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探佚始终是红学研究里绕不过去的青山绿水,可这青山之隐隐、绿水之悠悠,一直矗立、荡漾了绵绵百余年,却仍然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摇曳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中,显得那样妖艳
如果说后四十回是曾经嫁接于前八十回上的后来者,在摇摇欲坠中迎接未知的命运,那么百年的春去秋来、物换星移则见证了后四十回顽强的生命力二者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有云泥之别,倒也诚惶诚恐地圆了无数痴儿情种的红楼梦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否定一样事物,必先要接受它,然后认识它,最后方有资格去评判它当年,胡适南下逃避战乱,一生藏书尽数抛下,只带了一本甲戌本《石头记》和一本程乙本《红楼梦》可见后四十回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其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更何况,后四十回中极有可能夹杂着曹雪芹的原稿这些原稿多以只言片语的形式镶嵌在正文中,偶遇一处便让人喜出望外,倍感珍惜,可谓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毫无疑问,如果更多原稿被发现,则其对红学研究的影响和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大胆的推测,第一百零一回的整个回目有可能是作者的原稿当然,此结论尚属笔者愚见,并非盖棺之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在分析之前,先要写于《凡例》中的一句话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例》相当于是《红楼梦》的前言,为曹雪芹脂砚斋所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所以《红楼梦》是写闺中之事的,略涉于别事,而绝非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那般明写阳谋阴谋,绿林好汉甚至舞刀弄枪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一、从写作频词上分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文风格式和遣词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而言,这些习惯就像是笔迹一般,于无意识中形成,却又无法被他人完全模仿替代在《红楼梦》一书中便有一些频繁出现的词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有读者曾将通行本一百二十回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前40回,中40回和后40回,通过对特定词语在三个部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得到结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一面说,一面…一词在前40回出现65次,在中40回出现65次,在后40回出现8次,其中5次出现在第101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3629.html
>
一语未了一词在前40回出现10次,在中40回出现32次,在后40回出现0次
>
素日一词在前40回出现63次,在中40回出现101次,在后40回出现11次,其中3次出现在第101回
>
可巧一词在前40回出现47次,在中40回出现43次,在后40回出现1次,在第98回
>
因此一词在前40回出现92次,在中40回出现70次,在后40回出现15次,其中3次出现在第101回
>
如此说一词在前40回出现41次,在中40回出现55次,在后40回出现2次,2次均出现在第101回
>
听说一词在前40回出现144次,在中40回出现113次,在后40回出现20次,其中5次出现在第101回
>
不在话下一词在前40回出现36次,在中40回出现27次,在后40回出现4次,其中2次出现在第101回
>
通过前、中、后三部分的两两比较,可以发现频词在前40回和中40回两部分出现的频率大致相近,而和后40回有较大差异,值得注意到是,这些频词又集中地出现在第101回
第一百零一回是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发现第一百零一回非常符合曹雪芹遣词造句的习惯
且在该回目中凤姐骂平儿,用到别扯你娘的臊了这个词,这也是非常符合凤姐的口语,后四十回的凤姐较前八十回变得木讷寡言,这个词倒将凤姐的泼辣刻薄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在该回目的最后出现了不在话下这个词,这也是曹雪芹习惯性的表达,而高鹗惯用的是不提,暂且不提,不必细说等词
这些频词分布在第一百零一回的前后各个地方,所以整个回目极有可能都是作者的原稿那么除了这些频词,还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这一观点呢?
