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府古今之初考

评论字数 5958阅读模式

张晓康

明代各朝皇帝继位后,为防止其直系亲属篡夺皇位,当朝皇帝会将自己的直系亲属册封为潘王,然后派到全国各地就藩,史称实行封藩制明代藩王分封之地为边陲要塞,为名都大浥,对明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影响明代的行政区划为南、北直隶(即北京、南京两京),有十三个布政使司(即省), 即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陕西、四川、广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省份;其中南、北直隶(即两京)不封王,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省无长久的的藩王国;浙江为供养朝廷的富足之地不可封王,遂成为定例;广东、云南曾短暂封王,但不久后迁封;贵州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故不分封藩王明代藩王府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陕西、四川、广西,共计八司,其中以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等省最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明代各朝皇帝先后册封了三百多位不同年,不同等级的藩王,在全国各地建有五十座潘王府在历经明朝末年的战乱和此后数百年的社会变革后,全国各地潘王府的建筑物大多已不复存在了,如很有可能是明万历年间(1592年)金陵世德堂梓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诞生地有关的,位于明代湖广省蕲州的荆宪王府,就由于明朝末年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焚毁,导致相关的学术研究难以获取实地考证资料现在能够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有详细史料记载的,应该说已是凤毛麟角;保存较为完好,并有些史料记载有遗留地名的,也就那么几处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下面是笔者收集并整理的相关资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1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潭王府/谷王府/襄王府/吉王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八子朱梓为潭王,在长沙老城区建有潭王府(《西游记》中就有关于潭府的描述)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朱棣册封其弟朱穗为谷王,就藩于长沙谷王府;永乐二年(1424),明仁宗封其子朱瞻墡为襄王,就藩于长沙襄王府;成化十四年(1478),明英宗封第七子朱见俊为吉王,并以潭王府故址为基础,依藩王规制改建吉王府,吉王成年后来长沙就藩在明朝时的长沙善化城地图中,吉王府占据了大半个长沙城;现存的藩城堤、司门口、八角亭、走马楼、藩正街等地名,都是原藩王府内的建筑名称明末叛军首领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后,第七代吉王携家眷狼狈逃窜,吉王府被焚烧,被拆除,拆下来的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全部拿去修缮在战乱中被损坏城墙及官衙吉王府的后裔为了安全而隐匿朱姓,以吉王府的吉字加上冂为姓,即以周为姓后潜入民间其中有位叫周达武的吉王后裔投靠湘军后,因军功卓著,很受到骆秉章和左宗棠的赏识,先后任四川、贵州、甘提督;后来周达武买下长沙城北的蜕园以为休憩之所,这是当时湖南省城首屈一指的苏州式园林中华民国成立后,周达武的次子周家纯呈上家谱求当时的湖南督军府批准恢复朱姓,并改名朱剑凡朱剑凡是个醇儒,乐于揽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后来将蜕园全部捐赠给当时的周南女中作校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2、位于甘省兰州市的王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祖朱元璋将其庶第十四子朱木英由汉王改封为王,就藩甘州(今张掖);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王请求内徙,迁往兰州后,即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室;王府墙高1丈,周垣3里,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有府门,正门为朝门,南门为棂星门,后有端礼门,再后有承运殿、存心殿、再后即王府宫,分东、西二宫;府署东、西、北三面为王府宫,东花园是王及妃嫔游憩之地王府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封藩至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攻陷兰州时,已历经252年,共延续九9世十一王王府历经明清二朝代,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甘省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所在地因此,王府故址依然雄姿骄艳,风采不减,直到解放前都是保持了原来的布局和园林建筑,可惜在解放后逐渐被拆毁和改建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3、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德王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明代第六任(正统年)、第八任(天顺年)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于(1464年)去世时,其长子朱见深继承皇位[即明宪宗(14641487年在位)],次子朱见潾则被册封为德王,但德王并未依照藩王府建造规制,而是大兴土木修建德王府;府内修了一条玉带河,把珍珠泉、溪亭泉、云楼泉等几十处泉水串连起来,宫城楼台殿阁花木掩映,泉水围绕,犹如一座皇帝行宫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攻破济南,德王朱由枢被清兵处死明军夺回济南后重建德王府,崇祯十七年(1644)清朝入关,德王朱由棷降清清康熙五至六年(16661667)山东巡抚周以德以德王府中心地带为基础,缩建为巡抚衙门,形成现在的规模民国时期则为都督府,七七事变省主席韩复榘南逃时,将大部建筑破坏,再经日本飞机轰炸,王府遂成废墟建国后对珍珠泉大院重新修葺,除了遗留的几座明清建筑外,又添了新的建筑物德王府经修复,始成现在这样美丽的景观;197912月,这里成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4、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宁王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340.html

