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方言之争综述

评论字数 10334阅读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王毅

将方言词汇研究应用于古代小说,以此来探讨作品的主旨及作者的籍贯等相关问题,这一方法兴盛于上世纪的80年代,首先发端于《金瓶梅》研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明代学者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中就提出《金瓶梅》中部分章节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穿但是以郑振铎、吴晗、鲁迅等学者为代表观点却认为《金瓶梅》中有许多山东土话,并且对话却全用山东方言所写,由此得出结论是作者十分熟练地运用山东方言(白维国《〈金瓶梅〉所用方言讨论综述》,《中国语文》1986年第3)这一点给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讨论的缘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朱星先生对山东方言提出质疑《金瓶梅》只有潘金莲等人在口角时才用山东方言,西门庆说话就用北方官话,一般的叙事,都是用的一般的北方官话(朱星《〈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这以后戴不凡先生通过研究,发现《金瓶梅》颇疑为此书润湿加工之作者并非苏州一带之吴侬,而是浙江南溪一带之吴侬,他列举了吴方言中常用的一些词汇掇、杌子、床、事物、黄汤、挺觉、花里胡哨、小后生、劳碌、事体、达达、安置、嚣等(戴不凡《〈金瓶梅〉零札六题》,《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2月版);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还从语法的角度证明其中的部分章节大概是南方人写的(朱德熙《汉语方言里面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张惠英的研究也认为《金瓶梅》的语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方言,其中,吴方言特别是浙江吴方言比较集中我们不妨称之为南北混合的官话(张惠英《〈金瓶梅〉用的是山东话吗》,《中国语文》1985年第4))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张惠英对方言研究的辩证之处在于,她不是简单的认定某些词汇只属于山东方言者吴方言,而是注重了对比调查她将一些方言词汇放在了比较大的区域里面,通过综合比较确定了这些词汇的所属区域,也明确了一些山东方言和吴方言都不用的词汇,这样的结果有了更大的可度她列举了《金瓶梅》中出现的四类不同的词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1、达达、花里胡哨、这咱晚、那咱晚、多咱、扯淡、拾掇、溺尿、姥姥、俺等词汇,虽然山东话常说,但是河南话也说,河北话也会说,所以这些词汇不能简单地判定为山东话,而应该属于北方通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2、库、拔步床、毛司、黄芽菜、肉圆子、卵、厨下、老娘、斗牌、晚夕、赎一帖药等词汇,和山东话并不吻合,应该不是山东方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3、田鸡、常时、丁香、人客、膀蹄、白蝶、下饭、搧等词汇在吴方言中使用频繁,且在其他方言区很少见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4、堂客、落后、晏、墓生儿子、走百病儿、韶刀等词汇,既非吴方言词汇,也不是山东方言词汇,而是其他方言区存在的词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而以张远芬、李时人、刘钧杰等人为代表的山东方言派,也是从《金瓶梅》中使用方言词汇来进一步认定这些词汇非山东方言莫属,从而推断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山东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金瓶梅》方言词汇研究的主要起因还是因为作者的不明确性这是明清小说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对一些作者不够明确存疑的作品,研究者们常常会根据相关线索找出一个自己比较认可的作者来,然后再从作品中选择一些特殊词汇,并通过这些特殊词汇在现代汉语的某一个方言区域中使用的实际状况,来推断作品所使用的基础方言的属性,最终将这些基础方言词汇所属区域跟认可的作者的籍贯主要生活经历画上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0.html

尽管通过方言词汇研究来探寻作者及作者籍贯等相关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人们的一些困惑,但这种新的研究模式无疑拓展了人们的思路,为明清小说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点在很短时间内影响到了《西游记》,《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由此开始了一度的繁荣有支持淮安方言说的,也有反对淮安方言说的这些研究的本质目的在于依此来推断出《西游记》的作者是否为淮安人吴承恩即便是确认了吴承恩的身份,也有人对他是否为淮安人而提出异议

综合近三十年来《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主要出现过如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吴方言说

