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有:论《金瓶梅》独特的艺术思维指向

评论字数 7096阅读模式

在叙事作品的人物与环境的种种因果关系及情节的发展方向的选择中,我们可以把作者艺术思维指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指向,另一种是个人指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在文学范畴内,二者又可分别称为社会文学和个人文学金瓶梅》与当时和后来很多的小说不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虽然它也写了社会,而且展铺了封建王权专制与小农自然经济以及宗法伦理观念严密包围中的商业城镇中的种种关系,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是人物命运的次要作用因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它更多、更有意识地是写了个人,写了这些个人的生活轨迹,并把某个人的一切思想言行作为这个人生死成败和荣辱兴衰的决定因素主要原因有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第一,自我价值的初步觉醒的现实是作品艺术思维指向的生活成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第二,作者在题材上的崭新选择是个人艺术思维指向的审美对象成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第三,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是这种艺术思维指向的思想成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一、关于艺术思维及其指向

所谓的艺术思维,即指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在创作审美活动中的思想活动,它包括了所谓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各种方式及其内容,并且是这两种思维的综合体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在艺术思维过程中,形象是抽象的源泉与起点、载体和归宿,抽象则是形象艺术化的魔杖,是赋予作品灵魂的上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艺术思维指向是艺术思维中重要的一环,它是作为艺术创作的宏观思维趋向而命名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0682.html

由素材进入到艺术创作时,每一个创作者都要经过一个自觉的然而也是艰苦的艺术理性构思(艺术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就叙事作品的创作来说,作家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便是作品人物命运的前因后果与情节发展的必然与偶然的趋势

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作者已有的素材,影响到作者此时乃至将来的全部审美活动

因果关系及情节发展方向便是艺术思维指向的主要内容,在它面前,创作者必须作出选择

在叙事作品的人物与环境的种种因果关系及情节的发展方向的选择中,我们可以把艺术思维指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指向,另一种是个人指向在文学范畴内,二者又可分别称为社会文学和个人文学

艺术思维指向的社会选择,或曰社会文学,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不写个人),追究作品中的世界——如人物及其命运、社会及其演进、时代、历史等等——的社会原因一句话,其艺术思维线索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所以有这样的人(金岱:《个人·个性·个性文学》,见《江西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3期)

艺术思维指向的个人选择,或曰个人文学,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不写社会),追究作品中的世界——如人物及其命运、社会及其演进、时代、历史等等——的个人原因,也可用一句话概括其艺术思维线索,因为有这样的人,所以有这样的社会(同上)

本文旨在从艺术思维指向的选择层次来探讨《金瓶梅》这部杰作的艺术价值与美学意义,以从另一个方面来再次确立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

二、与众不同,《金瓶梅》的艺术思维指向选择了个人

中国古代的文学,由于传统的兴观群怨和明道载道功利思想的直接影响,由于创作者大都具有高度的社会整体意识和国家本位即君本位观念,艺术思维指向从来都是以社会的选择为上的作品中,无论是褒贬扬抑,还是抒怀叙事,更多的是去追究情感的社会原因和成败荣辱的社会责任

屈原、杜甫是最有代表意义的作者,他们的诗篇是最典型的作品,甚至陶潜、李白这类为自洁而独行的作者也不例外

明(清)代大量的戏曲小说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之理教的管制,同样也是社会文学的作品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寻究人物的生死成败之决定因素时,便把视线移到人物的周围,移向社会,移向他人,并以此为原则去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规定结局

所谓既生瑜,何生亮,天命将尽,悠悠苍天,曷我其极;所谓官逼民反,乱世造英雄等等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对神魔力量的揭示似乎较多地显示了人物个人的作用因素,比如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艰难坎坷和离合成败与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诸方面的关系,然而作品总体思维上依然是社会对个人的绝对强制与征服的关系

九九八十一难和师徒们的成败的最终原因不在于取经人自身的作用和努力,而在于外界的失误与帮助

大闹天宫极尽全力显示了孙悟空的个人因素的作用,然而如来大佛一巴掌就压了他五百年,这种结局并不是孙悟空个人行为所致,而是社会力量的强加

《金瓶梅》不同虽然它也是写了社会,而且展铺了封建王权专制与小农自然经济以及宗法伦理观念严密包围中的商业城镇中的种种关系,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是人物命运的次要作用因素它更多、更有意识地是写了个人,写了这些个人的生活轨迹,并把某个人的一切思想言行作为这个人生死成败和荣辱兴衰的决定因素

