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七十多万字《三国演义》为何流传千年?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三国演义》共计七十多万字,战争描写占了绝大部分篇幅,有多达四十余次的战争描写但是,一次次的战争描写却并不给读者累赘之感,相反,读者觉得每次的战争描写都觉得用笔得当,十分耐读这么多战争描写倒成了《三国演义》的一个特色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详略处理与轻重拿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具有转折性质的重要战役只有那几场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魏国基础;赤壁之战周瑜打败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这场战役已让鼎立之势初显;定军山之战黄忠与夏侯渊大战,成为平定汉中重要一役;雒城之战刘备打败张任,成就了蜀汉帝业;夷陵之战刘备败于陆逊,被火烧连营,损失兵将七十多万余,以至于白帝城托孤,这也是蜀国由盛转衰的开始;上方谷之战诸葛亮火烧仲达军队,本要打败司马懿,但天公佑护,让司马懿反败为胜,这也是诸葛亮在世时的最后一战,而他不幸含恨而终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以上这些战役对于当时的局势发展、小说的情节推动、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等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所以,小说作者也在这些战役上动了很大心思、用了不少笔墨官渡之战,作者用了两个章节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近两章描写此战役,相比于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许褚裸衣战马超等只有一两个片段的描写来说,算是笔墨较多的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而真正让作者大花心思的是赤壁之战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开始,作者就已经为这场战役做准备,埋伏笔,一直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都还是在写赤壁之战,在这将近八回中的描写中有孔明智激孙权智激周瑜舌战群儒的机智形象塑造,以及巧借东风智算华容草船借箭等神机妙算的形象塑造,也有周瑜的机智却冲动、有才却傲气的对比形象塑造此外,还有关羽的义气、曹操的乐观、孙权的、阚泽的远见卓识、庞统的智与傲、黄盖的忠勇诸多形象的智勇心态的描绘所以说,这场战争的详写,不仅仅是三方整体局势变化的需要,也是以此深化各类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这是在整体战争的描写上注重详略、轻重的安排处置,然而,在单个的战争描写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有巧妙的详略安排,例如,作者对于直接的战争场面并不作过多描写,而是将战争的前奏极力铺陈、渲染,用了将近六回来描写战争前奏,这一方面缓解了战争带给读者的悲伤、惨烈之感,另一方面,对于文学氛围营造、人物形象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这一点上也见得作者的匠心独到由此可见,作者不仅在整体的描写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在局部与个例的描写上也有细节的处理与详略的安排,轻中拿捏得十分妥当,给读者以审美感、沉浸感、享受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是稗官野史,也是英雄传奇,正因为它既结合了正史又加入了野史,既有官方记载也有民间传说,既有既有大众理想也有自我愿景,所以它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者个人的各种思想可以说,作者是借历史来寄托美好的政治理想的,同时晦暗地表达了对邪恶政治集团的批判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这种理想与批判首先作者,极力突出拥刘反曹倾向在《三国演义》中,以刘关张及诸葛亮为代表的蜀汉方面,是正义的代表而曹魏集团则代表了邪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这种倾向既是罗贯中的心声,其实也是民间的心声,这种想法早已存在于民间,罗贯中有机地结合了民间的观念这种倾向自然是沿袭了传统的道德标准犯上就是不忠不义,就是邪恶势力,是不会被认可的,这是自古所有的观念,所以这种观念更容易引起当时的读者的共鸣而在另一方面,拥刘也表现了对仁政和明君的向往,反曹则是对暴君和暴政的痛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所以,可以这样说,整个小说的观念,是从儒家的伦理道德出发的,在此基础上糅合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来表现对董卓、曹操等乱臣贼子和邪恶统治集团的痛恨,对圣君贤相和清平社会的渴望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古至今也是中华民族国的美好愿望与政治渴求,从这一点上来说,作者在小说中,这种倾向对于吸引读者的感情投入是有着极重要的作用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8447.html
这本七十多万字《三国演义》为何流传千年?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