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打死玉面狐狸为何要剥开衣服看一下?原来他知道妖界一个秘密?

评论字数 3784阅读模式

(蜗牛看西游第210期)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文/牵着蜗牛散步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中国人对桃色事件总是十分敏感,如果男主是像猪八戒这样的网红,更是一秒钟吵遍全世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以前说地球会成为一个村,以为是交通发达了,早餐在北京吃,午餐在伦敦吃,晚餐在美国吃,晚上还可以到明尼苏达大学转转现在才明白,是谣言像小山村的小道消息一样,不,比小山村的八婆们传得快多了,而且真真假假,让你完全搞不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以前在村子,八婆再多,只要把门一关,什么信息都进不来现在不行,你总要打电话吧,电话里会有人说东哥在美国的事;你总要上网吧,网上会有人说范爷的事;你刷朋友圈,朋友圈到处是娘炮争论总之,你想自绝于社会,社会都会从多个角度来骚扰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蜗牛老领导说过一句话,信息太多,有时也是一种灾难,会让你更加迷惘,不知所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更可怕的是,有些消息传播是为了正义,更多消息的发散则是带着个人目的,借助吃瓜群众的刀,阴笑就把对手干掉了,所花的成本,不过五毛像龙哥那样,还要亲自赤膊上阵,真是太低级了,是入不了他们法眼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真假信息泛滥,即使价值观早已形成的成年人,也常常弄懵逼,更不要说尚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了,他们往往被一个又一个的圈套搞昏,最后的结果,则成为网络暴民的生力军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1498.html

曾经掀起网络风暴的人,说不定最后会被网络风暴干掉,凶手就是他们培养起来的网络暴民

蜗牛只谈西游在原著中,猪八戒打死玉面狐狸,还要剥人家衣服,这件事像东哥在美国为何要独自送美女回家一样,就曾引起过广泛争论

争议一:玉面狐狸是谁打死的


在央视86版《西游记》中,沙僧一铲子把玉面狐狸放翻在地,因此,很多人只看了蜗牛这个标题,就在文后留言:小编吃翔!明明是沙僧打死的好么?

其实,只要翻看了原著,就知道究竟该谁吃翔

在第六十一回,孙悟空正与牛魔王恶斗,猪八戒和土地带着阴兵赶来了,原著是这样写的

行者见了问曰:那摩云洞事体如何?八戒笑道: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狢獐、羊虎麋鹿等类,已此尽皆剿戮,又将他洞府房廊放火烧了土地说他还有一处家小,住居此山,故又来这里荡也

从上文可以看了,打死玉面狐狸的,是八戒而非沙僧!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在原著中,沙僧全程只打死了一名妖怪就是六耳猕猴取经队伍中的假沙僧,因为这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

在一文中,蜗牛就给大家分析过,沙僧自从在天庭斗争中被搞下界,基本是明哲保身,高高挂起能混则混,能不管就不管

他知道,牛魔王孙悟空曾是拜把子兄弟,如来的意思是要挑起两人恶斗,又不要老牛真死(最后被哪吒押回了灵山),面对这么复杂的关系,他去掺合才怪了!

因此,在三借芭蕉扇风波中,哪怕猴子被吹到须弥山,哪怕屁股上的猴毛全被烧光,哪怕与牛魔王打得昏天黑地,沙僧都在唐僧身边无动于衷,坐山观虎斗不得不说,机关混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倒是猪八戒表现得非常积极,不仅像打了鸡血一样狂揍牛魔王,还把人家小情人一耙筑了,洞府一把火烧了,彻底断了人家的根

猪八戒为何表现得这么激进?因为他与老牛之间还有一个不想被外人知道的秘密!(见往期文章)

蜗牛在往期文章中多次强调,原著一些细节的设置极有深意,可在影视改编时,因种种原因被删掉了

央视86版《西游记》很多地方改得不错,可有三个地方与原著精神相违背,一是孙悟空把玉帝打在桌底下,二是救人参果树回去找菩提祖师,三是安排沙僧杀玉面狐狸

当然,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争议二:八戒剥玉面狐狸的衣服要干啥

说到这个话题,很多人就很兴奋,联想到猪八戒的本性,有人便认为他是色心作崇,还想占点便宜啥的

其实,不仅猪八戒爱剥女狐狸的衣服,孙悟空也曾干过在原著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在平顶山杀死了金角银角的老母亲九尾狐狸,也专门拖出轿来,拉开衣服看一看

在原著第三十五回,九尾狐狸被杀,她的弟弟狐阿七大王带着妖兵来复仇,但本事太差,孙悟空几棒就打得他一路逃窜后来被猪八戒赶上,背后一耙,直接弄翻在地,八戒的动作也是急拖来剥了衣服看处,原来也是个狐狸精

说猪八戒对母狐狸感兴趣还能理解,但也剥公狐狸的衣服,就有点重口味了

所以,他爱剥狐狸精的衣服,不是为了占便宜,而是另有其它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缘自白骨精教训和猪八戒自身的经历!

