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为何没能拯救蜀汉于险境?是能力不足还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诸葛瞻作为一代千古名臣诸葛亮唯一的亲儿子,在蜀汉最后生死存亡之战中表现出了极度高尚的品质,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事实上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但是作为绵竹之战的蜀汉方军事主官,表现出的战术素养之低下让人目瞪口呆!回顾绵竹之战的整个过程令人极为痛惜难道当时就没有人看出来战场形势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不!有人看出来了,并且涕泪横流的提醒诸葛瞻,可他就是没有听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邓艾进逼涪县,尚书郎黄崇跟随诸葛瞻兵到涪县,大军在此徘徊迟疑没有及时推进,黄崇多次劝诸葛瞻应该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川诸葛瞻仍犹豫不定,黄崇为此急得痛哭流涕(《黄权传》)等到邓艾长驱而入,诸葛瞻还和邓艾来了一个绵竹平原会战,黄崇也和诸葛瞻父子一同战死疆场何其悲壮啊!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这诸葛瞻是怎么回事啊?诸葛亮当年是怎么培养儿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诸葛瞻出现如此离谱的战场判断力?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诸葛瞻为什么这么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一、先天不足,仅得到父亲的道德指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诸葛瞻传》)因诸葛瞻出生的实在是太晚,出生时父亲已经45岁,都没有什么时间得到父亲的亲手点拨,就这样,父亲还嫌自己太过早熟,恐怕将来不能成大器我们看到诸葛晚年得子,并没有溺爱孩子,只有家教严格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早熟的孩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诸葛亮一向重视个人的道德品质优于个人能力,关于这点我们还可以从《诸葛亮集》中的《诫子书》里得到印证,《诫子书》就是专门写给诸葛瞻的,希望儿子从小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此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不幸的是,诸葛瞻才八岁,那个最爱他的人,却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我们到此,还没有迹象看出来诸葛亮确定儿子的培养方向名臣?名将?抑文武双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7658.html
二、刘禅过度培养女婿
诸葛亮平时非常喜欢给别人写,给刘禅写,给诸葛瑾写,给孙权写,给孟达写,给儿子写《出师表》简直就是专门写给刘禅看的,刘禅经常收到诸葛的和密报,听到亚父时时刻刻对自己关心和告诫,刘备也要求刘禅对待诸葛就像对待父亲一样
看到诸葛对自己推心置腹,密表给自己推荐的辅政之人都是良善之辈刘禅得到诸葛的尊重,自然对诸葛一家很放心,并且恩宠有加,不但把诸葛瞻招为驸马,还一路大力提拔诸葛瞻从这点上就可以攻破某些黑诸葛的人所谓刘禅不让大家吊唁诸葛是早就猜忌诸葛的说法
本人认为,刘禅的这一做法只是在表明,我刘禅已经长大了,而且智商没有传说的那么低,我刘禅还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对于刘禅来说,诸葛亮死了,无异于天都塌了所以刘禅巴巴的盼着诸葛瞻赶快长大,诸葛瞻才17岁,就让赶快娶公主,娶了公主立马就让女婿担任骑都尉,第二年任羽林中郎将,那就是成都御林军首领,这是多大的恩宠!
随后诸葛瞻更是步步高升,随后担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衔军师将军这军师将军完全就是专给诸葛家定的军衔,刘备刘禅父子完全是把诸葛父子看做是刘家江山的监护人景耀四年,诸葛瞻才35岁就代理都护并升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朝政我们知道,在姜维惨败给邓艾时,黄皓弄权曾想以右大将军阎宇替换掉姜维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出,刘禅还是很清醒的,黄皓作为玩伴可以,但是作为江山的依靠,非诸葛家的莫属由刘禅亲自定夺,确定了辅国大将军董厥主内,卫将军诸葛瞻统领除汉中姜维以外的全部军事力量这一文武搭配,我们发现是那么的眼熟蒋琬配魏延,费祎配姜维,董厥配诸葛瞻
