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各类典籍,对于诸葛亮的赞美总是不绝如缕,如鲁迅先生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虽含有对三国演义对于人物形象略有偏颇的抱怨,但仍是以智慧通极方才称之为妖,可见诸葛先生的聪明才智,连鲁迅先生都难以对其下笔诛伐,仅一字代之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8岁丧父,与其弟诸葛均投奔时任袁术手下的豫章太守,也就是他的叔父诸葛玄,后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建安二年,诸葛玄去世,正值青年的诸葛亮索性在隆中隐居,以乐毅、管仲自比,好为《梁甫吟》什么是梁甫吟呢?据记载《梁甫吟》是诸葛亮(存疑)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语言文雅不涩,平实易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从诸葛亮的幼年成长经历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童年没有一帆风顺,所以才能在早年颠簸的生涯中养成了其早熟而稳重的性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梁甫吟》内虽是说二桃杀三士的晏子谋士之手段作为政治的杀手的一种讥讽,但也不难看出诸葛亮以史为鉴,悟出士惟淡泊可以免祸,亦惟淡泊可以全节的一种急流勇退,保全自身的方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也从侧面看出他对于士之弘毅于当世难立,相之治世难以为仁的道理,这便使他纵有才华,也不打算出山治世,只带着满腹才华而傲立江湖,所以即使跟着刘备出山,他依然轻言那简单却自豪迈的话语且将菜地与院子时而打,我还要回来久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童子问他何日归,他也带着浪漫主义的情怀说到待漫天孔明灯照亮这黑夜,便是我诸葛孔明归来之时可见他不但有着极强的自心能够一统天下,更有着功成身退的想法,既要让天下大亮如白昼,更要让自己的人生随之而亮,且能载誉而归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秀才三两才华敢论天圆地方,诸葛亮作为当世之才,更是有着强大的政治抱负隆中对他并非空口泛泛,地势图上预知三分天下,这便是他作为才子的傲娇我自己说我不掺和政治,但我一出手,我你便知道我是否可比管仲乐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从一开始,诸葛亮便有着为相治世之心,注定了他一生绝不会籍籍无名,甚至我们不妨大胆猜测,诸葛亮追随刘备便有着接受挑战的想法,我们都知道曹操虽为奸雄,也是一位礼贤下士,写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文豪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当时文学界吹嘘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才有了曹操用计骗来了一言不发的徐庶,才有了徐元走马荐卧龙这一事,更刺激到凤雏庞统三地找下家,最后通通都进了刘家大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作为权势的最大拥有者,曹操又怎么可能不去对凤雏卧龙动心呢?而小说记载庞统面目丑陋而让孙权曹操刘备厌恶,而在诸葛亮的提醒下才对其恭谨,那么,以庞统的文人傲骨,在被刘备怠慢后就因为简单的道歉而真心归顺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4685.html
文人相轻是古来常有之事,对于凤雏卧龙得一者得天下的传言,诸葛亮不会心生芥蒂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二人的才学不相上下,而庞统比起诸葛亮,性格狂傲使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生飞翔终落地一次却是死亡
诸葛亮许不会对庞统过于嫉妒,但在庞统统军之际,军事策略基本出自庞统之手,诸葛亮以内政为主,直到落凤坡凤凰终归陨落,军事指挥才由孔明全权掌握
有人要问,这不是很正常的政治交替吗?但在小说中有一细节,庞统曾秘密递上三个锦囊,直取西蜀,连引荆益刘备选了中策,一路斩高沛杨怀,大胜而归
而此计刘备并没有与诸葛亮所商议,是刘备个人所为还是庞统有意,我们都无法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二人互相尊重,却也各有其意,毕竟无论如何聪明绝顶,二者终究为人,而不是无欲无求的神
理想主义者注定在乱世飘零,诸葛亮戎马一生,鞠躬尽瘁,两朝开济,当五虎将的逐渐逝去,旧友君主的孤注一掷所导致的局势惨淡,他怎么会不心生懊丧;从街亭失守的那一刻,仿佛诸葛亮就老了三分,六出祁山也好,七擒孟获也好,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留给他的除却旧情大义,还有无法排遣的孤独和无功的抑郁
《出师表》写给扶不起的阿斗时,他又何曾不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成效,当那场大雨将中了火攻的司马大军熄灭时,又何尝不是将他心里的烈火熄灭
五丈原上的鲜血,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梦想的破灭,七星灯续命,死授后事,他至死的那一刻都牢记着他内心的理想,也许有些事情刚开始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伟大,甚至带着自己的私心,因为他只是个人
但做到这一步,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和千万人的大道相连,背起千万种情绪而继续前行,留给世人睿智洒脱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可悲,也是理想主义者的伟大,他们既生于历史,渴望创造历史,却生活在历史中,在矛盾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流传千古而永不磨灭
作者子渊
诸葛亮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理想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