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回本《西游记》的淮河文化基因
摘 要阐述了淮河文化的内涵和特质,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中浸透着淮河文化元素作者吴承恩的淮河文化情结,小说中的人物是淮河流域的特产经淮河文化嫁接;西游故事几乎全部有淮河文化元素;西游地望、民俗、小说语言均有淮河文化基因一部百回本《西游记》就是淮河文化图谱
关于文学与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众所周知,文学是文化的结晶 经典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文化则是文学的基因 文化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骨架和血肉 文化有物质的、行为的、精神的三个层面,文学则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
认识一个特定区域民族的文化,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通过田野考察,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二是通过文学、哲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层面来认识从学术研究意义上讲,精神层面认识文化是最主要的方法,其中文学正式最集中、最形象、最生动的体现
关于文化基因,它是维系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和民族性格以物质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建筑、器具、书画、习俗礼仪、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元素,经过时间的千锤百炼存留至今,凝结着历史的必然选择,凝聚着人类的集体记忆这些记忆犹如人类进化发展的固化的活态的基因文化基因正是文学作品中唯一不变的参数我们研究和解读文学作品,作者可以否定和怀疑,主题可以多解,故事可以多重流变,创作表达可以有优劣唯一不变的是文化基因
人类生存发展的环球空间孕育了区域文化,自远古的江河时代开始中国形成了以大河为界的三大区域文化体系一是长江文化,从地域上讲这是南方文化,其特征是小桥流水的婉约;二是黄河文化从地域上讲这是北方文化,其特征是金戈铁马的豪放;三是淮河文化,从地域上说是一种南北交融的文化,其特征是思变与抗争交融
淮河文化指的是在淮河流域人民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其产生、发展和延绵与淮河流域,笔者称其为淮河文化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不同,它是一个单元文化
淮河流域是淮河流经地区及其辐射的腹地地区,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流域在中华文化起源和传承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淮河流域有三多一是自然(洪涝)灾害多,据历史文献记载统计,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不足两年一次,因而这一地狱的人民逃荒要饭人数众多,灾害来临人民就奔走出逃,在海间隙赶得上收一季庄稼就返乡过活,因而人民的抗争意识较强;二是战争多,从有人类活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上大小战争接连不断几乎难以计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约有200余次,发生在淮河流域的约占1/4;三是流域内诞生的思想家多,管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一批大思想家,他们中的大多数生长、活动、成就于淮河流域,因而淮河流域堪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摇篮
这样一个底蕴丰富的区域文化,诞生了众多文坛巨匠和文学经典著作,《西游记》这样的鸿篇巨著只是其中之一
《西游记》中浸透着淮河文化元素小说中的人物是淮河流域的特产经淮河文化嫁接;西游故事几乎全部有淮河文化元素;西游地望、民俗、小说语言均有淮河文化基因一部百回本《西游记》就是淮河文化图谱
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作者吴承恩的淮河情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要实现到社会人的转变,一般来说基于四缘,包括血缘(家族、亲人、亲戚)、地缘(同乡)、业缘(师徒、同学、同事)、情缘(婚姻、情人、朋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尽管还存在吴著说、否吴说、疑吴说,据业界众多的研究者的成果及国家出版的机构倾向于吴著说,笔者基于这一认识),生长于淮地,沐浴淮河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个鸿儒,他在《西游记》中倾注了众多的淮河文化情结吴承恩生活在淮河流域下游,做官又到湖北荆府,考察淮河源头是他应该做又可能做的事情,淮河流域的景物、民俗传说,不可能不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西游故事与淮河流域某些景物的相似性触发吴承恩产生灵感,产生创作冲动应该有其合理解释也可以从《西游记》文本中找到内证
小说是虚构文体,但吴承恩还在《西游记》中实写淮河流域的真是地名盱眙、海州十字街等,一些淮河流域的山水风情(66回直接写到淮河、盱眙)以及一些淮地的寺庙,凸显吴承恩的地缘情结淮海民间流传一本地方民俗故事、人文掌故,有许多让吴承恩搬进小说中吴承恩的上人为倒插门这一亲缘中抹之不去的情结,让他在创作《西游记》中在猪八戒这个人物身上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2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西游记》地望的淮河流域特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要阐述《西游记》中的地望,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唐僧取经队伍自长安出发,一路西行何以到得了淮河流域乃至东海岸边?西天取经故事自西域流传,淮河流域的山山水水何以留下烙印?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在为《朝阳与<西游记>》一书写的跋文 《想象的力量<西游记>与朝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已经阐述
