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在书中描述了30座山,9个洞30座山中,有山名的26座,无山名的4座;9个洞均有名称,还有些洞没有名称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发生在西域,可在《西游记》中却没有见到西部地区的沙漠、草原、雪山、黄土高坡等等风貌景观的描写,所见的几乎都是长江流域、江淮特色的景观和风物专家考证认为,从景色上来说西游记实际上应是东游记,《西游记》中的山实则是长江以北的山,与湖北匡山关系密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地质专家常任之《西游记》中的山是长江以北的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我在青少年时代曾两次如痴如迷地读了《西游记》当时,只对那些动人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书中用诗描述的山和洞则不看后来,我学了地质,以山为友成为我的职业对祖国的区域地质及由不同岩石构成的山体特征有了一些近年来,又对我国155个国家级自然风景区山水奇观的地质成因进行了探索于是我想起了当年被我忽略了的《西游记》中关于山的许多诗这些诗是怎样描述那些山的呢?那些山又是什么山?它们的原型在何处?作者去过么?带着这种好奇的问题,我对书中有关山和洞的诗歌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要介绍如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一、我国国家级自然风景区的主要山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最多的是花岗岩山、砂岩山、石灰岩山,其次是变质岩山和火山岩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总的来看,花岗岩山多为千米以上高山,黄山、华山、衡山是其不同类型的代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砂岩和石灰岩是沉积岩,其山高于千米者少,红色的砂岩可形成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等是其典型代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石英砂岩被强烈切割可形成砂岩峰林地貌,湖南张家界是典型代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石灰岩易溶,地面上可形成峰林,地下可形成溶洞,构成了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是典型代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介于花岗岩与石英砂岩之间的是变质岩,也可形成千米以上高山,泰山、嵩山,庐山(匡山)、武当山是典型代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4.html
这些岩石构成的风景区大多数在我国东部其中,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大多数在长江以南,变质岩地貌在长江以北较多
二、《西游记》中的山是什么山?
《西游记》中之山,按其真实程度可分为四大类
1、纯属虚构的山有三座,它们是描述阴间恐怖的幽冥背阴山、被荆棘覆盖的荆棘岭、出产人参果到处是福寿的万寿山这些山无地学研究的意义
2、科学幻想般的山它们是火焰山和麒麟山这两座火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确有一座火焰山,该山温度极高、草木稀少,但那不是一座火山,而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沉积岩山另外,书中的麒麟山,被描述为喷火喷沙的火山其实在我国有真正的火山,如新疆的阿什库勒、云南腾冲,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3、源于真实但被艺术化的山这类山在书中占大部分,山上树木以松为主,这是我国山水国画中较普遍的山型可以说,作者笔下的这些山类似花岗岩的黄山和变质岩的武当山然而,作者可能没去过黄山因为在书中黄山四绝(奇松、云海、怪石、温泉)中之奇松,云海的壮丽景色,一点也没有反映如果作者去过黄山的话,他一定会为之倾倒,也一定会在山的描述中多次着笔由此可见,作者大概没去过黄山,只去过别的花岗岩山
4、真实的山这类山是花果山、落伽山、武当山、盱眙山、平顶山
(1)花果山作者两次以诗描述,一次是第一回,主要介绍花果山之位置势镇汪洋,威宁瑶海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确立了它是东海中之仙山的地理位置另一次是第30回孙大圣被唐僧辞退回家后,重新修理后的花果山的景貌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在明朝时就是海中之山,与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极其相似,上世纪80年代改为花果山如果不是作者亲历其境,是写不出如此真实的景点风貌
