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西游记》成语研究

评论字数 6513阅读模式

西游记》成语研究

摘 要对《西游记》文本中的600多条成语进行了梳理,从来源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成语的特点,并通过将其与现代汉语的对比,阐述了《西游记》成语在近代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西游记》;成语;来源;结构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1SJD740014)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凡自然界各种事物及社会上各种现象几乎都可以用成语来表达[1]《西游记》[2]中共有成语664条,这些成语有的富于生活气息,有的蕴含文化内容,有的包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既丰富了作品的语言特色,又增添了整部作品的文化气息因此,对《西游记》成语研究将有助于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为便于覆案,本文在所举例证后面均注明回数及页码,且以黄秋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的《西游记》为底本
一、《西游记》成语的来源
从来源上划分,成语主要有5种产生途径

0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源于神话传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擎天之柱】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 (6/67)语出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3]指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用来比喻能担负重任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炼石补天】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 (35/422) 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4]女娲是传说中上古女帝名,也是伏羲的妹妹一般用来形容人们改造天地的伟大气魄和与艰难困苦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81/979)语出《东游记上洞八仙传·八仙东游过海》却说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洞宾言曰‘今日乘云而过,各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面,各显神通而过如何?’[5]比喻依靠自身的特别能力而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事
【开天辟地】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 ‘南山’ 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 (86/1037) 语出时期吴国徐整的《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6]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开始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后常用来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月里嫦娥】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 (95/1139) 嫦娥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但以成语的方式出现始于元代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7]嫦娥神话中月宫仙女,貌美而贤淑,相传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后用来比喻风姿绰约的女子

0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班门弄斧】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 (64/776) 语出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8]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有时也用以自谦
【不入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谁敢当先? (83/1007)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9]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半途而废】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27/333)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10]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百尺竿头】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64/777) 语出唐代诗人吴融的《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11]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打草惊蛇】 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 (67/814) 语出宋代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12]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用来比喻做事不谨慎,缺少严密周详的考虑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弄巧成拙】 这才是个有分教弄巧翻成拙,作耍却为真 (70/853) 语出宋代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13]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适得其反

0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源于典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犬马之劳】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4/43) 语出唐代房玄龄等《晋书·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14]古代大臣对君主常自比为可以随意驱使奔走的犬马,以示忠诚后用来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高枕无忧】大王放心稳便,高枕勿忧,小将不才,愿带领五十个小妖校出去,把那甚么孙行者拿来凑吃 (20/248) 语出《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15]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有时也指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巧言令色】 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 (32/389) 语出春秋孔子《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16]原指铺张修饰没有是实际内容的语言和文章,后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
【驷马难追】贤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8/593) 语出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17]驷马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这里是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说过的话不能再反悔,一定要算数
【言而无】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 (61/746) 语出春秋时期《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也言而不,何以为言?[18]指说话不算数,为人不诚

04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源于宗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不二法门】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 (31/369) 语出《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19]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方法与途径
【醍醐灌顶】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31/373) 语出《祖堂集·一二·后疏山和尚》得之者瓦砾成金,悟之者醒酬灌顶[20]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人听了智慧的意见深受启发,也用来形容清凉舒适心境
【一尘不染】须着意,要心坚,一尘不染月当天行功进步休教错,行满功完大觉仙 (74/893) 语出唐代释道世《法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21]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后来指保持秉性,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
【天花乱坠】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2/14) 语出《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22]本指法师说法十分精彩,连天神也被感动了;后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一般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的语言
【点石成金】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鍾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37/445) 语出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23]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黄金,今喻修改文章时对文字稍加改动,就变得很出众
【三魂七魄】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 (29/349) 语出《抱朴子内篇·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24]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称人身有三魂七魄,后泛指人的全部

05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自 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5.html

这部分成语主要源自当时人民的口头语言习俗,往往概括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且通过具体的事物与行为来表达对抽象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的是原形原义流传至今,有的则是以异形等义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左邻右舍】(原形原义) 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 (18/221) 住在一起左右的邻居也用来指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
【恩将仇报】(原形原义) 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30/357)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浑身解数】(原形原义) 大圣神光壮,妖仙胆气粗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73/886)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毫发不爽】 (异形等义,原说毫发不差) 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 (9/113) 形容一点差错都没有
【趁火打劫】(异形等义,原说趁哄打劫) 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 (16/197) 趁乘机趁失火时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污言秽语】(异形等义,原说秽语污言)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24/296)秽污浊,肮脏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东张西望】(异形等义,原说东张西觑 ) 那呆子漠然不知,土地亦不能晓,一个个东张西觑,只在积雷山前后乱找 (61/741)向四处张望,到处看
【没精打采】(异形等义,原说没精没采) 你看那大圣落下云头,斜敧在山巅之上,没精没采,懊恨道 (66/797)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二、《西游记》成语结构分析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含义,《西游记》成语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联合式,主谓式,偏正式,动宾式,兼语式等几种,其中以联合式占据的数量最多