较早对《西游记》中淮安方言提出异议的是章培恒先生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先生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黄注本入手,首先对书中注释的七条淮安方言词汇提出了异议,指出骨冗犯头倒踏门等四个词语并非淮安方言所独有,在普通话者其他方言里面也可以找到相应使用的例子;而即使是山恶人善这三个暂时被认定为淮安方言的词汇,由于我们并未对长江以北的地区的方言作普遍调查,上述的三个词语是否为淮安方言所独有,也还是问题章培恒先生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04)章先生有破有立,在否定了淮安方言说之后,明确提出了吴方言说的新观点,主要依据便是章先生在文中所列的10条吴方言词汇

1、圆丢丢形容圆形物体之词

2、【的一另一种写法为吴语方言的常用词,即扛的意思

3、【用勺取水()为拗)

4、【字解释把说成乃是吴语方言中的现象

5、【在某些吴语方言中字接于动词之后含有在那里之意

6、【为躺、睡之意按在一般的字书中字皆释为垂下貌也可作为字使用无释为躺、睡者唯在吴语方言中有这样的用法

7、【吴语方言中为奔跑之意此处乱跄实为吴语盖那些人被八戒惊吓以后胆小的已吓瘫了(东倒西歪)胆大的则尚能奔跑但因害怕之故一面奔一面跌

8、【】在吴语方言中有一与相近的音(其音大致相当于上海方言中的戆大)其义为两物相顶

9、【在吴语方言中的意思让他去可以说成等他去所以此处的等他抬实为吴语方言即随他抬、让他抬之意

10、【放置之义

吴方言说的还有一位杨子华先生,他在《从耍子儿谈〈西游记〉中的杭州方言》(《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第1)中更是断言,《西游记》所运用的基本方言根本不是淮安方言,而是杭州吴方言,其主要依据就是《西游记》中出现的具有儿化特征的吴方言词语杨先生指出《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里面有耍子,杭州方言一条解释,因此可以断言所有涉及到耍子的词语都应该是杭州方言的特征,而《西游记》中出现了十处使用了耍子的场合即玩游戏耍子儿、演变化耍子、视降妖伏魔为耍子儿、说玩笑作乐耍子、吃着耍子、观赏花草耍子、游赏自然风景耍子、做个医生耍子、玩赌博游戏耍子、玩女色耍子儿综合来看,该文其实只列举了一个吴方言耍子而已,故而其可度值得商榷

二、晋方言说

这一观点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秉祺先生的大作《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2)先生首先从两个方面对《西游记》与吴承恩的关系做了否定

第一,若小说所用的语言的确是淮安方言,也证明不了那个论点因为这个论据只能证明作者是淮安人,而不能证明作者是吴承恩

第二,这个论据本身并不确立实际上,小说所用的方言是北方话而非淮安方言,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分支书中许多淮安方言词只是北方话词汇中的一部分整个北方方言区的人读章西游(即章回体《西游记》)都会发现,其中有些方言词正与自己家乡的方言词一样,因而感到非常亲切;但又有一些方言词不是自己家乡所有的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会使许多北方次方言区的人都会认为章西游是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写的

在此基础上,他列举了9条晋方言词汇

1、【蠢笨

2、【弄喧弄玄虚

3、【骨冗蠕动

4、【喝采叫好

5、【脱剥】(无解释)

6、【含忖】(无解释)

7、【头口牧畜

8、【辿】

9、【撺唆】怂恿

杨中发也曾撰文列举了20条晋方言词汇(西游记与古交方言》,载《太原日报》200999日第16)(注古交市,位于太原市西部山区,吕梁山脉东麓,属晋方言)

1、【花狸狐哨】(无解释)

2、【咨牙来嘴】(无解释)

3、【三曹对案】(无解释)

4、【四马攒蹄】(无解释)

5、【胡说散道】(无解释)

6、【通同作弊】(无解释)

7、【国卓国卓】(无解释)

