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红楼,掩传沉思,不禁悲从中来,怅然若失
毫无疑问,《红楼梦》写了人生大悲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后四十回是原作未及修改定稿,还是高鹗所续,都没有影响其悲剧性结局曹雪芹在《红楼梦》曲子里,对最后结局的总体设计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这个飞鸟各投林结局,与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之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彼此呼应的甄士隐所注是一切皆了,而曲演《红楼梦》的结尾曲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无论内容还是意境都一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即便是高氏所续,最后结局之悲惨同样令人不忍目睹——有朋友就说,看《红楼梦》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都不忍看黛玉之死和贾府被抄,原因是太悲惨了,感情上接受不了确实,看着看着,我们和书中的人物都熟悉了,也有感情了,但再看着看着,这些朋友们都一个一个的离去了:林黛玉焚稿断情、泪尽而亡,贾宝玉失去情根、悬崖撒手,薛宝钗独守空帏、生不如死主要人物皆死的死,散的散,一度赫赫扬扬的贾府,迅即崩溃瓦解,树倒猢狲散即便是对少数人物、某些情节的设计似乎有误,但不影响总体的悲情发展,高氏的笔力更不可轻慢,他把悲情烘托得很浓,浓得化不开高氏最大的诟病是补上了兰桂齐芳,皇恩浩荡,赦免罪人,家道复苏,露出了一线光亮,似乎影响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情效果但仔细想来也不尽然,曹雪芹在好了歌注和飞鸟各投林里,一样安排的有死里逃生的和侥幸的,还有凤冠霞帔者,并非都死光逃尽方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想来这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是与过去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日子相比照而呈现出的一种悲凉气氛把贾府最后露出的那一丝微弱的光亮,置于这昏惨惨的氛围中,倒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感,令人更加的凄凉、怅然和唏嘘不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写尽了人生百态,然而,他并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他写了人生悲剧,但并没有指出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他把笔下人物和贾府的悲剧命运,归结于不可抗力的结果,似乎人物悲剧的原因,均在于冥冥之中的命运操纵,于是便出现了诸多的预兆、谶语,最后的结论是,人生无常,一切皆有因果报应,一切都是空幻的、虚无的,如同梦境一样不可琢磨确实,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腐朽的清王朝行将崩溃前夕,也的确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人生也就被视为梦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由于《红楼梦》一问世就受到空前的关注和喜爱,又由于书未成而芹已逝,使《红楼梦》此后的命运便非同于一般的文学著作,研究者众多,研究范围宽泛,尤其是自传说更成为红迷们摆不脱的魔咒,分析红楼梦人物的命运,也就情不自禁的要拿曹雪芹家世命运做参考,甚至几乎把小说中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与曹家败落的原因等同起来如先皇过世,新皇寻隙,党派之争,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等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其实,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虽然有原型,但进入文学作品后,就不再是原型,也不可能成为原型的复制品——这是连不通文学创作的人都懂得的道理所以,《红楼梦》不是清史稿,其人物和家族的命运也就不等于曹家的命运若把《红楼梦》悲剧的原因完全等同于曹氏家族的命运,同样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反倒削弱了《红楼梦》的悲剧力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说到底,分析《红楼梦》主要人物和贾府悲剧的原因,还是要从文本出发,就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言行和情节