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期真的有脑后反骨之人,这个人恐怕不是魏延,而是孟达他先叛刘璋,再叛刘备,最后又叛曹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名副其实的倒戈将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在他的一生中,变节叛变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陈寿写《三国志》都不给他立传,要立传也不知道该把他放哪个阵营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但是,《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并不代表这个人在历史上不重要他的事迹散见在许多其他人的传记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其中《刘封传》几乎就是孟达的别传,传中写孟达的笔墨远超过了刘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我们可以从这些传记中看到,在几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孟达都扮演了一个不可缺的角色可以说,他的人生沉浮,影响了的走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4385.html
孟达,字子度孟达的父亲孟他曾经任东汉的凉州刺史,孟他当凉州刺史的经过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被立为运用智谋的经典
< style"color rgba(0, 0, 0, 05);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伯郎姓孟,名他,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监奴,与共结亲,积年家业为之破尽众奴皆惭,问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许诺
时宾客求见让者,门下车常数百乘,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众奴伺其至,皆迎车而拜,径将他车独入众人悉惊,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
>
孟达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可以想见,父亲的行事手段,如此的言传身教,对他性格的影响造成了他以智谋立世,轻于去就,不讲义的性格
我们可以从史书里对孟达的描述看出,孟达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孟达的好朋友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法正
在建安初年,孟达和法正一起入蜀给刘璋效力,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虽然如此,随着时间的积累,孟达也慢慢拥有了一定的名声
后来,刘璋派遣孟达为正,法正为副手,各带领二千人马,去迎刘备入蜀法正成为刘备的谋主,随同刘备入川
而孟达则被刘备命令统帅全部的四千人马,先是留守江陵,后是成为宜都太守,最后是独自带兵取房陵,显示了自己才能
孟达在投魏前给刘备留书,在取上庸时给刘封送,都写得言辞清楚,条理分明
尤其是对刘封的中,把一切道理都说得很透彻,但是刘封不听从,最后果然如孟达所料,落得杀身之祸刘封临死前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在孟达投魏以后,在曹丕的魏朝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曹丕早就知道孟达的名声,于是派人先去考察魏略里面记载
< style"color rgba(0, 0, 0, 05);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
>
而等到孟达入朝,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
当时曹魏的朝野对孟达的评价是论者多称有乐毅之量这使得曹丕更是器重孟达,见面后就与孟达同载,表示了无比的任
曹丕还以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以孟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
从以上的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孟达是一个文武全能,智计过人的卓越人才他的见识谋略不在法正之下这样的人,刘备没有使用好,是蜀汉的重大损失,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志-先主传》中有这么一句话,遣刘封、孟达、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志-刘封传》也有相同的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但是就这寥寥几句话的背后,引起的后果,却决定了蜀汉的命运
当时,孟达的职务是宜都太守宜都郡地处江陵上游,下辖的地区包括宜都、枝江、当阳、夷道、秭归等地区
它控扼着西陵峡口,是控制荆州和西川联系的要地可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要地却直属刘备管辖,不听从关羽的管辖
在刘备平定汉中后,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调孟达率领所部攻占房陵,然后派刘封增援,两人一起又占领了上庸
孟达就此留在上庸,再也没有回到宜都,宜都太守由名经传的樊友接任
到了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关羽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发现了自己兵力不足的现实
关羽接连向刘封、孟达求援,但是双方互不统属,刘封、孟达推脱了救援的要求
最终,关羽被拖入旷日持久的战局,引发了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的事件这个时候,抽调孟达所部的恶果就凸显出来
第一个选择方案是撤往上庸,这样在水军的掩护下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这样一来,等于是彻底放弃荆州
第二个选择方案是南下撤回荆州因为撤回荆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趁吕蒙立足未稳的时机夺回南郡,一个是如果暂时无法夺回南郡,还可以向宜都靠拢,背靠西川休整部队,等待西川增援再夺回南郡
可是,当关羽的军队走到当阳的时候,才知道宜都已经陷落了!
