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1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服从一定的逻辑制约,否则便无法让人读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然而,当代中外不少学者却认为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事件单元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或者仅承认总结构虽具有整体性,但次结构即段与段之间不讲究逻辑联系〔2〕当我们认真探讨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古代小说评点家的评点时,却不难发现,他们都指出了古代小说的叙事逻辑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尤其是张竹坡,他在《第一奇书凡例》中说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张竹坡认识到《金瓶梅》与《水浒传》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是《金瓶梅》细节琐碎,头绪繁多,但却绝非没有内在的逻辑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张竹坡所说的纲领,实际上指的就是叙事逻辑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他首先分析了《金瓶梅》在事件与事件转换时的逻辑关系《〈金瓶梅〉读法》中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72.html
张竹坡所说的这几处插入,都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相互生发之事,其连接转换丝毫不露迹,它们遵循的是生活的自然逻辑
但是,正因其不露迹,人们反而误以为事件单元之间缺乏逻辑联系,这实在是辜负了小说作者的良苦用心
张竹坡以入笋之喻所说的这几处插入,各有各的特点,张竹坡在夹批、旁批中作了具体的说明
第六回西门庆与潘金莲勾引成奸的叙事序列已经完成,于是叙述者借潘金莲责骂西门庆转入了下一个序列
潘金莲因见西门庆两日不来,就骂:‘负心的贼,如何撇闪了奴? 又往那家另续上心甜的了? 把奴冷丢,不来揪采! ’
张竹坡在此夹批道:不知者止云写金莲恶,知者则云玉楼已来了也
下面第八回果然开始讲述孟玉楼之事
由潘金莲转向孟玉楼,其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这就是潘金莲所说西门庆又另续上心甜的了
以上几例是以未雨绸缪来引起下一件事,有时则又借助余波微澜过渡到后事, 如关于宋蕙莲死后的那只绣鞋就是如此
可以看出,《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及《西游记》有所不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首尾相接完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有时还将若干个事件穿插在一起
事件与事件之间不仅存在着接续的关系,有时还存在着相互包容的关系,即在一个大的叙事序列之中,往往包含着一些小的叙事序列,而且这些小的叙事序列是大的叙事序列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功能
只有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才能够在纷繁的头绪中寻出眉目并把握其严谨的逻辑性
如关于玉箫和书童私通之事,是一个小的叙事序列,它从属于潘金莲与吴月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大的叙事序列
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中说得很有道理:
如果将前因后果梳理一下,便可以发现,潘金莲之所以一败涂地,死于武松刀下,乃是因为被月娘识破奸情后赶出了家门
月娘之所以对金莲如此不留情面,是因为潘金莲曾和她撒过泼,两人因而始亲而终疏
金莲之所以敢于向月娘撒泼,是因为她掌握了月娘的底里之言
她之所以能够掌握月娘的底细,是因为有玉箫暗中相告
玉箫之所以要向金莲告密,是因为玉箫有把柄掌握在金莲手中
这个把柄不是别的,正是玉箫与书童的奸情
因而玉箫与书童的奸情这一小的叙事序列包含于金莲与月娘矛盾冲突这一大的叙事序列之中,其逻辑性不言自明
有时同一事件却牵涉到矛盾双方的利害关系,这也是叙事的逻辑性之一,即西方叙事家所说的左右并连式
意谓同一事件对某一人物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另一人物来说则可能是不利的