白骨精有一门手艺,叫解尸法,孙悟空前两次眼看着将她打倒了,她却又复活了,最后成功离间唐僧师徒,把孙悟空撵回了花果山


解尸法也叫元神出窍,是指人的真灵离弃肉体(物体)升天,会找肉体再次复活,也就是说,只要真灵不灭,就永远死不了这也是中国神妖界常用的一种技能

《聊斋》中,很多道士厉害人物死了,家里人还在给他烧香磕头呢,结果无意间开棺一看,里面只剩下一件衣服,一双鞋子惹干年后,某某人又在深山中看到他

在西游记中,除了白骨精外,红孩儿也用过原著是这样写的

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这行者背上越重了

他把自己的肉体留在孙悟空背上,自己来个元神出窍,站在半空中看孙悟空的笑话孙悟空把他身子摔得稀巴烂,最终惹怒了他

其实除了妖精,猪八戒和孙悟空也常用这招

猪八戒当年被罚下天庭时,身体也是摔烂了的,幸亏他的真灵未散,急忙抢了一个猪胎,重生于世,丑是丑点,但至少活过来了

而孙悟空则运用得更加灵活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比求雨时,他的肉体在下面与猪八戒简单对话,元神却跑到空中指挥众神下雨

因此,猪八戒虽然把狐狸筑死了,却总担心没死掉,会再来报复所以,不验个尸,总是心里不踏实

就像昆山事件一样,对敌人要么不打,要么就要打死!不然,等龙哥清醒过来,死的肯定是于海明!

那么,猪八戒在打蝎子精、豹子精、杏树精时,为何从不剥衣验尸,不怕他们施展解尸法呢?

这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公案

众所周知,狐狸在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西方世界的认知中,都是狡猾、奸诈、迷惑人的代名词

然而,在自然界中,它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灵敏的嗅觉能迅速感知到危险,修长的腿能快速奔跑逃命(最高时速可达50km/h左右),它非常胆小,天敌也多,更不会攻击人类(现在几乎快灭绝了)


这样一只小动物,如何成为坏女人的代名词?

其实,在上古时期,狐狸不仅不是放荡女人的代名词,相反,因具有恋旧不忘本的高贵品质,成为了不少部落崇拜的图腾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曾指出狐狸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意思是说,狐狸将死,头必然朝向它出生的山丘可见,狐狸是一种非常记恩感恩的动物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记载: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夫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之,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这个故事是说,大龄剩男大禹三十岁了还没找到老婆,游荡到了涂山,见到一个九尾狐狸,眼前一亮,觉得是吉祥之兆,于是就把她娶回了家

一直到魏晋六朝和隋唐时期,狐狸还是一只瑞兽当然,也有坏的狐狸精,但绝大多数指的是男性!所以,今天的男同胞们,就不要用狐狸精来骂女人了!

一直到了南宋时期,大儒朱熹在对《诗经·邪风》中的匪赤莫狐中指出: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

他这一番话,狐狸可就遭殃了!

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朱熹是何方神圣,他的话为何会影响那么大

朱熹,南宋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宋宁宗皇帝的老师,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一!可以这么说,好几个朝代的高考试卷都是按照他的书出的!厉不厉害?太厉害了!

他的格物致知理论后来被明朝网红、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王守仁)狂怼,这才被拉下神坛(需要说明的是,并非说朱氏理学不好,不少思想在今天也很有教育意义,只是有些观点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已经不太合适了)

作为当朝第一网红,高考试卷出题者,说狐狸是专门勾引男人,祸国殃民的狡诈角色,那它肯定就是坏淫!就像今天一些公知随便放个屁,都会有一大帮信徒帮助传播一样

更可笑的是,朱熹判断狐狸是坏淫不祥之物的理由是似犬黄赤色就像封建卫道士判断女人天生是坏人的原因是媚,会迷惑男人一样,是非常偏颇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句偏颇的话,狐狸便从一个人人崇拜的瑞兽,成了个个避之不及的不祥之物,从此再也没翻过身

明朝《封神演义》出书时,更是将狐狸和红颜祸水的苏妲己融为一人,在两汉魏晋被捧上神坛的九尾狐,彻底被打入妖界从此,坏女人与狐狸精,直接划上了等号

清朝《聊斋》故事中,对狐妖的态度有所转变,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同情,但也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批判态度

《西游记》作者在写玉面狐狸、九尾狐狸等妖时,肯定受了朱熹的影响,将之定义为狡猾的妖精,因此猪八戒孙悟空将他们打死后,都会拉出来看一下,不然不放心

这也说明谣言的厉害,特别是当一种谣言占据了主体地位时,产生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甚至会影响历史走向!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一句话可以红一个人,一句话也可以毁一个人!因此,我们在接收到一条信息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判断,不要成为别人的帮凶,今天害了别人,说不定下一步就害了自己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蜗牛已经在筹备出版第二本新书了(到时会收集部分精彩评论,给大家更多惊喜)应大家要求,再把第一本书的购买信息发上来,可,在蜗牛小店购买(可指定签名内容),也可在当当、天猫、京东搜索《蜗牛看西游》订购



更多精彩解读文章,见蜗牛新书!

(有特殊需求的,请在小店购买时留言如签给谁,签什么内容等)




始发于微信(蜗牛看西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