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儒林外史》

评论字数 11338阅读模式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意味深长的歧异,比如说在空间维度上,前者写景多用套语,而后者则多如实描写;在时间维度上,前者多以节日为情节骨架,而后者则一以平凡时日贯穿;在精神维度上,前者多用诗词雅化情节中的生活,而后者则干脆避开诗词出现的可能性对这些歧异的探讨让我们看到解读二书意旨需要有不同的立场,《红楼梦》是一部诗人之作,作者更希望通过诗意化的情感去把握笔下的世界;《儒林外史》则是一部文人之作,作者更愿意用世俗化的眼光去观察笔下的世界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是章回小说进入清代后可与明代四大奇书比肩的经典二书的产生都在十八世纪中期:《儒林外史》大概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比《红楼梦》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版本庚辰本(1760)早十一年;而《红楼梦》的印行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又比《儒林外史》最早的嘉庆八年(1803)本早十二年二书基本可以看作前后同时然而,这两部诞生时间相邻的杰作艺术面貌上却大相径庭本文希望从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入手,来试探二书解读路径的异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一、绘与景空间维度中的风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胡适在1941年的一次演讲中,称《红楼梦》经常被评价为中国最好的小说(A Dream of theRed Chamberhas often been rated as the best Chinese novel.),但对《儒林外史》却说我认为在中国所有小说中排名第一(The Unauthorized History of the Intellectual Class,is to my mind,the greatest of all Chinese nove.),前者用been rated,其实表明了一种保留;后者则用了to my mind,是强烈的自我判断胡适做出这种高下之分,其逻辑非常复杂,比如对小说文体的理解等等,但从细节来看,两部作品在空间维度中的风景描写之不同也是胡适的依据之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他在《〈老残游记〉序》中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古来作小说的人在描写人物的方面还有很肯用气力的,但描写风景的能力在旧小说里简直没有并举例说明:《水浒传》写宋江在浔阳楼题诗一段要算很能写人物的了;然而写江上风景却只有‘江景非常,观之不足’八个字《儒林外史》写西湖只说‘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西游记》与《红楼梦》描写风景也都只是用几句烂调的四字句,全无深刻的描写这些例子几乎把所有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都抹煞了但在这些批评之后,他又说只有《儒林外史》第一回里有这么一段,并评价说在旧小说里,这样的风景画可算是绝无而仅有的了①,他引的便是《儒林外史》中王冕看荷花那段文字这曾被选入过小学语文的各类课本之中,估计入选原因也是因其景物描写的真切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胡适批评《红楼梦》在风景描写上都是烂调,全无深刻描写,笔者部分同意而从他的进一步解释我们也可以明白他为什么如此推崇《儒林外史》这段描写,用他评价《老残游记》时的用语就可明白,其区分就在用套语烂调还是做实地的描画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无法为《红楼梦》辩护,就不提胡适在文章中特地用来做靶子的第十七回贾政父子们游大观园了,我们看一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写要赏雪,宝玉起床看外面,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般②,搓绵扯絮一词在《红楼梦》中已经不太算陈词滥调了,但仍然不是实地的描画,而更多的还是用四字句套语填充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水浒传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描写,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了繁、简二本的细节来对比,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那雪正下得紧③,鲁迅在另一篇文章《大雪纷飞》中,针对有人以大雪纷飞为例提倡文言文的简要,便举了此例来批驳,他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④这里之所以认为后者有神韵,关键点就在于前者实在只是套语,后者却是写实就此而论,《红楼梦》较之《水浒传》似乎还更近俗套当然,不得不说,胡适的批评也有不妥之处可从两个方面来讨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一是《红楼梦》中的风景描写并不都是陈词滥调,也有不少比较细致入微的比如第五十回写宝玉求来之红梅: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如蟠螭,如僵蚓,孤削如笔,密聚如林(676)应该说还算是如实描画只是此句之后,作者忽然又加了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几个字,一下子又用套语消解了此前的实景其实,后边这八个字从景物描绘而言全无意义,因为形容的很笼统,所以若单纯从景物描写的效果上看,这几个字确属败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二是这种描写不得不说与《红楼梦》的书写对象有关,作者的笔墨聚焦于贾府,几无面向关山塞漠的可能,宁、荣二府与大观园都是景夺文章造化功的作品,也就是说,《红楼梦》许正是对宁、荣二府尤其大观园的实地的描画,只不过因其原型已经被传统审美经验笼罩,所以,体现出来的效果便是不能如实描写的套路化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相对来说,《儒林外史》则不然虽然胡适在这篇文章中对《儒林外史》的夸奖还是有限的,因为他只是为了引出《老残游记》,不过他对《儒林外史》风景描写尚有保留的评语却也成为学界共同接受的看法如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中就说: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舍弃了章回小说长期沿袭的模式化、骈俪化的韵语,运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还举了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凭窗看江时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和第四十一回杜少卿留朋友在河房看月时那新月已从河底下斜挂一钩,渐渐的照过桥来的例子⑤,确实均非套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儒林外史》中非常多,就其雅致者而言,如第十一回二娄在杨执中家中看到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就其亲切者而言,如第八回二娄行船到了一镇,人家桑荫里射出灯光来,直到河里⑥,都可证明胡适的判断那么,《红楼梦》这样一部被鲁迅先生称为传统的写法都被打破了的杰作,为什么在风景描写上没有像《儒林外史》那样也打破传统的写法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说的话可以作为这一问题恰如其分的回答: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53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3357.html

这句话一方面的确证明了前文为《红楼梦》所作的辩解,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明白,《红楼梦》风景描写所体现出来的套路化,其因由并不完全着落在《红楼梦》文本解读上,许还要深入到《红楼梦》世界建构的那个更深的层面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为作品设置的艺术世界及其对这一世界的表达,正如刘姥姥所说的画一样,都是被传统艺术经验洗礼过的,其描绘正是按照绘画的格局去铺设的,因此就会舍弃实地冗余的息所有自然景物在进入绘画时之所以与照相不同,正在于画作者对实地息的过滤,这一过滤的标准自然来自传统的艺术经验,于是,原本自然的风景多少地损失了原本的个性,走向了倾向于传统艺术经验的套路,变得笼统起来那么,如果把二书的风景描写分别比作绘画与风景照片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抛开了照片所能呈现的纷纭复杂,同时也抛开了风景原有的真实;走向绘画的纯净,同时也滑向风景的套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