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论从张绣张泉父子之死看曹丕夺嫡之争的政治手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张绣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先是跟从自己的叔叔张济一同效力董卓,在董卓死后,自己的叔叔引兵东归之际战死,于是在196年屯兵于宛城由于缺乏自己独有的政治理想公元197年,曹操南下之际,投降了曹操后来因为曹操自身的原因勾引其嫂嫂,拉拢其大将并伺机消灭张绣出于恐惧,张绣先发制人,偷袭曹操宛城一役,杀死其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为掩护其主公撤退战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此战而言,对于尚未成为主要霸主的曹操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虽然在政治上曹操占据了优势,但是军事上的失利尤其为董承等内部的拥汉派提供了口实曹操不得已,在失利之后不得不选择撤军事实上,曹操这一种方式有很多借鉴的历史可以参考在赤壁之战之后的瘟疫流行的自行撤退(在赤壁之战中,我采纳了曹操自行退军而不是周瑜黄盖的东风计的解),汉中争夺战失利之后的撤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本身的政治出身和强大惯性的拥汉派存在的缘故曹操的军事成功与否是制约、平衡集团内部重要甚至是除了经济手段以外的第政策(其二是扶植提拔以战功为主要对象的中小地主阶级以巩固其政治和阶级地位)所以,一旦面临失败,曹操必然会退军,自然就会不久在内部进行一场对于拥汉派的一次清洗的根源所以曹操的撤退是必然,同时吕布的发展引起了曹操的顾虑,所以暂时放弃了军事复仇在平定了吕布陈宫叛乱之后的这一背景下,张绣听从贾诩的话语又一次投靠了曹操可是奇怪的是,曹操为什么没有杀掉他呢?这是因为,张绣这个时候的个人生命安全的保全对于曹操和其他的政治派别来,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具体的血肉人而已而已经成为曹操对外的一种政治宣传和榜样这一点,在汉光武帝攻打洛阳的时候饶了杀死自己哥哥的敌人是一样的道理利用这种政治符对外进行一种自我政治意图的重要宣传这才是张绣活下来的原因之一,而根本的是,张绣的生存状况的好坏居然是取决于袁绍的实力发展,因为敌人的强大,曹操不得已在政治上饶过张绣以张绣作为自己政治道德的一种宣传存在张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魏略》言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不自安,自杀这种不安正表明了张绣对于自己地位的心知肚明在面对曹丕的咄咄逼人之际,不得已为保全自己家人而自杀已保全家族和完成其曹丕的夺嫡动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上文提到,张绣的存在对外是曹操宣扬其政治道德的一种活教材自然在面对大敌袁绍的时候就有相当的引诱和道德美化的过程,所以,曹操强行忍住杀子之痛和猛将战死但是,200年的官渡之战,一直到207年彻底平定北方之后,曹操才从军事威胁上彻底消除袁绍在河北山西以及漠北的影响这也正是曹操要建都于邺的重要原因这点我其实不怎么明白,但是后来在田余庆先生的《微探》中的曹操与袁绍一文中得到答案袁绍家族的四世公以及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庞大惯性使得即便是采取了其军事胜利之际,也同时需要在思想上战胜敌人作为寒门法家代表的首脑,曹操果断将东汉的政治核心一分为,一于沛谯,一于许昌,一于邺以其通过对于这种分割加强对于各地的控制和影响力(这里有伏笔)因此,正有赖于袁绍如此实力,张绣才苟延残喘了延续自己八年的生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因此,这可以解释,一旦外敌不在,张绣对外效果的影响力必然会下降自然,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就会发生惊天变化只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A199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B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以上资料源于张绣百科词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28902.html
正是这种政治地位的重视和提高使得曹操在处理张绣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悖论也正如许攸一样,决漳水之后,被许褚杀死一样,没有曹操的许可,可能么?但是正因为张绣地位的崇高和政治势力的强势,才不会使得诸如许褚等军事将领来完成这一政治目的所以,曹丕在这个时候就华丽丽的登台了
其实,熟悉嫡长子继承制度的人都知道,长子死后,其实得益最大的正是曹丕,那么这样而言,曹丕应该是要感激张绣而不是杀死张绣以及诬陷其子的重要缘故张绣的死罪却增强了曹丕的政治地位,并因为丁夫人不彻底原谅曹操的缘故极大的改善了汴氏以及其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的政治地位在随后的历史可以发现,曹丕占据京城,而曹彰领军于塞外这自然是曹昂战死的一事带来的巨大政治效应可是曹丕为什么要痛下杀手对待张绣呢?
