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得失与三国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

评论字数 3154阅读模式

品论荆州的得失与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摘要荆州是汉末时期各方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它的得失直接关系到魏蜀吴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分立以赤壁之战后家对荆州的瓜分初见端倪,又以孙吴袭灭关羽及其后刘备集团势力彻底退出该地区而定型,最后又以东吴的荆州防线为晋军攻破而导致分裂局面重归一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末时期,荆州以其地广民众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各方军阀争夺的主战场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辖地广袤,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和河南南部地区,分为南阳、江夏、南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七郡其地势周高中低,平原广衍,物产丰富,所谓荆州地胜境广,年谷独登,兵人差全,军资委输前后不绝加之江河纵横,四通八达,水路,皆有通道荆州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南连交广,北通许洛是当时南北经济、文化等交流的主要地区优越的经济基础和地理位置,使荆州在中原大乱之时成为群雄逐鹿的重要地区,尤以曹刘孙家对该地的争夺为最荆土占有的变化显示了方力量的伸缩和起伏,也直接反映了方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图1湖北山川形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先从曹魏方面来看,官渡之战后,中原大局已定,曹操若想实现天下一统,那么占据荆州的刘表就首当其冲了迟至建安十年(208年,曹氏倾巢而出,将兵二十余万于荆州其时刘表已亡,子刘琮投降,曹操由是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夺得了荆州大部,并形成了吞灭孙刘的强大态势但随即攻守异势,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将曹魏打败,使其势力退缩至荆北襄阳一线,在短期内不复有统一之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作为荆州北部重要城市,襄阳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它位于秦岭山地和江汉平原之间,地处南阳盆地南部,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出中原,是一重要交通枢纽以襄阳攻荆州,水陆两路,襄阳都处于高势,因而其拥有上游攻下游、山地俯瞰平原的极大优势而且襄阳面环汉水,形成天然城池,又面傍山,是为坚固屏障再加上与樊城形成的掎角之势,使其易守难攻对于曹魏来,保有襄阳之地,守可以屏障宛洛,进可以作为南下前沿阵地,虎视荆江,威慑江南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擒于禁,斩庞德,震动中原,使曹操有弃襄、樊而迁都之念守将曹仁亦有轻船夜走之意,幸而满宠指明该地的重要意义,弃之则洪河以南,非复家所有[1],力主坚守和等待援兵曹仁采纳建议,坚守待援,终于挽回颓势鉴于孙吴袭灭关羽占据荆州大部后,逐渐展开了与魏在荆襄地区的争夺,魏也确立了南守襄阳的基本策,并多次在襄阳挫败吴军,粉碎了其通过襄阳北上中原的战略意图,使双方长期对峙在江汉一带魏人之保襄阳,亦如手脚之救头目,荆北襄阳对曹魏的安全至关重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相对于曹魏集团而言,作为起家之地的荆州对于刘备的意义则深远得多早在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就为刘备准备了一个以荆州为基地,核心为跨有荆益,进而待天下有变的建方略赤壁之战后,刘备趁势夺取了荆州长江以南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始有立足之地此后数年,刘备一方面迅速发展势力,服孙权让出南郡,将势力伸展到长江北岸,一方面又向益州扩张,终于在建安十九年战胜刘璋,平定蜀地可以,没有荆州作为立足之地,刘备就没有任何机会征服益州,更谈不上兵分荆益,恢复汉室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刘备占领蜀地之后,有了稳固的根据地,跨有荆益的他实力达到了顶峰,孙刘联盟内部的分裂也公开化了建安二十五年,孙权部将吕蒙白衣渡江,不仅杀死关羽,更完全占领此前刘备集团的在荆州势力范围孙权之所以不惜破坏联盟,出兵争夺荆州与刘备反目,实则因为荆州对于江左政权来意义太过重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其实早在诸葛亮作《隆中对》之前,孙权部将甘宁业已建议孙权西取荆州了,见《三国志》卷五五《甘宁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272.html

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变,江川流通,诚是之西势也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拒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暂规巴蜀权深纳之[2]

