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高士晶莹雪
车前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红楼梦》曲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薛宝钗与林黛玉,一个是金玉良缘的宝姐姐,一个是木石前盟的林妹妹,红学家俞平伯曾说: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妙莫能相下黛玉葬花,以花自喻,见落花感身世,自尊敏感,抒写着尘世中罕见的性灵之美,美如天仙宝钗扑蝶,活泼聪敏,生机盎然,少女天真烂漫的情趣和金蝉脱壳的小心机,也跃然纸上因热爱黛玉缘故,许多红学爱好者对宝钗褒贬不一,认为宝钗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怎么可以嫁祸到林妹妹头上?但这才是真实的宝钗,活生生的宝钗,保持自己的形象是第一位的,是不容商榷的容貌上,她艳冠群芳;气质上,她端庄娴雅总体而言,她是个美丽聪慧、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亦是太虚幻境薄命司正册并列第一的悲剧性人物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以出世之心入世,宝钗的精神世界完美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红楼梦》通部书中,蕴含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古老智慧,而薛宝钗才是这一古老处常之道的最佳诠释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曹公第五回就说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宝钗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也多喜欢与她玩笑用今天的话说,她是全方位的有人缘,曹公用评语式的语言给宝钗性格定位以后,又通过书中许多情节流动、大量的细节,把她这种性格生动地诠释出来宝钗扑蝶恣意烂漫,在书中是极少的场景;求真与务实难免冲突,她的率性终究有限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第八回宝玉去梨香院吃饭喝酒,黛玉也去了,宝黛钗三个人在同一个空间里不同个性的展示,少男少女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然交往黛玉伶牙俐齿,不加掩饰,比起她刚入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话,变成了快人快语,甚至有点尖酸刻薄起来,而宝钗年纪只稍微大一点点,仍是小姑娘,但她沉稳、含蓄、温柔、敦厚、平和、典雅,善于为人处世作者有意识形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让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上的悬念,引起读者去揣摩、去探究,宝玉到底喜欢黛还是喜欢钗?然后迫不及待地继续深读下去这一回,宝钗基本上把黛玉给比下去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26.html
宝钗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她虽觉得写诗不是女儿分内之事,却很善于写诗,元春省亲,钗黛二人所作之诗皆为搪塞,远不如起诗社时出彩,但她的《凝晖钟瑞》深得元妃喜爱,其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和黛玉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一对比,能看出宝钗含蓄端庄,黛玉别具一格诗为心声,托物言志宝钗的人生观积极向上,她的梦想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众人赞她果然翻得好气力!无论顺境逆境,她都会把握当下,不坠青云之志她的诗深得众人之心,远较黛玉受李纨社长等人推崇她对美有很高的敏锐,留意周遭一切事物中美和精华的部分对音乐、绘画,也有非凡的鉴赏力,惜春作画、宝钗论画,她说出一篇绝大的道理,若非真内行,那是一句也道不出
