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210038)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内容摘要明代《西游记》诞生以来,现存于世的版本分简本、繁本系列,繁本有华阳洞天主人校本世德堂系列,又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系列;简本有朱鼎臣《唐僧出身西游记传》,又有阳(杨)至和本《西游记传》在现存最早的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有陈元之《刊西游记序》揭示了《西游记》出版前后的相关息,繁本中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乃最早的批评本,构成明代《西游记》研究的最珍贵息资料,而,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词》,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五关于《西游记》评论,及吴从先在《小窗自纪》对于《西游记》的评价,均构成明代《西游记》研究的主流倾向,代表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有识之士的客观评价,为考辨《西游记》作者、思想与时代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关键词明代;《西游记》;序言;版本;研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与中国文化发展同步,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长篇神魔小说发展的新视域,《封神三国演义》、《西洋记》、《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牛郎织女传》、《济公传》、《西游补》、《后西游记》等,恰如袁于令所说《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神魔小说的风行,就是与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紧紧相连,明代中叶涌现的主张个性解放的哲学思潮与经济发展的繁盛遥遥相对,李卓吾作为异端之尤,童心说的高畅,公安派,徐渭、冯梦龙、汤显祖等剧作家、通俗文学家的涌现,共同垒起中国神魔文学的殿堂而,百回本《西游记》的出现,正是与这历史发展趋势、洪流一脉相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明代《西游记》版本现存七种,分别为繁本、简本系列繁本又分两类华阳洞天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人校本,李卓吾评本简本两种朱鼎臣本,阳(杨)至和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先说简本,朱鼎臣本,全名《唐僧出身西游记传》,扉页题为鼎镌全相唐三藏西游传,据慈眼堂所藏本,封面题名为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共十卷,现存两部一部现存台湾双溪故宫博物院,系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村口书店发现,后由北平图书馆收购一部现存日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扉页上题为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书林莲台刘永茂绣梓刊刻时代,据郑振铎考辨,认为是明代嘉隆间闽南书肆的刻本其时代最迟不能后于万历初元[1]孙楷第先生认为是万历刊本,朱鼎臣为万历间人[2]李时人先生认为该书应该刊于万历中叶以后,很可能是万历末期的刊本[3]曹炳建先生认为定为万历初元至中叶刊刻比较适宜[4]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此本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次序排列,共六十七节,每卷三、四节至九、十节不等正文分上下部分,上半部分是图画,下半部分是文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阳(杨)至和本,全称《西游记传》,因题中有阳(杨)至和编,学界简称阳本杨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单行本,一类为《四游记》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66.html
现存单行本有两种一种是明刻单行本,原藏英国牛津Bodleian图书馆全书共四卷,缺封面和序跋,卷一首题新镌三藏出身全传,卷中又有题三藏传三藏全传,故此本应名为唐三藏出身全传由于此本卷一第二、三、四行分别题齐云阳至和天水赵毓真校、芝潭朱苍岭梓,故学界称其为阳至和本阳本,朱苍岭本
第二种为单行本,题近文堂版,龙江聚古斋梓,清刻,近文堂本,为清嘉庆十六年(1811)书坊刊本,其中内封题唐三藏出身传、近文堂藏版,国家图书馆藏
再说繁本
繁本即指百回本《西游记》现存明代版本,分两大系列,华阳洞天主人校本,李卓吾评本前者现存三个明代版本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本),福建杨闽斋清白堂梓行的《新镌全像西游记传》(简称杨闽斋本),未署刊者的《唐僧西游记》以上3种均题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有秣陵陈元之撰的序言世本陈《序》后题时壬辰夏端四日,一般认为壬辰系万历二十年(1592),也有认为是前一个甲子,1532年,为现存《西游记》最早刻本以上三书各二十卷一百回
李卓吾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首有慢亭过客即袁于令的《题词》,不分卷,一百回,全本,文中有大量回评和夹批(眉批)
二
现存明代的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卷首有《刊西游记序》,题秣陵陈元之撰,序末题壬辰夏端四日, 据考证,一般认为是万历二十年(1592)后有目录,共二十卷一百回,每卷五回,以宋代邵雍《清夜吟》诗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为次序,恰好配成20卷次第一卷卷首题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月字卷之一,第二行题华阳洞天主人校,第三行题金陵世德堂梓行但,其中卷九、十、十九、二十又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卷十六则题书林熊元滨重镌版心题出像西游记,偶题西游记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下简称世本)的存世,既保留了最早《西游记》的版本、内容,更留下了最珍贵的《刊西游记序》,是明人对于《西游记》评论的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金陵世德堂梓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卷首有《刊西游记序》是明代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说明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史料、学术价值
下面引陈元之《刊西游记序》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余,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曰此东野之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於是兼存焉而者乃亦以为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四日也[5]
秣陵,南京古地名之一,据考,秣陵是秦代的南京名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属会稽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曾在秣陵关西南丹阳(今江宁区丹阳)经过,回途又从江乘渡江北返随行术士认为金陵山势险峻,有天子之气,秦始皇便把王气泄散,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陈元之把秣陵这个地名冠于自己名字前,是表达怀古之心?还是另有隐情?