不仅仅是甘宁,鲁也尝建议孙权进伐刘表,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可见,孙吴集团早就意识到了夺得荆州的重要性并且付出了实际行动,208年攻灭占据夏口的黄祖就是为了西进除障碍到了曹操南下,形势急转之时,孙吴不得已而联刘抗曹,但这并不表明孙吴放弃了对荆州的战略意图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初,考虑到曹操势力仍然很强大,加上刘备请求,于是让出南郡此后,刘备势力急速发展,对孙吴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大,两家在荆州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频繁

建安二十年,孙权趁刘备全力争夺蜀地之际,派吕蒙袭夺长沙、桂阳、零陵郡在实际占领这些地区后,又与刘备谈判,以湘水为界,中分六郡建安二十五年,孙权又派吕蒙白衣渡江,袭灭关羽这次战争表明了孙刘两家在荆州争夺的公开化和白热化吕蒙袭夺的重要目标是南郡,也就是江陵作为荆州地区的重镇,江陵不仅是江防重地,而且它控巴夔之要路,接襄汉之上游,襟带江湖,指臂吴越[3]此时刘备羽翼已丰,如若在益州站稳脚跟之后,便将兵顺流而下,直下江南,那么孙吴政权就岌岌可危了因而,诚如朱绍侯先生所言,江左政权必须视荆州为生命线之所在要保有东吴政权,就必须保荆州[4]这在东晋、南朝的历史也可以得到证明在东晋南朝时,蜀地几次独立,但都未曾占有荆州,相反,荆州却长期为江左政权所有荆州之于江左政权,正如汉中之于川蜀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孙权要在刘备全盛之时,不惜甘冒风险,破坏联盟,出兵争夺荆州了

夷陵之战结束后,魏蜀吴方在荆州的大规模争夺战告一段落,的政治军事格局也大致稳定下来曹操南下荆州又得而复失,仅仅保有襄阳一线,使其在短时期内无法挥师南下,完成一统而孙吴在袭灭关羽,占据荆州之后,势力范围延伸至峡以东,使得蜀汉东出,两路北伐的战略蓝图化为泡影,从此,蜀汉实际上再无可能进取中原,只能偏安一隅了这也预示着未来实现一统目标的只可能是中原政权这一阶段,最为得利的当然是孙吴,它不仅得到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土地和人口,而且成功遏制了刘备集团的势力,解除了其上游的军事威胁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了

从地理条件而言,在当时的形势下,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吴蜀两不能越过峡,魏蜀两方不能越过汉中,而吴魏也不能超越襄樊淮南一线,超越上述界限,鼎立的格局就不能形成者要被打破[5]而在上述诸地中,只有围绕荆州的争夺持续时间最长,用兵规模最大,由此可见,荆州的得失对于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之意义非同一般

夷陵之战的惨败使蜀汉再无力东进与孙吴争夺荆州,也使蜀汉明白了荆州是孙吴的核心利益,不可与之争,从此蜀汉势力完全退出了荆州一超两强的军事局面也使诸葛亮认识到,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斗争曹魏的需要,不但不能再言收复已丢掉的荆州,而且还要和昔日的仇敌再度联合于是派邓芝出使孙吴,以求建立同盟,共同抗曹而孙权也深明大势,自身实力弱小,又不负有政治道德的压力,完全可以与蜀汉结盟,保江东,观成败由是,在摆脱荆州的利益之争后,孙刘两家再度结成了牢固的联盟,直到司马氏灭蜀才告终结

如前所述,作为战略要冲的荆州,其得失直接反映了家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一方面,它既有向大军事集团提供扩张发展的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它同时深刻地制约和决定了家的战略取向,对于家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最有非凡意义因此无论是对曹魏、蜀汉还是孙吴来,荆州的战略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咸宁五年(280年,司马氏派杜预、王睿、王浑等几路大军先攻取江陵,再水陆并进,顺流而下,孙皓不敌而降,最终完成一统,在时代最后一次证明了夺取荆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_________________

[1][]陈寿撰,[]裴松之注《志·满宠传》,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431页

[2][]陈寿撰,[]裴松之注《志·甘宁传》,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765页

[3]曾建忠《古代荆襄地区军事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4]朱绍侯《吴蜀荆州之争与鼎立的形成》,《史学月刊》,1991年第1期

[5]朱绍侯《吴蜀荆州之争与鼎立的形成》,《史学月刊》,1991年第1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