三、姜维战略调整的影响力巨大
蜀汉立国以来,特别是诸葛亮北伐以来,魏延内讧、费祎被刺、姜维战略调整,这些重大事件对未来的接班人诸葛瞻来说,都是不小的刺激,诸葛瞻虽然没有到前线领兵打过仗,但是熟悉掌握汉中前线历年来的军事战略那是必须的,汉中前线的战略几经调整,但是调整的核心内容都是应对围绕粮草运输问题
1、刘备撤离汉中回成都
早年刘备攻占汉中以后,留下魏延守汉中,派遣刘封沿汉水、沔水东进和孟达一起拿下汉中的东三郡(西城郡、上庸郡、房陵郡),刘备带领主力撤离汉中回成都,这是刘备的一重大失误
因为在刘备主力撤离汉中回成都的时候,关羽竟然北伐襄阳,刘封的西城方向无力东援帮助攻打襄阳不知道刘备是怎么想的?难道汉中平原的粮食产量不能支撑数十万主力部队的消耗?有可能,曹操撤离汉中的时候,蜀汉有一个乌鸦嘴说刘备攻打汉中,得其地,不得其民(《周群传》)因为汉中经过连年征战,人口锐减,农业收成大受影响
2、孟达降魏,刘封败退
蜀汉丢失汉中东三郡后,魏延、诸葛、吴懿、王平基本都是采取重兵驻防汉中,偏师出击陇西,引诱曹魏出兵的战略即便是诸葛的几次出祁山,也是稍有不利,立即撤军,设埋伏攻杀曹魏追军其中尤以魏延大败费曜和诸葛射杀追赶的张颌为经典,同时诸葛时刻不忘迁移陇西民众入汉中,充实汉中人口
3、姜维的重大战略调整
经过诸葛、魏延和姜维两代人的努力,蜀汉军的士兵的军事素养得到很大提高,这还是在益州士族全面厌战的基础上取得的成绩
曹魏军长期龟缩在长安附近,拒不出战姜维在256年惨败给邓艾是因为胡济失约,姜维大败后竟然没有追究胡济的责任这个时候姜维已经54岁了(此时诸葛瞻刚30岁,诸葛尚10岁)
姜维眼见自己已经到了诸葛丞相去世的年龄了,北伐在攻城略地上却毫无进展遂决定孤注一掷,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用险招胜敌,那就是放弃汉中,引敌入平原,造成曹魏军后勤供应困难,然后聚而歼之,这里就不展开谈了,很多人说姜维的战略调整导致蜀汉失败
姜维的战略调整深深的影响了诸葛瞻,因为诸葛瞻知道父亲拿拒不出战的司马懿毫无办法姜维出身天水,对北方骑兵的战法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再配以诸葛训练的连弩步兵,蜀汉步兵的战斗力空前提高我们还记得诸葛得到姜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姜维训练步兵
四、绵竹之战战前情况
1、军事形势并非不可收拾
263年,景耀六年春,姜维听说钟会在关中练兵的时候,就上表提醒,建议派张翼廖化督诸军分别守卫阳安关和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
因黄皓弄权的原因,朝廷直到8月钟会杀奔骆谷,邓艾杀奔姜维屯田的沓中时,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赶赴沓中援助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前往阳安关姜维离开沓中时,一路被邓艾追杀,急急掉个花枪甩掉诸葛绪后与赶到的廖化汇合
钟会破汉中附近的汉城,留少部分部队围住乐城,主力直下剑阁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只好舍弃阴平,退往剑阁,与张翼董厥在剑阁汇合,死守,坐拥15万大军的钟会攻打不下,粮食供应不上,准备退军这时候只要诸葛瞻守住绵竹,甚至退守成都,挡住邓艾,形势完全可以控制
2、诸葛瞻为什么瞧不起陈寿?
《晋书陈寿传》说诸葛瞻又轻寿,那我们就奇怪了,陈寿这么有学问的人,诸葛瞻为什么会瞧不起他呢?
本人在这大胆推测文武双全立志要接替老去的姜维北伐的诸葛瞻一看见陈寿就来气,你们大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你作为他的主薄,竟然不跟着到前线建功立业,反而跑到东观阁来混日子,你真是和你师父谯周那个投降派一个德行,真是一个废材!
此时的诸葛瞻应该是担任侍中者尚书仆射,也就是天天在天子跟前转悠的时候,他哪知道陈寿来东观阁就是姜维派来观察刘禅动向的姜维内心痛苦啊,自己乃一介降将,身居高位,打了几个败仗,蜀汉朝廷就想抛弃他
五、回放绵竹之战
邓艾率军从阴平道一口气穿越七百多里无人之地,沿途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行进极度艰险,到达江油县,守将马邈不战而降蜀汉先头部队在涪县战败,诸葛瞻率军退还绵竹,布好战阵等着迎击邓艾,邓艾派儿子邓忠率兵攻击敌军右翼,师篡率军攻打左翼两个人都出师不利,一起退回本阵,禀报说敌人还不可攻打邓艾大怒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还有什么不可攻打的道理可言?痛斥两人,令推出斩首,众将告免邓忠、师篡飞马出阵再战,大败蜀汉军,阵斩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进军至雒县
我们就来推敲一下此战的情况
1、出战双方应该都是步兵;
2、诸葛瞻应该是布阵迎敌,邓忠等左右冲阵;
3、邓忠和师篡第一次攻击不成,诸葛瞻为什么不反击?
