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牛魔王形象解析

评论字数 9216阅读模式

李洪武

(山东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内容提要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的妖怪形象,其中牛魔王作品中出场最早、着墨最浓、最受作者重视、最具文化内涵的妖怪形象它不仅是《西游记》以猴说法佛学思想的重要补充,表征了作者抑道扬佛的思想倾向,作者还赋予了牛魔王一个世俗人所具有的世间相,写了他从魔到归佛的过程,并在其形象的哲学层面上,继承了禅宗以牛说法的思想作品还通过对牛魔王的妻子、儿子、弟弟和江湖朋友的描写,把牛魔王形象的文化内涵,推进到了佛教唯识学的层面上,使牛魔王这一形象,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 牛魔王 道教 佛教 禅宗 以牛说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牛魔王是《西游记》中出场最早的妖怪,《西游记》前七回,主要是对主人公孙悟空的集中描写,在此以后,各个妖怪才陆续出现,但作者在第三回中就安排了牛魔王的出场,且先声夺人,为后文的大笔抒写设了伏笔牛魔王又是《西游记》中着墨最浓、涉及回目最多的妖怪《西游记》中的其它妖怪,涉及的情节也就两三回,而牛魔王则有七回之多作品在描写牛魔王时,并不是孤零零只写他本人,而是写了他整个的社会关系网他的儿子、妻子、小妾、弟弟及其江湖上的朋友《西游记》第三回提到与悟空结义的六个魔王,除牛魔王外,其余五个都没了下落,唯牛魔王,不仅前有交代,中有照应,还交代了他的最终结局,是一个十分完整的形象,结构十分严谨一部书中,魔怪前后重现者有四牛魔王,青狮子,奎木狼,赖头鼋[1](p325)所有这些,在《西游记》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作者何以对牛魔王花费如此多的笔墨?这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对这一形象的高度重视,下面就牛魔王这一形象所具有的多方面含义,作一具体的解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首先,牛魔王的形象,是作者以猴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西游记》的外在结构,是以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而其内在结构,实际上则是心性说,即整篇作品以心猿代表了人的心性我们先从《西游记》中的回目和诗词来看作者这种以猴说法的心理轨迹作者在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这一总纲下,对悟空从出生到成佛这一修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诠释悟空出生时,无名无姓且无性,但随着对外界的接触,渐渐对外境开始了无止境的追逐他给众猴找到了水源,从石猴一跃而为美猴王美猴王为能长生不老,学成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勾销阴籍得以长生不死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当听说弼马温是个未入流的小官,一怒回花果山做了齐天大圣后被宣上天看守桃园,嫌别人瞧他不起而大闹蟠桃宴,还要夺玉皇大帝的位子灵宵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真是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对外界无止境的追逐终遭遏制五行山下定心猿后皈依佛教,保护唐僧,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路心性修持大道生修持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猴与魔,齐打仗,这场真个无虚诳,驯猴秉教作心猿,泼魔欺天弄假象修行之路渐渐出现了光明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心猿正处诸缘伏,劈开旁门见月明,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最后终至到了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的成佛境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除了回目和诗词,作品中的大量情节,也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西游记》的作者,单独给孙悟空佩带了一个金箍,这金箍八戒、沙僧都没有,是作者特意加给悟空的,它象征着悟空受了戒律唐僧在一首追悼孙悟空的诗中说徒弟孙悟空!自从受戒入禅林,护我西来恩爱深遍观《西游记》,孙悟空并没有举行受戒仪式,这里的受戒,就是指戴上金箍悟空戴上金箍后,向唐僧道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戴上金箍,才算真正踏上了修持的大道这金箍在完成了它的作用悟空成佛后,自行化去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西游记五十七、五十八两回出现的假行者,实际是孙悟空妄心的表现,是悟空心乱神昏的一念之差对悟空来说,外在的妖魔容易消灭,内在的心魔最不易克服,所以被如来称之为二心竟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250.html

