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西游记》的叙事焦点与反讽策略(一)

评论字数 7525阅读模式

所谓食色,性也,食与色本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然而时至明代,这一人性本能却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食色本能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压抑下几近窒息,另一方面,统治阶层的腐化堕落与良知之学的兴起却又从反、正两方面激起了人欲的放纵与苏醒,以致物欲横流、人欲横流在此背景下,明代小说中对于食色二欲的描写,便具有独特的意义,尤其是在揭露人性的复杂与深度方面[i]不过,百回本《西游记》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中唯一一部以非人间故事为主体因而更体现叙述者独特意图与创造力的小说,其对食色的叙述与描写不仅具有增加人性深度的意义,还是小说情节构建的重心与文化反讽的主要力量

一、食色的情节建构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百回本《西游记》源于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史实,但却颠覆了这一穷历道邦,询求正教②的宗教史奇迹,而在颠覆神圣、消解严的过程中,食色因素的加入是一种举足轻重的力量透过食色的有色眼镜,原本艰苦卓绝踽踽独行的杖策孤征变成了活色生香风光摇曳的群体西游,西行取经一事既不再具有常思访学,无顾身命 ③的学理热情,也不再具有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④的宗教神圣性,而变成了一场极富反讽意味的人间喜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食色在《西游记》中的建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取经集团形成过程中,两个重要成员孙悟空猪八戒的加入均与食色因素直接相关;其次,取经路上,唐僧作为各路妖魔的食色对象,最大程度地解构了玄奘取经的历史真实,体现了西游故事的神魔化色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孙悟空之所以加入取经队伍,乃因其大闹天宫的失败,而大闹天宫最直接的起因则是孙悟空的偷桃、偷酒、偷丹虽然此前的西游故事中,已有孙悟空前身盗丹盗酒的描写,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长生,如《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有仙酒灵丹延寿永之句,而百回本中孙悟空早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并已获封齐天大圣,又何必念念以此为意?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这里的仙桃、仙酒、仙丹既非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饮食之类,也不仅仅是吃了可以延寿长生的仙物,而是与等级和秩序联系在一起,孙悟空偷吃了自己本来无权享用的仙桃、仙酒、仙丹,其深层意义无异于公然蔑视规定这一饮食规则的天廷秩序,因而不能不在玉帝及众仙卿那里引起公愤如果说在孙悟空走上取经道路的过程中,食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那么猪八戒之加入取经队伍就不得不归因于色了天蓬元帅有参加蟠桃会的资格,可见比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要实至名归得多,然而这份大好前程生生毁在酒色二字上猪八戒之所以由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的天仙沦落为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的妖怪,小部分归因于酒的刺激作用,绝大部分归因于色字,而且小说让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一变为猪八戒眼中容貌挟人魂的风流仙子,充当了猪八戒色欲的首要投射对象,似乎也不无些微的讽刺意味这样,带着先天的食色烙印,孙悟空、猪八戒踏上了多磨多折的漫漫取经路,而且这一先天的烙印不仅没有在人物的再世为人中得到悔改,反而成为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经一路上,孙悟空当年的十恶之罪转化成了他的昔日荣光,甚至以几番大闹灵霄殿,数次曾偷王母桃而自诩为历代驰名第一妖(第十七回)而猪八戒的色胆如天也一直未见减少,甚至在接近取经路程的终点时,他还扯着嫦娥说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九十五回),这才是真正的旧日凡心难得灭呢而且西行一路中,每当面对素不相识的妖魔时,孙悟空与猪八戒的自我介绍中总少不了对往日这食色二欲的回顾,但那神态与语气,与其说是忏悔,倒不如说是炫耀的成分居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对孙悟空与猪八戒而言,食色是导致二人走上取经道路的重要动因;而对唐僧而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本人变成了沿途妖魔食色二欲的对象对一般妖魔而言,他是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而对女妖来说,唐僧的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拿他去配合就能成就太乙金仙(八十回),更是既能效鱼水之欢,又能得长生之功,一举两得正如论者所言,假若没有唐僧端庄的仪表和那身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肉,就不会引起那么多妖魔的垂涎,就不可能出现八十一难⑤只是,这样一来,原本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⑥的大唐高僧就因其肉体的独特价值变成了个晦气转成的唐三藏,灾殃铸就的取经僧(八十三回),小说更以戏说的方式消解了取经途中栈石星饭山程水驿的艰辛,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 ⑦的旅途风尘变成了那世里造下这迍邅难,今世里步步遇妖精的重重魔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唐僧肉延寿一说,小说中并未明言出自何人之口,其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十七回,写尸魔白骨精看见唐僧,就不胜欢喜道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此后,唐僧肉可延寿长生的消息大约就在西行一路众妖魔中传播开了,甚至有的妖魔说此消息是从天界听来的,如三十二回的银角大王说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呢唐僧肉能延寿的理论依据大致有二,一是道教的服食理论,直接将具有十世修行功德的唐僧本身视为灵丹妙药,服用下去,修为倍增;其二是原始思维的遗留,属于巫术行为,弗雷泽在《金枝》中曾对原始民族的食人行为进行过考察,提出野蛮人大都认为吃一个动物一个人的肉,他就不仅获得该动物该人的体质特性,而且获得了动物人的道德和智力的特性,⑧林惠祥也对北美休伦人(Hurons)的食人行为作过描述北美洲的休伦人(Hurons)如见所杀的敌人很勇敢,便把他的心取来烘烤,割成小块给男孩及男青年吃,以为可以获得死人的勇气⑨按照这一理论,妖魔只要吃了唐僧肉,自然也就获得了唐僧身上那些经过十世修行才能获得的体质、道德与智力的特性其实,道教的服食理论也带有某些原始思维的意味,尤其是饵金丹之术,所谓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⑩ 正因为金丹具有不消不朽的特性,才幻想着人服食了之后也能获得金丹的这一特性,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11这与原始巫术的模仿律颇为相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不管依照哪种理论,吃唐僧肉而获得长生实在是太简单太便捷了,因而显得格外诱人,以致连妖魔都感叹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寿长生,我们打甚么坐,立甚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去了(三十二回)而从小说的描写看,凡是打唐僧肉主意的妖魔大多数是奉接近道教的,如三十三回平顶山的金角与银角爱的是烧丹炼药,喜的是全真道人,银角设计擒唐僧时,即变作一个跌折腿的道士;七十三回黄花观的蜈蚣精更是个烧茅炼药,弄炉火,提礶子的道士;七十八回寿星的梅花鹿也是以道士的形象出现的;包括那些想与唐僧交合的女妖,无疑都是道教房中采补之术的奉者就这一点而言,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作者对道教的某种嘲弄之情,与四十四回孙悟空命令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抛进五谷轮回之所同一机杼,表现有隐显之别,程度有轻重之分,但其揶揄态度大致无二不过,这显然并非作者创造唐僧肉这一独特构想的主要意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在百回本中,唐僧乃金蝉子转世的身份是小说重构西游历程的关键所在,这一设置彻底改写了玄奘的历史形象与玄奘取经的历史事实小说把玄奘塑造成谪世的金蝉子后身,这样,一方面,小说不仅在玄奘的实际取经历程之上设置了一个谪世模式,使取经成为犯过被谪今世赎罪复归天界这一谪世历程的中间环节,为小说生成了一种意义复调另一方面,更将谪世后的唐僧进一步神化为十世修行的真体、一点元阳未泄的童身,由此引出唐僧肉可以延寿长生的巫术功能,使唐僧因其肉身的珍贵而成为西行妖魔的食色对象这样一种独特构想,具有双重解构作用,一方面,它解构了历史上玄奘取经的自觉性、学理性,另一方面,它也解构了小说第十二回中重构的唐僧取经的救世性、政治性,而再次重构出了一个充满寓言性、象征性的取经历程这一以食色为中心的唐僧肉设计,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最充分地实现了取经故事的神魔化,唐僧肉的特异功能成为西行路上最重要的祸根,沿途众多妖魔都虎视眈眈,磨刀霍霍,整个小说情节也得以在一个独特的维度上展开诚如蔡铁鹰先生所论,有了唐僧肉这个构想,绝大多数妖魔的出现就变得合情合理,而故事的具体发生方式则成了不太重要的技术问题,如果能够表现出各妖魔之间的差别,取经故事几乎可以无限地延伸12当代层出不穷的对西游故事的各种影视改编正是取经故事可以无限延伸一个最好注脚,不论这些故事构想出多少新奇的妖魔鬼怪,但唐僧肉始终是一个引发取经队伍与妖怪矛盾的便利途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二、食色妖魔与礼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与在小说情节建构上的独特功能相比,食色在文化反讽方面的意义更值得反讽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叙述者观照世界与表述世界的哲学方式,更多地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从食色的独特视角切入,审视取经诸人及各路妖魔的种种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百回本对传统礼教、人性弱点、人类命运等诸多方面作了意味深长的反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896.html

西游一路上,唐僧不止一次被各路妖魔生擒活捉,但每次都毫发无伤,所谓唐僧经数十魔难,而馋涎滴沥之魔王,从未有吃得一块肉者,13然而,细究唐僧毫发无伤的缘由,却耐人寻味

