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品,一城一格汉末,大争之世,名将贤相为人称颂,大都要邑常为人所忽略,英雄随风而逝,城市则保存于沃土之上,历尽千年,直至今人栖居
读罢《三国志》后,在国中各地旅行,皆欲寻访当地遗迹,察此地与有几多渊源,因开此栏,是为城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此为第一篇,叙期间魏吴相争之名城合肥>
合肥市夜景,王世保摄>
江淮之间,有施水,有肥水,夏季河水暴涨,施水常与肥水合于一处,故得一城,名曰合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合肥,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盛中国古代陆路交通不便捷,依仗水路,水系通络之处常成名城望邑江水淮水,均是东西走向,而肥水北入淮河,施水南入巢湖,巢湖之水又由濡须注入长江,因此江淮之间,合肥成为沟通南北之交通中枢,地理位置举足轻重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两汉之际,国家一统,加之江南尚未开发,因此合肥尚无显于世正是汉末的开启,才让合肥之名彰显于历史之中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合肥在汉属九江郡,九江郡治所初在长江之滨的历阳(安徽和县,袁术据淮南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并曾于此僭称帝,成为人民公敌袁术败后,江淮之地久历战火、残破不堪、盗贼猖獗、治安混乱而江东之虎孙策坐定江东后,又几欲北出,袭扰许都,甚至杀害了曹操所署的扬州刺史严象,这让曹操甚为头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当时,曹操正在官渡与老朋友袁绍争夺中国北方的领袖,兵力全部压在黄河沿线,无暇顾及他处但曹老板就是曹老板,战略眼光就是与同世之庸众不同别人走一步看一步,曹老板已经看到了十步之外他悄无声息地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都为之后埋下了伏笔
曹操塑像,摄于安徽名人馆>
一是派大书法家钟繇稳定关中局面,安抚韩遂、马腾,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袁绍父子袭扰侧翼,更为前线输送了最为珍贵的战马资源二是与千里之外的长沙郡吏桓阶暗通,使其煽动长沙太守张羡反刘表,导致刘表后院着火,无暇支援袁绍,从而错失了北出的最佳时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其三,则是派同郡乡党刘馥担任扬州刺史,稳定淮南局面,防御孙策北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刘馥早年在扬州避难,对淮南可谓非常熟悉,曹操用他可谓再合适不过了汉末扬州的概念与今日之江苏省扬州市完全不同,当时扬州覆盖范围极大,辖地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南、江苏长江以南、浙江全省、江西全省、福建全省(上海当时估计连渔村都不是,可忽略不计,扬州刺史相当于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华东局书记但孙策攻略了江东之地,使扬州刺史的辖区仅限于江淮之间的九江、庐江两郡
东汉末年形势图,红线内为扬州疆域,红星处为合肥>
刘馥就任后第一个策略,就是将治所迁至合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当时刘馥单枪匹马而来,合肥也不过是一座空城但刘馥是位实干派的干部,立即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怀柔割据江淮的地方武装,使其纳贡,安置因战乱流离的难民,这就既有了钱又有了人,合肥开始有了气象紧接着,刘馥又开办学校、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合肥人民很快就由战乱走上小康生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5086.html
