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楼梦,半部寡妇史

评论字数 4701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自宋代以来,都将女子贞节从一而终当作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这种风气发展到清代,已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样的主流观念下,《红楼梦》里不但有宝珠般的未嫁女,嫁了汉子便成了鱼眼睛的婆子、媳妇,更有一个庞大的寡妇群体

一、贾府贾母与李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先看贾府的老祖宗贾母贾母与丈夫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即贾赦与贾政早在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便提到,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贾代善早已去世,到底有多早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第29回,贾母携一家老小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张道士借宝玉向贾母提起了贾代善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招得贾母泪流满面张道士又对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贾珍多大年纪呢?第76回,尤氏曾对贾母红了脸道我们虽年轻,已经是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既然连三十多岁的贾珍都不曾见过荣国公,贾赦、贾政都记不清父亲的面貌了,那么可以推测,贾母也是守寡多年无疑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贾母在荣国府至高无上的地位,实际上是代替已经死去的贾代善行使的最高权力,依然是父权的曲折表现而这位福寿双全的老祖宗,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进了这门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这漫长的岁月里,她经历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还有了多少艰辛苦涩,却是我们不曾想过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她的孙媳妇李纨重复的是她早年的经历作为贾珠的未亡人,李纨虽身处贾府这风流富贵乡,膏粱锦绣地,却只能无见无闻,过着槁木死灰一般的生活本来与王熙凤相比,李纨出身毫不逊色她乃金陵名宦之女,其父曾为国子监祭酒;虽没有饱读诗书,可是到底是书香门第,读过书,比字都不识的凤姐强其性格又温柔,待人又宽厚,在贾府有口皆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贾珠是贾政的长子,若不是贾珠早逝,荣国府的家是一定要交给李纨去管的可是因为她寡妇的身份,不便抛头露面,只能侍亲养子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大概因为曾经感同身受过,贾母对李纨是照顾怜惜的从第45回里,凤姐与李纨因少爷小姐们起诗社要钱,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从凤姐一大篇无赖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里可以看出,因为贾母的顾惜,李纨母子两人一年能得到四五百两银子这笔钱,跟月钱只有五两的凤姐相比,似乎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可是不知为什么,每读至此处,我却总是想起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情节那十二枝宫花,薛姨妈各自分配,除了给姑娘们,剩下的四枝都给了凤姐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妇,薛姨妈为何不分给李纨两枝?因为,李纨是寡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她不但不能戴新鲜样式的宫花,也不能着严妆丽服尤氏在李纨的稻香村洗脸,李纨的丫鬟竟拿出自己的脂粉,笑道我们奶奶就缺这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赏雪时大家都穿着大红衣裳,唯独李纨穿着青哆啰尼对襟褂子可实际上,她跟凤姐的年龄差不多,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2615.html

姊妹们住在大观园的繁花嫩柳处,连居所的名字都那样别致潇湘馆、蘅芜、怡红院她却住在古朴的稻香村,过着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日子她是诗社的社长,自稻香老农;拈花签的那场夜宴上,她的花谶是一株老梅不受尘埃半点侵便是她的写照

这样的李纨,虽守住了自己贞节,可是代价却是辜负了自己的美韶华那镜里恩情,绣衾鸳枕,只能在梦中

她将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贾兰读书用功,惹人怜爱只是贾兰虽有志气,却因幼年失怙而敏感多思,有一次家宴他的身影,贾政问起来,李纨却说,贾兰说老爷并没有叫他,所以不肯来众人笑贾兰牛心古怪,其实这是一个孩子长期被忽视的应激反应

宝玉这个叔叔光环太盛,贾母、王夫人的眼里心里只有一个宝玉,贾兰却只有母亲李纨一个人李纨也一样,她也只有贾兰了从李纨的判词与曲子来看,贾兰后来虽考取了功名,李纨也得到了朝廷的诰封,凤冠霞帔何等荣耀,却还是难免枉与他人做笑谈的悲剧命运至于曲子里提到的昏惨惨黄泉路近到底是指李纨短命还是贾兰早夭,历来众说纷纭在我看来,无论如何解读,都是一场空欢喜的悲剧

二、旁支贾芸之母、贾菌之母、金荣之母

除了贾府嫡派的正经主子,贾家近派旁支里也不乏寡妇贾芸、贾菌都是没有父亲的孩子

贾芸,那个生有一张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的年轻人,便是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贾芸在《红楼梦》中颇有些戏份,因为没了父亲,生计艰难,他求贾琏给他一份工作未果,便想要去给凤姐送礼,促成这件事

