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康
笔者运用文史哲三学合一法则,跳出神话小说的思维樊篱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并根据神话故事描述以及其中的相关诗词提示,运用汉字六书法则来对《西游记》说文解字,所感悟到的就不仅仅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求正果的神话故事,而是历朝历代的《西游记》创作者们力图通过这样一种奇特表现手法,让读者能够透过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种种神魔斗争现象,来认识众生之心性这个本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读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神话故事开篇标题为灵根育孕原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是一个关于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哲学类命题,但接下来讨论这一命题的,却不是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中关于心性论的相关理论来作系统论述,而是用仙石化育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此为对人‘心’的象形描述)后遂称美猴王;美猴王为求不老长生之道而找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此为‘心’字的字谜),拜须菩提(笔者则将此解释为‘须’即‘必须’,‘菩提’佛教语为‘觉悟’之意,故美猴王找到的不老长生之道,就是‘必须觉悟’四个字)祖师为师,获得了孙悟空之名,学成了七十二般变化和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的功夫后,由于难以抑制逐渐膨胀的欲望,故灭掉水脏洞的混世魔王,组建起花果山猴武装,遂闯东海龙宫索要金箍棒和与之相称的紫金冠、黄金甲、步云履等象征王者身份的披挂,扰地府强行销掉生死簿上猴类的死藉;此后被天宫玉帝两次招安,先是因弼马温官小未入流而反下天宫,后又因齐天大圣有名无实而大闹天宫,甚至还敢当着玉帝的面提出皇帝轮流做,所表现出来的人之欲望,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故最终被如来佛祖翻掌压在了五行山下等整整七回神话故事,来象形论述开篇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命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笔者将《西游记》前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神话故事感悟与解读为是对开篇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宋明理学心性论命题的象形论述,在数百年来笔者所能看到的对《西游记》思想文化内涵的批评、点评、论述、勘校等文章中,可谓绝无仅有,但这并非笔者异想天开,牵强附会,其依据就是来自于《西游记》神话故事中的诗词提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西游记》第一回神话故事中有云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其中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其实就是在运用汉字六书中的形声关系提示石字是在借指实(即是指存在、时间、空间及事物等),诗句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中所指的仙石,很明显是在借指能够创造化育石猴的整个物质世界;仙石化育石猴的神话故事描述,就是在象形论述存在产生意识这个西方哲学中的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的诗句,其实就是在提示阅读者,这是在借石猴,来象形讨论述人的心性[‘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即关于‘主观精神的三个环节’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23页)]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是在借神话故事,象形论述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史’(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18页)正可谓名姓皆为假,论道方是真(笔者感言)后两句则是在进一步提示阅读者人的心性无形无相,即内外观都是看也摸不着的,即内观不识因无相,因此只能通过借卵化猴,创造出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这个人格化肉身的心性,并通过这只神猴的所作所为,将人的内心世界外合明知作有形地展现在阅读者面前神话故事中对这只神猴的各种名称,以及从这只神猴发现水帘洞,一直胡闹到大闹天宫的所作所为,和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石下的必然结局,就是在象形论述人心中看也摸不着的心性[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同上)]现象;阅读者通过这只神猴所看到的,正是原本是看也摸不着的人的心性这个本质顺理推演与感悟,人们就能通过《西游记》中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人物和千奇百怪的神魔斗争等感观形象与故事情节,直接感知与认知世间百态中的种种妖魔鬼怪现象,都是由众生的心性所表现出来的诸多意识形态精神现象了(注关于《西游记》神话故事与西方哲学现象学,特别是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关联,笔者已有专文论述,故在此不再赘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都有关于心性论的理论,还有更为成熟的,将三教心性论合一的宋明理学,为什么《西游记》创作者们不直接运用这些成熟的理论来直接论述人的心性现象,而要用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来象形论述宋明理学心性论这样的哲学命题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18.html
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古代的封建政治制度,二是宋明理学过于玄奥难以普及
一、为避免遭遇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之厄难
西方哲学家恩格斯曾言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84页)
百回本《西游记》创作于明朝中后期,即明嘉靖末至万历中后期,当时中国社会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已初现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有闲阶层迅速崛起,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反对儒家理学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人们需要一种寻求个性解放,畅述个人思想观点的途径,但由于明代中后期对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更为严厉而血腥残酷的文字狱迫害,故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大多不敢用论辩发表文章的方法,直接表达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观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环境中,明代思想家唯有通过再创作,并继续增广《西游记》神话故事这样一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将某些非常不同的内容谐隐于其中,并巧妙地运用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表述手法,借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故事,对明中晚期封建专制下如同种种妖魔鬼怪般的世间百态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是批评,为调侃,如借神话故事人物之口,批评调侃朝廷高官、皇帝迂腐无能,甚至借孙悟空之口喊出皇帝轮流做的口等,这些犯上作乱的言论,若是用其他体裁的理论文章来论说,毫无疑问,其作者必将遭到残酷的政治迫害