《金瓶梅》个人艺术思维指向是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体现的,其中最突出、最鲜明者是西门庆、潘金莲和李瓶儿三个主要人物

以小农自然经济、封建王权专制和宗法伦理观念为前提,商一直是被压抑受约束的,即使在明代,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官商横行,但在社会政治与观念意识中,商与官依然存在着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体现在行政管理一切之中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及其相应机构总是力图置商于自己的绝对统治之下

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商人若只是被动地臣服于王权专制,要想发展甚至迅速发展自己的事业都是不可能的,若是激化与王权的矛盾可能连立锥之地也没有

在这种环境之中,商人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当然决定商人自己命运和事业的成败兴衰

《金瓶梅》的作者在艺术思维过程中,正是把笔触落在西门庆个人的选择之上,再现了西门庆既不使自己成为王权的对立面,又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地去发展自己事业的道路,揭示了在同样的社会作用环境之中,个人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西门庆在事业上之所以取得了成功,而且是极大的成功,由一个普通的开生药铺的老板在五年内迅速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又勾连了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僚的大富商,主要原因并非社会条件的决定作用,而是他自己把握了社会条件,是他透视了官场,洞察了官与商、权与钱的关系,并不断根据自己的分析调整自己的实践

他时时刻刻地主动向各级官僚出击,人力、物力、财力,一切在所不惜给他们好处的目的在于要他们为自己贴金、解难、办事,以赚到更多的钱在环境突变的压力下,他也能迅速采取退缩步骤,躲过风头,然后重振旗鼓,再度开张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却成了他改变和利用社会环境的信息,进而变社会环境为自己所用的有利条件,尽管在改变和利用时不择手段、不顾及手段的道德内涵

西门庆的成功,是他自己的行为所致同样,作者揭示西门庆的惨败——死,也是他自己的行为所致宿娼嫖妓好风流虽然是一种风尚,然而纵欲无度也是当时的伦理和人的生理所不允许的西门庆极力追求无度纵欲,虽有社会影响(包括潘金莲和应伯爵等人的作用),但主要原因在于他自己时时刻刻地去追求以我为中心的感官刺激他如此宣告:

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

西门庆的这段话历来为评论者诅咒,指其为西门庆金钱万能的市侩思想和荒淫之无度、狂妄之极端的宣言我却认为,这正是西门庆这个艺术形象自我意识最强烈的表露有自我意识才会有决定自己言行取舍的思想言行这也正是作者指明西门庆之死因为个人言行所致的点睛之笔

我曾在《金莲析》一文中谈到潘金莲的悲剧时写道:对于潘金莲,一个如此貌美心灵的女子,一生受摆弄,遭蹂躏,被遗弃,成商品,却又一直以此为自己的生活支柱,惟恐失去这一点点精神上的‘享受’,并为此化尽心血,痛苦地去算计别人,又遭到身前身后的诅咒和谩骂(陈东有:《金莲析》,见《江西大学研究生学刊》1987年第2期)

这也是我对作者在再现潘金莲这个人物时所选择的个人艺术思维指向的归纳作者在写潘金莲嫁给武大之前的生活经历时都是概叙原因有二:

其一,从结构与选材来说,这都是些不重要的只需简略交待的情节,大可省笔;

其二,从艺术思维指向上看,潘氏此时期不过是个不成熟的少女,自我意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并不强,不合乎艺术思维指向的个人选择,应该略写成为武大的老婆之后,她渐次成熟起来,已是一个个性极强,感情与性欲都非常旺盛的少妇,于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个不惧环境,不拘伦理,极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站立了起来

如果我们不用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去判断这个人物,而是从文学的角度,从作者艺术思维指向上去看这个人物,就可以发现,潘金莲的几乎所有的言语行动都是以我为基点的

她有一句很响亮的话:你只不犯着我,我管你怎的作者从自己的艺术思维指向出发,按照潘金莲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规律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第一个独特的我行我素的女主人公

诚然,封建礼教、妻妾制度对潘金莲的死负有重大责任,但是作者把她的悲剧的更大责任与直接原因放在她自己的所作所为之中我们在作品的具体事件上,在真实的细节中可以看到,

潘金莲思想上、性格上、行动上的每一步都是引导自己进入坟墓的台阶:不甘心就范于武大内室→挑逗武松(不成)→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再嫁西门庆→为专爱而嫉妒和坑害他人→纵欲无度断送了西门庆的性命→与陈经济私通→与吴月娘矛盾尖锐化公开化→被领回王婆家→误嫁武松→惨死于武松复仇的刀口

