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跟薛宝钗的关系,主要是合一还是对立

评论字数 5878阅读模式

自有《红楼梦》以来,林黛玉薛宝钗这两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一直被人们纠缠不休:左钗右黛、扬钗抑黛、钗黛合一、钗黛对立,直至两个红楼,两个宝钗及钗黛关系脂本和好程本冲突说的都似有理,听的并不服气,这充分说明曹雪芹的笔太神奇了,钗黛两个形象太逼真了钗黛关系跟红学上的其他问题有所不同普通读者尽可以不问作者的生父是谁,脂砚的身分如何等等,但每个读者只要看了这部书,就会对钗与黛作出自己的评判,因而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正因如此,两百多年来,有关钗黛的文章虽然多得不可胜数,但话还远远没有说尽,人们的看法始终没有统一,恐怕也不可能得到统一
  

在过去的观点中,钗黛合一与钗黛对立是最重要的两种,争议也最大,即使是两种红楼,两个宝钗、脂本和好,程本冲突,也离不开合一与对立冲突由于有些文章在讨论中没有明确前提,因而准对性不强,使得说服力也不强对于钗黛关系──主要是合一还是对立,还应当从作者笔下、钗黛之间和读者眼中这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前提下来认识和讨论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一、 作者笔下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在《红楼梦》的开头,作者已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者......,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作者对当日相处的闺友不仅非常怀念,而且极为尊崇书中借甄宝玉之口说: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从书中看,凡是大观园中属于十二钗正册的女子,没有一个是面目可厌的,即使极大部分丫鬟,作者也以赞美、同情的笔调使她们跃然纸上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诚然,对于书中的这么多人物,作者所化的笔墨不可能平分秋色、等量齐观,而是有轻有重、有浓有淡,有的精雕细刻,有的一笔带过在女子当中,除了少妇王熙凤外,作者重彩设色,落墨最多的自然是林黛玉薛宝钗这二人对这二人,作者在好多地方是同时并提的,如第五回宝玉梦见兼美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里不以别的女子作比,实是告诉读者,此二人是并美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第六十五回兴儿向尤二姐介绍时说:生怕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并称二人之娇贵论才学,海棠诗是宝钗居首,菊花诗由黛玉夺魁二人的住处,潇湘馆与蘅芜是元妃所极爱处,怡红、浣葛已属次之第五回的判词是历来钗黛合一论的主要依据,因为其她女子都是一人一首,唯有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同在一首词中钗黛是否合一可以探讨,但二人同在一词,无疑说明作者对二人是并称的自古以来,德才兼备者是人之楷模,若失了一面便是缺憾,作者以德、才兼称钗黛,正是对她们的至高赞美,从这一意义上看,应该说是钗黛兼美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对于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脂砚认为前句薛后句林如果一定要分别落实,当然就是脂砚所说的但书中宝钗也有才,黛玉同样有德,她也劝宝玉:我们家也太花费了,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因而这两句词并非机械的凑合,而是用了一种互文的修辞方法如唐• 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是指古代──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古代的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说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柳宗元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也是用这样的修辞方法钗黛的这首判词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二人以一样的同情和赞叹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从整部书看,里边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二人的赞美和称颂,由于作者是要写往日相处女子的真实面貌,所以这二人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都有所欠缺钗黛二人的脾气性格完全不一样,二人的优点长处和欠缺不足也完全不同,许多地方甚至截然相反作者笔下,薛宝钗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林黛玉则是天真纯洁,心怀坦白,表里如一然而薛宝钗又胸有城府,工于心机林黛玉则心眼太小,略显刻薄,对此无须多举例子,读过《红楼梦》后大约都会有这种印象所以从这一角度看,说钗黛合一又全然不符小说的实际,例如随分从时跟小心刻薄如何合一?天真纯洁跟胸有城府又如何合一?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有的论者举出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和林妹妹不说混帐话,所以深敬黛玉来证明左钗右黛其实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因为这是贾宝玉在一定场合某一时候的意识,且贾宝玉的见解更多的是不切实际,作者对他作了谴责批判如他对林黛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又如作者通过湘云诗谜指出贾宝玉后事终难继等等,可见作者并不肯定贾宝玉的态度与见解(参见《贾宝玉与大观园• 贾宝玉是叛逆者吗》华艺出版社1995年)何况贾宝玉的思想很不稳定,实际上他常常跟林黛玉呕气,并非两小无猜,纵然结合,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平所以说,作者笔下的钗黛不等于宝玉眼中的钗黛作者笔下的钗黛是各有特色,各有脾性,各有所长又各有欠缺如果以两峰对峙,各有风光;双水分流,互有千秋来比喻二人,当是恰切的,若说二人合一,即二峰合成一峰,双水汇成一流,则取消了二人的区别,犹如格律诗犯了合掌之病,就完全不符小说的实际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红楼梦》中并无钗黛合一这样的词语,由于庚辰本第四十二回有脂砚斋的一条回前总批:钗玉名虽二人,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分之一有余时,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也这段批语是历来钗黛合一论者最重要的依据然而这段话很值得体味,如果说这是批者指明作者对钗黛二人平分秋色,无所偏袒,那是不错的如果按照字面,钗黛乃是同一人,作者以幻笔拟了两个名号,这就不好理解,者说不符实际明明两个人的来历、身分不同,长相、体态不同,脾气爱好更是不同若说作者写了本回以后,钗黛二人合而为一了,这同样确切,本回无非是说黛玉消除了对宝钗的戒心,钗黛二人从此亲密无间犹如姐妹,但并没有合为一人,二人的个性、情趣,仍然大相径庭实际上这段话不仅不能说明钗黛合一,恰恰相反,而是正说明了钗黛的不合一,因为第一,批语说要到本回(第四十二回)才使二人合而为一,那么在此之前钗黛就不是合一的,全书如此重要的三分之一有余的篇幅不合一,那么钗黛合一及前八十回合一,后四十回对立论就难以立足第二,批语说要待看到黛玉逝后宝钗文字,才能知此言不谬,那么黛玉逝前此言就不全切合实际事实正是如此,现在的第四十二回至黛玉逝前,除了消除黛玉戒心,视宝钗为亲姐妹外,其余可说一切同原来一样,脂批明示黛玉逝前钗黛不是合一,此批也符合小说的实际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至于黛玉逝后钗黛是否合一,按照高续说,认为脂本跟现在的写法不一样,黛玉之死跟金玉良缘无关按照双两说和脂程差别说,脂本的写法不对立,程本后四十回是对立冲突的其实此批语含义很明:钗黛是品貌俱佳,有才有德而性格不同的二美,二人同为宝玉所倾心,当然,在宝玉眼中更取黛玉,但他同时又很艳羡宝钗,只可惜不能同娶二人,至第四十二回,二美心灵互相靠近并沟通了到后来,作者让黛玉逝去,即不事他人,于是宝钗同时又代表了黛玉跟宝玉结合,这便是所谓的钗黛合一,也只有逝了一人,让另一人一起代表,才算是二人合一了,而这恰恰是程本后四十回的写法,这种写法跟脂批提示完全一致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3604.html