作品第十四回把佛教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化作六个人物形象,他们是眼见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以拦路贼的身份挡在悟空前行的路上,悟空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结果被孙悟空这只猴子尽皆打死,说明了出家人与六贼的关系,若要悟道,必除六贼

如来佛降服孙悟空这个情节,可说是猴性终被佛性降,只有真如才降得了心猿南怀瑾说即以《西游记》而言,孙猴子代表此心,变化无穷如来之手代表真如本体,无边无际[2](p145如来佛降服孙悟空这个情节,可说是猴性终被佛性降,只有真如才降得了心猿

经过一番实践的修证和理论的契入,孙悟空终于完成了由邪而正、由凡而圣、由猴而佛的修行历程,完成了孙悟空无性有性无性的回归,即禅宗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修证次第

牛魔王这一形象,是作者以猴说法这个心性修证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把牛魔王作为孙悟空修行路上的魔障来看待,作品屡次称牛魔王为魔、老魔、邪魔、魔头作品写悟空和牛魔王大战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荡妖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悟空与牛魔王战斗的过程,是一个除妖降魔即修行的过程,作品写猪八戒因为多次战不过牛魔王而打了退堂鼓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土地道但说转路,就是入了旁门,不成个修行之类,古语云‘行不由径’,岂可转走?[3](p 782)修行之路,宜应奋勇向前,不能转路,否则就是入了旁门!所以悟空说土地说得有理,我们正要与他赌输赢,弄手段,等我施为地煞变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修道之人,就是要有榔搮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的胆量和气魄对于修行之路上的魔障,必须坚决战而胜之

第二,作品通过牛魔王这一形象,表征了作者抑道扬佛的思想倾向

《西游记》表达了大量的佛道内容,但综观整部作品,抑道扬佛的思想是其主流我们只从作者对佛道二教教主的态度上,就可见出这种倾向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好特请如来救驾在玉皇大帝面前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始终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孙悟空谁都不服,只就佩服如来其实如来多法力,果然智慧广无量一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多是去请教如来如来辨识六耳猕猴,暗示老君之牛,收服大鹏雕等等,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对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却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论神通,太上老君不但比不上佛祖,就连佛家的菩萨也不如作品写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斗法当年太上老君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不仅如此,作者还写了太上老君的心胸狭窄和手段的极其卑下太上老君自己斗不过悟空,竟违反国人单打独斗之优良传统,以多胜少,还趁二郎神及梅山七圣与悟空大战之机,用金刚镯从背后偷袭悟空最后为了炼出悟空已吃到肚里的仙丹,把悟空放进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毫无半点仁慈之心!作品中对其它道家人物的描写,也大多充满贬义,作品中的许多妖怪都化为道士,不是想吃唐僧肉想得以长生,就是想与唐僧阴阳交配,成太乙真仙,者是为了取得道教在国家的支配地位,给唐僧师徒制造麻烦

牛魔王是以道家人物的身份而出现在作品中,是孙悟空修行路上必须克服的魔障悟空为借芭蕉扇,辗转来到摩云洞找牛魔王,玉面公主回洞报告这一情况跑得粉汗淋淋,唬得兰心吸吸,径入书房里面原来牛魔王正在那里静玩丹书[4](p768)作者经常把道家人物称做魔头作品第三回写悟空和牛魔王结拜为兄弟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悟空后来回忆起与牛魔王结拜的情景时说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身在魔中不知魔,后来悟空接受观音劝善,弃道从僧,踏上了西天取经路,就开始称当年的好朋友牛魔王这位静玩丹书的道家人物为邪魔了至如今我归正道,他还是邪魔[5](p537)作品把道家人物牛魔王称为旁门左道和魔头,把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战斗称为炼魔、涤垢,表明了作者抑道扬佛的宗教倾向

第三,作者在牛魔王形象的世俗层面上,赋予了他一个平常人所具有的性格,写了他从魔到佛的过程作品写了牛魔王作为一个平常人都具有的贪、嗔、痴的世间相

作品写了牛魔王的贪牛魔王很贪名他见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以后,就马上自称平天大圣牛魔王还贪色、贪利牛魔王本有妻子,因贪图玉面公主的百万家私,就抛下发妻,入赘于积雷山摩云洞玉面公主处