而且这两方面的人物都是施动者,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区分为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3〕
遵循这种叙事逻辑,才可能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变性揭示出来
《金瓶梅》的情节头绪如此纷繁,张竹坡凭借自己的聪明颖悟已在评点中约略理出了一些眉目,但仍难免琐碎杂乱之不足
只有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对其评点进行再次梳理,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昭昭然若黑白可辨,《金瓶梅》在情节次结构方面的基本特征也才能清晰地显示在人们面前
尽管张竹坡的上述评点没有运用逻辑这一术语,但却与当代叙事学的叙事逻辑理论不谋而合
这就表明,运用当代的理论去阐释、梳理古代评点家的评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
关于人物的角色功能作用,也是当代叙事学理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法国叙述学家格雷玛斯便认为叙事作品中有六种角色,即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4〕, 这两两相对的六种角色强调的是人物在小说中的功能作用
张竹坡将《金瓶梅》中的人物分为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可以比作一个圆心和五个同心圆
关于西门庆处于全书的核心位置,他这样说道:写金莲、瓶儿,乃实写西门之恶;写李娇儿,又虚写西门之恶写孙雪娥,也是为了让其妻作娼,以报恶人
再来看第一个同心圆潘金莲张竹坡认为:
第三个同心圆中的蕙莲主要是为了烘托金莲与瓶儿之间的冲突,张竹坡说道:书内必写蕙莲,所以深潘金莲之恶于无尽也,所以在后文妒瓶儿时,小试行道之端也
如意儿与宋蕙莲虽都处于第三个同心圆中,但她却是只为潘金莲而设:
后又写如意儿,何故哉? 又作者明白奈何金莲,见其死蕙莲、死瓶儿之均属无益也何则? 蕙莲才死,金莲可一快然而官哥生,瓶儿宠矣及官哥死,瓶儿亦死,金莲又一大快然而如意口脂,又从灵座生香,去掉一个,又来一个金莲虽善固宠,巧于制人,于此能不技穷袖手,其奈之何? 故作者写如意儿,全为金莲写,亦全为蕙莲、瓶儿愤也
第四个同心圆中的桂姐、银儿、月儿等妓女,其作用既是为衬托西门庆无厌、粗鄙,又是为反衬金莲、瓶儿与娼家无异:
第五个同心圆中的王六儿、贲四嫂、林太太等又是另一种情形,张竹坡认为这三人是三样写法, 三种意思写王六儿者,专为财能致色一着做出来
至于其他次要人物,也都对主要人物有着功能作用
如韩爱姐,张竹坡认为是书中最没正经、没要紧的一人, 却是最有结果的人
为什么呢?
他这样解释道:
这就是说,韩爱姐的功能乃在于愧金莲、瓶儿、春梅等三人,讥刺她们还不如曾经做过娼妓的爱姐
除了《〈金瓶梅〉读法》之外,在回评及夹批、眉批中,张竹坡还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
如关于孟玉楼的功能,在第十一回的回评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文处处遇金莲悲愤气苦时,必写玉楼作衬盖作者特特为金莲下针砭,写出一玉楼,且特特为如金莲者下针砭,始写一玉楼也
这就是说,玉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金莲而写
从功能角度而非从善恶角度来区分人物的主次轻重、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张竹坡对叙事理论的又一贡献
不难看出,张竹坡的这一人物功能理论与当代的角色功能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不同
张竹坡的理论不仅注意到了人物之间的对立,还注意到了人物之间的层次,这可以给当代叙事学理论以有益的启发
三
修辞或修辞法,一般都理解为是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5〕
但在西方,修辞更含有美学上的创造意义,是叙事的核心功能之一〔6〕
它主要指作者叙述技巧的选择以及文学阅读的效果
辞格便是叙事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方面辞格的运作或机制与人类思维的操作机制相似,另一方面又与人对形而上或超越的意义的追求有关〔7〕
辞格可分为措辞辞格与意念辞格,措辞辞格又分为辞式与辞转
辞式即指人物或情节的组合、排列样式,如对仗、排比等;
辞转则指语义的转变,如双关、比喻等
意念辞格与说话人的态度有关,如反讽,所说话语的表面意思与实际意思并不相同甚至正好相反
金圣叹、毛宗岗对《水浒传》、《三国演义》叙事修辞的评点着重于人物描写及情节结构方面
张竹坡对《金瓶梅》叙事修辞的评点则更为全面,尤其是对《金瓶梅》寓意的分析更为深刻