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专门让宝钗抽中的花签是牡丹,黛玉抽中的是芙蓉牡丹是入世的花王,芙蓉是出世的莲心大观园里,宝钗品格端方,才貌双全,的确配得上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王纵是无情也倾倒众生,动人的不仅仅是她鲜艳妩媚,还有其为人处世、学识品格
二十二回,她在自己的生日宴上点了一出《山门》,从听戏赏曲这一极具哲学深度又兼精彩绝伦的故事里,展现了钗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黛玉通山川草木之灵秀,宝钗则是人情世故、世事洞明当宝玉嫌弃这些热闹戏,宝钗为宝玉念了戏中极妙的一支《寄生草》,这是一出笑剧,人物对白格外有趣,无怪贾母喜欢而戏中鲁智深有一种真性情,完成使命后无牵无挂放下一切,坐化彻悟、修成正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潇洒自在境界,打动了宝玉,称赞宝钗无书不知最可喜曹公此处用黛玉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的吃醋妙语就此截住,黛玉唯有在宝玉面前,最是灵气四溢、口吐莲花,这就是爱的力量,爱与被爱使生命更加完整,黛玉的热情与才华被点亮了
而宝钗论戏又可见宝钗之周到妥贴,贾母、宝玉二人口味截然不同,她能两处不失,亦俗亦雅,最难得能从宝玉眼中的俗戏里品出禅意和妙处,非入世之人不能为,这是一种圆贯融通的智慧宝钗淡雅沉稳的外在风格后面,内心世界是博大浩瀚的她博览群书,旁学杂收,对禅宗的典故如数家珍,以她的聪慧和知性,她自然理解佛禅的哲理,人生牵挂越多,烦恼越多,但她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上,还是坚守家庭伦理责任,心怀使命感读者往往更注意儒学对宝钗的浸润,其实唐宋以后的读书人,很少没受到过佛禅文化的熏陶宝钗所知所学渊博而自持,甚是可贵
与佛禅推崇的内在解脱、超然心境相比,宝钗更在乎现实世界获得的认同与肯定无论从家庭还是从自己考虑,她都会非常努力地去谋求更好的出路,获得理想的婚姻、良好的社会地位她早已将小女儿心态全然收起,自觉地承担起家庭重任;她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阻力和障碍,并一一化解
在处处风波处处愁的末世,她以山中高士之冷之无情,把自己塑造成当时社会高度认可的一流佳人,那就是藏拙守志,端庄知礼,温顺恭德,以便日后相夫教子,做一个世人称赞的贤妻良母在贾府,贾母是核心;下一辈,以贾政王夫人为核心;再年轻的一辈,则以宝钗和凤姐为核心她们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代表着社会的主流在这个主流社会,宝钗游刃有余,她得到的亲情、友情,以及世人的认同,是大观园里任何一个女儿都难以企及的
清朝有文字狱,《红楼梦》是打破历来小说窠臼的奇书,自然要避讳,曹公取号雪芹以自寓,薛宝钗之雪以出世之心入世,不为物羁,自成高格,既是曹公追求智慧的处世之道在书中艺术化的呈现,又是他借以在不属于自己时代里诗意栖居的人生态度博学多才的薛宝钗身上,何尝没有无所不能的曹公的影子?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的处世智慧完美吗?
如果说王熙凤的八面玲珑是张扬、引人注目的,那宝钗的周到体贴则是润物无声的她日常行为言谈、待人接物,都严格遵守着封建礼教的要求,循循善诱,与湘云、黛玉乃至王夫人、袭人等沟通,均能做到审时度势、无往不利除了蘅芜院被贾母批评太过素净,她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就连亲生女儿也作贱的赵姨娘都觉得宝钗好:会做人,很大方袭人老劝宝玉和宝钗多亲近,湘云来了只嚷着要往宝姐姐那里住
她善待身边许多人,为湘云螃蟹宴出钱出力、出谋划策,为黛玉每日送去一两燕窝,为不受人待见的赵姨娘也送出一份礼物;她重实效、守秩序,对世界怀着一份积极改造的热情,劝宝玉走经济仕途,劝黛玉不要读闲书移了性情,劝探春不要协理几天家就觉得朱子虚浮,劝母亲放哥哥出去历练,劝香菱想想怎么为人处世,别老想着做诗她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当时社会期望的标准贤良女子的模子里
