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对禅宗以牛说法思想的继承

评论字数 4387阅读模式

李洪武

(山东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内容提要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不落言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经常拈提中国人常见的牛来阐明禅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禅宗中的以牛说法,主要表现在禅师们常以泥牛、牯牛、铁牛等喻人自喻,把心外觅法比作骑牛觅牛,把本来面目比作露地白牛,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还涉及了禅宗无情说法的思想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继承了禅宗这种以牛说法的传统《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主要通过牛魔王的形象反映出来作品通过牛魔王形象的塑造,大大深化了《西游记》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牛魔王 禅宗 以牛说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牛是国人常见之物中国禅宗经常用牛来阐明禅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反映了禅宗祖师应机说法的大智慧禅宗中的以牛说法,表现在许多禅师常以泥牛、牯牛、老母牛、铁牛等喻人自喻,禅宗中有些禅师想做水牯牛,禅宗把心外觅法比作骑牛觅牛,把本来面目比作露地白牛,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以牛喻佛法大意的不可言说及描述形而上的道体,还涉及了禅宗无情说法的思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禅宗中的以牛说法,主要表现在禅宗公案中禅宗重要典籍《五灯会元》,就有大量的以牛说法的公案石巩慧藏一日在厨房作务次,(马)祖问‘作什么?’曰‘牧牛’祖问‘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1](p160)南泉普愿禅师是善于以牛说法的大德,王老师(自称)自小养了一头水牯牛,拟向东溪放,不免食它国水草,向西溪放,亦不免食他国水草如今不免随分纳些些,总得[2](p137)南泉在此讲的是禅定的修证问题面对水草,随分些些,稍一入草,立即拽回既不住空,也不住有,妄念即有即无,物来则现,物去不留,用《坛经》语即是对镜心数起,吕纯阳语即是对镜无心莫问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除公案外,禅宗中的以牛说法还表现在许多偈颂中,著名的有汾阳善昭、廓庵师远禅师和普明禅师,他们主要是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汾阳善昭的《南行述牧童歌十五首》,以牛喻烦恼,牧童喻理智,把禅宗由凡到圣的修证次第分析得生动形象,使被誉为蚊子叮铁牛,无个下嘴处的参禅,有了某种轨迹可寻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从驯一头黑野牛到修到物我两忘,分作十个步骤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最后双泯,则人也,牛也不现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不仅为个人的修行指明了修证次第,也是中国禅宗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继承了禅宗以牛说法的思想,其主要表现就是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牛魔王《西游记》寄寓禅宗思想最重要的形象载体,《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主要通过牛魔王这一形象反映出来下面我们通过《西游记》对牛魔王形象的塑造,结合廓庵师远禅师和普明禅师以牛说法的诗偈,来追寻作品以牛说法的草蛇灰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一、牛魔王的出场与廓庵师远的《见迹》廓庵师远的《见迹》曰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天鼻孔怎藏他?牛魔王是《西游记》中出场最早、着墨最浓妖怪《西游记》第七回以后,各个妖怪才开始出场,但《西游记》在第三回中就安排了牛魔王出场,为后文的大笔抒写设了伏笔纳云庵居士和廓庵师远《见迹》诗曰山坡柳岸蹄多,仔细凝眸是也么认得踪迹须着力,从今步步要寻他迹偏多蹄多,这头牛终于出现了这头牛不象《西游记》中别的妖怪那样一次性表演完毕之后就踪影全无,它以后还要再次出现一部书中,魔怪前后重现者有四牛魔王,青狮子,奎木狼,赖头鼋[3](p325)作者重要的禅宗思想要通过牛魔王这一形象来实现,所以作品从今步步要寻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二、牛魔王的高叫与普明《未牧》中野牛的咆哮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未牧》曰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悟空称了齐天大圣以后,对他的六个结义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牛魔王的高叫与普明禅师《未牧》中野牛的咆哮,何其相似!人的心性还未修行时,就象没有接受调驯的野牛扬头横角,恣意咆哮他们赌变化,赛神通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这与奔走溪山何其一致!没有制御的野牛终日奔走在溪山之间,越越远离真心的家园,而不知回家,真是奔走溪山路转遥!他们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在佛家看来,这都是犯戒,真是步步犯佳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三、孙悟空再遇牛魔王与廓庵师远的《得牛》廓庵师远得《得牛》曰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孙悟空为取得芭蕉扇,询问了老者,打听了樵子,找到了铁扇公主,结果借的是把假扇子,不但没有灭了火焰山的火,反将自己两股毫毛烧净最后,孙悟空展转来到积雷山摩云洞,终于找到了五百年前的干兄弟牛魔王,真是竭尽精神获得渠但牛魔王却神通广大,且坚决不借芭蕉扇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老孙与那老牛赌变化,未曾得胜论神通,牛魔王并不低于孙悟空,如果没有佛家的帮助,孙悟空战胜不了牛魔王,真是心强力壮卒难除从翠云山芭蕉洞到积雷山摩云洞,再到乱石山碧波潭,再战斗在翠云山真是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怎么也捕捉不到踪迹飘忽的牛魔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18.html