明代思想家以神话故事为载体,借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太宗地府还魂,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故事描述,将由人(包括执政者)的 心性(意识、自我意识)所导致的如同妖魔鬼怪般的世间百态现象,以及百回本《西游记》创作与继续增广者们所理想的执政理念与政治主张,巧妙地通过神话故事表达出来,从而避免了惨遭政治迫害和文化厄难
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必然会产生能够顺应那个时代潮流的非常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而且这些非常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必定是以其民族文化特征为其思想理论基础明万历年间梓行的百回本《西游记》,就是这样一种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创作者们被迫采用神话故事这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和非常不同的内容,来揭示世间百态现象中的个体意识(客观精神),以及整个社会意识(主观精神)两方面辩证关系的,关于意识形态精神现象的思想理论文章
二、由于宋明理学过于玄奥难以普及于民
简言之,中国古代关于心性研究的学说最早源于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知性(《孟子·尽心上》)说;此后由于佛教心性本体论和道家自然人性论均反对儒家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心性论,于是佛道两家的心性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令缺乏系统性、逻辑性的儒家心性学说黯然失色宋明理学正是受佛道两家关于心性学说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既能贯通佛教心性本体论中关于人生命运理论和道家自然人性论中关于宇宙自然理论,又能继承儒家孔孟正宗思想,并明确是以治理国家为目的的,在宋明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宋明理学主要由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构成,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哲学理论发展的高峰宋明理学思想包括天理论、心性论、道统论、理气论、格物致知论等基本的理论和学说,其中的心性论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思想理论关于玄奥,普及于民的难度太大,故只能在朝廷官员及士大夫之间流传,很难走出庙堂,成为能够惠及民众思想的理论学说
宋明以来的和尚、道士和秀才们为弘扬各家思想,便将记录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的《大唐西域记》和其弟子慧立、彦琮在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自南宋和元代就已盛传于世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杂剧》等神话故事版本《西游记》不断加以续文增广及再创作,从佛家的明心见性说,逐渐发展为道家的修心炼性说;至宋明时期,则逐渐由道家学说转向了儒家的存心养性说,并以心性修持大道生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命题,借神话故事来象形论述儒家关于心性的学说;到了清代,道家弟子纷纷将宋明时期《西游记》中的宋明理学心性论以证道之名,引向了金丹大道之类近代学者胡适则将《西游记》神话故事所承载的佛道儒三家思想一概否定,他在《西游记·胡适·序》中称《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和尚道士和秀才弄坏了,还明确指出这部书起源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并将《西游记》定义为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
正是由于胡适先生对《西游记》并无‘微言大义’可说的定论,近百年来大凡阅读《西游记》者,多以欣赏其神话故事为主,却不知《西游记》开篇的回目标题灵根育孕原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就是关于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命题;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就是在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借美猴王现象来象形论述人的心性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宋明理学中的心性论虽然重要,但要义确极其玄奥,如果想普及与民众,确实难度很大因此,宋明时期的思想家为了浅释心性论之义理,遂以心性修持大道生为《西游记》的开篇命题,借石猴出世,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七回神话故事,来象形论述人的心性现象,即西方哲学现象学中所称的个体意识主观精神若用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理论来感悟与解读《西游记》前七回神话故事的喻意,其实《西游记》神话故事就是在象形论述人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个阶段的意识发展史(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16页)顺理而推演,描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故事,则是以客观精神为讨论对象,象形论述人(包括执政者)的心性所导致的种种如同妖魔鬼怪般的世间百态现象因此,笔者认为,百回本《西游记》神话故事正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象形论述关于人的心路历程,称人的意识发展史(同前)的精神现象学专著(笔者对此已有专文论述,故不再赘述)
因此,无论何学术权威们如何否定《西游记》的思想文化内涵,阅读者只要认真、理性地思考一下《西游记》的开篇标题为宋明理学心性论的哲学类命题,而讨论这一命题用的却是孙悟空上天入地,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遭遇九九八十一难的神话故事,而不是用逻辑推理文章予以论证;这样就能明白,《西游记》创作者们将微言大义巧妙地隐藏于神话故事中的良苦用心了
百回本《西游记》以神话故事为表现形式,不仅巧妙地躲避了明朝文字狱所带来的政治风险,而且还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人们在阅读神话故事时,会为孙悟空大闹天宫而喝彩,也会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而耽惊受怕,更会为孙悟空一路降妖灭怪,护送唐三藏到达西天灵山成了正果而感到欣慰
何也?这正是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之妙因为,人人心中都有别人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心性,人人心中都会有孙悟空(性情)、猪八戒(情欲)、沙和尚(态度)和白龙马(意志)的存在;一旦心性中的欲望偏离了道,有谁不想当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谁不想抱抱嫦娥仙子(女性谁不想嫁个帅哥唐三藏)?