她可以参加诗社,可以和众姐妹一起放风筝,但她不会去吃鹿肉,不会赌气不理人;刘姥姥的笑话不会让她笑倒,妙玉的茶水是雨水还是雪水,她一概不动声色,不值去问无意中她看到岫烟带着探春所赠玉佩,就教导岫烟切不可喜欢这些富丽闲妆,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出场时,衣服半旧不觉奢华,大雪天里,她穿着青色的鹤氅,不如他人艳丽她内心强大,不惧怕分散和失去,住着雪洞般的屋子金钏儿已经死了,看不出她任何伤心难过,说着令王夫人觉得非常熨贴的话,拿出新衣为金钏儿装裹;柳湘莲已经跟道人走了,哭也无益,劝母亲安排陪哥哥出远门辛苦奔波的伙计们吃顿便饭更要紧些她每次从大观园回自己的家,都把小角门上的钥匙带在身上,只为了避免是非
她喜爱读书识字,也曾有过一阵子小儿女情怀她对黛玉说了一大段关于耕读的深刻见解,诚恳剖心解腹告诉黛玉,说自己曾也是个淘气的,甚至有失检点读过一堆禁书如《西厢》之类,可她认为若读书不明理,倒不如耕种买卖,闺阁认得了字,就该看正经书,守住本性为了遵从古训,她把自己所有的真性情都冰封雪藏起来书中道她,一方面坚守不干己事不张口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和各方人物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甚至视她为情敌的黛玉,她也做到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使黛玉再没有认为她藏奸,钗黛之间消除了误会嫌隙
宝钗其实并不真正反对读书,否则,她的博学从何而来?她反对的是乱读书,曲解圣贤之意,她劝导宝玉仕途经济,是想努力规引宝玉到入世的正途,辅国治民,合情有度,与禄蠹贾雨村之流的逢迎权贵、欺上瞒下、草菅人命是截然相反的她处世有大智慧,所作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基于对世态人心深刻的洞察,被叹为食蟹绝唱,并赞其小题目寓大意她协理大观园,并未发表过多的意见,却在关键时刻出面,让老婆子们愉快地接受了探春的经济改革,可见她理家颇有一套,认的真,用的当,责的专,待的厚,是善知人者(回末总批),故回目赞其曰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以时论人,源自孟子,赞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宝钗会做人,会处事,时宝钗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到底张爱玲眼光毒辣,一下子看出钗黛二人的分野,一个超逸,不限于那个时代;一个从时,符合小说中的时代张曾评价曰:宝钗虽高雅,在这些人里数她受礼教的熏陶最深,世故最深,所以比较是他们那时代的人宝钗有着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博学才识和成熟老道,能够淡定地面对一切风雨,让生命中有了一种不可被打败的韧性和维度,她对社会污浊现状洞若观火,对生离死别有着大彻大悟的智慧,完美到了几乎无可挑剔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一面镜子,里面映照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诸如秦氏托梦凤姐的家计长策,何尝不是曹公在家族惨痛经历基础上,以自己超凡智慧给出的独到深刻解决之道?宝钗的冷、无情、金簪雪里埋,难道不是曹公经历过太多生离死别后,不得不有的难得糊涂?又何尝不是曹公自己人生智慧的结晶,保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难得清醒?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爱过宝玉吗?
《红楼梦》又是一部隐含着家族自传史的小说,宝玉是书中的男一号,他身上会有更多作者的影子书中宝玉黛玉心心相印、生死相恋的爱情,曹公写得很美很动人但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爱过男一号宝玉没?这在书中非常隐晦,世人猜测又何其多!
