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抗胡狄,南镇百越!带你认识三国时期的两位传镇边名将!

评论字数 1249阅读模式

有两位传奇名将,一个北抗胡狄,一个南镇百越,为整个大汉民族作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已经从一名将军,逐渐升华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君,卫青、霍去病,李飞等人吗?那他们是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北抗胡狄的田豫大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田豫,是刘备错失的一员猛将,阴差阳错的成为曹操的属下早期是跟着曹操的儿子曹彰,出征胡虏,为曹彰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屡献奇计,帮助曹彰收复代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田豫的军事生涯巅峰,是在曹丕时代《三国志》记载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这个时候的北方少数民族鲜卑逐渐兴盛,屡犯魏国北边,田豫临危领命,担任乌丸校尉,且具备使持节这样诛杀中级官吏的大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三国志》记载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雠敌,互相攻伐豫单将锐卒,深入虏庭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又乌丸王骨进桀黠不恭,豫因出塞案行,单将麾下百余骑入进部进逆拜,遂使左右斩进,显其罪恶以令众众皆怖慴不敢动,便以进弟代进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田豫,在镇边期间,巧妙地利用鲜卑内部的派系矛盾分裂瓦解敌人,并把握住出兵的关键时机,两战一举平定北边,为曹魏统一安定的后方,被曹丕封为长乐亭侯田豫,享年82岁,是一个传奇的大将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南镇百越的吕岱大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吕岱,字定公,军功起家,早期多次征讨各地的贼寇和叛乱,因功吕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为都乡侯当时的东吴,南方仍旧是士燮的势力范围吕岱迁升安南将军,封都乡侯之后,一方面恩威并施,在不断削弱岭南地方势力反抗的过程中积蓄自身实力,一方面秉承孙权意旨,努力寻求剪灭岭南割据势力机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其中,最为耀眼的事迹就是消灭了士燮家族的势力,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士徽,举兵发动叛乱,派军守戍海口武装拒吴吕岱得到消息以后当机立断,一面紧急上疏请求讨伐士徽反叛之罪,一面致书士徽,告喻祸福,发动政治攻势当时士壹之子士匡因与吕岱有旧,故在吕岱幕下供职为了麻痹敌人,吕岱派遣士匡作为特使赶赴交趾游说士徽,表示只要士徽服罪投诚,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吕岱出其不意,兵围交趾,士徽听说吕岱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大为震惊,一时竟不知所措,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听从堂弟士匡劝说,与其兄士祗、弟士干、士颂等六人,肉袒奉迎吕岱大军吕岱吩咐士氏弟兄穿上衣服,一起前至郡府次日晨,吕岱设好帐幕,命士徽兄弟依次进入,当着满座宾客之面,吕岱然起立,拥节宣读诏书,列数士徽罪过之后,一声令下,将士徽推出辕门斩首,并将首级通过驿站传送武昌报捷这就是吕岱智斩士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538.html

吕岱平定交州以后,又进军征讨九真,消灭擒获的敌人一万多吕岱派遣从事(官职名)在南方宣传教化,岱遣中郎将康泰及宣化从事朱应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岛)以及今东南亚一带凡百十余国吴国界外的扶南王、林邑王、堂明王等,都派遣使者向吴国进贡孙权表彰了吕岱的功劳,加封他为镇南将军威震南海一百多个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正式外交往来

吕岱戎马一生,寿近百岁,身经百战,鲜尝败绩,堪称长寿百胜将军吕岱九十六岁去世

北抗胡狄,南镇百越!带你认识时期的两位传镇边名将!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