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的张郃在演义上缘何成了莽夫

评论字数 2955阅读模式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张郃字隽乂,时代最令刘备诸葛亮惮忌的魏将,可惜《三国演义》将他描绘成如张飞一样的莽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张郃在讨伐黄巾时为韩馥的军司马,韩馥被袁绍打败后归顺袁绍,并且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官渡之战时曾建议袁绍: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曹操当时大部份的兵力都在官渡而许昌空虚,张郃看出这点与许攸不谋而合,但是不但袁绍没采,就连数百年后的罗贯中也没把张郃的见解写进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不久后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操军队精良,攻打乌巢一定会成功,到时候代志就大条了,赶快派人救但是郭图却说:张郃的计谋不对啦,不如直取曹操本营逼他回防,不必救乌巢就可以解除危机啦张郃反驳:曹操一定会派人守营,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被打败我们也玩完了结果袁绍还是听郭图的计谋,派张郃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郭图计谋失败,怕张郃回来对证,干脆使离间计把张郃逼到曹营,这点三国演义倒是记得很清处看到郭图这样的计谋,赵炎曾突发奇想:说不定郭图根本就是曹操的间谍,否则怎么专出一些对曹操有利的计谋给袁绍?可能是郭图对于曹操劫乌巢的应变策略失当,志交代张郃的智力还真的比郭图高了一点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后来张郃颇受曹操重用,先后与张辽、夏侯渊搭挡立下不少战功然而,在曹操讨伐马超时,张郃的战功在斐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却有些许矛盾之处,是说被略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武帝纪》斐松之有注: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许褚传》中陈寿却说: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泝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罗贯中采用后者的说法,理由可能有三:(一)前者记载张郃等(人),其中可能就包括许褚,因此罗氏认为没必要把张郃写进去;(二)许褚为曹操贴身护卫,救驾可能性较高;(三)许褚传的记载令人惊心动魄,加上又有让马超见了许褚有棋逢敌手之感,颇具戏剧性,因而采之总之,对作者而言,《三国演义》58~59章重点在许褚与马超的对手戏,没有张郃也无所谓,隽乂兄就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少了一次战功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0551.html

  张郃一生中败得最惨的一战,是在巴西被张飞大败从三国演义中看来,张郃在狭窄的山道被张飞前后夹击,大致上与蜀书记载的相同

  不久后张郃被派去与夏侯渊守汉中,结果刘备军全力打击张郃,导致夏侯渊分兵给张郃,偏偏又中了法正之计而被黄忠打败杀害夏侯渊的这一死,倒是为张郃加了些分数张郃在军中威望高,很快就被手下推举为大将,并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将而混乱的军队刘备听说黄忠杀了夏侯渊,只说: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要杀就该杀张郃,夏侯渊算什么)!可见刘备所忌惮的是张郃

  另外,三国演义中有提到,夏侯渊在定军山与黄忠对峙时,张郃识破法正的诱敌之计,劝夏侯渊不要上当,结果夏侯渊不听而丧命不过《三国志》中却无记载张郃的劝阻行为,因此不是罗贯中是在别的史料中找到,就是为了使用一个三国演义中常用写法苦谏不听,导致失败,意不在抬举张郃赵炎以为,张郃很多计谋都没被采用,可能是口才不好的关系吧

  曹操过世后,张郃有一阵子被派去与夏侯尚、司马懿攻打吴国,大败孙权,直到诸葛亮出祁山才又回到魏、蜀边境罗贯中为了剧情需要,配合别的角色而将张郃改写最多的就是这一部份

  街亭一役是张郃一生最成功的战役,诸葛亮的先锋马谡在山上屯军,被张郃截断水源而惨败,蜀国失去重要据点,南安、天水、安定等郡响应诸葛亮,也被张郃平定可惜三国演义特别强调是马谡用兵错误,而贬低了张郃的作战能力

  不久后,张郃又被调到荆州与吴国作战,这时诸葛亮又再出祈山,魏明帝急召张郃至魏、蜀边界的南郑,说: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不要迟到,否则陈仓就要被诸葛亮拿下了)!张郃却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放心啦~诸葛亮的兵粮撑不过10天,等我到了他早就退兵了)张郃当晚赶到南郑,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粮尽兵退

  这一段足以表现出张郃的智慧,但是三国演义却完全没提到,罗贯中大概认为,身为一个武将,怎么可以如此神机妙算呢?更何况对方是诸葛亮于是张郃又被牺牲了一次后来更为了配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劲敌司马懿而有更多修改

  司马懿被派到上邽为大将,代替曹真与蜀国对抗张郃认为要分兵至雍、郿二县,司马懿说: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大意是分兵容易被各个击破)于是只派一部份兵留守,其他杀到祈山事实上,司马懿的做法是比较好,因为诸葛亮兵力少,各个击破的确较有胜算

  后来,司马懿见诸葛亮在卤城有退兵的迹象,想要围城,张郃又说: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只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大意是诸葛亮兵粮不多,迟早要退兵,但是如果大军围城反而会使诸葛亮坚守卤城,攻不下还会大失民望)司马懿不听,围城又不战,加上诸葛亮百般挑拨,使得将领士兵都不服领导,瞧不起司马懿

  如此看来,确实是司马懿失算了,然而张郃的真知灼见,却又为了配合司马懿而被删去

  终于,诸葛亮退兵了,而张郃就是在追击时中伏身亡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张郃的对话是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先锋张郃曰:‘吾愿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合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合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合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懿曰:‘公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吾自引三千兵随后接应’如此看来,是张郃鲁莽自己找死,诸葛亮又添一条神机妙算

  《张郃传》裴松之却注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合追之,合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合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合髀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张郃早料到诸葛亮有伏兵而不想追击,司马懿却硬是要张郃去,张郃无奈上阵,果真中伏而死虽然结果一样,但是对话却相差甚远,我也将他归因于作者要配合诸葛亮和司马懿

  如同前面说的,司马懿被设定为诸葛亮的最大敌手,如果司马懿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而被旁边的武将看出,感觉很尴尬

  其实也有人认为正史的记载是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如果用这点强调司马懿的奸不是很好吗?那么罗贯中为何没这么写呢?倒不一定是他没想到,而是如果这么写的话,就等于是孔明反被司马懿利用了,身为蜀国支持者的罗贯中,是不会容许这种内容的所以,隽乂兄,最后一次委屈你啰赵炎不太同意司马懿刻意害死张郃的说法,司马懿杀曹爽是为了夺×权,但是张郃的地位似乎还不至于影响到他

  陈寿对张郃的评论是:合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因此,我们不能再把这个连孔明也很头痛的狠角色,以一介莽夫视之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