宝钗曾是黛玉心中的一根刺,哪怕她跟宝玉多讲上几句话,黛玉都要做上一篇大文章起初黛玉在感情上没有安全感,一度还险些殃及大大咧咧的史湘云,但尽管如此,黛玉对宝钗的格外警惕,并非没有道理
宝钗也许比同龄人背负了更多责任第四回她出场时,曹公就介绍薛家是皇商,尽管有钱,但在重文轻商的封建社会,她的家庭社会地位不算很高,并多处出现宝钗无时不刻把我们祖上也是读书人家这句话挂在嘴边,她很在意别人会误解她的家庭不够高贵书中还写她的哥哥薛蟠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个虚名支领钱粮,从这个背景描述可知,薛家的中兴绝不可能仰仗其兄,宝钗小小年纪就扛起家庭责任,曹公明确说她较之乃兄竟高十倍,因她见兄上不能慰母,下不能立业,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书中还明写薛家进京的目的: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宝钗进京待选,期望充为才人赞善之取,再进一步攀龙附凤,这是她及薛家排在第一位振兴家族的大目的是也故宝钗是个十分识大体、有志向、愿担当的人
第一回中曹公也借贾雨村言说出宝钗的大目的是钗于奁内待时飞到了元春省亲的那回,她对身穿黄袍的大表姐非常艳羡,元春即是宝钗的榜样,她当然也愿意到皇帝的身边去,光耀门楣,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才貌出众的宝姑娘终究没能被选进宫去
《红楼梦》是一部家族史内涵很深的小说,尽管曹公把真事隐了,但并没有一隐到底,他偏还留着假语存在曹公那个时代,宝钗参加宫廷选秀是极其敏感的内容,书中只能暗写二十九、三十回清虚观打醮这段情节前后,曹公以神来之笔描摹了宝钗的反常失态,绵里藏针怼宝玉冷笑自嘲藏暗讽借扇机智带双敲布下语阵敲双玉见势一笑收残怒,心情不好的宝钗被写得合情合理、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其实这里暗写了宝钗选秀失利
宝玉对女孩儿参加选秀是不以为然的,他的价值观和那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分道扬镳十六回他姐姐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举家欢欣,惟独他皆视有若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他对宝钗是否被选入宫毫不在意三十回他搭讪宝钗,以杨妃比作宝钗,绝对没有故意去触动宝钗心灵疮疤的想法,但宝钗先是怀疑他以杨妃来影射选秀,大怒之始,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后以斥退丫环靛儿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再把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与和好说成嬉皮笑脸,然后更与黛玉、宝玉围绕负荆请罪,把一腔烦躁与怨忿的火气发泄得淋漓尽致,这里既有曹公暗写宝钗选秀遭意外淘汰之伏笔,又活画出宝钗的君子人格,儒家传统中,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是君子人格中的两种特质宝钗是一个好修养的人,发了脾气,表现出适当之怒、适度之怒,既铮铮若铁,有不可轻犯之威仪;又谦谦如玉,一笑收住,有温柔大度之涵养
对宝钗选秀失利,元春应该最先得到消息二十八回元妃赐出端午节礼,宝玉和宝钗那两份安排得一模一样,规格高、品种多,而黛玉却只和迎、探、惜春一样,降了一等,宝玉对此非常惊诧,他从心底里希望自己与黛玉的是一样但长辈们心里清楚,元春给宝玉、宝钗颁赐节礼,看好金玉良缘,明显有指婚的意思宝钗何等聪慧,她岂有不明白之理?书里这样写: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同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薛宝钗从小受封建教育,她恪守闺阁女儿礼仪,哪怕心里有多激烈的想法,表面却丝毫不露一点迹
薛姨妈对荣国府的攀附,宝钗知情,没有抗拒,也无意反对,而且存着小心思,当见到元妃的赐礼,更是有些小得意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园林构建非常讲究一个藏字,当然也有偶露峥嵘之时宝钗就很像一座美丽的古代园林,通常她不显山露水,但真要表现之际,她会当仁不让、直露锋芒一向不爱花儿粉儿的她,为什么一反素雅常态,笼上这串对她非同一般意义的红麝串?还专程前往王夫人和贾母处因为她心底里认可金玉良缘,是默认并欣喜着的