8、【蹼踏蹼踏】(无解释)

9、【一递一拳】(无解释)

10、【一递一把】(无解释)

11、【试演试演】(无解释)

12、【声声唤唤】(无解释)

13、【孤拐脸】(无解释)

14、【唿哨】表示很快

15、【窄逼】住房不宽敞

16、【筋节】老年人身体好

17、【疾伶】聪明伶俐

18、【只情】尽情、一直

19、【家怀】不认生,不客气,就像住在自己家里面一样

20、【勤谨】勤劳、吃苦

对晋方言说持赞同观点的还有有李安纲先生,他在《为什么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文化学刊》第一辑,东方出版社199811)指出

我们是山西晋南人,在读《西游记》的时候,也发现小说采用了我们晋南的方言系统而且我们也能够用晋南的方言词汇系统,来解决那些淮安方言词汇系统所解决不了的问题

马臻荣在其西游记词典〉寻疵《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也有此说,可惜李、马二位并没用列举足够的方言词条来进行论证,可度大打折扣

三、豫方言说

张成立在1995年发表了《吴承恩在河南新野做过知县兼述西游记〉与新野方言习俗《中州古今》19956)张先生据河南省《新野县志》的记载发现,吴承恩于明嘉靖三十五至三十年(15561557)任新野知县,其出身也是贡生据此分析得出这个吴承恩极可能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同一个人有了这个推测做基础,张先生列举了《西游记》中出现的21新野方言词汇来为其论点做支撑

1、【爱小】贪占小便宜

2、【不打紧】没关系,不要紧

3、【叉钯帚】能用以打人的带长柄的农具

4、【虫翳儿】小鸟《新野县志》作虫蚁儿

5、【刺闹】身上发痒心中烦燥

6、【倒踏门儿】入赘也说倒扎门儿倒上门儿

7、【斗】集中,聚拢,汇总

8、【扢叉】本书中也作扢措、扢喳、扢咋象声词,同克察,形容物体折断的声音

9、【扢迸迸】象声词形容同类声音集中连响

10、【疾玲】别书中多作机灵聪明、反应快

11、【燎浆泡】皮肤上所起的大水泡,也作亮浆泡

12、【买嘴吃】买零食吃

13、【牛鼻拘儿】别书中多作牛鼻圈儿穿在牛鼻子中用以系笼头组绳的物件

14、【爬蹅】指小孩动物爬动的状态也写作爬磋

15、【胖】憨,傻

16、【揉】抡,挥舞

17、【闪】丢,抛下

18、【窝蕖】即窝苣,一种蔬菜

19、【相应】别书中多作相宜、相益意为便宜、合算、划得来,沽光

20、【亚腰葫芦】物体两头粗中间细的形状,如8

21、【脏埋人】诬蔑人、中伤人

这以后,张先生通过继续研究,又发表了另外一篇内容略有重复的论文,其中补充了40新野方言词汇(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任过新野知县兼述西游记〉中的新野方言》《南都学刊》第151999年第4