宋明理学心性论中称,人欲必有天理予以控制,可灭除,亦可去除;此乃宋明理学心性论中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和王阳明的存天理,去人欲之论人欲是指人的心性所产生的欲望,若是欲望超出人的基本需求,如私欲、淫欲、贪欲等欲望,都是必须灭除去除的宋明理学家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所产生的欲望 -人欲,即是天理;若通俗一点说,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个度,超出了这个度,就不是天理之神圣,而是妖魔化的心性现象了,故必须灭除去除
如果笔者这样来解读宋明理学心性论中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存天理,去人欲之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恐怕能够理解的人会很少,但若是用《西游记》神话故事来演绎与解读,应该会有很多人能够理解,如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而称美猴王,此后欲求不老长生之道而拜师学艺,应该属于宋明理学心性论中所称的,人的心性中合符天理的人欲,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要求皇帝轮流做,却是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的妖魔化的心性现象了,所以必须用老君炉焚烧(即灭除),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即去除);在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又有哪一难不是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而导致的妖魔化的心性现象呢?观音院的金池长老因贪图唐僧的锦襕袈裟而丧命;天宫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文星思凡下界霸占宝象国公主百花羞而被贬为烧火郎;白骨精、红孩儿等妖怪为求长生不老要吃唐僧肉,因此是被孙悟空三打而消灭,是被观音菩萨收为了善财童子而失去自由《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三十多组千奇百怪的神话故事,五十来个称王称霸的妖邪魔王,哪一个不是最终是被消灭,是被其主子收归控制?其实这些神话故事都是在象形论述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去人欲的心性论思想理论
对于人心中的欲望现象,《西游记》第一回中有这样一段神话故事描述(美猴王)一心里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七言打油诗正是在象形论述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逐渐升级,逐渐极端化的心性所产生的人的欲望现象孙悟空原本是去寻求不老长生之道的,可见到的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都不是自己所要寻求的佛仙神圣之道,因此不屑一顾;但跟须菩提祖师学成神功后,本事长了,欲望也逐步超出人的基本需求了;于是此诗中所描述的所有的极端欲望现象,都在孙悟空的所作所为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好在孙悟空找到的不老长生之道是必须觉悟四字真言,故能在观音菩萨劝导下皈依佛门,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最终在西天灵山获得了不老长生的佛仙神圣之道,成了正果
若要想真正读懂《西游记》中的思想文化内涵,还必须将神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喻意进行一番梳理与解释,而且也要象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那样,在进行逻辑演绎时,有时需要将道变成肉身(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9页)《西游记》中借卵化猴的神话故事,就是将道变成肉身,即将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宋明理学心性论命题,用人格化肉身的神猴来作象形论述那么,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等名称,都是人格化肉身的人的心性;美猴王展现在阅读者眼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人的心性所表现出来的欲望(人欲)现象顺此理而推论之,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五位主要人物,即五位取经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等,其实是在借指人格化肉身的人的心和性具体的借指关系为唐僧是借指人格化肉身的人心,其四个徒弟是分别借指人的心性中的性情(孙悟空)、情欲(猪八戒)、态度(沙和尚)、意志(白龙马)
有了这种将道变成肉身的思维转换,我们再来解读《西游记》中的诗词提示,唐僧就成为了人格化肉身的人心概念,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等则分别成为了人的心性中的人格化肉身的性情、情欲、态度、意志等概念;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求正果的神话故事,就成为了西方哲学现象学中所称的心灵向往上帝的旅程(引自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译者导言》第34页)有了这样的思维转换,用当代时髦语言将这种思维转换称之为脑筋急转弯,再反思《西游记》神话故事人物所作所为的情节描述,如孙悟空首次本天宫招安时,嫌玉帝封的天宫御马监弼马温官太小而反下天宫,后来封了齐天大圣又嫌有名无实而大闹天宫,甚至要求皇帝轮流做,这正是对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这种超出人的基本需求,而且还是逐步升级的欲望的象形论述
综上所论,如果说是孟子最早提出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把心、性联系起来加以论述,确立了儒家心性之学;宋明理学是将佛教心性本体论、道家自然人性论和儒家心性之学三者融合而成的新儒学的心性学说,那《西游记》也可以称之为是用神话故事借卵化猴,来象形论述灵根育孕原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通俗心性论了《西游记》用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来阐述人的心性产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借神话故事人物之口来批评执政者迂腐无能,提出合理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不仅巧妙地躲避了历朝历代执政者的政治迫害,而且还将关于人的心性学说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民众之心;这应该就是历朝历代的《西游记》创作者们为何要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用神话故事来象形论述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原因了(2019年6月10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