在军事防御方面,刘馥眼光也比较长远,他预估到合肥迟早会有战事,便将城墙堡垒加高,储备了很多滚木礌石,编做了草苫数千万枚,贮藏了鱼膏数千斛,这些都是守城所需之物,有备无患
《三国志》游戏中刘馥形象>
刘馥治理合肥遇到了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即江东孙策的暴毙,其弟孙权少年即位,根基不稳,内有李术、孙辅等将不服,外有黄祖父仇未报因此江东政权暂时搁置了北上的计划,与曹操暂结盟好
这一结好就是八年,这期间,曹操一河北四州,尽灭袁氏,刘馥经营合肥,大有成果孙权万没有想到,正是这座合肥城,成为他今后数十年死磕不下的噩梦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与孙权会猎于赤壁,刘馥也在同年病卒由于时间的巧合,《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将刘馥之死移花接木到赤壁之战中,虚构了曹操横槊赋诗,刘馥直言进谏,曹操怒而将其刺死的情节在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这个角色又被虚构的乐师师勖所替换刘馥之名,虽于史有传,但对于大众来说,较为陌生
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师勖,由姬成功饰演>
刘馥兴建合肥之功,在其死后不久即发挥了重要作用赤壁战败曹操北返,挟战胜之威的孙权急于建功,于当年亲自率领十万之众围攻合肥城
当时正值雨季,对守城十分不利,土垒的城墙有坍塌之险好在刘馥提前有备案,准备了草席覆盖在城头,避免了城墙长期浸泡在雨水中之前提到的鱼膏也发挥了作用,夜晚用它做燃料点灯,将城外敌军的布防和行为照的清清楚楚,吴军一有什么动作,城内就马上进行防备
孙权围城百余日,没在合肥捞到任何好处,只得悻悻退军扬州的士民追思刘馥的功绩,认为他修筑合肥城的功绩,超过了春秋时为赵氏修建晋阳城的名守董安而当年刘馥兴建的水利工程,直到陈寿写《三国志》的晋初还发挥着惠民作用
二
曹操对合肥的军事地位极为看重,刘馥死后,合肥迎来第二个牛人,新任扬州刺史温恢
温恢出身中国历史上著名世家大族太原温氏,其后代名臣辈出,包括唐朝一门三公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兄弟,花间派大诗人温庭筠等温恢起初在曹操身边当秘书(主簿,曹操钦点他外放扬州锻炼,别时对他殷切嘱托道我其实特别想把你留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丞相府里的事情再重要,也比不上扬州的治理重要啊!
《三国志》游戏中温恢形象>
别看温恢是秘书帮出身,但在扬州治理卓有成效曹操还专门给驻守在扬州地界的军方将领张辽、乐进等写,让他们有事多与温恢商议,因为温恢跟自己身边久了,对军事也是极为通晓的
为了表示对淮南防务的重视,曹操还派熟悉扬州情况的蒋济担任扬州别驾,做温恢的副手蒋济在孙权围城战中就立下了功劳,当时曹操无力支援合肥,蒋济就释放假消息称有步骑四万来援救合肥,并故意让孙权擒获传兵士,孙权中计便退兵了
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蒋济>
由此开始,江淮之间成为曹魏与东吴之间的交火地带,合肥之战略地位尤为凸显当时双方大致以长江为界,由于东吴主力均陈兵江南,而曹操主力中军平时都驻军河北,驰援淮南远途疲惫,曹操感到沿江防御对己方非常不利,遂决定实行战略收缩,将徐州、扬州江北一带军民内迁,城池废弃,形成一个纵深数百里的无人地带,以增加敌军进犯的难度,便利防守
此议当时遭到了蒋济的反对,蒋济认为江淮民众怀念故土,一旦让他们内迁,必然会有所不安但曹操心意已决,强行内迁果然如蒋济所言,长江北岸、西岸十余万百姓被迫逃往东吴境内,以至于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即便损失惨重,但这一坚壁清野的策略堵死了孙权今后多路北上的可能古代打仗物资后方供给不足,常需因地取材,取敌之资供己之需如此绵长的无人区使得江东孙氏政权渡江抢占北岸成了无用功,唯一的方案只有以战船沿濡须北上,在巢湖登陆,攻克合肥,才能徐图北进
合肥,一如魏蜀之间的陈仓一样,成为魏吴之间八十年缠斗不宁的必争堡垒
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的明教寺,原名教弩台,因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
