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之五黛玉论诗
作者:滋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如果有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代表中国,莫若诗词可以说很多人对诗词的喜爱已经到达了热爱的程度,以致于央视的《中华诗词大会》能够成为交口赞扬的经典节目那么,如何能学好诗词,不用远学,黛玉就有高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红楼梦》中香菱羡慕黛玉、宝钗等人的才华,专门向黛玉学诗,黛玉告诉她: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黛玉又讲: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寥寥几句,黛玉就讲出了诗词的要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当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切有趣时,黛玉告诉她: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黛玉还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这一段,黛玉又说了该怎样下功夫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当香菱学了一段时间诗后,黛玉启发香菱:可领略了些没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326.html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听到香菱这样讲,我想任谁也知道香菱学诗开始入门了
《红楼梦》是诗化的小说,《红楼梦》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词美人有幸生于天地间,当以诗词为心,涵养情怀,淬炼品行,提升修养,践行志向,这正是诗词大美之所在曹雪芹借黛玉之口告诉了读者该如何学诗,如何领略诗词之美,给予了我们非常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浅谈宝钗
作者:文文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曹雪芹先生所写的判词,暗示了黛玉和宝钗的思想品格及随后遭遇的不同命运
小时候读红楼梦,不喜欢宝钗,觉得她非常有心机,尤其是宝钗扑蝶那段,她想着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小红他素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于是她故意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让小红误会黛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宝钗的那份不喜渐渐减轻,其实她也是一个可怜人儿!她的一生都是为别人而活
其实以宝钗的聪颖,她本可以过得潇洒快乐一些的,只是她已习惯了沉默,不敢越雷池半步
书里写宝钗体内有一股从胎里带来的热毒,须拿冷香丸压制,其实压制的是她的本心吧!
她也有过淘气的时候,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只是后来她努力压抑自己,一步步把自己变成后来的模样
黛玉虽然不幸早早离世,但她毕竟有宝玉的爱,宝钗其实什么都没得到,二八年华,日日独守空闺,还要用自己单薄的双肩扛起破败的贾府和薛府,可悲可叹!
这样美好的姑娘不应该被辜负
作者:陌游常乐
平日的大观园总是闷闷的,虽然美丽繁华,但是就是缺了一点生气可是只要她一出现,整个大观园的乌云都会瞬间走开,她就是阳光,一出现就会照亮这个大观园
没有错,这个女孩就是史大姑娘我之前一直都不喜欢她,不为别的,就是她的光芒耀眼的让人害怕靠近,后来才慢慢发现她就是阳光,她的光芒给人温暖,让你不自主的愿意向她靠近,她看透你所有的不好,却因为你曾今给予的她的一丝真心,一生认定你是她的好朋友
史湘云从出生起就没有父母兄弟,她本该是如林妹妹一般的悲苦,但是她没有,她活得乐观,活得热烈,活得有滋有味大观园里的姑娘或多或少都会生病,但是史湘云没有,我想没有人疼的孩子不会让自己生病,生病的时候会异常的脆弱想哭,这个坚强的姑娘不会让别人看到自己这一面,所以可能就算是生病了她也不会说,或者说她会好好照顾自己,尽可能不会让自己生病
在大观园里史湘云最喜欢的人就属宝钗和袭人了对于宝钗她是喜欢到不行,甚至对人说,如果她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算是没了父母也是没有挂碍的,可见她对宝钗的喜爱和依赖只因宝钗懂她,给了她姐姐的贴心照顾她对袭人也是满满的喜爱,送给小姐们的宝石戒指会想着她;即使自己很劳累很麻烦她拜托的活计,她也三经半夜的赶着帮她做出来;就为她一句玩笑话,自己解释的都语无伦次了,只因在贾府时她的细心照顾
她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人对她好而已
可是她如此在乎的两个人却都伤了她的心袭人自跟了宝玉,她的心便全部放在了宝玉身上,再也不想以前那般对待她了宝钗不知出于什么去主动的向她靠近,给她照顾,可是在她自己要离开大观园时,她竟一声招呼都没有就抛弃了湘云,湘云待她的一片真心全被辜负了湘云处处都在维护她,但她却没有与她交心
湘云是个天性乐观的姑娘,她爱笑爱闹爱玩,即使这个世界对她不好,她也要报之以歌,笑对人生只要她一来到贾府,即使不苟言笑的王夫人都会笑的乐开怀湘云很具女侠风范,看到不公平就要帮忙,邢岫烟收到迎春房里的丫头们的欺负,她就想着要去帮忙;知道香菱要学诗,也是没白天没黑夜的陪着她胡闹;最是能宽慰黛玉的心,同时天涯沦落人,她最懂黛玉的感觉,就劝她不要老是自苦,只有她的话也才最能入黛玉的心
有时没有就闹黛玉,大家都只看到她的小心眼,其实她何尝不是在逗黛玉,希望她多一些情绪,不要老是闷闷的坐着,少一些愁苦的时间所以黛玉也很喜欢她,跟她很亲近,一桌吃一床睡有好东西都愿意先给她,即使她惹自己生气也舍不得打她,就是想宠着她她在的地方都是欢声笑语,带着大家吃烤鹿肉、宝玉生日喝酒醉卧芍药䄄、穿着宝玉的衣服装宝玉逗得大家都笑了,逗宝玉、逗黛玉都是随手拈来
这样的姑娘曹公对她也是颇为怜惜,据说给了她一段好姻缘,可是天公不做美,她的丈夫早逝也许老天给她这样一个乐天的性格就是为了抵消她心中的痛苦史湘云这么一个美好的女孩子真的不应该被辜负,有朋友如斯一定要倍加珍惜!