一是西游地望何以东移?这在《西游记》文本中已经有合理的解释《西游记》开篇这部书单表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为我们指明,东胜神州之海外国土,在东海岸边关于这个问题,李洪甫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可度较高的有说服力的考证二是西游故事由西北向东南流传需要有必要的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文化南移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南渡,原本发生在北方的民间故事乃至民间习俗,也随之南迁正是大批人南渡江淮,孙悟空的故事才从山西、西北等地传至江淮,促成《西游记》小说的问世同时,在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之前,已经有西游记评话、西游记杂剧等等广为流传,在江淮一带乃至福建沿海,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流传非常普遍,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大圣仰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都知道,《西游记》叙写孙悟空等人保护唐玄奘西天取经,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取回真经并修成正果的故事主要人物跋涉山水的经历注定了故事的展开与名山大川结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西游记》中所涉山岭58座(包括重复出现者),其中淮海地区连云港的花果山还被作者赋词两次,盱眙、淮河、海州等都被作者在书中所实写《西游记》中所涉海洋3个,河流5条(包括流沙河),小说中的山与水还普遍被设置成妖魔鬼怪的藏匿之地、神道仙佛的居住之所、众多故事的发生地,小说故事的演进也基本完成于山水之间而淮河流域的众多山水风光,与《西游记》故事所描绘的山水何其相似,可以武断地说,吴承恩在小说中的许许多多描写就是以淮河流域的山水风光为蓝本的,因而《西游记》地望凸显淮河流域特色
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西游记》故事的淮河流域文化基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尽管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之前,西游记评话、西游记杂剧等等广为流传,西游故事构架基本成型,但在百回本《西游记》中,作者还是写进了诸多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故事
发生在楚州山阳(今淮安)的杀夫夺妻冒官上任故事、淮海民间流传一本地方文人改写过的《太平广记》(不同于宋辑《太平广记》)中有一篇《陈义郎》的故事、宋代文学家徐积诗《淮阴义妇诗》的序言以及淮海民间说书人流传的 传统唱本《陈子春被害游龙宫》与第九回十分相近显然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整合了这些传说
僧伽大圣的故事、无支祁的故事等许许多多淮河文化浸染了西游故事,限于篇幅不再 一一 列举
4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出产嫁接于淮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1.一人物孙悟空尽管学界对孙悟空的原型有印度神猴哈罗曼等多种说法,这都不要紧,因为小说人物本来就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无支祁无疑是百回本《西游记》的最主要来源
无支祁,亦作无支奇,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无支祁见于《古岳渎经》等古籍资料,说巫支祁是孙悟空的原型在学界的研究和证明已经非常之多,刘怀玉先生在《吴承恩与西游记》中还将无支祁与孙悟空的各类特征进行了列表比较
孙悟空兼具佛教猴(听高僧讲经感悟而成神听经猴)、 道教猴(通过修炼而成神修炼猴)的双重特征,这与淮海地区事实上也常常出现佛道场所互易、民众佛道模糊有关
孙悟空身上的魔神互置、佛道杂存、抗争精神及其做派、语言等明显有淮河文化元素
2.核心人物唐僧从唐僧这一人物来看,有两大明显的淮海文化元素一是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家从洛阳被搬到了海州,不仅如此,就连他的外祖父殷开山的家也被吴承恩从陕西户县搬到了海州二是唐僧言语不多但一言九鼎,似乎没能力但却有控制力,再能抗争的孙悟空也解不脱他的紧箍咒淮海地区一些民俗都认为能人不开口便知天下事夢沌驴吃茅草,以此来展示核心人物的控制力,这是合乎淮海地区民俗的
《西游记》中许多人物形象的描写都能在淮河流域民俗文化中找到影子淮河流域的民俗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
5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语言的淮海方言特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8027.html
《西游记》的语言极具淮海地区语言特色,这一点李洪甫先生研究非常到位,李先生在完成《西游记》校勘这一国家社科规划项中,勘校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的上万处差错,最多的差错是在于原来的整理者对淮海地区语言的隔膜所造成的错讹关于古典名著的地方方言问题,笔者不太赞同以方言来确定古典文献地域和作者,因为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极为频繁,方言的变迁、交融也是极为平凡的事情如今,在南方普遍存在北方的方言元素、在北方也能常见南方的方言元素,何况淮河流域又是一个南北交融的过渡地区但是,一个区域的方言是有它特定的眼,尽管如今方言杂糅已成普遍现象,但找到字眼必能进行质的区分李洪甫先生《西游记》校勘课题成果已经出版了《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最新整理本西游记》(人民出版社版2013年版)等等,先生在校勘重找出了许多独特的淮海方言眼,这里不再赘述
众多的淮河文化元素只有一个指向淮河文化孕育了《西游记》,也反过来证明只有淮河文化熏染的吴承恩才可能是《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有机融合在凸显淮河文化方面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西游记》成为淮河流域这一地域的社会风俗史;《西游记》成为淮河流域人民的生命忧思录;《西游记》是对现实生活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6)31-33.
合作者有涂茵
[1] 吴承恩.西游记[M].第3版.李洪甫,校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李洪甫.最新整理本西游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陆勤毅.淮河文化研究的意义[N].安徽日报,2014-09-15(007).
[4]徐习军.想象的力量《西游记》与朝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朝阳与<西游记>》跋[M]//《朝阳与<西游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王颖.试论《西游记》对山水的艺术关照[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4.
[6]徐习军.淮河文化基因百回本《西游记》的创作与传播[C].随州西游记文化起源研讨会,2014.
[7]刘琼.延续民族文化的基因.人民日报,2007-06-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