(2)落伽山是一座佛教名山作者在17和57回两次写到落伽山,所写景物与现今浙江普陀山(即落伽山)基本相符但对潮音洞的描写不实潮音洞在普照陀山南部海边,是一个由花岗岩破碎带被海水冲蚀后崩塌发育而成的海蚀巷道,此洞不但不能住人,反而成为一些人投海自尽的场所然而,作者却将它描绘成一个陆上之洞,是观音菩萨的住所显然,作者没到过普陀山,是凭借某些资料自己想像出来的
(3)武当山是一座道教名山,由变质岩组成,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作者较真实而详尽地写了武当山的位置、山形、生物、道观建筑、朝圣祭祀活动等,完全符合实际尤其是一些景点的相对位置,山上的一种特殊植物榔梅等这些描述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旅游图,未身历其境的人是难以写出的
(4)盱眙山是江苏淮安附近盱眙县的一座由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组成的小山高不过200米,作者对此山的位置,山上的自然景点和殿堂庙宇叙述十分细致且合乎真实虽然它名经传但作者却对它钟爱有嘉,称它说甚泰嵩衡华秀,此间仙景若蓬瀛评价比五岳还高,为何如此?很可能因为此山是作者故乡的山,这里留下过作者青少年时的生活,情怀和美好的回忆
(5)平顶山是由产状近水平的岩层构成的山这种山的山顶较平,山坡和山谷多呈阶梯状如果受到强烈切割,还可形成刀削斧劈般的宝塔状山峰这样的山在中原和华北地区主要出现于山东西南部、山西与河北之间的太行山脉在河南虽有个平顶山市,但景色平平,最为雄伟壮观的却在太行山著名的红旗渠,就修筑在此那里的岩石主要是距今45亿年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在书中第32回中对平顶山的描述是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高来,似梯似凳;下低行,如堑如坑说明作者是见过这种山的
三、从山的研究中得出的推论《西游记》中的山是长江以北的山
1、作者的足迹
山是《西游记》人物活动的最主要舞台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对于山,他肯定会倾其所知予以描绘因此,我们就可从中找出作者的足迹综上可知作者描述的多为长江以北的山,因此,作者在长江以南活动较少他去过武当山、太行山、平顶山、花果山、盱眙山他的足迹至少可划在西至太行山、东到连云港、南到长江、北至北京在此范围内的花岗岩、变质岩山就成了《西游记》中诸山的原型
2、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
关于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作者,近年来有所争论现在让我将已报道过的吴承恩简历与上述作者足迹分析来对比一下,看看其对应情况如何?
吴承恩1506年出生于淮安青少年时,其父常携承恩遍游近郊古寺山林,收集民间故事而盱眙山则是附近最美的山了嘉靖29年(1550年)吴承恩中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嘉靖45年(1566)派任浙江长兴县丞,15671568年间受诬下狱长兴虽在长江以南,但吴在此时间短,受迫害,无游览记录出狱后去湖北蕲州(今蕲春县)在荆宪王府任纪善(相当于导师)隆庆4年(1670年),荆宪王去世,吴承恩返故乡,1682年在故乡去世,有吴承恩的诗文《送人游匡庐》、《送人游洞庭》为证至于何时去过连云港花果山尚无历史记载,但淮安离此山不远,不需走路,乘船即可到达,旅途不难,来去容易
此上可见,二者可以对应,这也可作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另一证据
西游记专家徐习军《西游记》中的山与湖北匡山密不可分
湖北鄂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横卧鄂东大地的匡山,自古则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之美名匡山不仅自然风貌美轮美奂,其历史文化底蕴醇厚,人文资源丰富,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诞生生活于匡山、工作置业于匡山、成长得道于匡山、壮游学习于匡山,留下许多撼世名作和人文佳话,诸如佛教禅宗四祖道、江州司马白居易、药圣李时珍、抗金英雄余玠、历代文豪鲍照、李白、杜甫特别是明代文豪吴承恩以一部《西游记》撼动世界文坛,为匡山历史文化积淀下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当代,武穴(原广济)人以弘扬匡山文化为己任,意欲打造匡山历史文化品牌,而与匡山渊源深厚的《西游记》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也是当代名著文化的一个亮点笔者综合考察认为,用西游文化统领匡山文化,着力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应该是整合古代、惠及当代、泽被后代的一件好事
一、吴承恩任荆府纪善、到过匡山是毫无疑问的