1、【献勤】献殷勤,阿谀逢迎

2、【匾食】饺子《新野县志》作扁食

3、【草科】草丛别书写作草稞

4、【吃嘴】馋贪吃

5、【绰】把青菜放进开水里烫至半熟

6、【咨牙徕嘴】别书作咨牙咧嘴扮鬼脸作滑稽表情

7、【担搁】耽误

8、【滴溜溜】也作滴流流形容物体的滚圆形状旋转态势

9、【顶瓜皮】头皮

10、【扢蹬蹬】象声词如车轮辗在凸凹不平的石板路上所发出的声音

11、【扢支支】象声词如物体超负荷挤压所发出的声音

12、【纥络】别书多写作旮旯角落

13、【骨冗】人动物不安静的骚动状态也说骨骨冗冗

14、【过梁】房屋建筑中压柱托攘的横梁,与柱攘各成直角相交

15、【花狸孤哨】别书中多作花里胡梢,形容色彩斑驳杂乱不谐调

16、【剪刀股】一种冬春生长的野菜,也称剪刀裸、剪刀菜

17、【将就】对付,凑合,马马虎虎的

18、【富胎】别书多写作富态雍容富贵之相

19、【揭挑】故意揭人之短

20、【解板儿】将木头锯成板

21、【禁不得】经受不住,承受不了

22、【就筋】肌健痉挛,抽筋

23、【扢叉】(1)、象声词形容物体断裂破碎声(2)、物体的分叉处

24、【可可的】正好,刚好

25、【狼虫虎豹】野兽的泛称

26、【老实头儿】即老实疙瘩,过份质朴老实的人

27、【勒掯】勒索,敲榨

28、【清】肯定,分明,一定如清是意为肯定是,一定是

29、【手巾】毛巾

30、【突鲁鲁】象声词形容物体旋转下坠时发出的声音

31、【突突囊囊】别书中多写为嘟嘟囊囊意为发牢骚地自言自语

32、【轻省】轻松,不吃力,容易

33、【腿肚子】腿后侧肌肉丰厚的部位

34、【瓦查】即瓦渣,意为碎瓦片儿

35、【为嘴】馋,贪吃

36、【一般儿】同样的,相等的

37、【圆丢丢】也作圆溜溜,圆周周形容物体的滚国帕勺形状

38、【张狂】慌张、忙乎、张罗

39、【终】别书多写作中意为:行、可以、好、同意

40、【钻疾】投机取巧,相机行事

执此一说的还有赵国栋,他在2003327日的《开封日报》撰文,直言《西游记》的作者就是河南开封人其中也简单列举了7个方言词汇

者着】、【阁气】、【年把勤谨老实头钻疾刺闹

当然,后来的各种资料证明此吴承恩非彼吴承恩,属于同名同姓同年代的巧合而已,但张先生提出的关于豫方言的相关观点还是值得人们的

四、湘方言说

这一观点的提出者为张晓康,他在西游记中的湘方言》《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中不仅列举了22条方言词汇,还从诗词赋偈的角度探讨了湘方言韵律存在,依此来推断《西游记》的作者应该是来自湘方言区的一位作家

1、【运神用湘方言来描述某人凝神贯注地思考问题的模样

2、【湘方言中,常将一整坛子酒称为坛把酒,将一整块砖头称为块把砖,这种量词的字句至今仍为湘方言中的常用语

3、【说哈话说傻话

4、【那时节那时候

5、【罗唣说话锣嗦办事不干脆

6、【各样这个样子、这个模样

7、【雷堆形容人长得粗糙肥胖

8、【易得容易

9、【样范某物某人的样子

10、【阿屎排泄大便戏称说话办事不爽快、不利索的口语则为阿绵花屎

11、【镔铁指精炼过的熟铁,延伸性较好,很容易打造锅、铲物品等

12、【堂屋一栋房子的客厅

13、【湘方言中最常用的语气虚词

14、【扁毛畜生湘方言中,骂羽毛类的动物的称呼

15、【疑为湘方言中字的谐音别字说没有什么嚼头为冇嚼头

16、【刮毒字在湘方言中也常作形容词用,是非常特别的意思(笔者注应该是副词,修饰限制形容词的,表述错误),如形容人很瘦很瘦时,湘方言口语常讲成刮瘦的

17、【握头事将搞恶作剧说成恶头事此处的字也疑为字的谐音别字

18、【趁头挑担子两头不一样重时, 常说成不趁头 

19、【何自哪里什么地方

20、【才子刚才

21、【自家自己

22、【】叼的别字

朱建松在其专著《方言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月版)中,专门有西游记所见武汉(湖北)方言语法现象》一节,罗列了40条淮安方言与湘方言中的武汉方言所共有的词汇

