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晴雯龄官的悲剧,如何一步步点醒宝玉,洞彻人生

评论字数 3908阅读模式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曹公特笔点明之处

罥烟眉是浅淡到如同一抹轻烟的眉,非浓重型,不是舒展的而是似蹙非蹙,反映着一种抑郁不舒的心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它写出林黛玉愁凝眉际,无可解脱,正好引出贾宝玉即时送给她的恰切不过的字颦颦,如西子捧心般的病态美是自然的而非矫作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晴雯最显著的特点是她的美丽,她的风流嫌恶晴雯王夫人说她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七十四回有关于晴雯生病的描写:……见他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无怪乎王夫人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因此,在形容姿态上,林黛玉和晴雯具备了鲜明的相似性,且都具有自然风流的病态之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龄官当是大观园众优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个,这又是一个长得很像林妹妹的女子在宝玉眼中,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白而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态,从她第三十六回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她总爱害病,而且还咳嗽出两口血来,显然连病都和林黛玉病得一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可见,林黛玉、晴雯、龄官虽处于封建家族中的不同等级,在形貌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这是作者的刻意之笔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林黛玉爱哭是人所共知的,这是黛玉的前身绛珠仙子向贾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还泪使然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然而纵观整个女儿王国,会发现同样与宝玉有着某种联系的丫鬟晴雯、戏子龄官,无疑也是绛珠仙草的种子,下凡红尘,方与黛玉合成完整无缺的旷世痴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855.html

红楼梦》中曾多次用痴字形容林黛玉,如痴情女情重愈重情(第29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82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第97回),并且在第三十回和第七十八回中,又借龄官画蔷、祭奠晴雯写到宝玉之痴

不仅如此,文中还对宝玉用了不少乖僻邪谬、似傻如狂、疯癫、呆根子痴病等语痴字将四人紧密相连,痴魂一脉,荡气回肠,既构成绛珠仙草还泪报恩的凡尘之旅,又荡涤浊玉之痴,使他开始步步直面现实,洞彻人生

龄官的痴情不是寄托于葬花的凄婉,而是诉诸于画蔷的执拗

第三十回中龄官独自一人在大观园里的蔷薇花架下,一边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上抠土,一面悄悄流泪,以至于宝玉以为她是东施效颦,学黛玉葬花

其实那是她面对满架蔷薇,触景生情,在地上一遍一遍地画着蔷字,画了几十个已是痴了一般,以至于被雨淋湿了都浑然不觉,哪里知道偷看她的宝玉竟也呆呆地看痴了,这种痴情,一如宝玉听了黛玉的《葬花吟》恸倒在山坡上一般

二人一个为旷世难得的情种,一个是情思深密的痴女,雨中情不自禁的问候与关切体贴的回答,不知不觉间便流露出钟子期与俞伯牙般深情的相知,难怪胡适先生感慨:《红楼梦》虽小说,然曲而达,微而显,颇得史家法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这对痴公子在情感选择上有极大的点化作用,尤其影响他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间做出什么样的判断

三十六回中,宝玉通过龄官猛然领悟了画蔷的深意,又不觉痴了,这回与上回又大不相同,这回宝玉刚刚对袭人说过:……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飘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在此之前,宝玉如林妹妹所言:……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甚至希望得到大观园里所有女子的眼泪

然而此时,在目睹了龄官的一片冰心,这多情公子幡然醒悟,说出了从此后只好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开始认真思索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正应了这一回的回目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多情而痴情的龄官是以自身之痴点化了作为局外人的宝玉

尽管晴雯对宝玉早已怀有痴心傻意,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晴雯被逐之前,二人的恋情总是停留在可感而不可及的朦胧阶段和感性层面,彼此缺乏深层感情心理的沟通或交流,这种恋情非但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甚至与一般男女恋情也不尽相同

抄检大观园后,蒙冤受屈的晴雯带着恹恹弱息的病体被强拉硬拽逐出贾府,宝玉至此才深刻意识到这位痴情丫鬟的宝贵价值,痛感到怡红院里失去了第一等的人

晴雯直到临死与宝玉诀别的时候才无所顾忌的倾吐长期埋在心底的爱恋之情,她的表白大胆、炽烈、质朴、粗犷,她咬指甲赠与宝玉,与宝玉互换贴身小袄,借此象征的表达她死后也要和宝玉横竖是在一处的愿望

而宝玉除了哽咽、流泪和被动接受之外,别无其他任何主动积极的回应,更没有向晴雯掏心掏肺做出一点爱的表白,这并非出于他理智上的有意克制,恰恰是他对晴雯恋情毕竟相对有限的表现,并未真正达到像宝、黛间那种思想上一致的知己程度

宝、晴之间纯属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的一段并未得到正常充分发展并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而已

那么晴雯之于宝玉最大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宝玉在追求自由爱情的历程中初次认识到有情男女未必会长相厮守的残酷现实

一篇《芙蓉女儿诔》,宝玉大量用典设譬,以汉高祖与戚夫人、唐玄宗与杨贵妃、汝南王与刘碧玉、石崇与绿珠的故事,譬喻自己与晴雯的关系,这于理似不甚妥帖(因晴雯和宝玉始终是纯洁的关系),于情倒也出自真诚晴雯之痴、晴雯之死成就了宝玉的对社会现实的觉醒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而领会之者,唯宝玉一人而已

庚辰脂评点出:这篇诔文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诔晴雯来,则呆之至矣

如果《芙蓉诔》内涵还有此深藏的意蕴,那悲愤和怨毒如此深重,也就容易理解了!