(潘金莲影视剧照)

如果说,潘金莲是一个以鲜明的个性去反对传统而谋求自己生活目标的女人;那么,恰恰相反,李瓶儿更多的则是尽量把自己的个性淹没在传统的、大家庭需要的共性之中去顺从环境而谋求自己生活目标的女人(《瓶儿这个女人》)我曾在分析李瓶儿这个女人在西门庆家中的生活时这般地去比较过潘金莲和李瓶儿两个女人

当然,人物分析中的个性一词并不能等于艺术思维指向中的个人(或个性——有的同志用个性一词来为艺术思维指向命名,其意同于个人一词),但我们仍然可以把个性同个人联系起来,那就是:就个人来说,无论是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还是抛弃自己的个性,都是个人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同样把李瓶儿一生悲剧的决定因素追寻到她自己身上

经历了梁中书家中是妾非妾和花子虚家是妻非妻的生活之后,成年的李瓶儿开始了自己的选择在有限的选择机会之中她看中了西门庆后来却因西门庆出事,她不得不招赘了蒋竹山,使自己在进入西门庆家之前走了一段弯路

李瓶儿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这种理想只不过是一个求得生存和做妻为妾的最起码的要求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她选择了置花子虚于死地和驱逐蒋竹山的非常方式

在进入西门庆家之后,她认为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于是对自己的性格言行作了一次转折性的重新选择,把自己曾有过的锋芒削去,代之以委屈求存的温柔敦厚和怨而不怒来规矩自己,企图凭此永远地守住这期待已久而实际上又是极其可怜和可悲的小妾生活

然而结局却恰恰相反瓶儿的死,社会有责任,潘金莲有责任,但是直接的、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她自己对逆来顺受的生存性格和方式的选择

《金瓶梅》个人艺术思维指向还表现在其他的众多人物身上吴月娘的长寿是她自己对善和寡欲选择的结果,春梅的早夭则归之于肆无忌惮的纵欲,孟玉楼、陈经济、应伯爵等人,其荣辱寿夭的主要原因也都在于他们自己各自的选择作者意在告诉读者,任何人都是自己走完他的那段生活之路并选择自己的结局

三、《金瓶梅》独特的个人艺术思维指向的成因

不可否认,作者创作《金瓶梅》的指导思想并没有跳出传统的载道明道和兴观群怨的功利框框,而且这种功利目的又染有当时三教九流的浓重色彩,这在作品的议论文字里随处可见作者的好友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也揭示了这一点:

吾友笑笑生为此,爰罄平日所蕴者著斯传,凡一百回其中语句新奇,脍炙人口,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如在目前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使观者庶几可以一哂而忘忧也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艺术思维指向选择上既与别的作品不同又与传统观念意识不同呢?为什么作者能从个人自身去寻找人物命运的决定因素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自我价值的初步觉醒的现实是作品艺术思维指向的生活成因

明朝中叶,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一部分(尽管是很小的一部分)的人从封建无私或曰无我的重压之下开始觉醒起来

在城镇市民中,尤其是在商人阶层中,经济的发展已经使不少人看到了金钱的能力和自己个人的价值,看到了那些在百姓面前道貌岸然、耀权扬威,满口忠君伦理、一肚子财贿女色的官僚在金钱面前低三下四,乞相难堪,于是他们开始努力地凭借自己的金钱优势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乐度一生,而不是像自己的父辈或其他阶层的忠臣顺民那样去顺从苦难的命运和受制于扼杀人性的环境

这种生活现实为作者在艺术思维中选择个人提供了大量生活素材,启发并推动作者对人的命运发展及其结果的决定因素作出与前人不同的深深思考

第二,作者在题材上的崭新选择是个人艺术思维指向的审美对象成因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这就不仅规定了作者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空间是现实的,也规定了审美对象是现实的,从而限定了艺术思维的基础首先是现实中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褒贬增删的历史上的人物、理想中的英雄或虚幻里的神魔

现实的人既具有社会属性,也具有各自的个人属性或曰自我属性作者完全可以以其中的一种属性作为自己的艺术思维指向加上刚才论及的第一成因和下面将论及的第三成因,作者选择了个人属性并因此构成独特的艺术思维指向