宝钗一向形象散淡,对人不远不近,就算在贾母王夫人跟前,也显得从容自若,收放自如但是她这世外高人形象,在宝玉面前,总有点儿不彻底
二十回时,黛玉听到宝玉说在宝姐姐家里,便很不高兴,掉头就走,宝玉追过去哄黛玉,此时宝钗突然跑来说,史大妹妹正等你呢,说着就把宝玉推走了总怀疑宝钗是故意的,她向来知道黛玉有心结,这会子横插一杠,无异于火上浇油以宝钗的聪慧,完全能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类似这样的情形,书中还有好几处,她有事没事总爱往怡红院跑,气得晴雯抱怨: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有读者说是宝钗有意的示威但,也很有可能她在某种感情的左右下,下意识地想对宝玉有所作为
三十回选秀失利的心灵伤平复以后,宝钗渐渐更多地流露出了她对宝玉的爱恋宝玉挨了贾政痛打,宝钗给他送去治伤的丸药,有个细节,她说:早听人一句也不至于如此,别说老太太、太太,就是我们看了可见她内心十分心疼,她很在乎宝玉,这一特殊情感不禁流露出来了,可她很快又意识到自己不小心说错了话,低着头,红着脸,摆弄着衣裙,这种种表现都是少女的害羞以及对爱情的期望
三十六回宝玉午睡,宝钗来看他,顺手绣起袭人没绣完的肚兜,这个场景是十分美妙的安静的午后,宝玉睡着午觉,宝钗坐在宝玉床边,一边看着他午睡,一边绣着鸳鸯戏水如果宝钗不是真正喜欢并爱恋着宝玉,以她冷静周到、熟知礼仪、处处避嫌的高格,她是绝不会在午睡时间走进年轻男子卧室,坐在他随便睡着的床边,替他绣寓意明显的鸳鸯戏水肚兜这一回的高潮,是宝钗听到了宝玉梦中忽然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尽管她顿时怔住,但她完全做到了不动声色此后书中任凭宝、黛的话语、行为如何富于刺激和挑战,比如紫鹃试莽玉,一试一个准,闹得举府翻腾,合宅皆知,宝钗岂能心悦?她均隐忍下来了,再没有端午前后的失态表现
就价值观而言,宝钗与宝玉在仕途经济之路上背道而驰,宝钗不会欣赏宝玉不追求功名利禄、只在闺阁女儿堆里混的富贵闲人性格,但宝钗对自己非常自信,也很具理性,她有规划,有目标,无法选秀进宫,嫁给荣国府这样的公卿家庭作媳妇儿,宝玉贵族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以及宝玉身上的才气慧根,她是知根知底的尽管宝钗与袭人的视野格局完全不同,但有些做法却出奇一致,对宝玉那就是边改造边拿下、边拿下边改造的做法,她相信终有一天,宝玉会走上仕途经济的正确道路宝钗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爱恋着宝玉,并积极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而且她也看得很清楚,未加棱角修饰和封建女子标准包装的林黛玉,无论如何也难入王夫人和贾政的法眼
宝钗服用冷香丸的药引子,为癞头和尚所给,是从放春山采来、用灌愁海水和成,宝钗同黛玉、警幻一样,属专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太虚幻境之仙子,她也具有深情痴情的相同特征,更大的特征是她因服用冷香丸,压制住所有情感,任何外人也琢磨不透她的心事
在许多场景中,钗黛确是双峰对峙,估计曹公有时候也分不出彼此,虽然他喜欢黛玉的高洁,但未尝不喜欢宝钗的妩媚;黛玉活在理想中,宝钗活在现实中
两位女主人公与宝玉的爱情姻缘,木石前盟是理想中的缘分,而一把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一块宝玉莫忘莫忘,仙寿永昌,金玉良缘的缔结不也是现实中的婚姻最恰当模式?前世姻缘的轮回与今生姻缘的冲突,孰胜孰负?
可是,宝钗的婚姻,终究以终身误告终宝玉是一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人,是一个不愿走仕途经济道路、于国于家无望的人,他最终因情极之毒而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钗既没有让宝玉变成理想中能够辅国治民的丈夫,也没有让自己得到幸福美满的婚姻,根据探轶,她无子无女孤独终老,到底意难平
山中高士晶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