作品还写了牛魔王的嗔牛王与悟空是结义兄弟,虽然悟空害了红孩,但牛王也已原谅了悟空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二人动手的唯一原因,是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借,就欺负他的夫人和小妾悟空名义为借,实为硬夺,他以男欺女,再三纠缠,最后竟钻到铁扇公主肚中!牛王是一血性好汉,怎肯受此奇耻大辱!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你既欺我妻,又灭我妾,多大无礼?上来吃我一棍!你哄人妻女真该死!告到官司有罪殃!夫人啊,物虽小而恨则深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这样,终于导致了双方矛盾的激化,牛魔王新仇旧恨,一齐迸发

作品写了牛魔王的痴牛魔王痴迷于自己快乐而幸福的世俗生活牛魔王在家庭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小妾说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尽管他在小妾处二年不归,但其原配罗刹女一听说他回了家,对他还是恩爱如故,忙整云鬓,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还让丫鬟备酒,亲自给牛王奉上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牛王在江湖上有众多结义兄弟和朋友,享有崇高的威望,作品第三回就提到他们结义兄弟七人,后面的乱石山碧波潭老龙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江湖上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有平天大圣和大力牛王之美誉

更不可忽视的是,作品写了牛魔王佛性未泯师徒四人中,唐僧是佛性的代表,牛魔王虽然平日以吃人为生,但他从来没有打算吃唐僧肉,可见他没有泯灭人人本自具足的佛性最后,他归顺了佛家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南怀瑾说《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也就是人的脾气,我们常常称之为牛脾气[6](p140)作者在牛魔王形象的世俗层面上,赋予了他一个世俗人所具有的性格,写了他从魔到佛的过程作者用牛魔王这一形象,对佛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一观点做了形象的诠释

第四,作者在牛魔王形象的哲学层面上,继承了禅宗以牛说法的传统,使牛魔王这一形象具有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禅宗与牛的关系极为密切许多禅宗祖师经常拈提中国人常见的牛来阐明高深的禅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反映了禅宗祖师应机说法的大智慧禅宗中的以牛说法,主要表现就是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禅宗有一则著名的磨砖作镜的公案,南岳怀让用打车即是,打牛即是的比喻,纠正了马祖道一对坐禅这种修行方式的执着,造就了一代禅宗巨匠石巩慧藏一日在厨房作务次,(马)祖问‘作什么?’曰‘牧牛’祖问‘作么生牧?’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7]( p160)南泉普愿是善于以牛说法的大德王老师(自称)自小养了一头水牯牛,拟向东溪放,不免食它国水草,向西溪放,亦不免食他国水草如今不免随分纳些些,总得[8](p137)面对水草,随分些些,稍一入草,立即拽回,正如慈明和尚《牧童歌》所说四面观,平地阔,四方放去休拦遮,八面无拘任意游,要收只在索头拨要修正方向,拨一下索头即得

禅宗还有许多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的偈颂和禅诗如傅翕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开启了禅宗偈颂以牛说法的滥觞六祖《坛经》也有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的比喻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从驯一头野牛到修到物我两忘,分作十个步骤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最后双泯,则人也,牛也不现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不仅形象地为个人的修行指明了修证次第,也是中国禅宗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

《西游记》中的以牛说法,从牛魔王的出场到情愿归顺佛家,形成了一条草蛇灰线我们循着这条灰线,来追寻作者以牛说法思想的轨迹

《西游记》第三回,写了牛魔王的出场,这就是见迹正如廓庵师远的《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撩天鼻孔怎藏他?纳云庵居士和《见迹》诗曰山坡柳岸蹄多,仔细凝眸是也么认得踪迹须着力,从今步步要寻他迹偏多、蹄多,它终于出现了