在百回本中,唐僧真正被妖怪擒获的次数为17次(一妖数次擒捉唐僧仍算一次,另五庄观镇元大仙非妖,不计在内),分别为双叉岭熊山君等(十三回)、黄风岭黄风怪(二十回)、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二十八回)、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三十三回)、山火云洞红孩儿(四十回)、黑水河鼍龙(四十三回)、通天河金鱼精(四十八回)、金山兜 山金山兜洞 青牛精(五十回)、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五十五回)、荆棘岭木仙庵众树精(六十四回)、小雷音寺黄眉童子(六十五回)、盘丝洞蜘蛛精(七十二回)、狮驼洞狮象鹏三怪(七十四回)、陷空山无底洞老鼠精(八十回)、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豹子精(八十五回)、竹节山盘桓洞九头狮子(九十回)、青龙山玄英洞犀牛精(九十一回)上述17次中,熊山君、黄风怪不知道唐僧肉的功效,九头狮子拿住唐僧等只是为了痛打一顿给儿孙报仇故下文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建立在其余14条上,其中又可分为以食为目的的男妖和以色为目的的女妖

首先来看男妖在十二妖次的事件中,各妖捉到唐僧之后没有立刻就吃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怕孙悟空等来闹,如金鱼精、青牛精、豹子精均是如此其二,欲请亲友共享,如金角与银角拿到唐僧后,要请老母亲吃;红孩儿捉到唐僧后,要请牛魔王吃其三,唐僧非寻常食物,不可率尔食用,如大鹏怪认为活吃唐僧却也没些趣味,因为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猜枚行令,细吹细打的吃方可灵感大王强调吃的时候要众眷族环列,吹弹歌舞,黑水河鼍龙也要教小的们唱唱舞舞,边欣赏边吃除其一为现实考虑外,其二、其三均耐人寻味

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14按理说,《西游记》中这些非人的妖魔鬼怪,应该不懂得多少饮食之礼,然而,从小说描写看,却处处体现出礼教的影响妖魔费尽心机才得到唐僧肉,却总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食有好味,先奉其亲,饮食,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金角、银角及红孩儿想到父母自是一片纯孝,而黑水河鼍龙父母双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养育自己长大的舅舅西海龙王另外,小说中只说吃唐僧一块肉即可延寿,对其吃法并无明确规定,而这些幸运地捉到了唐僧的妖魔却都没有立刻夹生吃了,而是颇有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前方丈,钟鸣鼎食的讲究

再来看女妖色欲考验是取经故事系统中一直存在的重要主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中都有类似内容虽然看起来,女妖与唐僧交合比男妖吃唐僧肉似乎困难一些,但也并非全无可能,《杂剧》第十七出女王逼配中,女儿国女子对唐僧一行先是色诱,色诱不成就威逼,威逼不成就直接动手捉番,以致唐僧几毁法体,孙悟空因头上金箍儿紧将起来而有心无力,猪八戒与沙和尚则均破戒与之相反的是,百回本中的女妖虽是妖,却颇有一些异乎常妖的行为如蝎子精与老鼠精都已成功将唐僧摄到自己洞府,且共处时间至少两日蝎子精摄走唐僧目的即是耍风月儿,但将卧房收拾齐整,掌烛焚香之后,却并未直接与他交欢,而是与唐僧展开激烈辩论

女怪道我枕剩衾闲何不睡?唐僧道我头光服异怎相陪!那个道我原作前朝柳翠翠这个道贫僧不是月阇黎女怪道我美若西施还嬝娜唐僧道我越王因此久埋尸女怪道御弟,你记得宁教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唐僧道我的真阳为至宝,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

这番辩论散言碎语的,直斗到更深

与蝎子精相比,老鼠精摄去唐僧之后的行为更是奇特,先因自己洞中的水不干净,又知道唐僧用素不用荤,所以特意命手下女妖去打阴阳交媾的好水,安排素果素菜的筵席;其次,当孙悟空假变的饿鹰将筵席掀翻之后,女妖虽然发怒,但仍未用强,却强调要指天为媒,指地作订,然后再与唐僧成亲;再次,当孙悟空假变红桃钻入女妖腹中以死相胁时,她明知是唐僧所摘红桃作祟,仍抱住唐僧吟了一首夙世前缘系赤绳的哀诗

