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姥姥精于世故,女儿家没钱过冬,她不去问邻居借,偏偏大老远的跑到贾府求接济,显然是知道贾府有钱,拔一根汗毛,比穷人的腰都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但你不得不承认,生活中,精于人情世故的人,很多时候都更吃得开,且精于世故与知恩图报并不矛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是富人眼中的村老妪,虽然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大字也不识几个,但于世路上却是经见过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就像我们村里的那些爷爷奶奶,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远门,但见识一点也不比那些读了书,出过远门的人少,他们一肚子的陈年故事和人情世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毕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什么没见过?什么没听过?什么没经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刘姥姥不是个精于世故的人,你觉得她能从贾府借到钱吗?你觉得她二进贾府时还能被贾母喜欢并带她游园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如果刘姥姥是一个笨口拙舌的老妇,不懂礼节不会看眼色,单是一个王熙凤,她就应付不来,更不可能有后面的故事甚至,她可能连王熙凤都见不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所以,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时候,人情世故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是要经历生活的千锤百炼,经历各种人和事,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在摸爬滚打,才慢慢从骨子里长出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对刘姥姥来说,精于人情世故当然不是闹着玩的,更多时候,可能都是为了生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你看她第一次去贾府,见了看门的奴才,都得纳福叫声太爷,然后再问路见了周瑞家的,也是张嘴就是周嫂子见了王熙凤,更是早就拜了数拜见了贾母,更是直接称呼老寿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171.html
我们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是人都喜欢被奉承,被讨好,即便知道那只不过是一种客套的虚礼刘姥姥这种张嘴就恭敬称呼,见人就拜的世故,可不是我们一两天就学得会的
这些东西对刘姥姥来说,可都是敲门砖,谁会拒绝一个这么懂事儿这么会说话儿的老太太呢?这难道不比李嬷嬷之流倚老卖老好十倍百倍吗?
刘姥姥懂的世故还不不止这些,她知道贾府那些太太奶奶、公子小姐要什么,所以她扮丑自嘲,又是讲笑话,又是扮鬼脸,几乎把大半辈子学到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结果逗得贾府上下哈哈大笑,而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正是那句话说的,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虽然刘姥姥二进贾府,并非为了再打秋风,但她让贾府之人看到了她的一颗朴实的感恩的心,还有什么比善良,比知恩图报更能打动人心的呢?
有一句话叫做,知世故而不世故刘姥姥便是这样的人,因为她的世故里带着初心,藏着善良
对刘姥姥来说,穷人要的并不多,无非就是一家老小能填饱肚子,足矣谁能让她一家吃饱饭,她便会对那一家感恩戴德
事实也证明,刘姥姥没有让我们失望王熙凤给了她20两银子刘姥姥一家翻过身之后,拉了一车的新鲜菜蔬送往贾府去了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贾府缺这些蔬菜吗?不缺贾府缺的是刘姥姥这样知恩图报的人,贾府缺的是刘姥姥这样朴实而真诚的心刘姥姥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可能又有人会说,贾府也没亏待刘姥姥呀,你看她走的时候,王夫人给了100两银子不说,贾母王熙凤也送了不少财物,就连平儿鸳鸯都送了衣物
但我们要清楚,是刘姥姥先知道感恩,才换来了贾府对她更多的回报试想,如果刘姥姥第一次借了20两银子后,不懂得感恩钱花光了再厚着脸皮去贾府借钱,你觉得王熙凤还会给她钱吗?你觉得她会受到贾母的优待吗?
当然,连王熙凤都没想到的是,刘姥姥还有一份大大的恩情要酬报她,她不过偶然的济困扶穷,却为女儿积了善缘
巧姐的判词里说的很清楚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曲子里也说劝人生,济困扶穷可见,帮助巧姐最终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穷困的刘姥姥
我们知道,刘姥姥第一次去贾府时,王熙凤高高在上,根本就没把刘姥姥这个乡下婆子放在眼里这时的刘姥姥是卑微的,是渺小的,是忍耻含辱的,但谁又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求人呢?
再看第二次刘姥姥进贾府,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她跟刘姥姥拉家常,又让刘姥姥给巧姐取名,临走又送钱送物显然是被刘姥姥的精于世故却又朴实善良的品质打动了
王熙凤多精明的人?她又是荣国府大管家,贾府的那些婆子媳妇如何,她不比谁清楚?她曾对贾琏说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
所以,当刘姥姥出现后,王熙凤发现,终于不用玩心眼了,终于有个人可以掏掏心聊聊天,不用担心她给自己使绊子,而且刘姥姥又不是贾府之人在刘姥姥面前,凤姐已然卸下了那个看似坚硬的盔甲
原来,刘姥姥不是那单纯来打秋风打完就走的穷亲戚,更不是像夏太监那样打着借钱的名义多次敲竹杠的见风使舵者
刘姥姥是个穷苦人,她虽然精于世故,但都是苦难的生活磨练出来的,她不是好吃懒做之人,更不是那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贪财之人,她是懂得感恩的,她是贾府这个大染缸里忽然汇入的一股清流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刘姥姥回报贾府的,又何止是那一车新鲜菜蔬瓜果呢?他日巧姐落难,想必刘姥姥是要散尽家财,才能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的
你想,一个千金小姐落难,尤其再落入那烟花之巷,是三五两银子就能解决的吗?既然能被爱银钱的狠舅奸兄算计,想必是卖了大价钱的,如果不花更多的钱,刘姥姥怎么可能顺利救出巧姐呢?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时,已是七十五岁的老太太等到贾府败落,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想必已至耄耋之年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妪,千金散尽,甚至东拼西凑一笔钱,把只有一面之缘却毫无血缘关系的落难小姐救出火坑,这需要的何止是勇气?还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妙玉自诩高洁,看不上刘姥姥,觉得她脏污但整个贾府之人,虽都遍身绫罗,整日山珍海味,但又有几人真正有刘姥姥干净?又有几人能像刘姥姥这样,落难见真心?
刘姥姥这辈子也许都不会大富大贵,但凭着她的世故,凭着她的善良,凭着她一颗知恩图报的心我相,她在村庄的生活也会过得不错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只管努力并保持善良,其他的上天自有安排愿每一颗善良的心都能被善待,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自有他的福报
作者夕四少
刘姥姥精于世故是为生存,知恩图报皆因不忘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