【别个】、【嘈人】、【带挈】、【偏是】、【样范】、【相应】、【堂屋】、【天光】、【打呼】、【惊张】、【灒】、【添饭】、【晓得】、【强勉】、【莫】、【术法】、【见自】、【平阳之地】、【见如今】、【恶躁】、【鹊薄】、【半不】、【不亏】、【放赖】、【呵欠】、【心肝系】、【松放】、【人生父母养的】、【一湾子】、【作渴】、【刮毒】、【看经念佛】、【肉子】、【就筋】、【琵琶骨】、【四周围】、【说得莲花现】、【留两个做种】、【求雨】、【杵头】等等

五、其他方言说

(一)、内蒙古方言说

代表人物杨秉祺

代表论著《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2)

代表词汇

1、【侮着遮盖着

2、【花狸狐哨】(无解释)

3、【花扑扑很华丽

4、【相应便宜

5、【鬼】(无解释)

6、【撒货走走

7、【阁气】(无解释)

8、【持斋把素】(无解释)

9、【富胎】(无解释)

10、【务脚暖脚

11、【晤晤】(无解释)

(二)、陕方言说

代表人物张成材

代表论著《商州方言中所见〈红楼梦〉〈西游记〉词语汇释》(《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第1

代表词汇

1、【私通】(无解释)

2、【耳软】别人一说就听

3、【十停儿】十分之十

4、【一窝蜂儿】成群结队,蜂拥而至

5、【一连】连着、连续着

6、【不识耍】不能识别别人是在玩耍,并非当真不喜欢跟别人玩耍

7、【低实】的确、当真

8、【圪崂儿】角落

9、【不是长法】不是长久的办法

10、【不晓得】(无解释)

11、【聒】声音嘈杂

12、【护短】为缺点过失辩护

13、【夜明珠】(无解释)

14、【孤拐】踝子骨部位

15、【敬重】(无解释)

16、【耶】常跟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

17、【狗吃屎】(无解释)

18、【言喘】言语、吭声

19、【老婆神】老婆舌头

20、【眼花缭乱】(无解释)

21、【向后】往后

22、【老女儿】老姑娘

23、【专专】单单、偏偏

24、【专一】(无解释)

25、【劝善】(无解释)

26、【紧箍咒】(无解释)

27、【证见】(无解释)

28、【恩将仇报】(无解释)

29、【馕】吃饭的贬称

30、【中看不中吃】(无解释)

31、【脓包子】软弱之人

32、【念诵】自言自语

33、【寻着啦】(无解释)

34、【神通广大】(无解释)

35、【医治】治病、修理、治理

(三)、其他江淮次方言说

张训认为《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海州方言明建淮安府,海州为淮安府所辖,并设有东海中所从历代地理沿革来看,海州地区范围应含有今天连云港市的整个市区和赣榆县南半部,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的全部(西游记和海州方言》《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3)以上所列区域除赣榆外,都属于江淮方言的洪巢片, 张训认为全书有三百多条海州方言,他列举的方言词条有如下31

1门枕旧式双扇大门门走挺下边的垫石

2煎、炸

3(1)撇下;(2)躲藏;(3)快速

4务脚务同焐两人通腿睡觉,互相以体温使脚暖和

5邷么儿乡间女孩子用小石蛋碎瓦砾抛起来抓取着玩,一面嘴里哼着歌儿,叫邷弹子

6杂碎即牲畜的内脏也叫下水

7吊搭挂在门上的席片草苫子,冬天可以挡风保温

8将人头按到水里使人呛水以致死亡

9沾、靠、碰

10(1)插;(2)从中间劈开;(3)硬把东西派给人卖给对方

11烂板凳形容人贪坐不动

12孤拐脚踝骨

13虾着腰虾,弯、弓

14用圆砑向上向下压的动作

15揩、抹、擦

16(1)滩;(2)一丛一簇;(3)贴、摔

17坐着挪动位置

18熏、呛往往用来形容难闻的气味

19偷生瓦熟(笔者注瓦当为)用器皿扒食物这个方言用来形容旧社会妇女偷偷摸摸的不良品质

20往前推、拱、顶

21

22馋虫形容贪吃、好吃的样子

23揭挑即揭短以别人的短处来攻击别人

24偷取

25魇样(1)蒙闭;(2)旧说使用一种妖术陷害别人

26用指甲挠痒

27说人无节制地猛吃猛喝

28嚼了舌头根形容人说瞎话、胡说八道

29转动移动东西

30

31打觑人拿别人短处开玩笑

敦玉林著文认为《西游记》中大量存在盱眙方言(《〈西游记〉及其作者与盱眙》,《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他列举的70条词汇如下