明朝朱棣(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后,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改封宁王,在位于今南昌市星火路处建造宁王府,为历代宁王居住之所宁王府依照藩王规制建造,建筑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十分华美,但因年代久远,房屋多已倒毁,仅头门尚存头门两壁还嵌有用青石刻成的屏翰二字,高8尺,宽6尺,为明代娄妃(明朝大儒、著名理学家娄谅之女)所书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宁王朱宸濠起兵夺取武宗帝位,史称宸濠之乱,失败后宁王府被废清代改为藩署,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艺学院等曾设于此,现为江西省京剧、话剧、歌舞三团的团址

5、位于广西桂林市的靖江王府

现位于广西桂林市的靖江王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潘王府明洪武三(1370年)朱元璋封其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就藩于广西桂林王府始建于1372年),于(1392年)建成;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桂林市区,背靠独秀峰,左临漓江,右临靖江,似两条巨龙呵护独秀峰这颗龙珠,实为皇家风水宝地靖江王府依照藩王规制建造,主体布局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御、左宗庙、右社坛、广智门等;主体两侧有众多厅堂楼阁、书屋轩室;独秀峰东北麓的月牙池还辟作亭台桥榭相连的御花园;城垣东南西北四门,名为体仁、端礼、遵义、广智,南北长556.6米,东西宽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内外警以方石,内充片石浇灰浆所有建筑系大式歇山顶,红墙碧瓦靖江王室在这里繁衍子孙十二代,袭王14人,历时280年,是明代封藩时间最长的一支清顺治九年(1652年),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将王府焚毁自殁此后,清政府将这座靖江王府改为广西贡院;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曾在王城内设立北伐的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现于独秀峰下立有中山纪念碑,供后人瞻仰民国时期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是桂系领袖李宗仁、白崇禧的大本营解放后,靖江王府为广西师范学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的主校区沧海桑田,经历600余年风雨的王城,虽履遭兵变,但仍昂首屹立,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位于湖北省钟祥市的郢////景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栋,洪武辛未(1391)四月十三日,仅三岁就被册封为郢王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锦衣卫指挥刘贵、郎中曹贵等督工,在安陆州都城西北隅(钟祥市郢中城区中心)兴建郢王府,同时开垦田地,以实封国明代嘉靖皇帝诞生于此清朝时,郢王府为清朝察院,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为湖北省钟祥市第二中学

7、位于宁夏银川市区庆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1392)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在封地宁夏韦州城(今吴忠市)建造庆王府;建文三年(1401),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的军务,直接管理中护卫庆王府依照藩王规制建造,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逸乐园和宜秋楼等,设仪卫司、长史司、工正所、典膳所典仪所、广济仓等机构庆王府迁往宁夏镇城后,庆王每年春季居于韦州,秋季返回镇城,韦州庆王府则成为了庆王避暑的行宫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宁夏,末代庆王朱倬漼全家被俘,但并未立马杀他们;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李自成下令处死末代庆王朱倬漼由于庆王家族在宁夏就藩历时长达251年,共计传藩王十世11人,繁衍后代数千人因此,明末庆王的远支宗室并未被杀光,至今还有后裔庆王就藩于宁夏,对促进宁夏的文化进步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8、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于明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晋王后,遂委托其岳父谢成在宋建太原城外东北面修建起一座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晋王府;晋王府方形城池内南北中轴线上及周围建有宫殿无数,其格局类似皇宫;宫城辟有三个宫门,即今日仍称呼的东华门、西华门和南华门,北面有为方便王府人员行走而开的后宰门;宫城外建有四道城墙,即东、西、南、北的萧墙,西南建有天地坛,供晋王祭祀天地,东南面是杏花岭和松花坡王府花园,西有典膳所,晋府店等保障王府生活的机构,还建有万寿宫(皇庙),祟善寺;晋王府虽说比不了皇宫,但这三位皇子也想在天高皇帝远的太原享受当皇帝的感觉晋王府就是朱棡内心的皇宫,晋王子孙世袭为王,代代相传晋王府于清顺治三年(1646)春天不知何故突然起火,经久不息,巍峨豪华的王宫化为灰烬,从太原城内消失了

9、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赵王府

明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简王,于洪熙元年(1425)将府署改为赵王府;现仅存的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的高阁寺,阁高10米,重檐九脊,琉璃瓦顶,建在梯形的方台上,台高8米,长宽各13米,周围有石板护栏,正面设台阶32层,登临台顶,举日西眺,与文峰塔遥遥相望,阁壁石雕游龙25尾,形象各界,栩栩如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赵王府于满清时改为高阁寺,但仅存后半部分;如今这座寺院仍在老城中