三
合肥有新旧两座城旧城即刘馥所建设,也即如今合肥市中心区域合肥旧城以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最为著名,当时曹操西征汉中张鲁,孙权趁虚再起十万之众围合肥,守城者为曹营名将张辽、乐进、李典
此前曹操曾留有密,封书贼来乃发诸将以为有多么神妙的计谋,结果拆开一看,中只有寥寥数语当敌军来时,张、李二将出击,乐进守城坑爹啊这是!只有人事安排,计谋呢?援军呢?众将有些失望,何况当时敌众我寡,守城尚且不易,如何出击
合肥守将张辽、乐进、李典像,摄于合肥逍遥津公园逍遥阁>
荡寇将军张辽不愧为沙场宿将,行事冷静,判断力极强他分析,老大远在汉中,如果一开始就死守城池,那么等不到援军城就破了这锦囊虽然简约,却提醒我们应当趁敌军立足未稳之时,冲出去杀他们一阵威风,然后方可坚守李典原本与张辽不睦,但大敌当前,李典支持了张辽的决定
于是张辽仅率步卒八百人,于次日天尚未亮之际,由合肥城中突然杀出,孙权军队措手不及,被杀得一片混乱,四面溃散孙权爱将陈武命丧沙场,孙权自己也不得不手持长戟自卫此战使得吴军士气大挫,随后围城十余日不能破,士气低落,只能退走趁吴军撤退之时,张辽于城东北的逍遥津又发起了一次突袭,当时孙权只带少数人,冷不防张辽突然杀出,吴将甘宁、吕蒙等奋力拼杀,保孙权退至逍遥津桥,不料桥面已被拆除紧急关头,牙将谷利在孙权马后一鞭,让孙权跃马飞过,得以逃脱
逍遥津之战模型,摄于合肥逍遥津公园逍遥阁>
威震逍遥津,张辽一战成名,以智勇双全成为曹营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五子良将之首《魏略》中称此役之后,江东但凡提起张辽的名字,连小儿夜里也不敢啼哭曹丕称帝后追念此役,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由于张辽善用突袭之术,卡牌游戏《杀》中张辽的技能便是突袭,技能设定为在摸牌阶段可摸别人两张牌,这看起来不像是袭击,倒像是偷窃
如今合肥市内有逍遥津公园,公园南门内立有张辽骑马持枪戎装雕像,甚为威武园内有逍遥阁,阁中陈列逍遥津之战事迹园内还留有张辽墓,张辽病逝于江都,据称此为张辽衣冠冢冢旁有亭,亭中有碑,上有篆字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
逍遥津公园张辽像>
逍遥津公园张辽墓>
逍遥津公园张辽墓碑>
次年,即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完成汉中收复的曹操统领水陆大军来到合肥,对孙权进行报复式军事攻击,双方水军会战于濡须口(濡须汇入长江之口,不分胜负后来瘟疫盛行,曹操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北返而去终张辽之世,东吴再未进犯合肥,战略重心转向荆州,灭了关二爷
四
相继称帝后,江淮之间战事再起,尤其是公元229年孙权武昌称帝,为了换取蜀汉政权的认可,承诺配合诸葛亮的北伐,重启对魏国的入侵
此前,魏国都督淮南的是曹家的千里驹、大司马曹休,但曹休误中周鲂诈降之计,遭遇石亭大败,抑郁而终魏帝曹叡调任有丰富防御经验的满宠代曹休都督扬州军事合肥迎来第四位牛人
电视剧《机密》中满宠形象,屠楠饰演>
满宠在许多游戏中是以文官的形象出现的,比如光荣游戏《志曹操传》中,满宠是一个防御力极弱,只能躲在后方为队友加血的风水士,这显然不符合史实满宠在可称为守城之神,此前辉煌的战绩是协助曹仁固守樊城,关羽水淹七军,樊城四处崩塌,曹仁几欲弃城而走,满宠鼓励曹仁坚持忍耐,以必死之心迎战,最终熬到了关羽的败亡
《志曹操传》中的满宠>
在淮南摸了几年情况后,满宠于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向魏帝上书,提议在合肥旧城以西三十里修筑一座新城理由是,旧城离巢湖太近,而离寿春太远东吴的优势是水军,旧城对敌军得地利之便而新城的选址地势较高,远离巢湖,东吴进犯必须先登陆再长距离步行,此时就可以依据险要给予迎头痛击
这是关乎对吴防御的重要决策,魏明帝曹叡为此专门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现场争论很激烈,合肥的老熟人蒋济此时已在中央任中护军,他认为这是向敌人示弱,自毁城池,会让敌人更加得寸进尺但满宠表示,没错啊,我就是要示弱,就是要让他们得寸进尺,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兵者,诡道也,让吴军远离他们熟悉的水面,深入我们的腹地,才能一网打尽曹叡最终支持了满宠的意见,合肥新城拔地而起
