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是如何面对官渡之战的

评论字数 2622阅读模式

  官渡之战,是袁绍曹操的命运决战,本来不关刘表什么事,但是以此引出的纠结,其后使刘表的政治分野,大白于天下官渡之战,应该从建安四年(199年)八月开始,当时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九月,曹操分兵驻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形成相持的军事局面十一月,袁绍派人求助于刘表,《志·刘表传》记载,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助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 刘表的中立态度,由此可见

  官渡之战的前夜,曹操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当时的都城)周边,割据势力都相继被清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擒杀吕布于下邳(今江苏邳县南);建安四年六月,称帝三年的袁术,在穷途末路中,病死江亭(今河南息县西);同月,到处辗转的张绣,势穷投降于曹操至建安五年,形势的发展更对曹操有利,正月,汉帝密诏事发,诛连的董承等人均被杀害,接着,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溃,几乎全军覆没,他只身投奔于袁绍;四月,孙策正想袭取许县,迎接汉帝时,被仇人刺杀身亡,孙权接任,一时忙于整顿内部其他如马腾、韩遂、刘璋等都在边远地区,鞭长莫及,并不使曹操在意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此刻对曹操有威胁的,只有冀州的袁绍与荆州的刘表就在袁、曹相争之际,刘表的中立,在荆州内部颇感震动,并还引出一段似如注释的插曲,当时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都先后劝说刘表,现在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如果将军有所作为,就应乘他们疲惫时,乘机而起,否则就应选择一方现在拥兵十万,坐守观望,遇有能者不去帮助,双方又无调和余地,这样两边必积怨于将军,试想如何中立?同时他们建议,曹操明达,天下俊杰多归于他,将来必能战胜袁绍,那时再下荆襄,恐怕我们不能抵挡不如现在依附曹操,才是明智的抉择当时刘表的大将蒯越,也持有这一倾向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韩嵩去了一次许都,就变成拥曹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可见当时荆州内部,拥曹派很有影响刘表这时也犹豫起来,最后想出一个主意,先派韩嵩到许县探听一下虚实韩嵩回来后,却大谈曹操的威望与恩德,劝刘表归附于曹操,于是刘表恼羞成怒,认为韩嵩是在替曹操做说客,为此他差点丢了性命对曹操的态度,依然回到当初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刘表本人与袁绍关系密切,《志·刘表传》记载,建安元年(196年),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还有,刘表治下的长沙太守张羡,在建安三年十二月叛乱,依附的也是曹操从这些迹象看,刘表对曹操存在一种敌意,这就可以解释韩嵩的建议,使刘表震怒的原因可是荆州上层人物,向来大有拥曹派,他们主张依附曹操,求得一方安宁,由此可知,荆州内部的要员与刘表之间有分歧基于上述现实,刘表为了维护荆州,采取静观的中立态度,显然是有平衡局面的一面,以这种折中的办法,力图掩盖自身的矛盾,也许是刘表一种敷衍策略的必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刘表对袁、曹保持等距离,可能还有另一目的,就是祁望他既定方针能顺利实施荆州在汉末动乱中,是较平静的地方,由于这里没发生大的战乱,其中多有北方的精英,纷纷在此地隐居避难,一时间荆州形成人才荟萃之地建安五年(200年)十月,刘表平定张羡等人的叛乱以后,《志·刘表传》记载,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闿、宋忠等撰《五经章句》,谓之《后定》 刘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举州推行文治措施,兴办学校、重儒治世力图将荆州,治理成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然而,刘表的期望,过于理想化了,当时诸侯兼并天下纷争在时代潮流冲击下,人心混乱,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第三条道路当时唯一可行的,就是以武治乱,重新实现大治就在刘表沉迷于文治之际,却将荆州严峻的现实置之度外,于是给荆州带来了一场灾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第一,刘表执行的路线不对,在皇权不振,四方扰攘之际,作为执掌重兵,坐镇要冲的州牧,本应整军经武、招贤集策、匡扶朝纲、制止战乱才是可行的选择可是刘表却一味闭门自守,无论是静观其外,还是教化于内,其作法都与大局无补处在大趋势下的乱世,即使出现一方小治,也不能挡住征杀的尘烟,何况时势多变,能否实现还很难说?也正是因为他不能与时俱进、延揽人才,当时蜇伏在荆州的士人,认为他的办法,不可能济世治乱,至使这些人感到,在荆州是报国无门,以致造成人才流失,而刘表竟不曾在意,实在可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第二,荆州内部在决策上,意见分歧,拥曹派者是恐曹派,在刘表班子中占有相当势力,如韩嵩、蒯越等拥曹倾向十分明显,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难以形成同仇敌忾的决心现在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刘表在统一认识上,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一致遏制分歧刘表更没预料到这种潜意识的危害,一旦外部有事,就会酿成内部分化,乃至整体崩溃没有处理好这个隐患,应是他又一的失误!后来事实证明,曹操南下,果然在这些投降派的鼓动下,轻易地丢失了荆州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第三,暴露了刘表不擅长军事的弱点,《志·刘表传》记载,建安六年(201年)三月,刘备投奔刘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可能担心刘备军力的增长,威胁到自己《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 刘表不听劝告,事后又带悔意告诉刘备,在优柔寡断的背后,也感觉到他不是曹操的对手再有刘表在荆州,无论是平叛(平定张羡叛乱,前后三年)还是对付江东,在军事上也显得吃力,刘表用兵之短与荆州缺乏帅才,由此也见一斑曹操说他是自守之贼,郭嘉评论他是座谈客,言外之意也透露出,他不善用兵的特点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121.html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因火烧乌巢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以曹操获胜而告终曹胜袁败的现实,使曹操称雄北中国,已成为指日可待!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都在虎视耽耽,可想刘表在夹缝中,能有何作为!战后的事实,曹操很快开始了,策划拼吞荆州的军事行动,《志·荀彧传》记载,建安六年三月,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八年(203年)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虽然这两次部署,因故没能实施,但荆州已在曹操的规划之中

  刘表汉室宗亲,也是汉末八俊之一,自中平六年(189年)上任以来,开始治理荆州也是声名赫赫,远闻天下可是十年后,遗憾的是在非常时期中,他对外不争进取,对内注重论道,以静观天下变的方针,丧失了大有作为时机荆州在官渡之战后,也仅仅维持八年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大军轻骑南下,刘表身亡,其子刘琮继任,投降派主宰了荆州,刘琮拱手而降,大好的鱼米之乡,兵不血刃的为曹操所有

  素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荆州,不战而降确实有些窝囊,可以认为,这是刘表错误路线的结果,但此时却为时已晚历史只能留下沉重的教训,如此而已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