悟空称了齐天大圣以后,对他的六个结义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普明禅师的十牛图并颂·未牧曰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这里的高叫与咆哮,何其相似!人的心性还未开始修行时,就象没有接受调驯的野牛,狰狞可畏,扬头横角,恣意咆哮他们赌变化,赛神通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这与奔走溪山何其一致!没有制御的野牛终日奔走在溪山之间,越来越远离真心的家园,而不知回家,真是奔走溪山路转遥!他们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在佛家看来,这些都是犯戒的,真是步步犯佳苗

廓庵师远《得牛》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孙悟空为取得芭蕉扇,询问了老者,打听了樵子,找到了铁扇公主,不但没有灭了火焰山的火,反将自己的两股毫毛烧净最后,孙悟空展转来到积雷山摩云洞,终于找到了五百年前的老朋友平天大圣牛魔王真是竭尽精神获得渠但牛魔王却坚决不借芭蕉扇,并且神通广大好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老孙与那老牛赌变化,未曾得胜论神通,牛魔王并不低于孙悟空,如果没有佛家的帮助,孙悟空战胜不了牛魔王,也就是《得牛》第二句心强力壮卒难除从翠云山芭蕉洞到积雷山摩云洞,再到乱石山碧波潭,再战斗在翠云山真是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怎么也捕捉不到来往飘忽的牛魔王

终于,牛魔王被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9](p788)牛魔王放荡不羁的心性受到了强行管束和调制但主人还不能有丝毫懈怠,还要时加惕磨,尽力护持,使其循善去恶,就象普明禅师的初调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廓庵师远《得牛》鼻孔撩天拽转渠,从今狂逸性须除雪山香草和烟细,且要驱来向此居

《西游记》前面写牛魔王时,并没有交代它的颜色,作品六十回却忽然出现了白牛二字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10](p785)他变做无大不大的白牛,我变了法天象地的身量孙行者却会聚了四大金刚、六丁六甲、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托塔天王、巨灵神将并八戒、土地、阴兵,簇拥着白牛,回至芭蕉洞口这些,读者切不可等闲看过

白牛,在禅宗中有着特殊的含义禅宗经常把人的本来面目佛性喻作白牛露地白牛长庆大安在沩山住持山门,对众曰汝诸人总来就大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禾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的,趁亦不去[11]( p191)再如吉州匡山和尚的《白牛颂》我有古坛真白牛,父子藏来几春秋出门直往孤峰顶,回来暂跨虎溪头[12](p446)普明《相忘第八》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这里的白牛,就是牛魔王的本来面目人的本来面目佛性,就象《西游记》所说的,它是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所以,牛魔王变作白牛后,敢于对悟空说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13](p785)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作为牛魔王形象以牛说法的有力补充,《西游记》中还有许多以牛说法的诗句,比如法本由心生,还是由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功夫,拧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挂在无为树,不使它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它瞒我,一拳先打彻现心心亦灭,现法法亦辍人牛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14](p 251)

这首偈子,包含了丰富的禅宗义理和禅宗以牛说法的思想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挂在无为树,不使它颠劣,直接化用了普明禅师的初调我有芒绳着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得山童尽力牵也即石巩慧藏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人牛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这四句则是直接化用了普明禅师的双泯人牛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牛也,人也不现,人牛双泯,理事不存一真法界,法界一真,主客双泯,道行圆成,一切复归于自然,这就是野花芳草自丛丛的双泯境界

第五,作品通过对牛魔王眷属的描写,把禅宗以牛说法的传统,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佛教唯识宗认为,从修持的角度讲,宇宙万法中,心法最胜有为法中,此最胜故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也,所以先言[15](p258)《百法明门论解》中说心法也称心王,是精神活动的根本主体,为心所所依心所是相应于心法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是心王的从属,是它的延伸作用它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不能独立,与心一起才发生作用,故名心所心不起时,心所不起心所有众多种数,而皆各率其眷属,归属于每个心王之下心所归心所有,是心的助伴离开心王,心所不能单独生起