可是去舅舅铺子里赊香料,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被舅舅好一顿数落几经周折,终于买了礼物,去求凤姐,那谦卑乖觉的姿态让人鼻酸,不忍直视岂止是在当权的凤姐跟前,在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宝玉面前,甚至在给他倒茶的袭人面前,他也一样谦卑

宝玉开玩笑要收他做干儿子,他送宝玉白海棠时的帖子上便写上父亲大人小时候,曾笑过这个人不害臊,为了攀附权贵,不惜舍弃尊严,长大再读《红楼》,方知贾芸的心酸

贾芸的母亲是怎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看贾芸从舅舅那里受了委屈不肯告诉母亲,唯恐母亲担心烦恼可以看出,贾芸是个孝顺的儿子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由此可以断定,贾芸之母是个明事理的女子,把儿子教得很好从贾芸的困顿人生也可见,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只靠一个寡母支撑的艰辛

另一个贾菌,荣府近派的重孙,娄氏之子对娄氏,文中没有正面描写但是对少孤的贾菌却有一个介绍贾菌在家塾中读书,与贾兰最好,年纪虽小,志气却大,极是淘气不怕人的在顽童闹学时,他性情刚烈,不同于安分守己的贾兰金荣一行人与宝玉、秦钟打起来,贾兰劝贾菌好兄弟,不与我们相干贾菌却不依,虽人小力气小,却不肯吃亏

不知娄氏是如何教导贾菌的,我倒是很欣赏这小小的贾菌孤儿寡母难免受人欺凌,窃以为,娄氏有贾菌这么个儿子,也好顶门立户了

金荣之母也是寡妇金荣能进贾府的私塾读书是得益于他的姑妈璜大奶奶贾璜是贾家近旁子弟,但是家业并不兴盛,夫妻守着小小产业,平日里璜大奶奶靠趋奉凤姐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莫须有的一点体面

这一点体面,是璜大奶奶在娘家人面前说嘴的资本因此,金荣的娘听金荣诉说在学里受的委屈,不问缘由,先训斥儿子一顿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鲜明衣服再者,不是因你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要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还难呢!你给我老老实实的顽一会子睡你的觉去,好多着呢

也许,金寡妇并不知道儿子在学里不学好,也不知道那薛蟠帮她家的那七八十两原是源于不可告人的龙阳之好又者,她隐隐知道些什么,却没有办法,只能装糊涂她死了丈夫,一个人拉扯儿子,若不是小姑嫁入贾家,给儿子找了这么个免费读书又提供点心茶水的地方,她一个寡妇,恐怕是没有能力给儿子延师读书的

可是她的懵懂无知最终还是害了金荣,金荣年纪不大,可是在学里没有学习到礼义廉耻,反倒专学调三窝四,最终难免误入歧途

没有李纨的格局,没有贾府的财富,没教育好唯一的儿子,金寡妇的人生,注定了没有出路

三、亲戚薛姨妈、李婶娘

贾家的亲戚中,也不乏孀妇,如薛姨妈、李婶娘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因薛公早逝,薛姨妈对唯一的儿子薛蟠百般溺爱,最终纵得他成了个呆霸王反观薛姨妈的女儿薛宝钗,那是一流的人物,是红楼女儿里唯一能够与林黛玉争锋的女子,我们不禁感叹,一母同胞所出,薛蟠缘何竟与妹妹天差地别呢?

其实细想也不奇怪薛姨妈因丧夫,便将独子视为终身的依靠,自古慈母多败儿,薛姨妈对薛蟠不曾严格管教,反倒一味娇纵,便是为了一个丫头闹出人命,也只是找亲戚平息了事,并不曾管束惩罚

因为家中泼天的富贵,母亲的纵容,薛蟠才养成了纨绔子弟的种种恶习被柳湘莲痛打后,薛姨妈的第一反应是要去找柳湘莲算账,可谓是与儿子同仇敌忾她却不肯深究一下,儿子为何被打幸亏宝钗明事理,劝住了母亲

薛姨妈出身高贵,是四大家族之一王家的女儿,嫁的又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虽成了寡妇,但是因有儿子在,所以其地位、财富都不会动摇借宝钗当年应制待选进京的机会,薛姨妈便带着儿女寄居在了贾府