01

联合式

1 -- 偏正+偏正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油头粉面 大呼小叫 暴风骤雨 奇珍异宝 轻手轻脚
赤手空拳 千军万马 丑头怪脑 千山万水 青山绿水
五湖四海 高门大户 青面撩牙 天罗地网 甜言美语
巧言花语(花言巧语) 百计千方(千方百计)
垢面蓬头(蓬头垢面) 粗茶粗饭(粗茶淡饭)
2 -- 主谓+主谓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家长里短 头破血流 国泰民安 天高地厚 地动山摇
风调雨顺 天昏地暗 虎踞龙蟠 魂飞魄散 龙吟虎啸
龙飞凤舞 胆战心惊 酒醉饭饱 狼餐虎咽(狼吞虎咽)
浪静风平(风平浪静) 肉绽皮开(皮开肉绽)
手疾眼快(眼疾手快) 水秀山青(山青水秀)
地裂山崩(山崩地裂) 星移斗转(斗转星移)
鸡鸣犬吠(鸡鸣狗叫) 齿白唇红(唇红齿白)
筋疲力软(筋疲力尽) 眉花眼笑(眉开眼笑)
3 -- 动宾+动宾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降龙伏虎 保国安民 开天辟地 藏头露尾
有眼无珠 改头换面 谋财害命 为非作歹
拖泥带水 翻天覆地 兴风作浪 交头接耳
戴月披星(披星戴月) 登山涉水(跋山涉水)
卷旗息鼓(偃旗息鼓) 擦掌磨拳(磨拳擦掌)
翻江搅海(翻江倒海) 捶胸跌脚(捶胸顿足)
捉影捕风(捕风捉影) 背恩忘义(忘恩负义)
唤雨呼风(呼风唤雨) 利己损人(损人利己)
撑门抵户 (当门抵户) 竭力尽心 (尽心竭力)
4 -- 同义词反义词的交叉联合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 短叹长吁 大慈大悲
远走高飞 凶多吉少 前倨后恭 大惊小怪
5 -- AA+BB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战战兢兢 烈烈轰轰 昏昏沉沉 口口声声
纷纷攘攘(熙熙攘攘) 郁郁苍苍(郁郁葱葱)
6 -- A+B+C+D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妖魔鬼怪 魑魅魍魉 虎豹豺狼 光明正大 琴棋书画

02

偏正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吹灰之力 无价之宝 不二法门 无妄之灾 梁栋之材

长久之计 南柯一梦 从长计较 满载而归 极乐世界

酩酊大醉 莫可奈何 闷闷不快 半路出家 不期而会

03

主谓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出没无常 恶贯满盈 茅塞顿开 饿虎扑食 火上弄冰

脚踏实地 精神抖擞 棋逢对手 愁眉不展 风云际会

寸步难行 金蝉脱壳 寿比南山 献筹交错 泪如泉涌

醍醐灌顶 孤掌难鸣 马不停蹄 铁树生花 天理难容

寡不敌众 竹篮汲水 心不在焉 枯木回生 天花乱坠

04

动宾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以貌取人 不计其数 不以为然 渐入佳境 以礼相见

掩人耳目 杳无人烟 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 莫知所措

念念有词 不识高低 岂有此理 费尽心机 虚张声势

05

连动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打草惊蛇 回嗔作喜 炼石补天 探囊取物 手到擒来

斩草除根 乐以忘忧 抱头痛哭 趋吉避凶 从头至尾

改邪归正 见景生情 拔刀相助 拨云见日 大惊失色

06

兼语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点石成金 调虎离山 将功折罪 磨砖作镜 弄假成真

放屁添风 泼水难收 度日如年 画虎类犬

三、结 论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西游记》中出现的600多条成语有一些特点

01

成语结构分布状况不均

联合式结构成语有近300条,占了一半且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可细分出多种不同结构形式;其他结构形式的成语在数量上大体持平,而最少的兼语式只有区区9例出现这一现象跟现代汉语成语结构的分布状况大体相当,且现代汉语成语中各种结构形式的成语在《西游记》中都可以找到,说明明代社会的成语运用与发展已经到了相当娴熟的地步,为现代汉语成语的完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02

成语的来源较为丰富多样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源自《西游记》自身的成语的形成与流传,这些成语在《西游记》成书以后,在口头语言和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开始大量流行,既扩大了《西游记》本身的影响,又为后来人们的语言表达增添了新鲜的内容如
调虎离山、心神不宁等

03

有部分成语形式不固定

1-- 前后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调整了表述的顺序,仅限于联合结构如
魄散魂飞 魂飞魄散 魂飞魄丧 魂飘魄散
飞沙走石 走石飞沙 扬砂走石 走石扬沙
咬牙切齿 咬牙锉齿 咬牙恨齿
心惊胆颤 心惊胆战 胆战心惊
安邦定国 安邦立国,等等
2 -- 成语中个别词语用同音字同义词替代,形成一组对应成语如
扬砂走石 扬沙走石
一望无边 一望无际
点石成金 点石为金,等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2)31-34

参考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