在《西游记》所有的妖怪中,只有牛魔王是以整个家族的情况出现的作品不仅写了牛王本人,还写了他的儿子、妻子、弟弟、小妾以及江湖上的朋友这在《西游记》所有的妖怪形象中是仅有的一个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剖开其世俗层面的表象,深入挖其背后的哲学寓意,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妖怪群,而牛魔王是他们的领军人物,如果没有牛魔王,也就派生不出这些附属魔头如果把牛魔王比作心王,那么儿子红孩、妻子罗刹公主、弟弟如意真仙等这些牛王眷属,就是牛魔王这个心王派生出来的心所,他们都以牛魔王这个心王为中心,是心性修行之路上的附属因子红孩、罗刹公主、如意真仙,这些牛王眷属,都各自给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修行之路,制造了太多的障碍这比禅宗中的以牛说法,更加细化,使牛魔王的形象,又具有了唯识学上的含义

《西游记》以心猿代表了人的心性,写了孙悟空从猴到佛的历程,而六十一回牛王本是心猿变,则又明白无误地告知读者,牛魔王就是孙悟空,牛王就是心猿最后,牛王归佛了,牛王的这些眷属又怎么样了呢?

红孩捉住唐僧后,要请父亲牛魔王一同享用孙悟空与红孩战斗的过程,也是让红孩向佛的过程,正如作品所说的未炼婴儿邪火盛,心猿木母共扶持未炼婴儿,没有踏上修炼之路的圣婴大王红孩,邪火盛得厉害,只有靠心猿孙悟空和木母猪八戒的扶持打斗,实际上是一种助力,再经观音菩萨的教化,最终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16](p552)

罗刹女因悟空害得她不能与儿子相见,坚决不借芭蕉扇,为子怀仇恨泼猴,但悟空却断要相持借宝扇牛魔王归顺佛家后,罗刹女也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17](p790)

唐僧、八戒因饮了子母河水而怀孕,必须用落胎泉水才能消胎而守护泉水的,正巧就是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为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和精彩,作者应该安排别的妖怪来守,但作者偏就安排了如意真仙!为取消胎水,悟空与真仙展开了一场大战,这场战斗,以悟空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在作者看来,这是一场正教与旁门的战斗悟空胜利回还时,作者以诗赞之曰推倒旁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红孩、罗刹女、如意真仙,这些牛魔王派生出来的附属因子,都是孙悟空心性修持大道上的阻力孙悟空为降伏这些魔王眷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南怀瑾说《西游记》是阐述修道的一部小说,其中的孙悟空,是表征努力改过,有意向善的人心而牛魔王,是孙悟空的拜把兄弟,代表了到处乱跑,不易驯伏的狂野之心《西游记》里这类故事,也就是心理行为的分析[18] (p139)

牛魔王是《西游记》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妖怪形象深入探讨牛魔王形象的意义,对于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正确评判作者的宗教倾向,分析作品的内外在结构,欣赏部分情节的哲学理趣,把握作者的宗教知识结构并进而对《西游记》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朱一玄 刘玉忱.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南怀瑾.习禅录影[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

[3] [4] [5] [9] [10] [13] [14][16][17]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6][18]南怀瑾.孟子旁通[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

[7] [8] [11][12] 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15]弘学.佛学概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he OxDevil King in Journey to the West

LIHong-wu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Shandong261061)

Abstract: The Ox Devil King, which was themost popular and important character in Journey to the West had its cultureconnotation. It was the important Buddhism part that used ox as Buddhist,symbolizing the thought tendency of Taoism restraining and Buddhism publicizingof the author. Moreover, it possessed the greedy, outrage and crazy appearancein life and the course of its transforming into Buddha from Monster was coveredin the novel. On the visual Buddhism layer, it inherited traditional Zenthought of using ox as expounding Buddhist teachings. On the base, the cultureconnotation of the Ox Devil King was advanced to the level of Buddhism bydepicting its wife, son, brothers and friends.

Key words: Journey to the West; SunWukong;Taoism; Buddhism; Zen; used ox as expounding Buddhist teachings.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