二、笔法娴熟、前后呼应
不管是支持后四十回为原著的读者,是不支持的,几乎都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后四十回整体读之不如前八十回那么自然、精彩,少了神韵,低了境界
那么后四十回里就没有精彩的篇章了吗?当然不是,平心而论,后四十回还是有许多神来之笔的,这些章节雄奇如同险峰一般与其他平庸苍白之处共同构成了起伏波澜的后四十回画卷而一百零一回毫无疑问是这份画卷里的奇峰
比如该回目上来便写到王熙凤于大观园遇到秦可卿的幽魂,单论笔法,这一段仅用寥寥数笔,便将诡异的意境营造得非常成功,毫不拖泥带水,且呼应了第十三回秦可卿对王熙凤的立基业,保无虞的托付,指出凤姐没有照做,为后文的落败铺垫
接下来提到贾琏桌上的抄报里犯事获罪的人,分别提到了鲍音(报应),贾范(假犯),裘世安(求事安),时福(食福),贾化(假话),这种谐音梗是曹雪芹最喜欢用的,后四十回很少出现而且这些犯人都与姓贾的人家有关系,如此伏笔,也暗示了贾府将有大难,将被牵连
下文又写道凤姐问贾宝玉去王家吃酒为何不穿雀金裘,呼应前晴雯补裘之事,而贾宝玉只简单回了一句穿着太早些,有人认为这时的贾宝玉痴痴呆呆,说的话自然也没头没脑,其实不然这句回答写得非常巧妙,因为第五十二回贾宝玉穿雀金裘去王家是在冬天,而这一次王家为了摆酒敛财,故意提早时间,所以贾宝玉才说穿着太早些
宝玉人虽痴傻,可事情大体都还记得,这句简单的回答既符合此时贾宝玉的心智,又能不留迹地呼应前文,可谓是妙笔果然,贾宝玉这么说了之后,王熙凤便自悔失言,没好意思
该回最后王熙凤求签于散花寺,系因大观园遇幽魂一事,签是上上大吉之签,签簿上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并附上解签之语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行人至,音迟,讼宜和,婚再议
表面看此签极为吉利,旁人也如此说道,可唯有薛宝钗认为这衣锦还乡四字里头还有原故,至于是什么原故,那就是后回了不过从后回内容和王熙凤的判词来看,此签应该是反语,所谓物极必反,暗示了凤姐悲剧性的结局
一百零一回行文精炼,前后照应无一闲笔,多处曹雪芹的风格明显,语言较为自然熨帖,虽然几处尚有疑点,但瑕不掩瑜,为原稿的可能性较大
三、若为原稿,可得到哪些息?
如果第一百零一回真的是原稿,我们又将获得哪些息呢?这些息又将为我们揭示什么呢?
首先是贾府和王家已经日薄西山,危机四伏了,贾琏抄报里那些罪犯的身份正应了探春那句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王家也因为亏空被御史参了一本,所谓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繁华已过,兴尽悲来
另外,贾宝玉后期的确变得痴傻过,并和薛宝钗结为夫妇,林黛玉也已经去世,而且痴傻的宝玉和宝钗也像普通新婚夫妻那般恩爱,这究竟是不是贾宝玉真实的情感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倒也符合宝玉举案齐眉和最终悬崖撒手,弃而为僧的批语
宝玉的痴憨也呼应了通灵宝玉丢失那一节,通灵宝玉对贾宝玉很重要,贾母也曾说过这是他的命根子,所以玉丢了,贾宝玉不可能一点变化都没有而且贾宝玉的痴傻也是为后来大彻大悟,遁入空门埋下伏笔
林黛玉曾在生日宴上对宝玉说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此语很快一语成谶,宝玉随后不是装疯,而是真的疯了
四、总结
脂批千千万,不如真正结局一小段批语原来只是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红楼梦》,却越俎代庖般地比现有的结局还要珍贵,这是脂砚斋的幸运,也是千万读者的不幸
所以,如果能够发现作者原稿,哪怕仅仅只有一个回目,也是划时代的发现,将对停滞不前的红学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和突出性的贡献比如,如果一百零一回能够被确定为原稿,首先它便从根本上否了以癸酉本为首的许多续书的真实性并且也将辅助后四十回其他回目真实性的评判
不过,即使有以上探究结果的支持,一百零一回为原稿也只是一种猜测即便频词分析得再有道理,毕竟可能存在着幸存者偏差另外,回目写得好也不能与是作者原稿直接划上等归根到底,还是缺少直接的证据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网上和民间出现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成果,有些看上去十分有道理,逻辑融洽得令人拍案叫绝,可红学协会却并没有轻易吸收采纳,十分懒惰,归根结底也还是因为没有确定性的证据
可没有大胆的猜测,也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一些公认的结论,也是由最初的假设锤炼而来笔者相,不放弃对《红楼梦》的探索,便是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爱
作者夏之铭
红楼梦80回后的文字,真的全是续文吗?这一回疑似曹雪芹原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