综观蝎子精与老鼠精的行动,虽然目的都很明确,但手段却实在不够不择手段前者打定主意要从理论上说服唐僧主动献身,后者则坚持要有一个成亲的合法仪式其实这些女妖也并非不会直接捉翻,如八十一回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勾引孙悟空变成的小和尚时,即把行者使个绊子腿,跌倒在地,口里心肝哥哥的乱叫,将手就去掐他的臊根,但这一招并未用在唐僧身上可以说,这些以与唐僧交合为目的的女妖不仅没有采取直接捉番的粗暴手段,却仿佛受了礼教熏陶一般,追求与唐僧结合的理论、形式、排场、程序等等诸如此类礼教化、仪式化的东西不仅蝎子精、老鼠精这些已将唐僧手到擒来的女妖如此,那些未曾得手的女妖行事也颇有人间大家闺秀风范,像六十四回荆棘岭杏仙对唐僧产生见爱之情后,孤直公认为圣僧乃有道之士,决不苟且行事,于是提出自己与凌空子保亲,拂云叟与十八公做媒,赤身鬼使还自告奋勇主婚虽是一群草木之灵,但这场婚姻仪式却完全符合人间礼教再如九十三回天竺国玉免精,既然有能力一阵风把真公主刮走,自然摄走唐僧也不是难事,偏偏还要搭起彩楼,搞一个抛打绣球,撞天婚招驸马的正式仪式这样就产生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正如论者指出的美丽女妖最反常的地方,体现在她们对传统婚恋方式的反叛与决绝的态度上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婚姻之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妖精却毫无此禁忌15然而,《西游记》中的女妖虽无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各有自己的一套讲究,虽然谈不上是行动以礼,却也没有像《杂剧》中那样直接捉翻了事,因而使得小说中唐僧面临的色欲考验更多的是精神、心理上的,而不是纯粹感官、生理上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百回本与此前的西游故事拉开了差距,显示出一种高雅化而非市民化、文人化而非通俗化的精致追求

按情理而论,唐僧作为西行妖魔如此珍贵难求的食色对象,似乎妖魔费尽心机捉到唐僧后都应该抓紧时间,者立刻将之夹生吃了(对男妖而言)者直接捉翻(对女妖而言),然而,小说着重描写的不仅是妖魔擒捉唐僧的过程,还细致叙述了妖魔在捉到唐僧之后的种种人情化、伦理化、礼教化行为,以此构筑起了一个极其独特的妖魔世界,诚如鲁迅先生所谓的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16然而,真正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妖魔的这些人情、世故并未为他们的人生带来梦寐以求的长生与幸福,反而导致了轻则丧失自由、重则失去性命的严重后果正是妖怪们的这些人情、世故,为孙悟空的救师行动留下了时间和机会,像金角银角、红孩儿、鼍龙等都在请亲人赴筵的途中出了差错,狮象鹏三魔则因要等天阴闲暇之时而错失机会,蝎子精与老鼠精也因追求一个理论仪式的合法性而鸡飞蛋打当然,从情节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延宕是小说叙事的延续性及张力所在,也即冥飞所谓此与《水浒》之一百八个头领,身经数十战而毫无损伤者,同一为作者无可奈何之笔墨17然而,另一方面,妖魔有人情,精魅通世故,这自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审视与观照,可是对于妖魔和精魅而言,这有人情与通世故究竟是好是坏?如果所谓的人情与世故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之路,那这种人情与世故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何在?这也正是当代有关异类的电影如《剪刀手爱德华》等始终在表述的命题异类比人类更具人性,然而人性带给异类的总是毁灭

未完待续~~~~

<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0 0; border-color: rgba(0,0,0,0.1); -kit-transform-origin: 0 0; -kit-transform: scale(1, 0.5);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1, 0.5);" size"1" width"33%" />

[i]俞晓红《食色明代小说性格描绘的人性深度一说》,《海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②④⑥⑦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0页

③玄奘《还至于阗国进表》,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13页

⑤杨义《〈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⑧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11页

⑨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5页

⑩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

11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

12蔡铁鹰《整合的历程论唐僧形象的演变兼及中国小说演变过程的理论意义》,《汉中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

13171920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85-286页

14《礼记·礼运》

15王国伟《反叛·反讽·反衬简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理论学刊》2004年第3期

1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

182225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09页、第117页、第121页

21田同旭《〈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山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23 Drew A. Hyland, Finitude andTranscendence in the Platonic Dialogues,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P.93.

24转引自西德尼·胡克《实验主义与人生悲剧感》,见克尔凯廓尔等《悲剧秋天的神话》,程朝翔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80页

26阿阁老人《说小说》,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77页

27卢卡契《悲剧的形而上学》,见克尔凯廓尔等《悲剧秋天的神话》,程朝翔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原刊《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4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