年,投降了诸葛亮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关于姜维由魏降蜀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于陈寿的《三国志》,说姜维无端受太守马遵的猜忌,走投无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另一种是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所做的注中,引用《魏略》中的说法,姜维回到冀县后,那里的人民推他为代表,向丞相投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2660.html
总之,姜维由魏降蜀,是自己跑过去的,而且不是自愿而更为悲剧的是,姜维后来又由蜀降魏,反复无常
陈寿出于个人好恶,对姜维这一历史人物贬责颇多,而历史上对姜维批驳得最凶的要算是东晋的史学家孙盛他在《晋阳秋》一书中罗列姜维的一系列罪状
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拘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
孙盛从封建的传统道德规范和才能智谋两方面对姜维进行了否定
陈寿在《志·姜维传》中颇有贬低姜维的一面,认为姜维的降魏行为是气节不高
陈寿评价姜维是自不量力,九伐中原是以卵碰石,陈寿这样评价说姜维略有文武才能,立志建立功名,然而他轻视部众滥用武力,明察觉断并不周密,最终导致身亡《老子》中有这样的话治理大国如同烹煮小鱼,何况对于小小的一隅之地,怎么能多次扰动呢?
小说家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中姜维的素材,主要源于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而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的写作立场,姜维是他要肯定赞扬的对象面对史家们这么多的贬责,罗贯中尽量发挥,把姜维主动投降诸葛亮,改成战地迫降
小说虚构了诸葛亮一伐中原,兵围天水时,姜维识破诸葛的调虎离山之计,又打败常胜将军赵子龙,引起诸葛的惊叹和下决心收伏他
让诸葛设下如《水浒传》中梁山收伏秦明的离间计,使姜维归冀不纳,奔天水,又被视作反贼而乱箭射回,进退失据,途中又为诸葛、关平包围,终于下马而降
这样,在罗贯中的笔下,尽量扩大姜维降蜀时的婆不得已的客观因素,和姜维对诸葛亮的才能及知遇之恩心服的主观因素,从而使违君拘利、加害旧邦的指责失去接纳的基础,姜维的降蜀行为也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可
而对于姜维后来又降魏的行为,罗贯中虚构了姜维利用智谋离间钟会和邓艾,并私献给钟会蜀国山川,以助钟会反叛称霸的野心,又以君疑臣必死的话语来激钟会叛乱等情节,攻破了孙盛指责的败不死难及众人所议的投厝无所,并且突出了姜维忠蜀复蜀的苦心和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