若说第四十二回因黛玉消除戒心而二人合一了,那么湘云本来对宝钗就没有戒心,是不是也可以说钗湘合一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同为结拜兄弟,一起辅佐义兄刘备的霸业,武艺同样高强,然而谁也不会说他们是关张合一两雄合一如果说《红楼梦》中是钗黛合一,倒不如说是诸钗合一诸美合一,试看红楼女子,作者昔日闺友的艺术体现,都是那么的美好可爱,都为作者所怀念,都被作者所传照,诸钗合一岂不比钗黛合一更恰切?《红楼梦》作者对钗与黛二人没有厚此薄彼,而是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平分秋色,各有千秋,但不能说是钗黛对立,也不能说是钗黛合一
  

二、钗黛之间
  

作者对所创造人物的态度,同被创造人物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回事,如作者对所创造人物都是贬斥、暴露,被创造人物可能是互相敌对,也可能是互相勾结,沆瀣一气;作者对所创造的人物都抱以同情,并均衡施墨,被创造人物之间可以是心心相印,也可能互有矛盾《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之间虽目标一致,共同对敌,但有时也各有主意,以至出现矛盾《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对立?合一?还是前八十回合一后四十回对立?我们还是来看看书中究竟是怎么写的吧
  

第五回薛宝钗来到贾府后比黛玉大得人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第八回林黛玉傍敲侧击地说宝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傍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第二十回宝玉对黛玉说去了宝姐姐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你在那里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同回湘云说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好,黛玉听了冷笑
  

第二十六回黛玉因吃闭门羹,听得怡红院里的笑语是宝玉宝钗二人心中益发动了气若是宝钗换了别人,她的气自然要小了
  

第二十七回宝钗说颦儿你往哪儿藏虽然她平时从未中伤过黛玉,此处又无非是两个最低等的小丫头,许宝钗能多想想的话不一定这么说了,但此事客观上给黛玉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说明黛玉在宝钗心目中毕竟是个对立面,要不她怎么不说别人,如说莺儿你往哪儿藏,湘云你往哪儿藏
  

第三十回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引得宝钗大怒,黛玉却得意了宝钗又以负荆请罪来刺宝黛二人
  

第三十四回黛玉见宝钗无精打彩,又有哭泣之状,便在后面笑她,宝钗分明听见黛玉在刻薄她
  

第三十六回宝钗坐在宝玉床边刺绣,黛玉见了冷笑两声,心中是含酸意的
  

照前四十回看,钗黛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连黛玉自己也一再承认只当你心里藏奸,素日只当他心里藏奸因而说钗黛对立也无不可,当然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事实证明,认为前四十回是钗黛合一前八十回合一、脂本合一的提法是不符实际的
  

至第四十二回宝钗教黛玉一席话使黛玉心下暗伏,说明她已开始跟宝钗合心
  

第四十五回钗黛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送燕窝,黛玉真心感激回末宝玉走后,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
  

第四十九回宝玉见钗黛情形不同以前,觉得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比他人好十倍别人也看出她们二人成了知己
  