10、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蜀王府

明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为蜀王,将汉唐及前后蜀遗留的子城全部拆毁,在旧址上重建蜀王府;蜀王府建筑类似北京紫禁城,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曾以蜀王府为宫,两年后撤离时纵火焚城,蜀王府毁之一炬公元1655年,清政府将蜀王府旧址改建成贡院,民国时贡院先后被用作军政府、学校和其他民政办事机构,其建筑群才得以保留,成都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皇城新中国成立后,在五十年代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皇城屡遭破坏,文革时皇城彻底消亡

另外,河南地处中原,位置较为重要,条件颇为优越,又距两京较近,是潘王府最多的省份,先后有开封周王府、南阳唐王府沁阳郑王府洛阳福王府洛阳福王府、洛阳伊王府、彰德(今安阳)赵王府、汝宁(今汝南)崇王府钧州(今禹州)徽王府、卫辉潞王府等十座潘王府

其他有历史记载的还有位于湖北武汉的楚王府、湖北襄阳的襄王府、湖北荆州的辽王府/惠王府、湖北蕲州的荆宪王府、山东青州的衡王府、山东兖州的鲁王府、山西大同的代王府、山西长治的沈王府、陕西西安的秦王府、河北宣化的谷王府江西抚州的益王府、湖南武冈的岷王府、云南昆明的滕王府、台湾台南的宁王府等,但由于战乱,明代潘王府的建筑物大多已被焚毁,相关历史资料多已缺失

从上述各潘王府的情况介绍中不难看出,按明代规制建造的潘王府已经相当豪华奢侈了,但有些潘王却不按规制建造潘王府,而是大兴土木,把潘王府建造得如同皇宫;不能当皇帝的潘王,也要尽情享受当皇帝的滋味从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到宁王朱宸濠起兵夺取皇位未遂的宸濠之乱,一些受内圣外王极端心性影响的潘王们时时刻刻想着的是要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从而导致了明王室一次又一次的大动乱

明代学者陈元之在《刊 <西游记>序》中称《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曰出八公之徒,曰出王自制其中的三个曰,应该是有所依据的近代以来,有学者考证《西游记》是出自明代的某个藩王府,还指出《西游记》第八十八至九十回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天竺国下郡,今已五代的玉华王,应该是在暗指明代荆宪王府的支系,第四代樊山王朱载埁笔者也认为,与《西游记》诞生地有关的,很有可能是明代湖广省蕲州的荆宪王府;可惜的是,荆宪王府于明末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焚毁,现已无法找到遗址,但还是有《明史》和蕲州地方志,以及一些后人族谱中记载的相关资料可以借鉴与考证(关于世本《西游记》是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出王自制的问题,笔者在前面文章中已有论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笔者在对《西游记》的章回结构进行分析时,发现百回神话故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至第七回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写了个唤为花果山的山名;第八至第十四回为第二部分,其有附录的版本中有个姓陈名萼的人名;第十五至第一百回为第三部分,这部分则有个里社祠的地名;若将这三个部分中的山名花果山中的字,人名陈萼中的字,地名里社祠中的字连起来,就能找出花萼社三个字另外,还可以在第五回影沉浮的诗句中,找出花、萼二字,与里社祠的社连起来,也能找出花萼社三个字正是由于在《西游记》神话故事中找出了花萼社三个字,就可以依据《明史》中的史料,来考证花萼社这个类似于读书社、文学社的地方与《西游记》的关系了

根据清代张廷玉所著《明史·诸王列传·诸王四》中的记载荆自靖王诸子交恶,失令誉及厚烇兄弟感先世家难,以礼让训饬宗人见澋曾孙载埁尤折节恭谨,以文行称郡王女例请禄于朝,载埁四女皆妻士人,不请封尝上《应诏》、《正礼》二疏不报读《易》穷理,著《大隐山人集》子翊 釒氐 、翊鎙皆工诗,兄弟尝共处一楼,花萼社翊钜表载埁贤以训诸子在《明史·诸王列传》中,还有关于朱见澋的曾孙朱载埁被封为樊山王的史料记载笔者认为,如果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如陈元之所称出王自制,那结合《西游记》第八十八至九十回神话故事描述,这个天竺国下郡今已五代的玉华王,很有可能是暗指明代荆宪王府的支系,第四代樊山王朱载埁(上述问题笔者在世本《西游记》是历史积淀之作中已有论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那么,明代的荆宪王府的遗址在哪里?在《明史》中有明确记载的,荆宪王府支系的樊山王府中的花萼社又在哪里?朱载埁的《大隐山人集》是否还能找到?在《明史·诸王列传·诸王四》中所记载的花萼社与《西游记》神话故事中的花萼社有何关联?在前面的相关文章中,笔者一直在苦苦求解这些问题,无奈至今仍未找到相关史料,故无法求解上述问题在此,真心期望有学者能够提供上述史料,是能够解答上述问题

2019年6月14日于长沙)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