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经典古文,耐得千百遍细读,可惜高中语文老师们都把它教错了

评论字数 3343阅读模式

中学语文消毒 烛之武爱国?

作者:玉山倾倒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烛之武退秦师》,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天下文章,被选入教材,都是天大不幸这一篇尤其不幸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因为《烛之武退秦师》真是好文章波澜起伏,对话精彩,形象鲜明,确为耐得千百遍细读的绝妙文章但是自从被编入教材,给各种教参解析一番,各位名师们解读一遭后,便如佛头着粪,佳人蒙尘,叫人好不难堪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不管你听哪位名师上这一课,保证听一回吐一回就没有一个扎扎实实认识文本的,无不照搬教参上的昏账话,说什么烛之武爱国深明大义呀,佚之狐慧眼识才呀,晋文公顾全大局呀,等等直叫烛之武含冤莫名,左丘明哭笑不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某也不才,倒颇愿意讨教一下,《烛之武退秦师》到底该怎么解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一、那时候哪有国家,何况爱国主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烛之武不是深明大义,而是深明小利;不是爱国,而是爱身这么一个迷人的老头,不必拿任何概念来模糊他那生动的面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首先,斯时并未形成后世所谓的国家概念,遑论爱国主义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彼时所谓国者,诸侯之封地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周代,天子名义上的统治范围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诸侯的封地叫邦、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533.html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出兵,五国兵罢更明确的例子,有柳宗元的《封建论》: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汉天子的政令为何不行于国呢?因为国不是王朝统治的直接区域,而是诸侯的封地,是私人财产《烛之武退秦师》里的晋国、秦国、郑国,都是这种意义的国,即晋侯、秦伯、郑伯的封地

而彼时所谓家者,大夫之封地也是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也是私人财产

如《论语·季氏》中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看懂没有?那个时代,国与家是两回事有国者是诸侯,有家者是大夫

《孟子·梁惠王上》里有: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到孟子时代,国与家还是分开用的,国是诸侯的私人财产,而家是大夫的私人财产,也就是说,还没有形成后世所谓的国家现代所谓国家,毛还没一根,上哪爱去?

这就叫语境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词读书要立足语境不是立足教参理解文章,品评人物,要与语境结合起来不能脱离语境,想当然的,随意地给人物贴标签,哪怕是爱国主义这样漂亮的标签

云,当时虽无爱国主义这个概念,但也未必就不能有性质相似的行为这话貌似有理所以我要说第二个词——文本下面我们来看看文本里,烛之武是否爱郑伯的个人财产,他的封地——这个郑国

且看郑伯是拿什么话说动烛之武的: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国灭亡了,您也活不了!而不是:郑国灭亡,您不伤心吗?您不爱它吗?

因为,这里本来就不存在情感问题,你郑伯的私人财产,凭什么要别人去爱呢?所以郑伯把郑国存亡与烛之武的个人利害紧紧地联系了起来不是诉诸情感,而是诉诸利害郑伯寥寥数语,直入人心,锐利得如同一把刀子,瞬间洞穿烛之武骄傲的、倔强的、充满委屈与怨毒的心灵烛之武再也不讲怪话,痛痛快快地许之,不是为郑伯,更不是为郑国,而是为自己

道理很简单——城破之日,玉瓦皆碎,你别想看笑话

而先前烛之武是什么态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阴不阳,怪里怪气,脸难看,话难听,气难受,可见完全不愿出力,对郑伯之亡、郑国之亡抱有难言的快意呢!全无一般俗子面对君主的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感激涕零,体现出凛然的风骨,诚然为读书人中有尊严有气节爱讲怪话唯一幸存者

最终撼动他坚硬态度的,不是其他因素,而是自身利益郑伯的话提醒了他:别看笑话!大兵一到,你跑得掉吗!烛之武真是深明小利的聪明人也正是因为对这个利字体悟得极为透彻,他才能成功地说服秦伯

二、佚之狐慧眼识才?呵呵

说到佚之狐,此公一点也没有愧对他的名字——他就是一只老奸巨滑的老狐狸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推荐的口气何等肯定,可见佚之狐对烛之武非常了解,极其有信心——但问题是,他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早举荐烛之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你以为烛之武的怪话只讲给郑伯一个人听吗?烛之武这般大才,佚之狐在郑伯面前瞒了多少年?瞒得有多紧?使了多少手段去封锁他?如果不是国危矣,佚之狐自己的利益也可能受损,他绝不会举荐烛之武,而是把他雪藏到死

烛之武何等人物?此辈若得以出头,我们吃什么呀?

英雄豪杰都怎么死的?不是敌方杀死的,不是天妒英才横死的,而是被无数佚之狐这样的老狐狸一手封杀,无声无息的,被蹉跎而死,窒息而死岂不痛哉!