因为薛家虽十分富贵,奈何儿子不争气,薛姨妈还是没有安全感的常住在贾府可以得到姐姐、姐夫的荫蔽,从现实的角度上讲,若将女儿许配给宝玉,一则亲上做亲,另一则,婚姻的缔结是使原本的亲戚关系更稳固的有效途径薛姨妈为人温厚随和,虽举家寄居贾府,吃穿用度却不动贾府分毫,因此是贾母的座上宾

与薛姨妈相似,李纨的寡婶李婶娘也是一位贵族孀妇某一年,李婶娘携了两个女儿来京探望李纨,贾母素喜李纨年轻守节,便对李婶娘十分客气,定要留在府中,不肯让她们母女去外面住

四、平民与底层尤老娘、刘姥姥、何婆子

尽管封建社会倡导、鼓励女性守贞,但这只是在主流价值观上的禁锢在法律上,并不禁止女性再嫁清律规定凡妇人夫亡之后,愿守志者,听欲改嫁者,母家给还财礼,准其领回

尤老娘就曾改嫁改嫁的尤老娘是普通民众,并非贾母、李纨等上层社会的女性显然,强调女性从一而终的这套体统礼法对这些女性的束缚更强立志守贞是本分,再嫁这种寡廉鲜耻之事不会被贵族社会所认可

除了道德礼法的层面,也有经济上的原因,清代的立法也规定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尤老娘这类人之所以置社会压力于不顾,选择改嫁,可能是为生计所迫者说,即便她们改嫁,也不会失去什么

相反,像李纨、薛姨妈们,即便寡居,一般不会有生计上的困难,可她们一旦选择改嫁的话,不但会失去对儿子的监护权,夫家的财产甚至自己的妆奁,都将悉数失去

改嫁的尤老娘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她没有给女儿做一个节妇的表率,为了生活,轻易搭上了女儿的幸福甚至生命最终,尤老娘死在尤三姐与尤二姐自尽之间书中并没有详细介绍,但我们不难感觉到,这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形象

再看刘姥姥刘姥姥是乡野村妪,也是积年的老寡妇与尤老娘比,她的生计更成问题,却也不曾再嫁,晚年跟女儿女婿住在一处,帮忙照顾外孙和外孙女看不惯姑爷在家里因穷困而发火,自己宁愿舍着老脸去贾府打秋风刘姥姥虽只是个村妪,却有她的生存智慧和处世经验两次出入荣国府,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救济,解了自己一家的燃眉之急

每读至刘姥姥看不惯女婿狗儿的闲寻气恼,说的那番话,便赞这刘姥姥见识与气量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成成的,多大碗吃多大饭你皆因年小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穷苦无依的刘姥姥,没有儿子可以倚靠,一把年纪还要去为了女儿女婿一家的生计去叩富儿门,更难得的是,刘姥姥知恩图报,在贾府败落之后,还能倾尽所有去救助贾府的巧姐

与嫌贫爱富的尤老娘相比,刘姥姥出身底层,虽然困顿,却坚忍不拔,是个有担当的老人

贾府的婆子也不乏寡妇怡红院的丫鬟春燕的娘何婆子就是个寡妇因柳叶渚边嗔莺咤燕,冲撞了宝钗的丫鬟莺儿,又追着女儿春燕打骂,把怡红院上上下下得罪光了,惹得麝月要叫来平儿,把她撵出去

何婆子开始还不服气,及至小丫鬟带了话来,吩咐要将她撵出去,打一顿,才慌了好容易我进来了况且我是寡妇,家里没人,正好一心无挂的在里头服侍姑娘们姑娘们也便宜,我家里又省些搅过我这一去,又要自己生火过活,将来不免又没了过活

何婆子虽可恨,是宝玉眼里的鱼眼睛,可是她一番话,也不免让人心生怜悯作为贾府底层奴仆,她一个贫苦寡妇拉扯两个女儿过活,想必是吃过太多生活的苦,就算后来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终是不脱昔日贫苦的烙印

她的悭吝凉薄令人侧目,可是在她身上,我也看到生活不易春燕曾对藕官批评自己的母亲如今老了,越发把钱看得真了,不理解她为何这几年着实宽裕了,却仍不足厌春燕虽对母亲颇有微词,但是却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姑娘,自己在怡红院享受高规格的待遇时,还不忘给母亲留两块点心

何婆子何其幸运,能有春燕这样的女儿

作者杜若

一部红楼梦,半部寡妇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