其中不知其何人所为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一直被后来的研究者作为考据、探寻作者的依据,实际上,陈元之已经说得很清楚,不知其为何人作为,三个的曰均为推测况且,陈元之在前序中明明白白地告诫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这是今天试图借此来研究《西游记》作者的学者们的死穴
再来看华阳洞天主人校, 一解,华阳洞天源于金陵东茅山一景;又解,华阳,洞天主人,华阳古地名,洞天主人系某某君一也可能与作品充满道家的神仙、玄幻有一定联系,恰是印书者、校刻者布下的一局,现在综合起来,似乎是故弄玄虚,吊起读者的口味
既然是校,就不可能是作者,明摆着的事,有些研究者,似乎把秣陵陈元之与华阳洞天主人暨序文的三个曰联系起来,推测,就是一人云云,可能是作者实际上,均是主观性的猜测,不足为据
这篇《序》的存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为我们指出《西游记》的主旨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此其书直寓言者哉!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初看其意,似乎就是寓言者哉,无深刻的涵义;但,《序》的后面,却冒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便成为后来诸多解说《西游记》者奉为圭臬的至理名言,误导了明、清以来的道士们以其寓金丹大道的微言大义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解开这篇《序》文的诸多谜,第一,序作者陈元之,仅仅解开秣陵为南京古地名,关于陈元之的相关息,一条直接的历史材料、方志资料均没有学者们大多是推测、臆测,无法与史实相对应
《刊西游记序》,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作者的推测不知其何人所为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天潢, 侯王,八公之徒, 王自制等,引起后代各位专家、学者的皓首穷经般的推测、敷衍,均与原作相去甚远矣
根据现有各种因素来衡量,《西游记》作者是谁仍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除吴承恩外,有丘处机、许白云、宗泐、史真人弟子、尹真人弟子、唐太史、唐皋、唐顺之、茅山道士闫希言师徒、蓝田、鲁王府朱王、周王府朱睦柛等说,曹炳建先生在《<西游记>作者诸说考辨》中一一列出并逐一批评,指出无一种说法能够成立[6]
秣陵陈元之《刊西游记序》,保留了对于百回本《西游记》刊印前后的相关缘由、古本、作者推测、主旨、传播等息资料,对于后代研究者指明了阅读、研究、追踪相关主旨、内容、情节之路径
如果说世本之留存暨《刊西游记序》为后代揭示了古本《西游记》的题旨、作者之谜的关键息,还停留于主观的认识与评价之上,那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版本的存在则由此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下简称李评本),现存12个版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存2个版本,国家图书馆存1个版本,但又残缺法国、英国和韩国各1部,日本内阁文库、宫内省书陵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广岛浅野图书馆各1部,日本田中谦二、奥野太郎各藏1部
李评本初刻本应当刊刻于万历三十年后半期,从刊载的《题辞》衡量,专家考据出袁于令(15921674)的时间与刊刻时间的关联性,一般认为是明代万历三十五年至四十一年之间,即1607年至1613年之间(详见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第202203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虽然标明是李卓吾,但据钱希言《戏瑕》和盛于斯的《休庵影语》,可能是叶昼所评
李评本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对百回本《西游记》全面点评,开辟了明清时代点评《西游记》的先河,以完整、全面的点评,揭示出对于《西游记》主旨、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的微言大义
其开篇第一回总评读西游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第十三回总批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剩却矣第十九回总批游戏之中,暗传密谛学者着意心经方不枉读西游记,辜负了作者婆心
李评本开创了用心学统领《西游记》之先河,第十三回总批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部西游记只是如此,别无些剩却矣便是证明,而求放心,第一回又曰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即是庄子为婴儿,孟子失却赤子之心之意同一回的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一语后面又加批语一部西游记,此是宗旨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所谓解脱,便是心学的回光返照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一说叶昼多读书,有才情,留心二氏学,故为诡异之行,对于心学的青睐、浸透,熔铸于《西游记》点评之中,成为研究《西游记》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7]
前此世本有夹批,第一回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处有双行夹批灵台方寸,心也,在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处又批曰斜月象一勾,三星象三点,也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与李评本的此处批语完全一致,也许,后者就是直接沿袭了前者
三
明代张誉在《北宋三遂平妖传序》中说小说家以真为正,以幻为奇然语有之‘画鬼易,画人难’《西游》幻极矣所以不逮《水浒》者,人鬼之分也此观点代表了当时文坛的主流倾向,以真为正,以幻为奇《西游》幻极矣所以不逮《水浒》者,[8]肯定以真为正的主导意识,忽略、贬低神魔小说的以幻为奇的艺术创作本质
