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陈寿不象话,我们也拿他没任何办法,只有从别的史料中看这空白的一年里发生了什么事除了上面所说的与东吴签定了吴蜀友好条约外,从志诸曹传可以查得,大将军曹真因为派郝昭守住了陈仓,回洛阳被重赏,他向明帝建议不能只被动挨打,应该也主动出击明帝很同意,于是兵分三路,于八月出发,曹真领一路从斜谷(也就是箕谷,北边叫褒斜道,南口叫箕口,所以也叫箕谷的)出兵、张颌领兵从子午谷出发、司马懿从襄阳出发,约好在汉中见面面对三路大军的入侵,孔明采取了措施, 1派李严带江州的军队进入汉中,作为机动部队;令其子代其职
2自带兵到赤板,因为赤板这个地方防守位置非常好,可以防守其中一路三路全防(可见志之后主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不过虽然准备得很充分,却一点用也没派上,原来,天下大雨一个月之久,这在汉中一带是很少见的,道路都下得塌方了,魏明帝听到消息就下令三路大军都撤回去了这一次司马懿虽然出现,却和诸葛亮没有见到面就回去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这边虽然是双方剑拨弩张最后却以撤兵了事,但在西边却打得热闹,郭大明白由于去年丢了两郡,今年看到国家发大军,诸葛亮没功夫理他,于是乎积极运动,出兵想恢复这两郡该他倒霉,碰上一位魏延,这老魏正整天觉得自己才能高得不到表现的机会,逮住这郭大明白象有夺妻之恨一般,打得郭大明白直犯糊涂,真叫一败涂地两人干架的地方叫阳溪,所以叫阳溪之役,消息传来,诸葛亮心里很高兴,上报后主,升了魏延的官,封为候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这一场大仗虽然没打成,但是通过叙述可以澄清二个半问题,为什么说是二个半呢,听我道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1诸葛亮并没有陷害李严,有的文章说是诸葛亮令李严带二万兵去汉中是让李严找死,我的同志们,你们先全面看看史书再说话行不行,当时诸葛亮亲自带兵守在赤板,是第一线啊赤板即现在的洋县,属于汉中市所管,是汉中盆地的东边一个县,现在人口四十万诸葛亮命李严带这二万兵分明是战略预备队的性质,也就是第二梯队,他才是首当其冲,挡在前线,我看了网上那些文章就来气,以孔明的水平能做出这种下三滥的事情吗?气急了我真想逮着这些网友如果是男的就以吾左手掴其右脸,以吾右手掴其左脸,如果是女网友就以吾之左右手紧紧拥抱之,哈哈,不是重色轻友,女人能研究历史到这种深度可算是与大熊猫同一层次的保护动物了!怎么能不鼓励一下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2诸葛亮对魏延并没有什么成见,不象三国演义中所说,一见就下马威,说有反骨什么的,其实诸葛亮对其是相当器重的,北伐开始就以之为丞相司马,现在又封了候不过魏延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和杨仪是一样的,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孙权有一次和费祎喝酒,(其实费祎要是在东吴当官也一样会被重用,孙权爱喝,可以说是革命的小酒天天醉,费祎比他还能喝,喝醉被刺客刺死)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贵国杨仪、魏延,不过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鸡鸣狗盗之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可惜这两人不争气,就是非要证明孙权的识人能力不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这也反过来说诸葛亮在用人上是尽量避免求全责备的,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并不象网上有些文章说是对人才大加摧残,真想以吾之左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2.5呵呵,这半个问题也不算澄清,即是浪费大家口舌和时间的子午谷问题了这是一个令人一见就头痛的论题,因为没有发生过,所以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从这次魏方没成行的进攻来说说我的意见,魏方安排张颌从子午谷出兵,那么我就觉得这出兵子午谷并不算什么奇兵,人家也知道有这么一条路,还从北向南打来过,只不过走了一半反过来说,哪有两国对垒的战争一方不去研究对方可能通过哪几条路线来攻击自己的事呢?我可以猜测,魏方一定对这三条路都有防备,因为子午谷是条险路,所以不用多少兵马就能轻易守住,以曹魏方的人才之盛是不会不用一支兵马守的,虽然不会数目多,但只要起到警报作用就行了,魏延这五千越野军还不是往虎口里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但是魏延的想法本来就是行险,也有成功的可能,虽然我认为极小,几乎是不可能即使成功通过子午谷,直杀奔长安城下,可是长安城是一座大城,想以后年慕容恪一代名将急攻洛阳时,沈劲只有五百兵守着却让慕容恪攻了二天,你魏延有几天的把握能攻下来长安城呢,你攻不下,马上司马懿就可以来,曹真可以回身来,不用派太多兵马就可以灭了你再退一步说,你魏延攻取了长安城,好了,你只有几千兵,攻城再死点,手里就只有一点兵了,守城也不好守吧,曹真派人死守关隘不让孔明进来救应,南边司马懿北上,东边明帝的战略预备队就是吃干饭的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我们可以说,打仗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不是笨蛋,那么拼的就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和小的战术,拼得是什么呢?国力,钱,人才的培养体系,后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30.html
