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人事”之正解

评论字数 3149阅读模式

张晓康

在中国古人的哲理思维中,人事其实是指人的世间百态现象,《辞海》中就将人事注释为人世间的事情如果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理论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中的人事,那就是在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称之为意识的发展史(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18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世间百态现象,就是人事因此,若从人的意识的发展史的角度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阿傩、伽叶唐僧索要人事 神话故事的描述,就不是索要好处费的意思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西游记》前七回神话故事中的花果山美猴王,就是借指人心(称之为意识),在第一回神话故事中有诗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在第七回神话故事中,还有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的诗句加以说明,美猴王就是借指人心(更准确地解读,应该是借指人的意识心性及其现象),是假借来讨论道的仙石变石猴的神话故事描述,就在是用形象思维方法,论述存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以及意识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称王称圣任纵横的神魔斗争历程,及其所导致的种种世间百态现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中国人的思维基因是具有象形性的,因此古代思想家是以时(即甲子)空(即周天)演变,以及由人的心性意识活动所产生的世间百态现象为研究对象,来象形论述心、性、理(意识形态)学问题的《西游记》神话故事也正是从时空的演变产生仙石化育石猴之现象,并以形象思维方法,将美猴王借指为心性(同上),来分析和论述争名夺利几时休的诸多欲望所导致的称王称圣任纵横的世间百态现象,即人事;如第一回神话故事所描述的美猴王在寻求不老长生之道的途中听到樵夫说起人事,一路上看到的南瞻部洲(即人世间的大唐国)众生所忙的人事正是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80.html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美猴王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即象形的‘人心’)拜须菩提(即暗指必须觉悟)为师学艺,练就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神功回花果山后,就敢去傲来国抢夺兵器;闯龙宫索要金箍棒、紫金冠、黄金甲和步云履;扰地府勾了自己和整个猴类的生死簿;被天宫玉帝招安后,先是嫌弼马温官太小而反下天宫,再度被招安后又因为齐天大圣有名无实而大闹天宫,甚至还要求皇帝轮流做,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在第七回亦有诗为证

妖猴大胆反天宫,却被如来伏手降

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

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

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诗中美猴王的人事凄凉,正是人心中称王称圣任纵横的心性(意识)所导致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很多关于人事的论述,周人认为,要完成礼治,就得使族有奴隶制国家里全社会的人都能共同遵守法典,并永恒地纳入国家统治的规范,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加强人们对于所谓德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被奴役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服从统治者统治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晋国人伯宗则认为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左传·宣十五年传》)他把人世间发生兴妖作怪现象的社会根源,归于民反德为乱的诸多人事,并认为神有支配人事的无形力量

孔老夫子的学生子思在《尚书·洪范篇》中,以朴素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将五行排序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认为宇宙是由这五种物质原素构成的,而且还将这五种原素附会于人事,即把素朴的五行说附会到属于人类行为的五事(即貌、言、视、听、思等行为所产生的人事)上面去孟子则将人的行为解读为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孟子·尽心上》)

《西游记》创作者们也采用了五行附会之法,即依据中国古代五行说来构思并创作神话故事,如第一至七回神话故事描述的是一块饱含天地日月之精华的仙石化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在猴群中率先发现水帘洞(自然之人心)后,被拥戴为花果山美猴王;随后描述美猴王为寻求不老长生之道,找到须菩提祖师并拜师学艺,当学到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功夫后,就敢闯龙宫索要金箍棒、紫金冠、黄金甲、步云履等,还敢梦扰地府,勾了阎王殿里自己和整个猴类的死藉,甚至还敢大闹天宫,要求皇帝轮流做,最终被如来佛祖将这个称王称圣任纵横的妖猴压在了五行山下接下来的神话故事描述,则是将水、火、金、木、土五行附会于唐僧(水)、白龙马(火)、孙悟空(金)、猪八戒(木)、沙和尚(土)之五种人事(即五位取经人所代表的‘人心’及‘性情、情欲、态度和意志’四种心性现象),以唐僧师徒等五位取经人历经十四个寒暑,行程十万八千里,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灵山取经之践形,来表达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第一百回)的政治的,人生的夙求

古代高人鬼谷子曰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引自《鬼谷子·卷下·外篇·实意》)又曰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同上·圆转》)前一句中的人事,是指探讨人世间治国理政的方法及其理论,后一句则是指人事的无穷变化所导致的各类社会现象,若将这两句话合起来解释就是要根据人事变化所产生的种种世间百态现象,来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理论

在明代中后期文字狱横行的社会大背景中,《西游记》创作者们为避免遭遇政治厄难,才被迫借用神话故事来分析和讨论人的内心世界变化而产生种种妖魔鬼怪般的世间百态现象,以及对治理诸现象提出了如同天宫玉帝对美猴王的两次招安和两次重兵围剿,对取经路途中出现的各路妖魔鬼怪,是被消灭,是被其主子收降等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具体实施方法

是故,《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写有西天灵山的阿傩、伽叶二尊者向取经人索要人事,唐僧等因未备得人事,只好将钦赐紫金钵盂送上,才得到了有字真经的神话故事描述,至今为止,学界及读者仅根据书中的描述就认为二位尊者向取经人索取人事是在索要好处费,这实在是些未脱去俗念的重大误解

清代文人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评中说人事之常,日用之所不可离,虽愚夫愚妇,莫不共知如果取经人都能将钦赐紫金钵盂之类的愚夫愚妇们莫不共知的权、利、名、色等诸多人事(即人世间的那些‘争名夺利’之事)彻底交给佛(佛即自性觉者)的话,人世间还会世世代代地延续着争名夺利几时休所导致的种种厄难吗!

唐僧师徒到达灵山成正果后,也正是由于唐僧(即人心)交出了唐朝皇帝钦赐紫金钵盂之类的人事(观音菩萨送的‘九环锡杖、锦襕袈裟’等不在此列),因凡根清净,被授予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即性情)不仅未交出从东海龙王那里强行索要来的金箍棒、紫金冠、黄金甲、步云履等争名夺利之人事,就连从猪八戒那里索取来的那块仅四两六钱重的马鞍儿银子(第七十六回)和原本就是要献给灵山佛祖的那只犀牛角(第九十二回)隐藏下来,故凡根未净,但考虑他在取经路上降妖灭怪功不可没,才被授予斗战胜佛;猪悟能(即情欲)因未交出天宫玉帝钦赐九齿钉耙和在清理青龙山玄英洞时,每样各笼些许在袖(第九十二回)的那些财物,以及在天竺国国王那里伙同孙悟空一起收取的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第九十四回)等巨额财宝,故凡根未净,仅被授予净坛使者菩萨;沙悟净也因未交出那条天宫玉帝钦赐降魔杖和在豹头山虎口洞里收的五两银子(第八十九回)等财物,故凡根未净,仅被授予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在取经路上虽未收取财物,却因未卸掉一路上驮在背上的那副彩晃柬银星,光飞金线明(第十五回)的鞍辔,故也凡根未净,仅被授予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试想若本领高强的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白龙马不被如来佛祖用授予佛、菩萨之名软禁在西天灵山继续修炼,他们那些未尽的,可以用来争名夺利的凡根,即人事,就很有可能导致思凡下界,继续在人世间兴妖作怪了

因此,笔者认为,这才是感悟与解读《西游记》中人事之正解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