明代又有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佛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非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克之理,玄门修炼之道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通不恰?而必问玄机于玉匮,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9]
据孙楷第先生考证,幔亭令昭白冰皆是袁于令的字,[10]袁于令(15921674),名晋,一名韫玉,亦字于令,有幔亭过客幔亭歌者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县志》有传,著有杂剧、传奇多种,又有小说《隋史遗文》、传奇《西楼记》等此篇序文,正是其评点《西游记》的开篇之文与《隋史遗文序》相得益彰
袁于令在《隋史遗文序》中首次提出贵幻说,传奇者贵幻忽焉怒发,忽焉嬉笑,英雄本色,如阳羡书生,恍惚不可方物奇幻足快俗人,而不必根于理,[11]主张小说创作应该有虚构,突破了前此历史三国演义小说的窠臼,开辟了小说创作贵幻的理论先河
这篇《西游记题词》与《隋史遗文序》的贵幻说思想倾向上是一致的,所谓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佛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12]把《西游记》的宗旨概括为一个心字,所谓一部《西游记》,此是宗旨
袁于令对于《西游记》研究的举世之功在于,鉴定《西游记》的性质,肯定小说的幻,《西游记》是一部极幻极真之作,在当时具有与《水浒传》同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13]这是对于百回本《西游记》作为小说,从艺术虚构与现实真实的关系方面,予以高等认可与赞扬,褒义之中含义深长,此书驾虚游刃,洋洋洒洒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14]可谓前无古人的大胆眼光与卓绝史识
首次提出《西游记》系三教合一,余谓三教已括于一部,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通不恰?而必问玄机于玉匮,探禅蕴于龙藏,乃始有得于心也哉?[15]这是对于百回本《西游记》思想性质的深刻把握与敏锐观照,开辟了明代对《西游记》思想研究的先河,影响了后代诸多点评、研究者不得不正视小说与三教之关联性,朝着正确的解读、阐释路径迈步
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五中说《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至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16]这是对于百回本《西游记》主旨最生动、形象的揭示与披露,从宏观抓住了小说的关键因素,曼衍虚诞、 求放心之喻,受到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的推崇,如果我们一定要问它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浙所说的‘《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至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17]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天启元年(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官至广西右布政使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雄迈苍凉,写实抒情,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曾与徐火勃重刻淳熙《三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他的关于小说文本考据与传播暨相关理论集中于《五杂俎》、《文海披沙》、《虞初志序》、《塵馀》之中
谢肇淛在《文海披沙》中说俗传有《西游记三国演义》,载玄奘取经西域,道遇魔崇甚多,读者皆嗤其俚妄余谓不足嗤也古亦有之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皇帝伐蚩尤,迷大雾天[18]为《西游记》张目,依据是古已有之,列举诸多历史故事、传闻,来印证小说的历史存在与前人的共同性,从而,肯定了《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与当时社会上对于神怪小说的贬低、抹杀截然不同
考察其小说观,我们发现谢氏继承与发展了胡应麟的小说理论,通过小说创作并形成了独特的子部小说观对于《西游记》的评价,认为神怪故事是人力不及之事,肯定神魔小说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为此而提出情景造极而止博览稗官诸家足以翼经佐史的小说创作方法与技巧,体现虚实相半的小说理论视点,为神怪小说的历史价值与地位而呼吁
明代吴从先在《小窗自纪》中说《西游记》一部定性书,[19]对于作品的思想与性质做了高度的概括与透彻的揭橥,堪称独具慧眼的的评
总之,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新门类,神魔小说,以神幻奇闻独步文坛,以寓言的形式,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20]以长篇神魔、变幻无穷的故事,敷衍出形形色色之神鬼魔怪,展示出喻世之意、愤世之情,成为中国长篇小说之林中独具一格的圭臬尽管,百回本《西游记》在孚一面世就以其神幻迷人故事受到市场、读者的追捧,后续者删节、改编,掀起一股长篇神魔小说创作、点评的追剧热潮,《封神三国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桃花女》、《后西游记》、《续西游记》等络绎不绝,构筑起一道弥漫宗教、神学气氛的神魔小说风景线
明代的出版者在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极力推崇《西游记》,有华阳洞天主人、秣陵陈元之、杨志和、朱鼎臣等一大批人融出版、评点于一炉的,快捷地把对于小说主旨、思想、人物的评价冠于作品之中,赢得市场、读者的追捧、热议,直接推动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宗教徒、士子学人,投入到改编、出版、点评之洪流之中
明代《西游记》的版本流变,按照古代出版(印刷)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有由简本到不断扩展为繁本,也有例外,为便捷牟利,由繁本不断删改成为简本《西游记》版本发展历程不会违背一般规律,按照现有《永乐大典》残存梦斩泾河龙(《西游记》),杨至和《西游记传》、朱鼎臣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等实际状态(版本关系,另有专论),我们认为,先有简本的出现,不断演变、扩展为比较完善的繁本世德堂、李评本都是较为完善的本子,故事情节完整,条目清晰,回目纲要比较完善,代表了古代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趋于成熟的阶段