本来以为尚可掌握主动权的关羽,一下子变成了自投罗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关羽的大军不久就土崩瓦解,关羽也被东吴擒杀
宜都的陷落是因为太守樊友不战而逃,使得陆逊不战而得了宜都虽然宜都还有数万人马,可是群龙无首,被东吴迅速歼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孟达在宜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孟达的才能就不说了,他不可能不战而逃而且他率领的四千蜀军是他自己的部曲,在异乡作战,战斗意志甚至超过关羽率领的本地兵马
襄阳和宜都之间的距离是不到400里,只要孟达能够坚持十天(按照常理孟达也可以支持十天,关羽就完全可以赶到宜都,与孟达合兵一处
这样,关羽不但不会遭到全军覆没的情况,并且还可以依托宜都居高临下,地处上游的有利地势反击东吴,荆州的事情还尚可为
正是孟达不在宜都,这使得蜀汉失败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了丢失荆州,关羽全军覆没随后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蜀汉一步步走上了下坡路
不久,孟达也因为和刘封的矛盾以及害怕刘备追究不曾援助关羽的责任,叛逃到了曹魏一方
前文我们说了,孟达投降曹魏后,得到了曹魏阵营的称誉,也得到曹丕的器重但是,世上的一切都是双刃剑,孟达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嫉恨
在曹丕当政的时候,刘晔就和曹丕说,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但是曹丕任孟达,都没有听孟达也和桓阶、夏侯尚亲善,得以自固可是等到曹丕去世,桓阶、夏侯尚也都已经去世,孟达感到朝中无人,自己又久在外领兵疆场,心里越来越不安
这个时候,诸葛亮出场了诸葛亮得知孟达的处境后,便开始和孟达接触,想引诱孟达再次回归蜀汉孟达经过权衡,居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
这个时候,一旦天下有变,诸葛亮引军关中,孟达兵向宛洛,看起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又可能成功了
可是,这个时候,诸葛亮的一个举动,让这个计划又破灭了,还搭上了孟达的性命
< style"color rgba(0, 0, 0, 05);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
>
诸葛亮派人故意向孟达的对手泄露了孟达的机密,逼迫孟达起兵造反因此,才有了司马懿尅日擒孟达的故事
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得知孟达谋反,先以书稳住孟达,然后不向曹叡报告,就日夜兼程,赶往上庸平叛
而孟达则计算宛洛之间八百里,宛到自己这里一千二百里,还要上表皇帝,反覆之间,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平叛的军队才能到达自己这里这时自己一切都准备就绪,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谁知道司马懿八天就赶到孟达上庸城下,趁着孟达猝不及防的机会,分兵八道攻之,十六天就破城灭了孟达将孟达斩首示众,传首京师
在这里,我认为诸葛亮这番举动的动机是,为了配合他的第一次北伐孟达的起兵造反是他北伐计划的一的组成部分因为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诸葛亮北伐和孟达造反都在太和二年正月
如果双方配合紧密,采取《隆中对》的两路进攻,孟达这一路奇兵会取得奇功
但是,诸葛亮逼孟达举兵造反却并不是一步好棋诸葛亮把孟达谋反的息告诉对方,等于自己废掉了最大的一张底牌
如果是为了配合即将开始的北伐,诸葛亮完全可以先出兵,在吸引住曹军的主力之后,再让孟达起兵
这样,孟达的一支军队就如同刺入曹魏心脏的一柄利剑,置曹魏于死地
而诸葛亮用反间计逼迫孟达起兵,虽然起到了吸引司马懿在宛的军队主力,减轻了蜀汉在关中的压力,可却丧失了更好的机会,没有产生最佳的效果
从这一点我们也能够感到,诸葛亮只是在利用孟达,并不任孟达,孟达只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相互博弈的牺牲品
这一次,孟达本来可以建立奇功,成为蜀汉的功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不但改变历史的机会再次从孟达的手边溜走,自己也身首异处
孟达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死并不是白死他最终还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那就是他用他的死,打开了曹魏两代人建造的笼子,放出了司马懿这只猛虎,成为曹魏政权的掘墓人
司马懿虽然善于伪装,但是在曹操这样的政治老手眼里,依然是无可遁形曹操一边用他,一边也提防着他《晋书宣帝纪》记载
< style"color rgba(0, 0, 0, 05);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
有了曹操的告诫,虽然曹丕对司马懿十分任,但是却一直不让司马懿直接掌握兵权
直到明帝继位,司马懿才得到督军的权力这一次讨伐孟达,就是司马懿第一次直接指挥军队,获取军权的开始
随后,司马懿开始收拢关陇军事集团,(高平陵政变之后,曹魏在江淮的一些军事集团还挣扎了一番,而关陇这一带基本上没动静,因为这一带的驻军将领早已被司马懿收服
司马懿在讨伐孟达的同时,也在试探这曹叡的态度不告而发兵,已经触碰了为臣子的底线
而曹叡不但没有斥责司马懿,反而对司马懿夸赞有加这就使得司马懿的野心慢慢越发膨胀,对军权的控制欲越来越大
后来又通过和诸葛亮对峙,平定辽东公孙渊司马懿的权力也慢慢走上了巅峰
最终,经过高平陵政变,曹魏势力再也压制不住司马懿这只出笼的猛虎司马家族颠覆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而这一切,起始就在讨伐孟达上
孟达,这个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在时代那个特定的环境里,身不由己的卷入了时代的漩涡他虽然几经挣扎,最终也难逃失败身死的恶运
他本可以抓住机会,成就一番功业,在荆州可以挽救关羽,在新城可以袭取宛洛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与机遇擦肩而过,最终成就了他人这一切,只能怪自己命运不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