合肥新城与旧城方位图,摄自合肥遗址公园>
合肥新城刚刚兴建,便付诸战略实践孙权于当年便卷土重来,三伐合肥,但当战舰抵达巢湖后,孙权得知满宠已屯兵远水的新城,不知虚实,在船上待了二十天不敢登陆,最终撤还
次年,为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发起第四次合肥之战,亲率十万之众进入巢湖(孙权为啥每次打合肥都带十万人,强迫症吗?魏帝曹叡以司马懿在西线拒诸葛亮,自己御驾亲征东吴前线督战,作为满宠的有力后盾
此战,满宠也得到了一个有力的助手,就是曾在北境打得胡人屁滚尿流的大将田豫此时的合肥新城已经修筑完善,如铜墙铁壁一般田豫认为,敌军可能一时半会打不下合肥,但很可能围点打援,诱我军进圈套,最好能够等敌人士气低迷再进行攻击曹叡批准了田豫的方案
此战孙权再度大败,满宠折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从上风处放火,将吴军的攻城器械全部烧掉,孙权侄子孙泰也在此战中被射杀
合肥新城保卫战模型,摄于合肥逍遥津公园逍遥阁>
满宠对合肥新城建设的贡献,得到了后人的敬意如今在合肥新城遗址之上兴建了遗址公园,公园中有征东门、伏波桥、满宠草堂等景点,皆为纪念满宠而设园中留有当年兵器铸造窑、屯兵营等遗址
合肥遗址公园征东门>
合肥遗址公园满宠草堂>
四攻合肥而不克,给江东雄主孙权以极大的挫败感,合肥作为防御在魏吴边境的桥头坞堡屹立不倒,使得期间虽然战火不断,但魏吴两国的边境线始终没有什么变化
五
吴大帝孙权一生四攻合肥而不克,其死后,吴国掌权的是太傅诸葛恪,诸葛恪是吴国后期罕见的鹰派人物,他是叔父诸葛亮北伐大业忠实的崇拜者与追随者,他在上任之初便取得了东兴大捷,威望与日俱增,于是诸葛恪于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春迫不及待地出师北伐,依然取道濡须-巢湖-合肥这一路
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诸葛恪仅出场一集,由何冰饰演>
此时的合肥新城,那些牛人们都已作古,但这座经过精心规划修建的军事堡垒已经堪称完美,完美到不需要牛人了,一个牙门将就能完成防守任务
果然,志气满满的诸葛恪就被牙门将张特拖在了合肥城下张特守城有方,而且用缓兵之计诓骗诸葛恪,说魏国法令规定,被围百日援兵不至而投降,家眷不受连坐之罪诸葛恪而缓攻,张特却利用这一战略时机修补城墙,增强防御,气得诸葛恪咬牙切齿
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数月而不能克,士兵患疾过半,死伤惨重,加上魏国援兵将至,诸葛恪只得撤兵南归此战让诸葛恪的威望跌入谷底,民怨沸腾,回国后即被孙峻刺杀于宴席之上合肥再度阻断了吴人北上的希望
合肥遗址公园金汤虎台>
实际上,吴国并非运气不佳,相反,曹魏的淮南之地比起另一个前线雍凉之地更为脆弱易叛,满宠之后,淮南典兵者权势日盛,与司马氏父子当政的朝廷矛盾凸显,于是于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甘露二年(257年在淮南先后爆发了三起反对司马氏专权的兵变,史称淮南三叛其中第二次毌丘俭、文钦之叛和第三次诸葛诞之叛,均与吴国进行呼应,吴军一度北上进入寿春城,但合肥始终没能为敌所据也正因为如此,吴国支援淮南叛军的军事行动也都不能持久
合肥在中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吴宝鼎三年(公元268年,当时即位不久的吴主孙皓为了树立自己在国中的威望,以三路大军出击已取代魏国的晋国,其中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一路进攻合肥,被晋武帝之叔司马骏所败,孙皓的军事行动最终雷声大、雨点小,留给吴国的时间不多了
公元280年,与合肥死磕八十年的孙吴政权终被晋所灭,至此落幕合肥的守城史,就是半部史随着南北分裂的结束,合肥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归于暂时的沉寂
人们又岂会想到,百年之后,江淮之间,肥水下游,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将再度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