先来看他对辞式的分析
在《冷热金针》中他明确指出了《金瓶梅》贯穿叙事始终的冷热对仗的特点:
第三十回蔡大师覃恩锡爵, 西门庆生子加官是西门庆最得意之时,可谓炙手可热
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中还说道:
《金瓶》是两半截书上半截热,下半截冷;上半热中有冷,下半冷中有热这又强调了冷与热的相互包容如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张竹坡认为是一回两股大文字,‘热结’‘冷遇’也
看他写‘热结’处,却用渐渐逼出
若‘冷遇’,却是一撞撞着,乃是嫡亲兄弟便见得一假一真,有安排不待安排处
再如第三十八回王六儿棒槌打捣鬼,潘金莲雪夜弄琵琶,张竹坡在回前评中说道:
此回入李智、黄三,总为西门庆死后冷处作衬故先为热处多下趋附之人也
在西门庆极热时,其周围李智、黄三一流趋炎附势之徒也最多;
但当西门庆一死, 这些小人便贪财忘义,落井下石,使西门庆家冷到极点
双关是《金瓶梅》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方式之一,张竹坡的《〈金瓶梅〉寓意说》对此有专门的论述,也是他对小说叙事理论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他认为《金瓶梅》中有名的人物不下百数,这些人物的姓名大多都运用了双关的辞式
如对李瓶儿、庞春梅两人名字的分析:
人们都知道《金瓶梅》是以三位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但瓶儿、春梅又有何含义?
李瓶儿先嫁给花子虚,后又嫁给蒋竹山花子虚姓花,与花瓶意相合蒋竹山名文蕙,张竹坡认为是将闻悔而来也者,因最终被逐散,故又号竹山
这些分析可谓煞费苦心,但也不能不承认确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说西门庆的庆字是罄之意,就有些牵强了
春梅虽不过是一奴婢,但其心气志向却非同一般, 然而毕竟是瓶里梅花,故衰朽在即,张竹坡的分析颇有见地
春梅与雪娥势不两立,正与其名字的双关意义相一致
这些见解都能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张竹坡还指出了一些次要人物姓名的双关义,如车(扯) 淡、管世(事) 宽、游守( 手)、郝(好) 贤(闲) ,四人因爱管闲事,而招致一顿痛打,等等
这些都是随手拈来,涉笔成趣
张竹坡的分析实际上涉及到了文人独立进行小说创作的某些规律,这对后来《红楼梦》等小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于《金瓶梅》的比喻,张竹坡以敏锐的感受作出了许多精辟的分析
如在第七回的回评中说道:
第问其必写玉楼一人何故?作者命名之意,非深思不能得也
经过一番深思,张竹坡发现孟玉楼之名乃喻玉楼人醉杏花天之意,玉楼乃杏花之谓,春杏不屑与金瓶梅花争春,但到果子成熟时,其甜美则远胜梅酸
张竹坡大概也担心人们会认为他的这番分析是迂腐之论,所以又辩解道:
张竹坡对自己的这番见解是非常欣赏的,他说:
按照这一思路,他又分析了吴月娘、李娇儿、雪娥、春梅、瓶儿、金莲、蕙莲、秋菊、玉箫、桂姐、银儿、爱月、林太太及某些情节的比喻意义
他不无得意地说:偶因玉楼一名,打透元关,遂势如破竹,触处皆通,不特作者精神俱出,即批者亦肺腑皆畅也
可以看出,张竹坡以解诗之法来解读《金瓶梅》,认为比兴手法不仅为诗歌所常用,小说中也同样可以使用
这实际上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值得引起重视
在章回小说中大量运用叙事修辞手法,可以说起自《金瓶梅》,张竹坡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但却未能使之系统化与理论化
〔参考文献〕
〔1〕〔2〕林岗. 叙事文结构的美学观念〔J 〕. 文学评论, 1999, (2).
〔3〕克洛德·布雷蒙. 叙述可能之逻辑〔A 〕. 张寅德. 叙述学研究〔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154, 155.
〔4〕罗钢. 叙事学导论〔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101.
〔5〕胡裕树. 现代汉语〔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28.
〔6〕浦安迪. 中国叙事学〔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98.
〔7〕高辛勇. 修辞学与文学阅读〔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65.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刊发于《社会科学辑刊》,2002,第4期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