蜀的地盘是魏的十分之一,人口是魏的五分之一,而且魏所占的中原久已开化,是中华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人才鼎盛而巴蜀之地一直是化外之地,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定蜀未定,只有成都附近一片地方才是开化的地带我这次到九寨沟旅游,四川西部一半的地方都是阿坝洲,都是藏羌族地聚居地,面积有半个河南大,人口才有80万人而时,整个蜀国才80万人,你想人口基数这么小,再去掉老人、儿童、妇女,再有务农的、算算还能有多少人能供培养驱使呢?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累得一塌糊涂,竟然打得司马懿不敢迎战死后指定的接班人都使国家安然无事,这不能不让我们对诸葛亮表示敬服
一点小插曲
关于第二次北伐攻郝昭不下的问题,在史书上有二种说法,一种是孔明带兵20万,郝昭只有1000千守城,孔明攻之不下,粮尽而退第二种说法是孔明带兵太少,可以说是自已当了先锋,所以攻之不下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太准确,志上很简单,没有说双方兵力的比较,但我查了几种专家的说法,较一致的看法是孔明带几万兵,郝昭城内有2000到5000兵守城,打得还是很激烈的,打到激烈什么程度呢:两汉时期崇尚厚葬,大量的社会财富被埋到了地下,争霸时,这些地下的财富,成为交战各方获取军费和军需品的重要来源之一魏文帝曹丕所作《终制》曾说:丧乱以来,汉世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而曹操更是将盗墓作为重要的军费来源,曹魏军中设有专人大肆进行挖墓盗宝活动袁绍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揭露了曹操利用军中将士盗墓的情景: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曹魏军中将帅为了获取金银财宝以弥补军费的不足,都是公开的盗墓者
除掠取财宝外,同时也盗挖墓中棺木制作战具,魏将郝昭遗令中承认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又知厚葬无益于死者也郝昭遗令中为什么会毫不掩饰盗取棺木的行为这是因为在东汉后期无神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认为厚葬对于死者是毫无意义的事,所以心安理得的将他们认为墓中对死者无用的财宝和多余的木料盗走
而郝昭当时为了抵御孔明的攻城,把死人墓中的棺材板(估计是好木头)也做成了防守的器具,可见战事的激烈,而古时攻城是没有守城占便宜的,从韦孝宽的玉壁之守,到刘宋的盱眙之守,还有统万城下拓拨焘虽然胜利,但这位NB之极的拓拨焘在赫连勃勃不死时候就不敢去动一下统万城,更经典的是张巡的守城,而陈仓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孔明攻不下也是正常,如果让网友们写个玄幻小说,借给孔明一个迫击炮营,只怕没什么问题了
孔明攻之不下,魏方曹真派人立即来援,再不撤就是自找苦吃了,于是撤兵是很正常的选择,当年在玉壁城下高欢若是不撤兵,绝对全军覆没
这就牵涉一个王双的问题,志上太简单,只有这么一句话交代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王双为什么追呢,三国演义上说是姜维出的主意,他自告奋勇写了诈降书给曹真,曹真害怕上当,派王双先踩点,结果王双小倒霉蛋当了替死鬼可是整个志都没有这个记录,无论是曹真传、诸葛亮传、姜维传都没有,王双不够级别,没有单独立传,而且当时曹真派费耀来援助郝昭,而张郃是明帝亲自摆酒壮行,临行时张郃说诸葛亮粮少,等我到达,估计他就走了,事实也是这样这都不足为奇,但王双为什么这么提劲来追呢,所有史料上都没有细说过,我只能自已估计,既然姜维诈降不太可能,那么这个王双与费耀肯定级别差不多,张郃还没有到,所以他想立功名,觉得诸葛亮没有军粮,被迫撤军,一定有便宜可占,再说他又自觉武艺高强,胆子也大了,于是乎带兵就上,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撤兵时殿后一般都是极厉害的角色,而且一般都留有后手,我猜测当时肯定是殿后部队缠住王双,孔明回身带主力包围上来,王双只能是必死无疑了
王双也是诸葛亮北伐史上第一位因为追杀孔明而死的将军,可是张郃竟然没有吸取教训,死得差不多,也怪不得大家都猜测是司马懿的居心不良,我也觉得张郃之死是司马懿的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