第三,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是这种艺术思维指向的思想成因

儒家传统文化在分析国家与个人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时,强调国家本位君主本位,宣扬个人臣民对国家君主的无条件臣服与忠诚,仅仅只是在道德修养上强调个人的价值与意义,而道德修养又是以国家的整体利益、君主和长辈利益为本位的

至于任何人的成功与荣耀,失败与耻辱却又同个人分裂开来,前者归之于皇恩浩荡和天时地利人和,后者则源之于运乖命蹇或是奸佞小人的破坏因此,在人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上,儒家文化极少追究个人的价值和探讨个人的意义

宋元以后,佛道两家已开始向儒家看齐,以求立足与发展但是各家仍坚持自己独特的主张

道家一方面主张超然于外,一方面又讲究保身全命,这就不可能丢掉个人这个决定因素

佛家一方面强调虚心修性,一方面坚持因果报应和轮回论,这一切也都是以个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纵观《金瓶梅》一书中的人物、情节、细节、诗词、评语、议论等,我们可以这样说:

《金瓶梅》在艺术思维指向上选择个人,其思想来源是作者主观意识中对儒、佛、道三家观念意识的不同选择在三家观念中,作者对儒家仅择取了其道德修养的个人价值观,而对佛道两家则是更多地融合吸收其基本主张,道家超然于外和佛家的虚心修性使作者不像别的作家那样看重社会环境对人的命运的作用,道家的保身全命与佛家的善恶有报使作者看重个人的一举一动在人的命运中的决定性意义第一百回的终卷诗集中地展现了这一点

四、《金瓶梅》个人艺术思维指向的意义和评价

我们不可能也不必去绝对地评判艺术思维指向的社会与个人选择孰优孰劣,这不仅是因为任何作品都不可能只有单纯的一种选择而只不过是更注重其中的一种罢了,而且也是因为社会文学与个人文学都有其不同的重要作用,它们并行不悖又互相补充、相互作用

重在社会艺术思维指向选择而创作出来的社会文学作品,以社会为起点与目的,力争在深刻地揭示人物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基础之上强调社会条件对人物命运的决定作用,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社会和历史,引导人们关心社会,改造社会

重在个人艺术思维指向选择而创作出来的个人文学作品,以个人为起点与目的,尽力犀利地剖析个人自身,强调个人’对人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与决定性意义,能帮助读者进行深层次的个人自身的反思,认识自我,发现个人的力量,关心和尊重个人的价值与权益

同时,又必须看到,社会文学过多,个人文学太少,往往会麻痹人们那根自我的神经,逐渐地忘掉自己,只是一味地把反思的矛头对准社会、对准环境条件、对准他人,永远也不敢去、不愿去,也不能去正视自己而个人文学过滥则会导致人们去割裂个人与社会的联系,陷入不可自拔与极度自责或极度自傲的境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之中,拥挤的几乎全是社会文学,而个人文学可谓百年难见一,千篇难觅一文学的这种艺术思维指向的偏斜,是仰视社会、君主,国家、整体的儒家文化导致的,而文学自身的这种偏斜,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文化的偏瘫

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我认为《金瓶梅》的艺术思维指向的选择是独特的,不仅独特,而且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开辟了一个艺术思维新天地,创造了新鲜的审美对象

当然,正因为《金瓶梅》是古典长篇小说中第一部选择个人文学的作品,所以,这种选择又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和先天不足

其中最为遗憾的就是思想来源并不是自觉的文学艺术理论,不是纯文学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宗教观念这样,也就使得对个人的剖析带有浓厚的个人道德反省,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决定性作用的目的在于弃恶从善

但是正如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各种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作用一样,决不会因为它们是所谓的精神鸦片而否定它们对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再者,宗教思想影响了作者的艺术思维指向的选择,但形成后的艺术思维指向并不等于宗教思想更何况,《金瓶梅》独特的个人艺术思维指向毕竟首先在文学中突出地显示出了个人的价值,又以此去反映当时现实中一部分人的自我意识,并第一次开始了在个人身上寻找生活、命运的决定因素,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个人文学

(本文完稿于1989年1月,1989年6月在江苏徐州召开的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收入1990年4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本人专著《金瓶梅——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断面》,后又收入2014年9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人论文集《陈东有<金瓶梅>论稿》和2015年6月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本人论文集《陈东有<金瓶梅>研究精选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