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风词笔
记得两年前我还是个高一小孩,学校留暑假作业让细读高考必读书目《红楼梦》并逐一点评十二钗写到妙玉的时候,我突然心里一动,隐隐觉得以前读到的书中有一个人,和笔下栊翠庵的女尼惊人地相似是谁呢?我绞尽脑汁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是姜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姜夔是谁?说起这个名字,许不大为众人熟稔;而若说起姜佐时,姜尧章,白石道人,恐怕了解的人更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姜夔原名姜佐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他少年丧父,一生困顿,又为人清高,因而终身不仕;却极工音律,留下了百余篇诗词歌赋,在南宋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每个21世纪的中国高中生,都背了他著名的自度曲《扬州慢》;每个对南宋词坛有些了解的人,都见过他的《暗香》《疏影》,两首咏梅绝唱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妙玉是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她在红楼之中相对低调,也不像几位女主那般光彩夺目祖上仕宦,自幼多病,带发修行,在栊翠庵寄住的她,饱读诗书而生性孤傲,只有钗黛之属能入她法眼;但一旦遇见她们,妙玉饮茶作诗,当然自是换成一副样子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就是这二位,一个现实中的词人,一个小说中的尼姑,当年初读红楼的我,竟然觉得他们有些说不出的相似时至如今,我也终于能把这些相似,一条一条地数出来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南宋的姜夔和红楼梦中的妙玉最大的相似度就在这一个清字妙玉为人清高好洁,姜夔词作清空骚雅,都是前人之评的常用词汇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妙玉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就带给了我们这样的印象林之孝家的转述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弄得王夫人虽然心有尴尬,却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耐着性子为她下请帖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妙玉在日后与贾府众人的接触中,也常常表现出清高的性情,并且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她见了贾母刘姥姥等人进来,虽然笑往里让,心里却满是嫌恶于是趁着空隙,便命人扔掉刘姥姥吃过的杯子(当然最后被宝玉留给了刘姥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5735.html
她对不同人区别对待,请宝黛钗喝体己茶的时候,也各自嘲讽宝玉不认得俗器,黛玉是个俗人
更有甚者,在一行人离开之后,她专门命人挑水洗地,来洗去刘姥姥的肮脏气息这佛门槛外的特殊强迫症,也可谓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了
姜夔当然不至于这么令人反感的高洁,但时人后人评价他也的确是个无功无名的清客以布衣始,以布衣终的姜夔,可以说是文人墨客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
百度百科上简评他道: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死后,夔生计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他少年丧父,四方巡游,后来虽然有人想要为他出钱买个顶戴,乃至割让锡山,但他却终究放弃了
也许说来有点穿凿,但我竟然觉得,姜夔的脾气和妙玉有那么一点相像
他们两个都是不得志之人一个不得不出家,一个做不成官而这一切却并不是个人的错误造成的结果:是疾病缠身,是命运坎坷,让他们只能选择一条并不容易的道路
他们愿意这样吗?不愿意
妙玉虽然身在空门,心中却以千金小姐自居黛湘中秋夜联诗那次,她就不自觉地顺口说道: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咱们的闺阁面目?,这时的妙玉哪里觉得自己是个尼姑?
姜夔也从来不安于一介布衣,不仅向朝廷献上《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以求提拔,也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至今传有次韵辛稼轩的词句: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忧国忧民之情跃然他不屑于接受买来的官,割来的地,也正是在这穷困中并未泯灭的士子之心最典型的体现吧
看得出这清高之性的背后,他们所缺少的又何尝不是所真正希望却求而不得的东西:富贵荣华的幸福,抑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正像如今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故意表现得不在意分数那样,越是失去从未拥有的东西,他们只能越表现得并不在意
妙玉不住地为自己塑造一个高洁的形象,姜夔也在失意后终于不在追求功名利禄可是他们背后的辛酸与痛苦,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懂得
终于,二人都渐渐的变得内敛,变得压抑他们在幽微的表达之下,隐藏着无数剪不断的思绪
想想那个槛外人吧,一个人是承受了怎样的创伤,才会如此执着地对外宣称自己看破了生死,看淡了红尘岫烟不屑地评价她为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也正是因为她自己虽然出身贫寒,却从未经历如此辗转的生活而妙玉续上黛湘联句时,写下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的句子,我也正是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无奈感叹么
至于姜夔,他的词作中那些所谓清空骚雅的成分,也算是对这一切的最真实的体现姜夔一生喜爱梅花,而这些咏梅的词句,正是他自己在孤苦无奈中却清高自持的人格
我个人最爱的一句是著名的《暗香》: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笔下的梅花,简直就是自叙身世,自表哀情何逊忘却的梅,何尝不是被功名遗弃的自己;但梅花尚能侵入瑶席,自己却一辈子穷困潦倒,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这到底应该怪谁?
姜夔不知道,妙玉也不知道身陷困境,又找不到如此因由和解决的途径,这正是二者一生的局限所在
这俩人其实本来八竿子打不着,若说姜夔是曹公塑造妙玉的原型,那自然更是穿凿附会但是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太过于相近,以致包括我在内的、略有了解的人产生自动联想,也是自然的
毕竟这是一种如此典型的美学形象,虽不令人惊心,但也摄人魂魄
妙玉与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