还为佚之狐唱赞歌?真不知道教参都是什么人编的,真是捏着鼻子也看不下去还慧眼识才?佚之狐真正擅长的,是识得英雄后,不声不响地雪藏之,摧残之,扼杀之了得!

三、会大言欺世,才能当领导

晋文公不做霸主,谁能做霸主?他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材料

本来秦晋围郑,旦夕可下,一夜之间,形势陡转,到嘴的肥肉丢了,强大的哥们掰了,太刺激了,太考验人了!

瞧他这张好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堂而皇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把冲动的子犯说得哑口无言真是大言欺世之高手!

他的真实想法又如何呢?他真像自己讲的那样知恩图报,那样重视仁义吗?那他早干吗去了?晋国历史上背信弃义的行为、对秦不友好的举动——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为何不纠正?明知亡郑丝毫无益于秦,为何用盟约绑架秦国,而没有任何补偿、答谢的计划?可见完全口不对心

晋文公绝不会说:要不是打不过,我早打他了!

不管真实谋划如何现实,如何功利,说出话来必须义正词严,振聋发聩

一个人说一句欺人的大话并不难;一辈子都说欺人的大话也不难;在危机面前、愤怒之中,不冲动,不急躁,安之若素地坚持说欺人的大话,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这才是领导

重耳流亡十九年,六十二岁才登上君位,偏能创下霸主的功业,委实不是偶然

四、秦穆公苦大仇深

秦穆公端的光彩照人,看不到,是你有眼无珠名师们都不夸秦穆公,因为教参里没有秦穆公真委屈了!语文书对不起人家!

秦穆公会是一个笨蛋吗?烛之武所言之利害关系,他就想不到?有一个字暗露玄机,妙不可言——说(悦)!秦伯说, 说(悦),高兴!烛之武陈说利害,秦穆公不是恍然大悟,不是茅塞顿开,而是说——欢天喜地,心花怒放!

说明什么?说明秦穆公早就在暗暗计较,反复衡量,犹豫不定,只是在等待,等待有人来帮他下这个决心罢了!也许等了太久,秦穆公心急如焚,在几乎就要丧失最后耐心之际,望之若渴的那个人总算来了!而且字字句句,无一不是自己愿意听到、盼着听到的话怎不叫人喜笑颜开?来的哪里是个糟老头,明明是个天使嘛!

主意一定,首先立即退兵,对晋君一个字解释也没有,无比干脆利落;进而对郑国慷慨大度地买一送一,与郑人盟,化敌为友,顺理成章;意犹未尽,索性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留下军队保卫郑国,对付晋军,化友为敌,也毫无障碍这一成果,远远超过佚之狐的预期——师必退,显然,也远远超过烛之武的预期

秦穆公做事何等痛快,何等爽利!应该评为感动郑国十大人物,而且高居榜首既下决心,杠上开花,毫不拖泥带水,毫不羞羞答答既然帮人,便帮个彻底;既然翻脸,就翻个痛快反正是翻脸,翻个小脸还得解释说明;索性翻个大的,就不用浪费口水了无论做好人还是做恶人,都那么雷厉风行,那么不留余地秦穆公行事,真让人感到霸主气息,化敌为友,化友为敌,都玩得虎虎生风

在这一场斗争中,所有出场的人物,几乎个个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即使弱智、昏庸的郑伯,一世糊涂,也能迸发出一时聪明——他不摆臭架子,谦恭下人,真诚道歉,软化烛之武;并且抛开大道理,只讲个人利益的小道理,得以请动烛之武大道理从来都是用来骗骗笨蛋的,对聪明人只能讲小道理郑伯只讲小道理,不仅说明他看人很准,而且充分体现了他对烛之武的智商的足够的尊重所以你看看,连郑伯都知道尊重人,中学语文课为什么就要那么恶心呢

烛之武退秦师,这不是一个有惊无险的口活故事,所谓辩才,也不过是飘浮在惊心动魄的真相之上的那层华丽丽的面纱这是一场,几个超级男子汉之间的,颠峰对决冲突如此精彩,人物如此鲜活,不深入思考,不深谙探语境而挖文本之道,没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与生活体验,停留于现趸教参,又岂能得哉?

好吧,我想说的其实是,一,语境;二,文本这是阅读的不二法门不在这两个词上下功夫,读不出东西来教参那种弱智玩意,真的靠不住语文课,不能成为反智主义的临床解剖样本

正所谓:

深明小利烛之武,辣手催花佚之狐

教参得来终觉浅,盲从不如不读书!

这一经典古文,耐得千百遍细读,可惜高中语文老师们都把它教错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