4、为什么邓忠和师篡第二次攻击大胜蜀汉军?
5、姜维为什么不从剑阁派援军?哪怕派五千都成
6、诸葛瞻为什么不守城者占据险要?以5千军守城抵御一万应该是很轻松
我们在这大胆推测一下姜维自从兵败于邓艾后,发觉以黄皓为代表的内臣和以诸葛瞻和董厥为代表的重臣有意要夺他的兵权在姜维怀疑钟会要进兵汉中的时候,上表朝廷要求派的是张翼和廖化,实际朝廷也确实派出来的是张翼廖化,但是多了一个董厥,正是那个和诸葛瞻联合上表要罢自己兵权的辅国大将军姜维怀疑朝廷派董厥来就是替换自己的
但是作为一个已经61岁的忠心匡扶汉室的人,姜维没有置国事不理,迅速从陇西的沓中急速回军,和成都援军汇合于剑阁,阻挡住了钟会的15万大军邓艾翻山越岭的那几千人,舍弃了骑兵能干什么?诸葛瞻带的张遵、黄崇和李球都是荆州帮的少壮派,都是下一代的精英,防守能有什么问题,至于很多人认为的姜维为什么不从剑阁抽调5000人援助诸葛瞻,个人推测姜维一是认为诸葛瞻根本不需要,二这么做不是臊了话大的诸葛瞻的面子了吗?总之,姜维认为诸葛瞻完全可以搞定邓艾,此战之后,我确实可以告老了,恐怕这时候姜维都搞不清楚翻山越岭到绵竹是不是邓艾本部精兵,是不是邓艾本人亲自去的,那时候成都后方谁见过邓艾呢?谁知道邓艾是个结巴呢?
姜维完全想不到邓艾的几千人居然完败诸葛瞻,刘禅居然不战而降,实际上是剑阁将士们知道诸葛瞻战败后还听到传言说刘禅坚守成都,接到刘禅要求投降的命令后,大家都内心郁愤,拔刀砍石,那意思就是我们坚守剑阁,钟会15万大军都拿我们没办法,你们后方居然直接投降给几千人了?!耻辱加目瞪口呆啊
而在诸葛瞻看来姜维的战略调整是可行的否则,魏军不出击,我们永远没有机会,但是姜维作为统帅,61岁实在是岁数太大了,而且上次大败于邓艾,死伤不少,朝廷上下怨言颇重,该退居二线了
诸葛瞻自认为自己37岁,正年富力强,又文武双全,兵法了然于胸,儿子也毫不客气的17岁了,骁勇善战有我父子二人带领团结到身边的荆州精英二代们,何愁汉室不能匡扶?!
诸葛尚是否是公主所生,这个公主是否是张飞之女所出,都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诸葛瞻父子一同上阵了张飞的孙子张遵也出战了,诸葛瞻的本意是想向姜维表现自己的能力,一战拿下这几千敢翻山越岭来的邓艾士卒,从而为后面的调整姜维为益州刺史作铺垫,所以他没有听从黄崇的看似保守畏敌的战术
诸葛瞻所带这部分步兵的战斗能力还是不错的,诸葛瞻的这次绵竹城前的布阵迎击还是在先头部队涪县战败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说明诸葛瞻经过先头部队的失败,认为邓艾军虽然厉害,但不是不能与之野战的,何况邓艾军优势是骑兵,但是他没有骑兵,蜀汉军步兵是强项,我以强项步兵对邓艾的弱项步兵,焉能不胜?!
果然邓忠和师篡第一次左右两翼冲击居然打不下来诸葛瞻的步兵阵,但是邓艾军第一次冲击后,蜀汉军为什么不乘机反击?个人推测是邓艾军一击不中,后撤的太利索了,诸葛瞻又在反击追杀和列阵防守之间犹豫,居然给了邓艾表演杀不杀儿子把戏的时间,谁能想到,邓艾恐吓了儿子一番之后,邓忠和师篡居然一举打垮了诸葛瞻的步兵阵
什么叫烂泥扶不上墙?战前黄崇几番激励,诸葛瞻父子亲自上阵,张飞的孙子张遵死战,御林军右部督李球亲自冲杀,谁能想到这些诸葛瞻亲自训练的御林军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哪里见过真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旦血被捅出来了,纨绔子弟的本色立马呈现出来,一哄而散,任由几个御林军将领被如狼似虎的邓艾军士兵捅的满身血窟窿御林军败了,诸葛瞻死了,诸葛尚死了,刘禅精神崩溃了
身为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为何没能拯救蜀汉于险境?是能力不足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