1、【告诵】告诉全书凡是告诉的地方皆用告诵

2、【虼蚤】跳蚤

3、【可可的】恰好

4、【把】给

5、【左】骗

6、【欺心软我】同左

7、【雷堆】此语江淮多地用,盱眙常说雷里堆堆的

8、【怪道】难怪

9、【一时三刻】一会功夫

10、【有样范】有模有样,合规范

11、【查耳朵】招风耳

12、【草科】草丛人文本注为草窠,误

13、【舞弄】耍,折腾

14、【蒲鞋】用麻、草等编织成的鞋子,带帮;无帮的为草鞋

15、【蒯】抓,挠

16、【不拘】不论

17、【刺闹】刺痒常说某物刺闹人

18、【汤着】碰到;遇到

19、【刷】洗

20、【挨排】依次,挨个也常说挨排排

21、【怎的】拿怎么样

22、【孤拐】脚踝骨

23、【出恭】大便

24、【展抹】抹

25、【手搀】扶、拉

26、【这们】这么

27、【滴答】啰嗦

28、【蹊跷】奇怪

29、【趷蹬蹬】(无解释)

30、【消停】消消停停,意为慢着,从容不迫

31、【沃】淹

32、【停】份、成

33、【肉子】肉团

34、【嘴上挂得油瓶】生气时嘴巴噘得高

35、【健猪】公猪

36、【户】户与烀音义同,煮的意思;按盱眙方言应为经济意例如某种米出饭率高则为煮,也常说这种米煮饭此处户意为连皮煮之出肉率高连皮煮既容易(汤滚就烂)即出肉率高,这是八戒为逃避剥皮之灾而找出的两个理由,而非光烂这一个理由人文本1980年版第448页对字注解有误,因而就将解释错了

37、【惊嘬嘬】害怕的样子有时也说成一惊一嘬

38、【落】赚取

39、【】跨

40、【海底眼】底细

41、【绰】顺着对方的话,从对方的话里面得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

42、【老】最小的子女有时也称为老巴子

43、【嘈人】胃里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44、【螺螺】螺蛳等螺类

45、【抄】用手舀水

46、【木木樗樗】木然没有孤单的意思

47、【圆气】从锅盖四周冒出气来,常依此判定食物(多为馒头、饼子类)蒸熟了

48、【】顶、卡

49、【磨一磨】移动

50、【嚣】薄

51、【标着】盯住

52、【砑】硬塞

53、【嚼舌头根】瞎说

54、【倒蹅门】招婿

55、【铎】作名词用时为一铎,即一摊;作动词用时为朝某物上扔、吐;另一义为强加于人,如说你把这件事情铎到我头上

56、【把把】粪便

57、【失惊打怪】大惊小怪

58、【急忙】迟迟的

59、【尖嘴】说尖刻的话

60、【硬枪】也说成硬枪枪

61、【窄逼】狭窄

62、【朔腮】腮朝里面凹陷

63、【爱小】贪便宜

64、【牛鼻拘儿】穿在牛鼻子上用以系缰绳的环小棍盱眙昔日常见给小孩鼻子上加环,表示小孩拴住了,以保长命

65、【锅脐灰】锅底中心处为锅脐盱眙有用锅脐灰入药的习俗,例如用锅脐灰与香油调和敷在疮、疖上以消炎

66、【滑扢韲】滑溜溜

67、【卖嘴】夸口,吹牛

68、【畜】难闻的气味熏人

69、【猛子】人潜入水下

70、【淬】表示入水的动作

六、结论通过方言词汇的研究来探寻作者的籍贯问题,并试图解决一些学术上的难题,想法是好的,但是结果常常是差强人意,有时甚至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凌乱《金瓶梅》的方言研究至今没有定论,《西游记》的方言研究一样不能服众为什么很多方言研究的学者能够从《西游记》中找到自己研究所属区域的方言词汇,进而籍此轻易否定别人,重新树立起自己的观点呢?说到底,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只要我们认定方言词汇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那么,我们所得出的方言所属区域的结论就一直会受到质疑与否定