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归纳依此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贾府悲剧的主要原因,并非什么宿命空幻、因果报应,也非什么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是出在他们自己的身上,一句话:主要原因在内不在外,成败悲喜全在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贾府祖上因功受封,泽及子孙,数代袭官,按照贾赦的观点就是,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不必多费了功夫也正因为如此,都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混日子,不思进取,一代不如一代宁荣二公之灵就对警幻仙姑慨叹: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如果只知享福,不知创业,能够守好业也行,问题是业也守不好,以致坑家败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宁国府的贾敬炼丹好道,让儿子贾珍袭官,任着族长先时父亲虽然不问,凭他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人敢管,但多少还有点顾忌,多少还能办点正事,及至父亲服丹死后,就愈加放肆而胡作非为查抄宁国府给贾珍定的罪名是:引诱世家子弟赌博,这款还轻;还有一大款是强占良民妻女为妾,因其女不从,凌逼致死又还拉出一个姓张的来只怕连都察院都有不是,为的是姓张的曾告过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272.html
这姓张的就是曾与尤二姐定亲的张华王熙凤为了拆撒贾琏与尤二姐,给贾琏罗列了国孝家孝等等、几可置贾琏于死地的多重罪名让张华告,甚至放言说:就是告我们谋反,也没事的张狂到何等地步!连一贯胆大妄为的贾珍都说,只亏她好大胆子结果因为贾珍那边也到都察院打点,使王熙凤让张华要回尤二姐的愿望破灭了随后她怕事情败露,居然派心腹旺儿杀张灭口,只因事关人命,旺儿没落实凤姐的计谋王熙凤听说她私自放贷的票据被查抄,又缉拿了张华,当场就吓得晕死过去平儿让贾琏找医生给凤姐看病,贾琏说,我的性命都难保,还管她!凤姐当然清楚,作为官家贵族,她私自放贷属于重利盘剥,是朝廷严禁的,罪责重大;又有在馒头庵因贪三千两银子而害死两条人命之隐忧,如果张华再招供,别说她自己,就是贾琏也确实性命难保
贾赦身为荣国府长子,又袭着官,因为不平贾母的偏心,不仅官也不好好做,一味与姬妾高乐,而且对明知不能为的事,却偏偏要为:交通外官,依势凌弱,辜负朕恩,有忝祖德他曾派贾琏到平安州办事,贾琏并不知具体何事,估计就是通过平安州官包揽词讼因为事情办得理想,他一高兴对贾琏既是赏银子又是赏丫环做妾京官勾结外官,又干预词讼,罪有多大他是清楚的,所以,贾政不禁顿足道:都是我们大爷忒糊涂,东府也忒不成事体
主要领导不检点,身边的人也肆意豪纵,不断的引起民愤民怨贾芹分管着小沙弥、小尼姑们,就这么点小事,也肆意胡为,把佛门净地闹得乌烟瘴气为此,有人不平而无法申诉,在那时就开了小字报之先河,把顺口溜写在纸上,贴于贾府门前,恰被贾政看到: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把贾政气得头昏目晕
身为世袭显赫之族,当然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尤其是在皇权专制时代,更应该清楚必须谨守哪些禁忌可他们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焉能不招来抄家和牢狱之灾!如果不是西平、北静二王因贾家的老情面而从中斡旋,后果肯定会更加残酷
我们往往有个习惯,无论出了什么事,首先就是从外部找原因比如,当听说某某被双规了,某某被双开了,某某被判刑了,习惯的断言是:肯定是得罪某某了,是肯定是不听招呼了这就如同说贾府被炒,是因为元妃去世导致贾家失势、成了宫廷斗争牺牲品一样其实,犯错犯罪者的原因就在自身,如果贾赦、贾珍以及王熙凤等人本身没有致命的罪责,即便降罪也会查无实据的,以王熙凤的胆识,更不可能被吓得晕死过去!贾政能力不行,也很迂腐,他外放江西粮道,被仆人玩得团团转,鼓没人敲,轿没人抬,只得默许他们敛财,结果被弹劾降职回京但他本身清正,没有同流合污,平时也很谨慎,所以,抄家对他牵连不大,最应该成为宫廷斗争牺牲品的他,反而没牺牲因此,某些被双规者,如果自己屁股上没有屎,是不必担心自己说不清楚的
红楼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贾府最后的悲惨结局,虽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终究是自酿苦果的结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因为在同一时间(时代)坐标下,在同一空间里,即便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人,由于各自行为的不同,其成败悲喜之结局也就定然不同
红楼一梦,看透人间成败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