嫡长子制度的不完善虽然,中历史造就了嫡长子制度,甚至使得后来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但是在东汉中晚期,这种传统的政治惯性遭到了外戚和宦官的严重破坏甚至在西汉的时候霍光的权力可以废除帝王另立新君这自然是嫡长子制度的不完善的原因曹昂早年追随其父亲,自然已经被培养成军事和政治上后备人才但是他的死,使得世子地位的空缺这种政治真空打破其后曹操的儿子在能力上剑走偏锋世子的阵亡为曹操在重新培养其接班人上提出了时间要求而其几子在能力和阅历上的扩充必然就会开始并引发曹操的猜忌事实上,戴铎在上书雍亲王时候指出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这种难,自然为曹丕在增强自己的政治阅历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一方面是父亲重新开始审视接班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政治和军事阅历增加如何不引起其父亲及其朝野的怀疑因此,张绣杀死曹昂既给其带来了空前广阔的政治前景,同时也带上了其沉重的政治负担和危险所以,在彻底解决北方袁绍集团的过程中,张绣已经成为曹丕夺取政治资本的猎物张绣,我不得而知曹操是否还恨他,但是在魏讽案中对于张泉冤案居然没有任何表示这一点可以作为旁证来证明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是如何的复杂正如许褚完成了曹操内心的所想,杀死了不尊重他的许攸曹丕也敏锐的抓住了曹操内心的思想,利用其自身的特殊身份威胁逼死了张绣
为什么逼死张绣?建安十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这正解释了曹操在对待接班人的过程中,对于曹氏后代的防范和警惕这种反常的警惕自然在张绣杀死曹昂事件过程的时间推移,加重了对于曹操在接班人的疑虑自然,为其父亲解决政治难题成为逼死张绣的主要原因因为如此,逼死张绣,解决其父亲的难题,同时就可以洗去自己夺嫡的政治野心者是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以其逃过其父亲的怀疑在序中我提到皇长子胤禔杀死皇太子允礽因为随意的诛杀大臣都是重罪,而且是严重破坏其政治威望和道德的事情康熙出于自己留名的需要严厉驳斥和惩罚胤禔,通过这种强烈的惩罚来杜绝天下对于康熙的猜忌和怀疑自然,曹操也会因此在处理张绣的问题上保持一种模糊的态度而随着战局的明朗,机会天然的创造曹丕适时得到了这个赢得曹操心态的机会而又因为对于曹操态度的揣摩的不确定,和鉴于张绣的特殊地位所以采取逼死而不是像对待其子一样进行政治屠杀一样由此可见,这件事有且只有曹丕才有如此的身份和动机将其逼死还有就是曹操此时正值壮年,政治生命依赖于身体的年限还十分之长如果曹丕有任何诸如康熙年间皇长子的愚蠢举动都是及其致命的一种政治死刑康熙尤其在自己的政治末年果断先后废除皇长子,但是却消耗大量的精力,以至于使得皇储位置空虚而正值壮年的曹操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主要的敌人袁绍消灭使得曹操有能力有精力对于这种问题进行处理和控制,这就加剧了曹丕的恐慌因此,逼死张绣做出一种政治表白对于曹丕而言是十分划算的买卖而张绣也是出于对于自己家族的考虑,不得不选择自杀以其取得曹操的谅解可是他那里知道,这种自杀没有为其子解决活路,反而为曹丕再一次利用,做足了政治文章那便是魏讽谋反一案
魏讽字子京,沛人(一为济阴人),有口才,整个邺城为之倾动锺繇因为这个原因举荐他曹操与刘备相持于汉中的时候,魏讽潜暗自结党营私,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取邺城还没有到举事日期,陈祎心中恐惧,向曹丕告密,曹丕诛杀魏讽,受牵连者数十人
其实不难理解,这种背景因为魏讽谋反案中涉及的大多是荆州人士(额我也是看到其他的网络文章进行观点的补充,如果有原作者看到还请多多指教)关羽的北伐自然会带给原荆州集团人士一种沉重的政治负担曹丕以魏讽案为借口大肆屠杀,曹操自然也不会多什么?毕竟稳定高于一切但是我个人认为魏讽案件是一场莫须有的冤案(在网吧就不多,以后有机会再解释)而我在提纲中列出的耐人寻味,其实指的就是其中的张泉案件和刘廙坐弟、粲子死案件
张泉的死固然是曹丕在夺取嫡长子制度对曹操进行的一种政治表白但是,只是张泉的死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其政治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逼死张绣的一个尾巴而已,以便彻底表明自己不夺取长子的这种政治野心的洗白的最后善后而已此其一,所以魏讽案件自然就会延伸于张泉,这自然是曹丕的政治阴谋对象之一
其二,此案最大的耐人寻味出现了那就是作为与袁绍争夺的寒门法家的曹操居然援引儒家条例驳斥了魏律这才是魏讽一案是冤案的决定性证据曹丕利用其父亲的寒门法家的法律手段消灭对手,而作为其父亲的居然违背自己的政治理念对冤案进行网开一面,本身就是对于魏讽案件的怀疑其实,曹丕在这种手段的利用中充分利用其父亲的理念进行政治屠杀,而察觉其中用意的曹操自然不能坐视曹丕扩大此案,不得已采用儒家的手段将此案硬生结束而曹丕为什么要在这个紧要关头进行政治屠杀呢?其实,只要看到曹丕政治屠杀的档案就应该可以明白这些被杀死的对象有很多都是不属于曹丕的势力范围的,也就是与曹丕亲善的大家族势力(比如司马懿),对他们进行一场屠杀,自然就可以削弱其登机的阻力而这种急切,来源于曹操汉中争夺战失利的表现,曹操在汉中战役的失利已经表明曹操已经彻底放弃了军事斗争和军事生涯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曹操在汉中争夺战和关羽北伐的一种失态之言,这一切都明了一个问题曹操已经老却了正是因为曹操的老却,在制约曹丕的能力上自然就会衰退而曹丕在进行207年的尾,对荆州人士大加屠杀,以及树立自己的政治威等诸多原因中,便造成了魏讽案件这自然让曹操异常警觉,所以伸出援手,救下几个人其实,对于谋反,曹操从来都是用严厉的手段在对待这种威胁的政治敌人采取放纵(刘廙坐弟案)和表态(文章志曰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根本不符合其一贯的政治意图这种表态自然是曹操对于魏讽案的怀疑,但是却不能进行全面的翻案,只能采用折中的手段,用儒家方式快刀斩乱麻解决了此案至此魏讽案中,曹丕成为最大的赢家曹操的老却和病魔缠身,导致其政治斗争的下降和精力的涣散曹丕成功利用此案试探其父亲的态度,结果大获全胜并坚定了曹丕夺嫡的政治决心并最终为曹丕的胜利获得了成功奠定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