其一,作者吴承恩在蕲州任过荆府纪善,这与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陈元之序所指出自王府一致这也是笔者关于匡山作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之一的认识基点当然,学界也有《西游记》出自鲁王府、周王府等说法,这些观点几乎都站不住脚,《西游记》研究著名学者、河南大学曹炳建先生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刊发论文对其一一做了否定,众多研究者也指认《西游记》出自荆府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尽管业界关于《西游记》作者还存在否吴说和疑吴说,但是,吴著说依然是业界的主流
虽然学界也有人提出吴承恩不一定到任荆府的怀疑,但是严谨的学术研究不能靠猜测,要想否定吴承恩到任荆府,就要拿出证据,但目前关于吴承恩没有到任的说法尚没有任何证据,那就推翻不了到任之说至少,吴承恩出任荆府纪善有官府任命、有历史资料记载,更有吴承恩墓中挖出的棺材板上刻有荆府纪善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确吴承恩是到蕲州赴任的
其二,从创作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创作的基础是深入生活当然,对于作者来说,创作必须有生活来启迪创作灵感生活有直接生活(客观体验)、间接生活(知识经验积累、资料借鉴、道听途说),吴承恩在蕲州做官,广济为蕲州治下,吴承恩出任的荆府纪善是一个闲差,作为一个文人,吴承恩必然会考察当地的山山水水,与地方文化人进行交流,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掌故、民间传说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就成为必然更何况,《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积累型作品,小说又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匡山的历史文化、风物人情在《西游记》中得以映射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二、从《西游记》文本研究可知,《西游记》成书与匡山密不可分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发生在西域,可在《西游记》中却没有见到西部地区的沙漠、草原、雪山、黄土高坡等等风貌景观的描写,所见的几乎都是长江流域、江淮特色的景观和风物,笔者以为,这就可以归结到作者身上,与作者足迹所到相关,这也更进一步为吴承恩作《西游记》提供了一个佐证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西游记》与匡山相关的内证且不说山水风物、掌故传说,就从书中描写的山、洞、宗教来看,与匡山的联系就是不可分割的
《西游记》的宗教意蕴十分丰富,作为中国佛教禅宗重镇鄂东,在《西游记》有诸多宗教仪轨、宗教事理实际上是且仅仅是鄂东禅宗的映射禅宗四祖五祖的许多独特的传说被写进《西游记》中比如,孙悟空的身世与五祖身世之谜惊人一致,五祖出生的传说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世描写一致,弘忍给慧能传法与菩提祖师给孙悟空传法极其一致,这些写进《西游记》中的独特佛教传说足以证明《西游记》出自匡山地区
山,是《西游记》中描写最多的,也是故事情节延展和人物活动的主要载体据著名地质学家常任之教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先生一直是笔者的直接领导)考证,《西游记》中的山有纯虚构的山、科幻的山、由真实被艺术化了的山、实写的山等四类前三类不说,就说《西游记》中实写的山,有花果山、落珈山、武当山、盱眙山、平顶山其中落珈山是一座佛教名山,作者在《西游记》中第17回、57回两次写道学界一直认为是浙江普陀山,但是笔者不以为然作为实写的山对潮音洞的描写却根本不是普陀山的潮音洞,真实的普陀山潮音洞是一个临水的洞,而《西游记》书中的潮音洞是一个陆洞这个潮音洞恰恰与匡山的山洞极为相似,再加上其他关于此山的描写,基本可以判断书中的落珈山就是匡山《西游记》书中的山,没有一座是长江以南所见到的的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写的都是长江以北我国东部所见的花岗岩和变质岩地貌的山笔者前边说过,这与作者足迹所到有关在《西游记》第32回写到一个平顶山,书中的描述是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高来,似梯似凳子;下低行,如堑如坑这一景观与匡山的风貌极为一致
《西游记》中,对许多山、洞的独特描写,实际就是吴承恩的直接生活体验,而吴承恩在故乡和其他游历之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的,无疑是在匡山得到的体验
关于这些独特的内证,匡山地方文化人还可以找出很多很多,无需我们这些走马观花之徒多说些什么
基于以上几点(当然不止于以上几点),笔者对匡山是《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是持肯定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