宝、黛在议论修改《芙蓉诔》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说:果然改的好再不必乱改了……

贾宝玉的改句,表面上是为了文辞修饰而失言的,可在《红楼梦》中,这类失言往往蕴含着未来的伏笔何况,脂评道出此诔实诔黛玉,也不止这一处

靖藏本眉批也有: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

黛玉在听了宝玉的修改后,忡然变色句下,庚辰本脂评又云: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

以芙蓉隐喻着林黛玉,也不单只在此处在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抽到的花签,便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所以,在贾宝玉笔下,金玉、冰雪、星月、花月,都不足以比喻其纯洁、高尚、聪慧、美丽的芙蓉主人

很显然,他在有意无意间把晴雯和黛玉从面貌到精神都相映衬和比照《芙蓉诔》可说是贾宝玉叛逆精神的结晶和认知力度的升华,也为宝、黛的悲剧恋情埋下伏笔

林黛玉是个典型的痴情女子,脂砚斋的批语多次提到,她在警幻情榜上的评语是情情二字,如己卯本十九回夹批说:贾宝玉乃古今未见之人,而恰恰只有一个颦儿可对,今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宝黛恰为一对,情不情是说宝玉用情广泛,情情则指林黛玉用情专一,正如庚辰本第二十三回夹批所云:写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

宝黛爱情萌生于长期相处的日常生活中,由浅而深,由朦胧而明朗贾宝玉的情不情笼罩了林黛玉,而林黛玉的情情又限定了贾宝玉的爱情只能向着潇湘馆的方向移动

一次次哭闹就是一次次爱的试探,一滴滴泪水就是一颗颗爱的心迹

在她看来,不管是薛宝钗的金项圈,还是史湘云的金麒麟,都是对她的爱情与婚姻的直接威胁即便贾宝玉不为所动,家长与媒妁岂有不斟酌权衡之理?她别无良策,只能将一片痴情付诸于一遍又一遍的试探、提醒和规劝意中人,以求防患于未然

真正的爱情必然具有排他性,林黛玉难以抑制强烈的妒意,乃率真的天性使然,更是情情的特性所决定的

一旦明白了贾宝玉的真情实意,林黛玉便不再泼醋了

三十四回写遭受了严父痛打的贾宝玉特地送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林黛玉深会其意,含泪题诗三首于帕上,从此,他们不再需要吵闹试探,只有耐心等待了

结果这对感情深挚的恋人未能喜结连理,宗法社会残酷的结束了一对年轻人的终身幸福,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爱情的失落彻底断绝了她生存的念想,在挣扎着与曾经的憧憬诀别后不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又彻底将悲剧的氛围推到极致,催人泪下,痛彻心扉,更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

贾宝玉之痴是情痴,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有云: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地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又曰:圣人尽性,唯宝玉为能尽情,宝玉圣之情者也他对林黛玉的情就是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这种至情,在他与林妹妹相识、相处到相爱的全过程中表现的最充分,也最感天动地,令人刻骨铭心

从相见时的砸玉到挨打后遣晴雯送帕;从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到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最终悬崖撒手,已达到了情极之毒,宝玉对爱情的痴,亘古无一人能够做到,他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然

而林黛玉之死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而顿悟,这种悟的结局也只能是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去——回归大自然

如果说灭亡的黛玉完全生活在自己那片幽僻的意境中不了解客观世界,那宝玉的出家正是由于自己对身边那些既复杂可怕又空虚得可怜的家庭与社会看得十分透彻,他并不是一个潦倒不通庶务傻公子

宝玉的世界只是一个家族的世界,别人都把自己的生命联系在功名、官爵、财产、家庭伦理、命定婚姻之上,而他这一颗不受任何拘束的心只能和林黛玉相知相许

失去了唯一的知己,唯一的希望也就荡然无存,继度过由疾病、昏迷、悲痛以及宝钗的镇压与诱致所织成的新婚,接着贾府的破败瓦解了贾宝玉在人世间的温室,之后他被逼着重学八股、谋举业,斩断少年时代的自由生活……所爱已杳然而逝,所恨却一再咄咄逼人,所以宝玉唯一的要求只是如何远离现世的宝钗,寻找世外的黛玉而已

三位女性的痴魂有机贯穿,荡涤了宝玉,使他从爱情的痴走向现实的悟,终于认识自我,洞彻人生

QQ号:2543478892

持续关注,欢迎订阅微信四大名著小说

觉得不错,就点赞分享一下哦

黛玉晴雯龄官的悲剧,如何一步步点醒宝玉,洞彻人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