第六十二回袭人拿来一盏茶,宝钗先喝了一口,剩下一半黛玉饮干在过去,对别人,黛玉是不会这么不在意的,说明此时钗黛二人相互靠近了
  

第六十四回黛玉写了《五美吟》,要不要拿出来也是听宝钗的
  

此后直至宝钗离开大观园,钗黛始终没有出现象前四十回那样的冷笑、讽刺、刻薄等现象从这中间四十回看,二人矛盾消除,主要是黛玉消除了对宝钗的戒心,说宝钗收伏了黛玉也未尝不可所以如果仅仅从钗黛二人的相互感情这一点看,可以说是钗黛统一当然二人的个性性格、行为举止仍是不统一的,而即使思想感情上统一了,也只是黛玉统一给宝钗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后四十回的钗黛关系双两说主张有两种《红楼梦》两个薛宝钗,认为钗黛合一论符合八十回《石头记》抄本的实际,是高鹗将钗黛合一改为钗黛对立、钗黛互斥,因而认定后四十回的思想性要比前八十回强对于前八十回是不是合一,上面已经摆了事实,那么后四十回的事实又是如何?
  

三、读者眼中
  

虽然作者笔下,钗黛二人与贾府四春、湘云、岫烟、李纨等及众多丫鬟一样,都属于闺阁中历历有人,都是当日闺友,作者怀着深厚的情感,抱着极大的同情心、爱心来表现她们,为他们传照但这些女子的个性爱好,包括体态容貌都不一样,如探春和迎春都是美好的,但二人的个性却完全不同在这许多女子中,钗黛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反差最大,二人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一方的优点可能是另一方的缺点,一方的不足又可能是另一方的长处,即使第四十二回林黛玉消除了成见,但二人的性格仍没有变化
  

作者笔下,宝钗重理智,黛玉重感情;宝钗做作,黛玉纯情;宝钗大度,黛玉乖僻,宝钗圆滑,黛玉直率;宝钗有涵养,多为别人着想;黛玉小心眼,好为自己考虑;宝钗有城府,黛玉多任性;宝钗会做人,黛玉易招怨;宝钗有较强的意识感和自制力,黛玉容易流露情绪和发脾气二人性格各异,身体状况也不同,宝钗虽也要发病,但体态健壮丰满;黛玉弱不禁风,令人爱护怜惜由此看,钗黛形象是各不相同而不是互相合一许同属闺阁中的美好女子,二人可以互补,就象太极图的阴阳成圆,但互补不等于合一,阴仍是阴,阳也仍是阳,只有象七色混合,组成日光,才是合一,要不王熙凤和李纨不也可以互补,但岂能合一,探春与迎春可互补,但也无法合一
  

对如此性格分明的两个形象,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判别,并相互引起争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不要说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分歧,就是同一个读者,在判别、取向时,心里也往往会产生矛盾,感到摇摆不定,左右为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的性格爱好千差万别,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易怒,有的冷静;有的直爽,有的古板;有的粗鲁,有的细腻;有的温柔,有的泼辣......可说是举不胜举,而且很难说哪种性格一定是好,完美无缺;哪种性格一定是坏,一无可取因而想要在钗与黛的问题上取得看法一致,那是不切实际的有的读者自始至终倾向于一方,有的读者一直倾向于另一方,也有的读者在一定的情况下观点会引起变化,而更多的读者恐怕是既欣赏其中的优点,又看不惯其中的缺点,因而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在对钗黛的看法上似不必一定求得统一
  

当然,由于钗黛性格不仅仅是个人脾气爱好的问题,而是同时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是一种社会现象,即需判别哪种性格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因而其中有一个提倡和谴责的问题,就此来说,对这两种性格展开讨论并非一概多余但就《红楼梦》这部书中的钗黛两个形象而言,事实上不可能一定肯定其中一人而否定另一人,试想如果整个社会都象薛宝钗那样,不显得太冷了一点?相反,如果都象林黛玉那样,恐怕矛盾会太多何况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是人的坏脾气都能改掉,前景该自然是多么美好,然而这又该是多么的困难,这里有着物质的精神的多种因素,从现实看,有改好的,也有变坏的看来,仅从钗黛形象的现实意义来说,还是宽容一点,让不同的读者各自保留不同的看法为好,过分强调统一只会吃力不讨好可以说要统一对钗黛的看法,除非能统一人们的性格,由于人的性格的难统一,对钗黛的看法便也同样难以统一,这也说明钗黛二人不是合一
  
《红楼梦》是不朽的,这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钗黛两种不同的、真实的性格上,就可以得到肯定不同的读者可以欣赏不同的人物,这很难说谁正确谁不正确至于作者笔下与钗黛二人之间,则不论是钗黛合一、钗黛对立,还是前八十回合一,后四十回对立,脂本合一,程本冲突,都不切合《红楼梦》一书的实际最妥当的,还是作者自己在《红楼梦》开始不久就提出的兼美说,不妨将其表述为钗黛共美(收入《红楼梦欣赏与探索》)

林黛玉跟薛宝钗的关系,主要是合一还是对立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