从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构成百回本《西游记》的总体格局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完善,熔铸了诸多出版家、评点者、创作者(无名氏)的心血,开辟了明代百回本《西游记》出版、点评暨研究的新路径,为清代《西游记》研究提供有益的范本与参照
明代《西游记》研究的发展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同步,代表了当时对于长篇神魔小说的客观界定,也催生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神魔一系的生产、传播,共同缔造了中国长篇神魔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上册,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267页;
[2]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页;
[3]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页;
[4]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5] [20] 李卓吾、黄周星评,《西游记》,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6]曹炳建,《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第30-34页;
[7]周亮工,《书影》(卷一),《明清笔记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8]张誉,《北宋三遂平妖传序》,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1页;
[9][12] [13][14][15]幔亭过客《西游记题词》,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10页;
[10]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7页;
[11]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7页;
[16]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213-214页;
[17]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97页;
[18]蔡铁鹰,《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0年6月版,796-797页;
[19](明)吴从先,《小窗自纪》,明·万历四十二年刻《小窗四纪》本,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216页
A New Probe into the Stud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Ming Dynasty
Yangjun
(Nanj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nanjing:210038)
Abstract: Since the birth of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existing version of the ancient version of the book, Fan Fan series, Fan "Dongyang Catholic school" of the World Church series, and "Li Zhuowu criticism Journey to the West" series; There are Zhu Dingchen "Tang Seng origin Journey to the West", there are Yang (Yang) to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earliest World Paradise "Journey to the West" before Chen Yuanzhi "Journal of Journey to the West" revea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author of Mr. Li Zhuowu criticism "Journey to the West" is the first criticism of this, constitute the Ming Dynasty " Journey to the West "o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comments, and Wu from the first in the" small window from the discipline "for"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 , Which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stud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n the Ming Dynasty, which represents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eople of insight at the time, and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author of "Journey to the West".
Key words: Ming Dynasty; Journey to the West; Preface; Version; Research;
(原载《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第十四辑,甘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
杨俊,籍贯北京宛平人,汉族,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代表作《西游新论》、《<西游记>研究新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