首先,我们所选择并最终认定的这些方言词汇并非是唯一的从上面所列各个方言说的内容来看,每一位学者所列词汇尽管有各自方言区的特色,且大部分词汇都具有代表性,但是总会遇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方言区同样也使用的情况如吴方言里列举了一个词条,但是在海州方言里面也出现了这个词汇,同一个词汇在两个不同的方言区表达的意思也是极其相近的;再如,晋方言里列举了一个词条骨冗,而同样的词条、同样的意思也出现在了豫方言里所以说,从文本中挑选出这些特殊词汇,进而去论证这些词汇确实为某一地所独有而不为其他方言区所用,观点是好的,但是结论却不够缜密因为只要我们从中找到一条为彼方言区也同样使用的方言词条,就足以推翻此方言说的观点了

其次,即使我们所选择并最终认定的这些方言词汇确实为某一个方言区所独有,那么,这些今天仅仅活跃于某一个方言区口语中的方言词汇,是否在明清时期也同样仅仅活跃于同样的方言区而不为其他方言区所有呢?上面所列各种方言说中,学者们选择并最终用作论据的词汇,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口语调查而得出,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种以今证古的方法,即因为某些词汇只在今天的某一方言区能够找到使用的实例,其他方言区没有任何使用的情况,所以,这部作品的作者一定是者长期在某一方言区生活过的人

在《金瓶梅》方言研究中,刘钧杰先生曾经就张惠英的研究方法和最终观点提出过质疑,他指出张文先举《金瓶梅》里一个词A,再阐明现代山东话已经不用A,而现代X方言用着A呢,于是得出结论,《金瓶梅》里的A(也就是明代的A)不是明代的山东方言词,而是明代的X方言词(刘钧杰《〈《金瓶梅》用的是山东话吗〉质疑》,中国语文1986年第3)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忽视了语言的变化与发展,尤其指出张文所列的非山东方言中丁香、厨下、拔步床、卵、下饭、老娘、田鸡、堂客、黄芽菜、走百病儿、韶刀等词汇,在以山东方言为基础的《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等作品中早有存在,而这些作品出现在十七世纪也就是说,今天的山东方言词汇和三百多年前的山东方言词汇之间是有区别的郑培凯先生也说从十六世纪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百年的时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明代某地的方言?就算我们对山东、河北、江苏、浙江每一个地区都进行了方言调查,我们能够确知这每一个地区的方言在明代的情况吗?(郑培凯《〈金瓶梅词话〉与明人饮酒风尚》,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月版

以现代汉语来判定明清小说中一个方言词汇的属性问题,从排列组合的角度讲,必须要考虑到几种不同的情况

1、古今、仅甲地乙地使用

2、古今、甲乙两地通用

3、古、甲乙两地通用,今、甲乙中只有一地使用

4、古、甲乙中只有一地使用,今、甲乙两地通用

5、古、甲乙两地通用,今、甲乙两地均不用

从以上五种情况来看,除了第一种可以判定为方言词汇以外,其他四种都存在难以服众的缺陷而这一点,恰恰是近年来《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存在的最大的不足

应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留下创作者的相关息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大行其道,但又缺乏语言文字的规范与统一,作品中的语言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时代印记、地域特征以及创作者的个人习惯,但如何去发掘这些特色,如何科学地辨析小说的基础方言和作者问题?既需要批判的武器,也需要武器的批判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