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远记住了这一幕曹操一面拿着流淌着吕伯奢鲜血的宝剑,一面自负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然而,老曹真的天生就这么嗜血无情吗?文学的归文学,历史的归历史,其实,从一些史料的细枝末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阿瞒这孩子的心理挣扎历程历史的真实,不只是材料的真实,也包括心理的真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其实,史上的曹操,不是那么神经大条,在王允面前扛下刺杀董卓的任务曹家的孩子,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凭他的脑子,是不会去干刺客的勾当的况且伍孚刺杀董卓惨败的事例,他又不是不知道,老曹是个动脑子先于动刀子的人,他不会去干刺客的勾当历史上他也没刺杀过董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然而,曹操逃跑的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为啥逃跑呢?原来是辞职了,但在强大的肥董手下辞职是件很危险的事大学者蔡邕一度拒绝董卓的征聘,结果董卓杀气腾腾地说你不来,我杀你三族当然,董卓人品比明成祖过关,人家明成祖诛人十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董卓还是蛮器重曹操的,他要拉拢曹,封他为骁骑校尉曹操有远见,知道凭老董这付德行,在洛阳混不了多久,于是就跑,隐姓埋名地跑,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接下来,捉放曹的戏来了这是真的,但主角不是陈宫我们不能责备三国演义虚构陈宫捉放曹,还是那句话,文学的归文学,历史的归历史,将陈宫放到捉放曹的位置上,倒可以为以后陈宫被杀前,曹操与之谈交情做好了铺垫,从文学创造而言,这是合理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捉曹操的是中牟的一个亭长,也就是一基层乡镇干部,连镇长都算不上,然后扭送到县政府,公安局县里的功曹是个有心人,他认为眼前的这个人是豪杰,抓了可惜,于是向县令打报告,请求释放,于是曹操得以逃脱也没有县令跟着曹操一起跑的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小说里的捉放曹,显示的是陈宫的正义感和义气,而史料里,显示了一个政治事实董卓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力在减弱,一到河南,董卓的命令就不管用了而且县官、功曹放跑了曹操,也不用担责任,不用一块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接下来,在成皋,也就是吕伯奢家,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其始末如何,看其当时和稍后的记录在魏书里是这么记载的,曹操不是一个人跑的,还带了几个亲,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家,也不是场买菜买酒去了,反正出外了吕家几个公子在家,还有宾客,曹操投奔其家,结果吕家的人先动手,也不是政治觉悟高,要抓曹操报官,而是贪曹操的财,一家人和帮凶一拥而上,不料老曹是个能打的,把吕家人杀了几口,太祖手刃击杀数人,然后跑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从这个记载来看,老曹完全是正当防卫,而且也没有说是诱杀吕伯奢,也就是说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但是,这一起刑事案件到了世说新语里,就改了,改成是曹操是疑心吕伯奢家里人要图谋他,于是不顾吕家子弟热情招待他的事实,连夜杀了吕家八口人出逃,这个记载里的曹操,很血腥曹操的动机变了,从正当防卫到因疑心而杀人但还是有一个事实很清楚,没有杀吕伯奢,因为当时伯奢出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39879.html
而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记载里,这起刑事案件极其生动,从过程到人物心理,都有记录首先是曹操听到吕家有食器声,是食品器具的声音,于是疑心吕家要杀他,遂夜杀之这发出声音的器具,绝对不是锅碗瓢盆,而是杀猪刀之类的吧引起疑心的细节有了,杀人之后呢?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是没有表情的,而且是杀了吕伯奢之后说的而在孙盛的杂记里,曹操知道杀错人之后,还是满愧疚的,表情是凄怆的,说的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一个凄怆,道出了曹操惊弓之鸟后的内疚,痛恨和惶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悔恨,同时不得已为自己开脱,不像眼里里,完全是宣扬自己的人生哲学前者良心未泯,后者泯却良知孙盛没有见过现场,但他对曹操心理的把握,还是有道理的其实孙盛笔下的曹操,比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心理层次更丰富,更细腻
孙盛的记录,还是肯定一个现实曹操没有杀吕伯奢
从刑事案件的角度而言,曹操杀吕伯奢是冤案,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却是妙笔,把曹操的狠,全盘托出
至于这起案件,到底是曹操正当防卫,还是曹操疑心杀人呢?很难说清了,可能曹操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故意污蔑吕伯奢家的人抢劫也有可能,随着曹操政权的灭亡,后面的人才敢记录真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文学上,曹操滥杀已是铁案,而在史实上,则是个疑案当然不要紧,文学的归文学,史学的归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