四、牛魔王的被擒与普明禅师的《初调》普明禅师的《初调》诗曰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西游记》中,牛魔王被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4](p788)牛魔王不羁的心性受到了管束和调制但还不能丝毫懈怠,还要时加惕磨,尽力护持,使其循善去恶顽牛虽然被穿上鼻子,但仍然不服管教,牧童还尽力相牵,有时甚至需用鞭子抽打比喻初修之人,一时妄念难除,宿习难改,必须要有严格的纪戒律约束他,强制他

五、《西游记》中的白牛与禅宗中的本来面目《西游记》前面写牛魔王时,并没有交代它的颜色,六十回却忽然出现了白牛二字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5](p785)他变做无大不大的白牛,我变了法天象地的身量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这里的白牛,读者切不可等闲看过禅宗经常把人的本来面目喻作白牛露地白牛长庆大安在沩山住持山门,对众曰汝诸人总来就大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禾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的,趁亦不去[6]( p191)再如吉州匡山和尚的《白牛颂》我有古坛真白牛,父子藏来几春秋出门直往孤峰顶,回来暂跨虎溪头[7](p446)普明《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禅宗中的白牛,是指人的本来面目

《西游记》中的白牛,其实就是指牛魔王的本来面目它就如《西游记》所说的,是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所以,牛魔王变作白牛后,敢于对悟空说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8](p785)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六、禅宗中的牛尾说法与牛魔王的尾巴中国禅宗有许多用牛尾说法的公案《坛经》中法达念《法华经》三千部而不解经意教慧能慧能教育法达汝若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法达牢牢执着、放不下念经,心有所住,受到了六祖的批评五祖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无门曰右向者里颠倒着一只眼,下得一转语,可以上报四恩,下资三有其未然,更须照顾尾巴始得![9](p867)继而过去堕坑堑,回来却被坏者些尾巴子,直是甚奇怪!过不去,回不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直要人打破漆桶,彻见本来,也即南怀谨的一首诗所说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共有十幅图,每一幅图附有一首颂《十牛图并颂》中牛的颜色由黑逐渐一步步的变白,隐喻野性渐渐去除开头的第一幅图《未牧》画的是一头全身皆黑的野牛,随着修行程度的不断增高,牛的颜色从头角开始变白,到脖子,身子,第八幅图《相忘》变到尾巴,经过《独照》,最后达到《双泯》的境界《西游记》继承了禅宗中以牛尾说法的方法作品六十二回描写了牛魔王的尾巴两个(孙悟空与牛魔王)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 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 一条硬尾,左右敲摇牛魔王用尾巴抵抗完以后,就归佛了,正如作品中所说的牵牛归佛休颠劣水火相联性自平

七、作为牛魔王形象的补充,《西游记》还有一些以牛说法的诗句法本由心生,还是由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功夫,拧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挂在无为树,不使它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它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心亦灭,现法法亦辍人牛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10](p 251)这首偈子,包含了丰富的禅宗义理和禅宗以牛说法的思想绒绳着鼻穿,不使它颠劣,直接化用了普明禅师的《初调》,我有芒绳着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也即石巩慧藏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人牛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这四句则是直接化用了普明禅师的《双泯》,人牛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人现,人牛双泯,理事不存一真法界,法界一真主客双泯,道行圆成,一切复归于自然就是野花芳草自丛丛的双泯境界

至此,《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就形成了一条明晰的草蛇灰线

南怀瑾说《西游记》是阐述修道的一部小说,其中的孙悟空,是表征努力改过,有意向善的人心而牛魔王,是孙悟空的拜把兄弟,代表了到处乱跑,不易驯伏的狂野之心《西游记》里这类故事,也就是心理行为的分析[11](p139)

《西游记》塑造了一系列牛的形象,有独角兕大王、牛魔王、避寒大王、避暑大王、避尘大王,等等《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主要通过牛魔王这一形象表达出来探讨《西游记》中以牛说法的思想,对于探讨牛魔王形象的意义,正确理解《西游记》某些回目及诗词的含义,欣赏部分情节的哲学理趣,把握作者的宗教知识结构并进而对《西游记》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一玄 刘玉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3][6][7]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4][5][8][10]吴承恩.西游记[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9]禅宗语录辑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1] 南怀瑾.孟子旁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

作者简介李洪武(1962-),男,山东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写作理论、《西游记》与禅宗文化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