贾兰为何得不到王夫人的关爱?
作者:点苍苔白露泠泠
贾兰作为荣府的嫡重长孙,王夫人的亲孙子,为何得不到王夫人的关爱?按理说,王夫人长子英年早逝,不应该将爱移到孙子身上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一次元宵节上,王夫人竟像是忘了这个孙子,还是贾政想起来才让人去将贾兰叫来
为何会如此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贾兰本身的性格比较沉默、隐忍
贾兰受母亲李纨的影响,学到了母亲那种沉默的性格又由于存在感低得不到贾母、王夫人的关爱,在生活中不能随心所欲而学会了隐忍
我印象最深的《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一回,宝玉和金荣闹了起来,贾菌见金荣的朋友助金荣,也忍不下气来,想要助宝玉等,贾兰劝贾菌的那句: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说来,宝玉是贾兰的亲叔叔,如何不与他相关?在此,即可以看出贾兰的隐忍王夫人内心,也会因此生出对贾兰的芥蒂吧
第二,宝玉的锋芒太甚,遮住了贾兰的光芒王夫人年将半百才得了宝玉这个儿子,且宝玉乃是衔玉而生,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凡,因此把所有的关注都给了宝玉,遗忘了贾兰这个亲孙子
或许正是因为得到的关爱不多,贾兰的出场经常和贾环一起,其中或许有那么一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原因而贾环是王夫人厌恶的,这又增加了王夫人对贾兰的不喜
紫鹃——无微不至的关怀
作者:冷月葬花魂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这是宝玉对黛玉与紫鹃的怜爱,宝玉把黛玉比作貌美温婉的崔莺莺,把聪慧的紫鹃比作善解人意的媒人红娘,自己则以张生作比
这句话既在表面上赞美了紫鹃的聪慧,又深深地流露出了对黛玉的爱意
然而,在黛玉眼里,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是最纯洁至上的,容不得半点儿玷污,所以黛玉立马就恼了宝玉
这些紫鹃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透过表象,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紫鹃,是最了解黛玉的,也是最关心黛玉的自从黛玉进贾府的那一天起,她就开始服侍照料黛玉,甚至到黛玉仙去时也从未离开过她半步紫鹃对黛玉,仿佛一位妹妹对体弱多病的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那样封建等级分明的年代里,这样的情感怎能不为人所感动贾府其他的下人背地里都埋怨黛玉的尖酸刻薄,只有紫鹃了解黛玉,没有让自己沦落到世俗里去,她懂得黛玉求真,纯善的心灵
你看,黛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才女,她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诗词歌赋上,创造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紫鹃虽是不懂赏析诗、写诗,却在精神上有着许多的共鸣,她会去欣赏黛玉每一首诗,并牢牢的记在心里
有一回,廊下的鹦鹉念到黛玉的两句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这么记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在心里想:不止鹦鹉记住黛玉平日的诗,只怕紫鹃比鹦鹉记得还牢呢,每一字,每一句都刻在了紫鹃的心里因为她知道,这些诗句,包含着林姑娘一生难以溢于言表的情感
在黛玉如昙花一现的生命中,紫鹃除了扮演着她的心腹姐妹,也如同宝玉说一样,还扮演着她的红娘的角色
紫鹃对黛玉的终身大事,比任何人都要上心,她想让黛玉有个美好的归宿,有个美满幸福的婚姻
她不放心把黛玉托付给其他人,所以才想办法试探宝玉的真心她骗宝玉说林妹妹明年就要回家去了,说的仿佛真有其事一样
正是因为其内心情感的真切,才把谎话说得那么真切最后把宝玉弄得疯疯傻傻,几乎死去但是,我们谁又能够说紫鹃的假话,又不是她的真话呢?她是真心在题黛玉捉急啊
紫鹃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宝玉是贾母及整个贾府的命根子,倘若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恐怕也不是紫鹃一个小小的丫鬟能承担的起的
但是为了林姑娘,她不怕,她愿意为林姑娘冒险,她想看到宝玉的真心想让黛玉幸福真是用心良苦啊!
紫鹃的这片苦心,她也是多么希望黛玉都懂得,能够尽早地作打算
她对黛玉说: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
也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
像姑娘这样的,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敢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紫鹃此番话,可谓是字字无不像尖刀一样,都能够戳痛黛玉的心但是,黛玉心底痛,紫鹃心底有何尝不痛呢?
虽然痛,但是,在凄凉的贾府里,这是难得的温暖了
最后,我们还可以遥想,每当寒蝉凄切,秋风秋雨愁煞人,黛玉若伏案写诗,另一旁,紫鹃一定秉烛侍立,在那寂寥的夜晚,释放出心灵的温暖,增添一丝温暖的色调
多少个充满优思的夜晚都是这么过来的,无论是雨打秋窗,还是风袭竹梢都一如既往从未改变过
人世间最感人至深的事物,不是富贵时高朋满座,也不是风光时的多少荣耀,而是像紫鹃一样给予的,长长久久的陪伴和日日夜夜不离不弃的守候,无微不至的关怀
共读红楼群:黛玉论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